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临海县建置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瓯丛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582
颗粒名称: (二) 临海县建置考
分类号: K289
页数: 5
页码: 143-147
摘要: 从现有史籍看,临海县建置的时间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临海县是吴大帝孙权所建置。《民国临海县志》卷一《沿革表》就采用《太平寰宇记》观点,认为临海是吴大帝孙权所建置:“《太平寰宇记》:‘吴大帝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嘉定)赤城志》作太平三年析,未知所据。按《寰宇记》临海县下引《吴地记》云:‘少帝时置临海郡,县属焉。’据此,则县置于大帝,郡置于少帝时,并非一年。《赤城志》误也。”其实,民国时期的台州临海学者何奏簧主编的《民国临海县志》也没有搞清临海县的建置时间,反而在引文上遗留差错。吴少帝孙亮时设临海郡,临海县又改属临海郡。
关键词: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内容

从现有史籍看,临海县建置的时间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临海县是吴大帝孙权所建置。《民国临海县志》卷一《沿革表》(丁伋点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就采用《太平寰宇记》观点,认为临海是吴大帝孙权所建置:“《太平寰宇记》:‘吴大帝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嘉定)赤城志》作太平三年析,未知所据。按《寰宇记》临海县下引《吴地记》云:‘少帝时置临海郡,县属焉。’据此,则县置于大帝,郡置于少帝时,并非一年。《赤城志》误也。” 其实,民国时期的台州临海学者何奏簧主编的《民国临海县志》也没有搞清临海县的建置时间,反而在引文上遗留差错。
  首先是《嘉定赤城志》,并未说太平三年建置临海县,而是说太平二年析章安置临海县。① 《嘉定赤城志》卷一《地理门一》载:“太平二年(257),析章安置临海县;以会稽东部立临海郡,治临海。” 其次是在临海县下,《太平寰宇记》所引为《晋太康三年地记》,并非《吴地记》。《太平寰宇记》所引《晋太康地记》原文为:“吴分章安置临海县。”《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十·台州》在“台州沿革”下云:“吴大帝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县,属会稽郡,少帝时置临海郡,县属焉。”《太平寰宇记》引《晋太康地记》为据而认为:吴大帝孙权时分章安、(永宁)而立临海县,当时属于会稽郡。吴少帝孙亮时设临海郡,临海县又改属临海郡。民国台州学者喻长霖主编的《民国台州府志》卷三《沿革表》要比《民国临海县志》要精确些,同样喻长霖也支持“临海县为吴大帝孙权时所建置”的观点,其所引的书名倒是《晋太康地记》,并非是《民国临海县志》所引的《吴地记》。
  第二种观点认为临海县系吴少帝孙亮太平二年所建置。持此说者除《嘉定赤城志》外,尚有《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等。《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浙江四》载:“临海县,附郭,汉回浦县地,属会稽郡;后汉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太平二年,分置临海县;为临海郡治。”《大清一统志·台州府》载:“三国吴太平二年,析章安县地置临海县;又分会稽东部置临海郡。”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临海县的建置是在太平二年设立临海郡之后。晚清临海学者洪颐煊就认为临海县的建置是在太平二年临海郡设郡之后:“临海令, 吴分章安立。是吴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其郡治仍在章安。后虽分章安立临海县,并不为临海郡治。”(《台州札记·卷一·临海郡治》,台州府城正文堂刊本) 此外,尚有《舆地广记》、《舆地纪胜》等史籍均笼统地认为临海县系三国吴时所分设,但并无明确的建置时间。
  其实,临海县建置应是在孙权称帝后的赤乌十二年(249)。其理由有三: 首先是临海(郡或县)的出现并非只是出现吴少帝孙亮的太平二年(257)。
  临海县建置1750多年来,史学界往往把临海郡县建置的史学焦点,聚焦在位五年的吴少帝孙亮身上。《三国志·吴书·孙亮传》载:“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这确实是临海郡建置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同样是三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就出现了“临海”:“太元元年(251)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崇俱出,与崇及所在郡守令长谈论,崇等无以易。所历山川,辄遣婢与其神相闻。秋七月,(李)崇与(王)表至,权于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赍酒食往。(王)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 这是描述晚年越来越迷信神仙信仰的孙权,在太元元年(251)闻临海罗阳县(今温州瑞安市)有神仙王表,素有灵验。遂命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以迎候王表。并特意在新建的太初宫苍龙门外为王表专营府第。
  此处并非关心孙权的神仙信仰,而是如何解读此处出现的“临海罗阳县”五个关键字。按文义理解,此处“临海罗阳县”的“临海”,应理解为临海郡,而非临海县。如果此处的“临海”是指“临海郡”,那何以解释吴少帝孙亮“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呢?太元元年的临海罗阳县和太平二年的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究竟以何种说法为准呢? 笔者以为,《三国志》中《孙权传》与《孙亮传》均为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陈寿所撰写,并非是后人的注释。《三国志》并未记载罗阳设县的时间(《(弘治) 温州府志》也无记载),而《嘉定赤城志》卷一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置罗阳县。”这说明罗阳设县在前,临海设县或郡在后。两个临海虽同属陈寿所撰, 但行文上是有区别的。《孙权传》中太元元年的“临海罗阳县”,属于信手随记性质;而《孙亮传》中“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符合历代帝王纪中郡县建置“书郡罕书县”的文告惯例。赤乌十二年,临海县已经设立,而陈寿可能误记为“临海(郡)罗阳县”,故应以“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为准。
