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温岭戴氏来历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论稿》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178
颗粒名称: 八、温岭戴氏来历考
分类号: K825.6
页数: 9
页码: 59-67
摘要: 这里记载了戴氏的两个发家故事,泉溪即是现太平街道一带,南塘是新河镇塘下一带。可见温岭在宋时有两个戴氏聚居地,一是太平(泉溪),一是塘下(南塘),但这里没有交代是从哪里迁来。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人物研究 中国

内容

戴姓是中国的大姓,当前全国戴姓人口约468万,名列前54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39%。宋朝时期戴姓有11万余人,35%的戴姓在浙江,浙江为戴姓第一大省。明朝时期约有37万,浙江仍占28%。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占全国戴姓的17%。
  温岭市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户籍人口119.1万人,其中戴氏有6927人,总量也不少,占全市人口比例为0.58%,高于全国水平。
  考温岭戴氏的来历,据《嘉靖太平县志·杂志》记载有两大主要来源: 戴氏始基祖:吾邑在宋时有二戴氏,皆富盛,代有闻人。故老相传,泉溪戴氏祖,初由猎至泉溪,有李姓亦大家,死亡殆尽,独孀妇丁氏在室,尸棺暴露,戴氏祖为之营葬,遂赘居焉,后子孙富盛,犹世世祀猎神及李廿一郎, 俗呼为猎神戴云。南塘戴氏祖初甚贫窭,操小舡取蛎灰海上,夜半泊浦溆门,见有鼓乐舡自海上来,比近岸,闻哭声,灯烛荧煌,就视之,乃空舟也,戴怪之,束火入舟中检视,金银货物以巨万计,中有香火祀铜马神,盖劫海贼舡为敌兵剿杀堕水死,独遗其舡在尔。戴取之,立族南塘,子孙富盛过于泉溪, 亦世世祀铜马神,俗呼铜马神戴云。(《太平县古志三种》119页) 这里记载了戴氏的两个发家故事,泉溪即是现太平街道一带,南塘是新河镇塘下一带。可见温岭在宋时有两个戴氏聚居地,一是太平(泉溪),一是塘下(南塘),但这里没有交代是从哪里迁来。
  (一) 南塘的铜马戴铜马戴世居南塘,其代表人物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关于南塘的铜马戴, 《嘉靖太平县志·宅墓》有记载: 南塘戴氏故居,在石屏山之阳,俗名塘下。地东南并海,旧有海塘,故名。五季时戴镒避闽乱徙黄岩,择地得南塘家焉。历宋及元,子孙益蕃以大,代有闻人。蔡滂曰:戴氏居南塘下,山易材,海易渔,田易稼,聚族数十,富乐累世。大参敬斋先生尝言:戴氏在宋有曰舜钦者,上书危言,赐同进士出身;有曰逸卿,曰觉民,曰霆晨者,皆为显官。其时东皋子以诗鸣,至子石屏益著,同时子姓则有若竹洲,有若兰谷,有若渔村,有若神童, 更唱迭和,金石交奏,隐然声震东南,遂为诗礼望族云。(《太平县古志三种》110页) 《嘉庆太平县志》还有: 铜马,南塘戴氏物也。《赤城新志》称:其先操舟取蛎,夜泊浦溆,隐隐闻鼓乐,船自海上来。比近岸,灯火荧煌,就视寂无人,入舟,金银货物以巨万计,有香火祀一铜马,遂取以归,子孙富盛,世祀铜马神,俗号为铜马神戴。《叶志》略同,以船为盗劫所遗。汉末有铜马贼,铜马亦盗祀也。
