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东瓯丛考》 图书 |
唯一号: | 110820020210001854 |
颗粒名称: | (二) 古越先民的生活形态 |
分类号: | K289 |
页数: | 4 |
页码: | 475-478 |
摘要: | 仙居小方岩、送龙山、西塘诸地的岩画中,都发现有柴刀形的图像,共计11 个,有人以为是鸟头形状,如王伯敏先生即持此说,但仔细辨认,笔者认为应该是柴刀形(图8)。这种形状的柴刀,顶端带钩,刃部尖细,当是为古越先民砍斫树枝、杂草时所用,直至今天,还普遍使用于仙居各地的农民手中,俗称“钩刀”。古越先民在岩壁上刻凿柴刀形图形,无疑折射出了他们当时生活的某种情态。根据上文已引《吴越春秋》卷六“人民山居……随陵陆而耕种”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山民们在山间盆地、丘陵山岗上择地垦荒耕种是常有的事。要开垦地块,难免要清除杂草,人们除了用青铜或铁制镰刀之外,对于一些难以清除的粗大的柴株、草根,还应该普遍用到柴刀。 |
关键词: |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