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稽郡东部都尉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瓯丛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5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会稽郡东部都尉考
分类号: K289
页数: 10
页码: 111-120
摘要: 东瓯国除后,东瓯国旧地经历了西汉初期的会稽郡东部都尉时期、东部都尉一职,历经两汉三国,直至吴太平二年(257)方“以会稽(郡)东部(都尉)为临海郡”。此间经历了西汉的回浦县、后汉的章安县、永宁县,三国时期的始平、松阳、临海、安固、临海郡;两晋时期的宁海、乐安、乐清、永嘉郡和隋代的括苍郡(处州)。临海郡为东瓯旧地由分封制而郡县制后的首郡。唐代后才形成今天的台州、温州、丽水三地相对稳定的辖境。至此,东瓯分治才算彻底完成。但其所载“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却引发一场延续千余年,至今尚无结论的历史公案。由于这三个历史公案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且又相互交织,至今尚未厘清。
关键词: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内容

东瓯国除后,东瓯国旧地经历了西汉初期的会稽郡东部都尉时期、东部都尉一职,历经两汉三国,直至吴太平二年(257)方“以会稽(郡)东部(都尉)为临海郡”。此间经历了西汉的回浦县、后汉的章安县、永宁县,三国时期的始平、松阳、临海、安固、临海郡;两晋时期的宁海、乐安、乐清、永嘉郡和隋代的括苍郡(处州)。临海郡为东瓯旧地由分封制而郡县制后的首郡。唐代后才形成今天的台州、温州、丽水三地相对稳定的辖境。至此,东瓯分治才算彻底完成。
  为了理清这一分治脉络,笔者作一考述。
  都尉原名郡尉,为秦代郡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郡尉,秦官, 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汉书·高帝纪上》:“秦三年十月,齐将田都畔田荣,将兵助项羽救赵。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孟康注云:“尉,郡都尉也。”颜师古注云:“本谓之郡尉,至景帝时乃改曰都尉。”查《汉书·景帝纪》:“(中元二年[148])秋七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会稽郡设于始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闽中郡,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为东瓯旧地,属闽中郡;会稽郡为吴越旧地,秦始皇设会稽郡,改大越为山阴(今绍兴)。时实行“郡尉分治”,郡治吴(今苏州)而尉治山阴。因而《越绝书》卷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汉文帝前九年(前171),会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前164),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 建元三年(前138)严助奉汉武帝之命,至会稽郡调集会稽水师出兵救东瓯,《史记·东越列传》虽未明载记载在何地调集,笔者疑会稽都尉时已治句章(今宁波余姚)。因为元鼎六年(前111)秋,东越王余善反汉。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浮海伐东越。《史记·东越列传》载:“元鼎六年秋,余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且往,乃遂反,发兵距汉道……余善刻‘武帝玺’自立, 诈其民,为妄言。天子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史记正义》注云:“句章故城在越州%县西一百里,汉县。”这说明此时的会稽郡都尉的治所, 至此已从钱唐(今杭州)移治句章。当时只有会稽郡(都)尉,而无(分)部尉。
  会稽郡郡(都)尉真正分部,则是在元封元年(前110)。《三国志·吴书· 虞翻传》注引《会稽郡典录》载:“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复徙句章。到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浙江之北,以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 《会稽郡典录》所载“元鼎五年除东越”,元鼎五年定是元封元年之误。元鼎六年秋东越王余善反,翌年十月,汉武帝平定东越,除东越国,诏迁东越民于江淮间,东越地遂虚。但其所载“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却引发一场延续千余年,至今尚无结论的历史公案。
  《会稽郡典录》所载“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导致三个历史“公案”:一是“因以其地为治”,是治还是冶?二是在何地立“东部都尉”, 是“东部都尉”还是“南部都尉”?三是东汉章安县是否为“故冶地”?由于这三个历史公案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且又相互交织,至今尚未厘清。故笔者试作考述。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东瓯丛考》

本书分五卷,内容包括东瓯史脉考、东瓯分治考、东瓯宗教考、东瓯儒学考、东瓯风物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