  宋林逋《戴良镒传》则云:“良镒游海上,遇飓风,吹泊黄岩之盘马。近岸窥有七异人,巾服策蹇,倏然不见,惟黑棺在焉。棺中十七铜人马及玉上真炉、琴、缎帕,并兔雀二画,余皆金宝,光怪陆离。夜复梦神示所居地,以此发族致富。”则其获不止一铜马。(《太平县古志三种》548页) 戴良镒,号晋泉。父文明,世居泉州蛙湖里。及晋泉,善诗文,耽游。
  一日舟行海滨,遇飓风大作,泊邑之盘马岸侧,见异人,又梦神示所居地, 遂舍于南塘。折节下士,时周人急。闽人黄子亢、郡人徐经臣、黄朝宗皆与论交。尝入郡借书,有“骑驴到郡郭,冒雪渡溪桥”之句。郡守毕仁叟、通府夏子乔为之绘图。子鸿,监徽州酒税;蒙,丹徒令。惟孙上舍博、宣教郎夐随侍。晚境益恬,咸谓得天之佑。林处士逋为之传。(《太平县古志三种》358页) 以上三则都提到戴良镒,可见南塘戴氏由戴良镒于唐末五代时由福建迁来。盘马现属温岭市箬横镇,是沿海的一个小山,唐宋时当是小岛。郡守毕仁叟,名士安(938—1005),代州云中人,宋乾德四年(967)举进士,太平兴国初为大理寺丞,三年(978)吴越钱俶纳土,选知台州,是宋代第一任台州知州,《嘉定赤城志·卷九》有其名。林逋的《戴良镒传》现在已无法找到,《全宋文》收其文八篇,无此篇。《全宋诗》收其诗328 首,没有提及。而成书于嘉庆十六年(1812)的《嘉庆太平县志》里提到世居泉州,不知是何所本。据查,现在泉州没有蛙湖里的地名,泉州离温岭颇远,约500公里,海上乘木船远距离游历可能性不大,也许其父居泉州,到镒一代已居赤岸(今霞浦)一带,距温岭约200公里,这样出来游历,遇风避入温岭海岸,且与台州郡守交往都有可能。从上文看来戴家祖先并不富有,“操舟取蛎”,也就是捞取海中的蛎壳,是个辛苦生涯。
  后来一次偶然的发了财,于是到戴良镒一代就成读书人家。戴氏的明代后裔戴豪位居广东参政,他在《赘言录》中写道:“始祖镒,五季时避闽乱,徙台黄岩, 择地,得南塘焉,久之,益蕃以大。”民国丁丑(1937)重修之《温峤戴氏宗谱》内有《序》:“温峤戴氏其先世晋泉公,本闽人,五季之乱无地不兵,独宦游四方,可以避祸,因家于吾邑之南塘焉。迨十五世伯善公迁温峤,是为始迁祖,有旧谱可征,系豪公父州守公手修。”这和上面几则资料也是对应的。
  温峤戴氏是南塘的明代后裔,因在明初,南塘戴氏被人向官府告发有不法之事而被灭族,从此一蹶不振,幸而此前已有一支迁出至温岭(今温峤镇),才使戴氏绵延未绝,此后这一支脉又兴盛起来,还出了广东参政戴豪等大官。至今镇里还有小地名:戴家。还有戴家祠堂,为市文保单位。
  (二) 泉溪的猎神戴猎神戴世居泉溪,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理学家戴良齐。猎神戴除上面引到的发家传说外,《嘉庆太平县志·旧家》、《仕进》、《艺文志》和《第宅》上还有几则相关记载: 秘监良齐族,来自温州平阳,与南塘异派。相传其祖由猎至泉溪,有李姓亦大家,死亡殆尽,独孀妇丁氏在,遂赘居其家,为营葬数丧。子孙世祀猎神及李念一郎,俗呼猎神戴,以别于铜马神戴。其宗至秘监始显。先未立城时,百千山下皆戴姓所居,南小泉村潘姓居,迤西凤翔山近溪,则金氏聚族于此,里人有“南潘北戴泉溪金”之语。立城后,戴宗已微,转以邱、林、金、高四姓为盛。(《太平县古志三种》558页) 戴良齐,字彦肃,泉溪人。嘉熙二年进士,累官秘书少监,赐爵临海子。景定初,转对,奏祈天永命四事:一曰惩奸,二曰劝贤,三曰保民,四曰理财。已,又进君臣交修之说,言词剀直,帝嘉纳之。以古文名,尤精性理之学,所著有《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孔子年谱》、《七十子说》。明林公辅《答徐始丰书》曰:“当今经书虽皆完具,而《礼经》独为残缺,加以汉儒之记有不纯者,乡先哲戴少监尝力为之辨。元草庐吴文正公师之,得其说,于今未大行也。”观此,则其学源委可见。今从祀乡贤祠。从子应发、应雷,皆为显官。(《太平县古志三种》364页) 宗谱叙 宋戴良齐 我戴氏子姓,出于宋戴公之后。降及末世,支派分散,类居东南为多。广陵、剡溪,盖尝号为江左之望族矣。乱离迁徙,谱系罔问。然而于台之南著籍者亦数四焉。所在相望,乃至于不相往来。
