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戴复古家世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论稿》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150
颗粒名称: 四、戴复古家世考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6
页码: 26-41
摘要: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诗人,其出生地是在今浙江省温岭市塘下镇。他曾向陆游学诗,诗风豪放,是“江湖诗派”里的名家。他的诗被同时代的真德秀评为“高处不减孟浩然”,诗篇在当时就被选入《千家诗》中。他的词被《四库全书提要》称为“豪情壮采,不减苏轼”。不过遗憾的是选本上的作者介绍总是很少几句话,而对于他的卒年,总还是带着问号。宋因唐制,仍称黄岩县。明初称台州府黄岩县。有李姓,亦大家,死亡殆尽,独孀妇丁氏在室。尸棺暴露,戴氏祖为之营葬,遂赘居焉。后子孙富盛,岁岁祀猎神及李廿一郎,俗呼为猎神戴云。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人物研究 中国

内容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诗人,其出生地是在今浙江省温岭市塘下镇。
  他曾向陆游学诗,诗风豪放,是“江湖诗派”里的名家。他的诗被同时代的真德秀评为“高处不减孟浩然”,诗篇在当时就被选入《千家诗》中。他的词被《四库全书提要》称为“豪情壮采,不减苏轼”。直至现在,每个宋诗宋词选本里总少不了他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选本上的作者介绍总是很少几句话,而对于他的卒年,总还是带着问号。
  笔者与戴复古为同一乡里。戴氏是一个大族,我在童年就曾唱着:“塘下戴,好种菜,菜开花,好种茶……”的歌谣(此歌已被清梁绍壬收入《两般秋雨庵随笔》),长大后才知道这歌谣还连带着一个戴氏的悲惨的故事。此后又零星地读了他的几首诗,喜其豪迈,平时也就注意收集了一点资料,但每恨不能找到系统讨论其人的文章。后查《全国报刊资料索引》、《词学研究1949—1979 年论文索引》,里面竟全无论戴之文,甚至跟他沾边的也没有,倒是地方杂志上还有一二篇通俗读物,也仅是泛泛之谈,因此这里几乎是一片处女地,很需要人去做理残补缺的工作。而要论其诗,就更须先知其人,为此,我不揣固陋,整理出一部分资料,先写成家世考一文,以公诸同好,聊为论世知人之助,并就正于诸方家。
  (一) 籍贯戴复古的祖籍不是在浙江而是在福建。戴氏的明代后裔戴豪在《赘言录》中说:“始祖镒,五季时避闽乱,徙台黄岩,择地,得南塘焉,久之,益蕃以大。”戴氏的家世只能追溯到戴良镒,更远的已不可考。据史籍记载:唐朝末年,由于节度使拥兵自重,边疆各府州军阀混战,在后梁开平元年到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07年至945年),相当于在福建省的区域出现了一个叫“闽”的割据政权, 王审知自称闽王,是五代十国之一。这个政权生存37年却换了六个主人,真可谓“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旧五代史》卷九八)由于战乱频仍,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地区田无禾麦,邑无烟火,百姓只能饿死或被迫流亡。
  大约就在灾害较严重的公元943年左右,这个戴氏祖先戴良镒也背井离乡,流落到了东海边上,在一个叫南塘的小地方住下来。戴氏的籍贯于是也就变成了南塘。
  另据《嘉靖太平县志·人物》记载,还有一个叫黄绪的人,他的祖先也是闽人,还曾做过邵武镇都监,后晋时避王审知兄弟乱,也迁至这里的洞山。可见当时由闽逃来的人并非一家,由此也可证明《赘言录》所记是可信的。
