(一)高僧弘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706
颗粒名称: (一)高僧弘法
分类号: B949.2
页数: 3
页码: 15-17
摘要: 高僧弘法以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的《宋高僧传》、天台宗高僧四明沙门昙照《智者大师别传注》、云门宗中兴之祖雪窦重显之《祖英集》、南宋天台宗史学家志磐的《佛祖统纪》、曹洞宗第十祖如净《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卷下·赞佛祖· 济颠赞》为代表。
关键词: 天台 罗汉 宗教文化

内容

高僧弘法以北宋佛教史学家赞宁的《宋高僧传》、天台宗高僧四明沙门昙照《智者大师别传注》、云门宗中兴之祖雪窦重显之《祖英集》、南宋天台宗史学家志磐的《佛祖统纪》、曹洞宗第十祖如净《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卷下·赞佛祖· 济颠赞》为代表。
  赞宁在《宋高僧传·普岸传》记载普岸于天台万年寺建置五百罗汉殿,永嘉长史全亿画半千罗汉像,以及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栖真等事,此不赘述。昙照在《智者大师别传注》卷上注智者大师初入天台“数度石梁,屡降南门;荏苒淹流,未议卜居”处注云:“石梁,即罗汉所居石桥也。”又在智者大师在石梁“宿于石桥,见有三人皂帻绛衣”处注云:“此恐是石桥护法神也。”又在智者大师在石梁遇见“一老僧引之而进曰:禅师若欲造寺,山下有皇太子寺基,舍以仰给”处注云:“老僧多是宾头卢、庆友之俦;引进者,往往延入石梁方广寺中也。”“宾头卢、庆友”均是五百罗汉中的一位。又云昙猷“白道猷,正云竺昙猷,亦云法猷。
  因师白法祖,故是号焉。炖煌人也。《(高僧)传》文事迹甚广,《天台罗汉记》具录流行,今不委书”。由此可知,昙照《智者大师别传注》以注的形式,处处不忘弘扬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栖真的灵异事迹。
  重显《祖英集》亦积极弘阐天台山石梁五百罗汉栖真之事迹。其卷上《送僧之石梁》偈云:“万卉流芳,不知春力。岩畔涧下,蹙红皱碧。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君不见,五百尊者道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祖英集》卷下《送崇已阇黎归天台》诗云:“石桥云瀑冷相侵,藓径萝龛入更深。却羡搘筇远归去,半千尊者是知音!”重显在《送僧之石梁》中的“五百尊者道雄机”以及《送崇已阇黎归天台》的“半千尊者是知音”,均是不忘弘阐天台山石梁五百罗汉栖真的灵异事迹。
  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不仅仿《史记》体将天台宗祖师列为纪、门下高第列为世家,还专门设立《法运通塞志》,将历朝历代护法与毁法事件列于其中,使人相信佛教“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志磐还不忘为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栖真之事弘法,在《佛祖统纪》卷四十四《法运通塞志》中,不仅记载了吴越王与宋太宗造五百罗汉像分奉天台山石梁方广寺与寿昌寺(万年寺)护法盛事(《法运通塞志》载:“雍熙元年(984),五百十六身,奉安天台寿昌寺。”),还记录了十六罗汉之一的诺矩罗(又译诺俱那)应真雁荡山之事:“雁荡山,自古图谍未尝言。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案西竺书诺矩罗尊者居震旦东南大海际……唐贯休有赞云:‘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祥符中,伐木者始见之,自是著名。(山在温州乐清。诺矩罗,十六住世罗汉之一。梵语震旦,此云东方君子之国。)” 日本曹洞宗创始人道元之中国祖师、中国佛教曹洞宗第十祖如净在《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卷下·赞佛祖·济颠赞》中称:“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卍续藏经》第七十二卷)如净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第十祖,曾住持台州(黄岩)瑞岩寺和台州天宁寺(今龙兴寺)多年,后移住临安(今杭州)净慈、定海瑞岩等寺。宝庆元年(1225)又移往宁波天童寺。日本曹洞宗创始人道元从之受法,随侍三年,归日本创立日本曹洞宗。
  如净《济颠赞》“天台山里五百牛”,即是指天台山“五百罗汉”;“跳出颠狂者一头”,即是指济公,在如净眼中已将“济颠”视为五百罗汉“应真之流”。
  “牛”在佛教中象征大力,生死自在,本具佛心之意。《法华经·火宅喻》中以羊、鹿、牛车三车喻“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而以大白牛车喻“佛乘”。《法华经·譬喻品》:“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关键是俗人“坐却白牛车(指佛乘),更于门外觅三车(指三乘)”。殊不知“三车是假”,是“方便法门(指相对真理)”;惟有“一乘为实(指终极真理)”,因此要“去假归实”。牛还表示本具圆成之佛心,甚至将“佛德”比喻为“牛王”。如净在杭州净慈寺《起净慈方丈偈》中称:“方方一丈牯牛栏,佛祖驱来要透关。聊借眉毛相架构,遮天盖地黑漫漫。”在宁波天童寺上堂,亦称:“天童铁臭老拳头,打杀江湖水牯牛。夜深忽然生个卵,天明推出大日头。”①因此“天台五百牛”,即喻天台五百罗汉; “跳出颠狂者一头”,即是指济公为“罗汉转世”。“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指济公非僧非俗,状类癫狂,实为“罗汉转世”,“真人不露相”。这与济公临终《回向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入归去,依旧水连天碧”正好相互印证。如净通过《济颠赞》既赞美了济公的罗汉形象,又追弘了天台石梁五百罗汉栖真之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知识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天台山五百罗汉传播考、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茶文化、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诗画艺术三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