  每念到此,欲考其所自出而无从。然遂置之,不可也。窃惟我先祖分派, 自平阳金乡洲迁居泉溪,今三百有余岁。继绪萧条,竟未有能大此族者, 而世次亦几于无传。是以谱而列之。呜呼!本根之远,可不念与!枝干之弱,可不畏与!《传》曰:“夫氏姓之不振,岂繄无宠,皆炎黄之后也。”又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呜呼!尚监兹哉。咸淳元年七月望后。(《太平县古志三种》482页) 戴少监彦肃故居 在县治南五百步。先世自平阳金洲乡来迁,与南塘异派,称“坊下戴”。所居有宅前街、走马弄。(《太平县古志三种》431页) 以上资料表明,戴良齐的祖先从平阳金洲乡迁来,平阳离温岭百余公里, 打猎过来也有可能,至宋已300年,一直住泉溪的坊下街,此街至今尚存。咸淳元年是公元1265年,300多年前也是残唐五代,与铜马戴迁居时间不相上下,也是为避五季之乱而北迁。戴良齐自己中了进士,官至秘书少监。这一派也曾兴旺过,也有中过功名,附近至今还有一些戴姓居住,但人丁比不过温峤的戴氏。
  (三) 戴姓源流戴姓起源于河南省境内,主要在商丘、民权、兰考一带。《元和姓纂》有: “宋戴公之后,以谥为姓。”戴原为商朝后裔,周克商,周公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河南商丘县城东南),建立宋国以管理商之遗民。传10代到宋惠公的孙子,史佚其名,周宣王赐谥曰戴公,史称宋戴公,(福建莆田戴氏源流研究会2000年11月出版的《戴氏联谱》记载为宋■,又名申)这是公元前799年的事情。他是宋国代国君,到公元前765年,戴公传位给儿子宋武公,他的小儿子文为宋国大夫,便以祖父的谥号“戴”为氏,是为戴氏始祖,后世遂以谥为姓,在春秋时期就有宋大夫名叫戴恶。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戴姓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后,以谥为氏。”当时还有一个姬姓的戴国,在民权、兰考一带, 由于处于郑国和宋国两强之间,常受欺凌,到隐公十年被郑国所灭。亡国后的戴国公族就以原国名为氏,称为戴氏,这样又形成一支戴姓居民。宋人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也有记载:“戴氏,开封封丘县戴城是其国,隐十年,郑人伐取之。” 戴公后十八代传至戴剔,被弟戴偃所攻,弃位奔田齐,由宋国迁居不远处的谯县,于是子孙定居谯县(今安徽亳县),以谯国为郡望(谯国是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置,治所在谯县,西晋时改谯郡)。两晋时期,戴姓中的一支避乱南迁,渡江至广陵,子孙居扬州者以广陵为郡望。另一支子孙居山东齐州者以济阴为郡望,居临清者以清河为郡望。谯国后裔、61世戴胄相唐太宗,居河南相州(今安阳),天宝“安史之乱”,胄之玄孙戴翔(65世)因避乱弃家南奔入闽, 自河南安阳南迁到福建长溪(今霞浦县),成为福建戴氏一派。唐时入闽的戴氏非此一家,据《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时(669)陈政率府兵3600人入闽平定泉州的啸乱,并落籍定居,其中就有戴姓。唐宣宗咸通间,70世戴讄福建泉州迁温州永嘉县。