  其次是临海县确为孙权所建置,建置时间应在赤乌十二年。民国《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均以为临海县为孙权所建置,问题是建置的时间无法确定。
  纵观《三国志·孙权传》,孙权以知人善任、善于纳谏等优点,使枭雄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但孙权也与历史上的帝王一样,迷信神仙信仰。
  一旦有凤凰、黄龙、麒麟、嘉禾、白鸠、赤乌、灵龟等祥瑞出现,孙权就以三种方式加以志庆: 一是立郡县:“黄武五年(226)春,苍梧言凤皇见。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吴录》曰:郡治富春也)。” 二是改年号:“黄龙元年(229)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又:“(黄龙)三年(231)夏,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明年元也。”是年因会稽郡始平县(即今天台县) 言嘉禾生,孙权即改明年号为嘉禾元年(232)。又:“赤乌元年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 三是改县名:“(赤乌)五年春正月,立子(孙)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以上引文均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称帝后的神仙信仰,由此可见一斑。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录》:“赤乌十二年(249)八月,白鸠见章安。”《三国志集解·吴书·吴主传》注引《宋书·符瑞志》曰:“宝鼎又出东郡酃县,又云孙权时灵龟出会稽章安。”(又见《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章安县相继出现了“白鸠、灵龟”等祥瑞,根据孙权神仙信仰的思维定式,首先要立县以志庆。志庆的方式只能按惯例,即分章安而设临海县。由于郡县建置有“书郡罕书县”的历史惯例,《孙权传》中未能提及“分章安而置临海县”的建置时间,故后人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和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等,只能推定“吴大帝分章安而置临海”。陈寿在《孙权传》中误记“临海罗阳县”,亦可反证赤乌十二年已经设立临海县的例证! 再次是临海县建置也并非全因“临海溪”而得名,这与孙权的江海情怀有关。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和以及《民国临海县志》均认为临海县建置因“临海溪”而得名。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八《江南东道十·台州》载:“临海山,在县北二百四十里,山有水合成,溪自临海,一水是始丰溪,一水是乐安溪,至州北两相合,即名临海溪。山因溪名。” 《民国临海县志·疆域四·叙水》载:“灵江又名临海江,江环城而东,旧有‘赤城地、灵江水’之谣;有两水合成一水。一自始丰溪,一自乐安溪,至州城西北一十三里合,曰临海江。”并自注:“海潮至此,故名临海。”以上是史志的自我认同,缺乏正史的佐证。其实,孙权分章安而立临海县,也并非完全因“临海溪”而得名。临海县建置得名与孙权的江海情怀是分不开的。
  纵观孙权一生,他首先是生于长于江河纵横交错的江东,他的终生为之奋斗的江东基业,也是沿江而动。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到乘虚而入的偷袭荆州。再到“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即使后代孙皓不争气,招致“一片降幡出石头”,也是沿江而战。对于海洋,孙权也难以忘怀。著名的卫温、诸葛直于黄龙二年(230)奉孙权之命,从建业(南京)始发,经古运河入杭州湾,至会稽郡东部都尉治章安港,又汇集会稽水师,“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嘉禾元年(232)三月,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因此,江海情怀是孙权一生难以释怀的情结。就连建业居住的皇宫太初宫的殿名,亦称为“临海殿”和“赤乌殿”。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孙权)传》载:赤乌十年(247)“二月,(孙)权适南宫,三月改作太初宫”。太初宫至翌年三月才完工。改建后的太初宫,据《建康实录》卷二《太祖下》载:赤乌十一年“三月,太初宫成,周围五百丈,正殿曰神龙,南开五门。正中曰公车门;东门曰升贤门、左掖门;西曰明扬门、右掖门; 正东曰苍龙门;正西曰白虎门;正北曰玄武门;起临海等殿”。《建康实录》所载,扩建后的太初宫,周围五百丈,正殿为神龙殿,旁有临海、赤乌等殿。这说明吴大帝赤乌十一年三月,太初宫建成之际,正殿神龙殿、偏殿临海殿、赤乌殿亦已建成。
  《建康实录》神龙殿、临海殿、赤乌殿的记载是源于西晋文学家左思(约250—305)的名赋《吴都赋》:“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崇临海之崔嵬,饰赤乌之'晔。”左思的《吴都赋》既形象地描绘了东吴太初宫的巍峨与壮丽,又无可辩驳地确认了赤乌十一年“临海殿”的存在。三国东吴的“临海”之名由此萌生。从是年的“临海殿”,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所载太初元年(251)的“临海罗阳县”,仅仅三年时间,就算陈寿错记临海县为临海郡,起码此时的“临海”之名,已经由殿名变为行政区划的县名了。
  那临海县的建置时间应是在哪一年呢?笔者认为临海县的建置时间应为赤乌十二年。理由为是年“秋八月癸丑,白鸠见于章安”。又云:“孙权时灵龟出会稽章安。”章安县相继出现了“白鸠、灵龟”等祥瑞,是“天意兴吴”的重要瑞像。根据孙权神仙信仰的思维定式与庆祝祥瑞的志庆惯例,孙权只能于是年分章安而建置临海县以志庆。因此赤乌十二年作为临海县建置时间,既符合孙权的性格逻辑,又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临海从殿名、县名、郡名这三者“三位一体”复杂的关系链。
  赤乌为孙权年号,孙权喜爱赤乌,就命名为殿名;同样孙权的江海情怀,使他对海洋情怀的思绪更为强烈,因此,他除了命名临海殿外,还特意以临海作为临海县的县名。孙亮更知父亲的情怀,在太平二年又以临海作为郡名,来深切纪念对海洋情有独钟的孙权。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东瓯丛考》

本书分五卷,内容包括东瓯史脉考、东瓯分治考、东瓯宗教考、东瓯儒学考、东瓯风物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