  (四) 温岭戴姓源出福建戴天裕查《福建省赤岸县戴家山谯国戴氏宗谱》,上有林洪坤作于清康熙五年(1711)辛卯岁腊月的《原序》(见26页): 传至太益公,徙居楚之谯国地,则谯郡其始基也,又传至希周公,生梁公,梁生让公,复徙于沛县碭山之下,号曰碭阳。……相传至三十三世,有万灵公授许真君秘传,没后显迹,护唐灭巢,敕封安抚昭应侯王,立祠享祀,葬于碭山之北,即今州城东隅,亦祀之。其弟万硕公,仕唐,为礼部尚书,万寿公为翰林学士,厥后避唐之乱,奔入浙江蒲门而居焉。而万灵公之子澄清公,在梁为翰林学士,赍诏入闽,见闽地之山川佳秀,至龙德二年(922),遂避乱而徙于闽,迨周开元二年(952),复避刀兵之扰而迁于赤岸江滨,与金、詹氏各择地而居焉…… 三十八世有庆公于宋祥符六年(1013),抽选农民充户科吏役,后罢役归。宝元二年(1039)复迁于北峰之下,名曰利洋……四十三世以利洋土瘠田硗,非久居之地,乃与詹公登眺, 迁创于倪洋,改其名曰沂洋,然以其地遭巢兵剽劫,卜居不吉,于绍兴十年(1140)大郎公乃移创于戴峰。
  《谯国戴氏世裔源流考》(见59页): 第一世祖:梁公。第二世祖:让公……三十二世祖:天裕公、天赐公。三十三世祖:万灵公、万硕公、万寿公。三十四世祖:澄节公、澄清公…… 赤岸是唐以及唐以前的地名,到元朝称长溪,现在称霞浦。这本谯国的宗谱,以迁到沛县后出生的梁公为一世祖。而从此算起则这个一世祖是得姓后的第三十七世,而三十二世的天裕公则应该是六十九世了。从上面两则看出, 是戴天裕生万灵、万硕、万寿。万灵之子澄清曾出官差到过福建,就避乱徙闽, 后人迁到赤岸,南宋的戴大郎再迁戴家山,这一派就一直在福建发展。戴万寿则在避唐末之乱迁居浙江蒲门(今苍南马站镇,距苍南金乡二十多公里)。
  再看瑞安《鲍田戴氏西祠宗谱》中,始祖罗■太公福建赤岸派上四代外支图: 第二世:万硕,字谡,唐懿宗朝为礼部尚书,迁碭阳谯郡,妣卢浦应氏,生子一,继妣林氏,生子一,避黄巢作乱,同长子分散。改名荆华,隐居江南白沙欧廿五都珠明里河西西堡居焉。
  第三世:承范,字翼明,生于咸通戊子(868),妣龚氏。因巢乱,在叔处同父子分散,后于龙德二年(922)同堂弟承规入闽隐居兴化莆田县,才知父弟消息,卒于长兴年壬辰(932)。
  第四世:绪绳,妣晁氏,于后唐同光二年(924)甲申避闽王之乱,徙居赤岸之滨。
  第五世:钰,字云田,妣蔡氏,避闽王叛宋乱,迁黄峰泉溪。生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三十岁。镒,字方镇,妣盛氏,避闽王叛宋乱,迁台州黄岩。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廿八岁。鑛,字罗■,生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宋建隆二年(961)闽王叛宋屠城,避乱迁温州百里街,乾德五年(967)卜迁瑞邑四都鲍田之境。时年廿三岁。
  这一本宗谱承上启下,把几处的戴氏都联接上了。戴万灵的后代922年已迁闽,952年迁赤岸。戴万硕、万寿迁浙江蒲门(今苍南县马站镇),后万硕在唐末从谯郡避黄巢乱与次子承可到江南白沙欧(今浙江苍南金乡戴家堡)。子承范因乱与父万硕分散,于922年54岁与堂弟入闽莆田。孙绪绳避闽乱迁赤岸。曾孙有三,钰在闽于967年30岁避闽乱迁黄峰泉溪,这里的黄峰应是浙江的黄岩泉溪,就是现在的温岭市区。镒967年28岁迁台州黄岩,可见兄弟俩同一年迁到黄岩,一定居泉溪,一定居南塘。鑛967年迁瑞安鲍田。先是鑛961年17岁避乱迁温州,也许这时就与兄弟几人先到温州了,钰与镒再由温州分别迁百余里外的泉溪和南塘,这样泉溪的后人就认为迁自平阳金洲(今苍南金乡)。
  还有平阳金乡的《谯国郡戴氏宗谱》,其世系图纪: 第一世,荆华,字万硕,唐僖宗时公自福建赤岸迁江南白沙欧西沙角, 二人分派,南楼公移来廿二都珠明里河西西堡居焉(即原平阳金洲,今苍南金乡镇)配芦浦应氏,生子一,合葬金镇南门外廿三都湖里杨府岭东首土名田鸡山脚。第二世,承可,配东门垟杨氏,生三子。第三世,逢顺、逢显、逢颖…… 荆华是万硕避乱江南而改的名字,他与次子承可迁平阳,遂为平阳金洲始迁祖。
  综上所述,大致可以确定其世系和源流:在中原的六十九世戴天裕,生三子:万灵、万硕、万寿,万灵生澄清,迁福建,其后代在福建赤岸发展。万寿迁浙江蒲门,也就是后来平阳(今苍南马站镇)戴家堡一派。万硕与次子承可迁浙江平阳金乡(今苍南金乡),长子承范迁福建莆田。孙绪绳迁福建赤岸,七十三世的曾孙三人:钰迁泉溪,即是温岭戴良齐一族之始迁祖;镒迁黄岩南塘, 是温岭塘下戴复古一族之始迁祖;鑛迁瑞安,是鲍田一族的始迁祖。
  (五) 各地家谱的记载永嘉《戴氏统谱》第146页世系表载戴敏才系出自温州九曲,由戴讄四传至戴天休(74世)始迁至九曲。天休(1031—1113),字伯祥,北宋人。子戴临有五子,戴述、戴迅、戴廷、戴适、戴通。戴通配蒋氏,迁黄岩,卒葬竹岙山。有子二:戴启、戴敏才。戴启有子二:戴演之,分兰溪派;戴泯之,为直阁学士。戴敏才号东皋子,妣蒋氏,继妣蒋氏,三妣任氏。有子二,戴阜之,分苏州派;式之(78世),号复古,生子二,长子琦,次子玭。下无记载。这一世系给出了戴敏才、戴复古一派,不知是哪一本老谱里抄下的,可惜下代没有记载。而对比《石屏集》之内容,戴复古与族人唱和颇多,而未有兄弟之记载。且复古之子为浒与琦,未见有玭。这个体系还需考证,目前别无其它资料,先转录于此,聊备一说。
  又259页载: 绪公之子镒(74世),字方镇,妣盛氏,后周朝显德三世避王建屠城之乱,迁台州。子二,叨(75世)字元正,妣盛氏,生子一,为人纯谨聪敏,笃志诗书,毫无外慕,诚哉纯良之君子也,与盛氏合葬宋溪。加,善丹青,生一子名通,迁居罗京子孙其昌。叨子弼(76世)字敬上,妣鲍氏,自幼怀奇负气,七岁能诗,为其舅父山明所生吕行仁作传,亦与其列焉。子洵羲(77 世),字锡训,妣骆氏,初甚贫窭,操小舡……子舜钦(78世),子秉智(79 世),子戴温(80世),子枝阴(81世),弟大本,迁居杭州。枝阴子戴秄(82 世),字玄果,妣凌氏,从事杭都书吏迁居杭都。子冕(83世),字玄服,号冠魏,杭都太祖,原妣盛氏,侧室陶氏,公率性明敏,笃好古典,从父官,游浙中途受于罗凌先生门下,学博理精,官为提举清要。子普塍(84世),字行仲,迁居东嘉。弟普胜,字韫奇,生元朝顺帝元统一年癸酉于洪武六年癸丑迁居上戴。
  以上记载中绪公之子戴镒迁台州与瑞安鲍田宗谱相合,其下镒子叨与加, 叨子弼,诸本没有,可作补充。但弼子即洵曦,不知何所本。据2010年7月底出土的戴忱等六块和重新发现的戴钟墓志铭,与以上记载有所不同,戴钟生于绍兴己未年(1139),曾祖父怀,祖父曦,父舜文,子四:翰、渭、澹、湛。曦之父应该是戴怀,现也无法证明怀即是弼。并且戴忱之曾祖父怀,祖父暐,父舜钦, 忱子应辰、勋、温,这一线,也与上文的曦———舜钦———秉智———温———大本这一线不合,当以墓志为准。
  附录:戴氏世系表(见下页) 原载《台学研究》,中华书局出版

知识出处

戴复古论稿

《戴复古论稿》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跟踪研究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的全部发表成果,对其家世、生平事迹、年谱、文学成就等方面作考辨、研究,对戴氏家族的兴起和发展上做些甄别、阐发等,勾勒出诗人的生命轨迹与文学活动,以解读戴复古的诗文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