  戴氏来到了南塘,但南塘又属什么县、戴氏又是哪县人呢? 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商务印书馆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文学家辞典》、唐圭璋编的《全宋词》都作“天台人”,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新版《辞海》作“黄岩人”,新版《辞源》第二册作“天台黄岩人”,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的《中国历代作家小传》作“天台黄岩人(今浙江黄岩)”,而华东师大编的《千家诗评注》却直接注作“今浙江黄岩人”。
  查宋陈耆卿(临海人)的《嘉定赤城志》里边载有:“屏山,在黄岩县东南八十里,其东西二石耸立为屏,故云。东屏挺立无倚,有古藤缠络之,冬寒不凋。
  西屏因风雨,仆为二矣。”又明代《嘉靖太平县志·古迹》:“南塘戴氏故居在石屏山之阳,俗名塘下,地东南并海,旧有海塘,故名。”又清《嘉庆太平县志·正祀》:“戴相公庙在七都屏山,石屏既死,有神灵,乡人祀之。”又清黄濬(号壶舟, 太平凤山人,道光进士)的《梅初录》有云:“石屏,南塘其故居,今太邑之塘下。” 这里太邑指的是太平县。
  考戴氏遗址在今温岭县塘下。那里有座山叫屏山,山脚一村叫屏上。屏上南谷口还有一块屏石,高约5米,宽约2米,状如屏风,石上长满了藤蔓、苔藓。当时诗人常在这石下徘徊、吟诗,其《登楼绝句》云:“劳生百计不如闲,合把人间比梦间。天与老夫供享用,一楼风月两屏山。”诗人因自号石屏。屏石至今还耸立着,距屏石约300步,有一座戴祠,是后人祭祀诗人的地方,俗称戴相公庙,现已改作小学校舍。从以上的记载和现实的遗址对照是相合的。但南塘所在的地名说法有点不同,有说黄岩县,有的说太平县,而笔者则说温岭县。其实这些并不矛盾,这就要说到历史地理的沿革了:原来黄岩和温岭在唐初合在一起,叫永宁县;并以临海县置台州,下管永宁。武后时改永宁为黄岩,属台州。宋因唐制,仍称黄岩县。元改成台州路黄岩州。明初称台州府黄岩县。到明成化五年(1469)分出黄岩的太平乡、繁昌乡、方岩乡设立太平县。
  南塘原属太平乡七都,所以也划作太平了。后又划乐清的山门乡、玉环乡至太平,于是太平有五乡,管都二十七。到民国三年(1914年)因全国有数地均称太平,诸多不便,于是又称太平为温岭县,直至现在。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南塘,现在属于温岭县,宋时属黄岩县。那么戴复古籍贯正确的说法是:宋黄岩南塘(今浙江温岭塘下)人。下面我们再对各书的说法澄清一下:《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全宋词》作“天台人” 是不对的。台州以天台山著称,历史上曾有人以天台代称台州。黄岩属台州, 而不是天台人。新版《辞海》、《宋诗选注》作南宋“黄岩人”是正确的,不过容易引起误解。新版《辞海》作“天台黄岩人”有点不伦不类,黄岩从未归属过天台。
  而湖南师院的《中国历代作家小传》和华东师大的《千家诗评注》直接作“今浙江黄岩人”,那是不明历史沿革而错了。
  (二) 铜马、猎神辨戴氏祖先来到南塘后生活是较困难的,没有比从外地逃亡过来的人更贫穷的了。他们默默无闻地过了一代又一代。直到北宋后期,由一个偶然的事件才发了家。《嘉靖太平县志·外志》上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塘戴氏祖初甚贫窭,操小舡取蛎灰海上。夜半泊浦溆门,见有鼓乐舡自海上来。比近岸,闻哭声,灯烛荧煌,就视之,乃空舟也。戴怪之,束火入舟中检视,金银货物以巨万计,中有香火祀铜马神,盖劫海贼舡为敌兵剿杀,堕水死,独遗其舟在尔。戴取之,立族南塘,子孙富盛,世世祀铜马神,俗呼为铜马神戴云。
  “操小舡取蛎灰海上”这个职业现在还有,土语叫做“踩壳”(捞取海边砺壳),是非常辛苦的生涯,戴氏干这种活,足见其贫穷。但到后来子孙却出了一代代的读书人,这是要有点经济基础的,这一则所记的发家事件,于情理较合。
  况且《嘉靖太平县志》修于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这时戴氏正出一个个大官, 像戴豪就曾任广东参政,对于他们祖先的传说当不会向壁虚造的。
  在宋时太平乡姓戴的非止铜马戴一家,同时较有名的还有一家叫猎神戴, 这里也有一个故事: 故老相传:泉溪戴氏祖,由猎至泉溪。有李姓,亦大家,死亡殆尽,独孀妇丁氏在室。尸棺暴露,戴氏祖为之营葬,遂赘居焉。后子孙富盛,岁岁祀猎神及李廿一郎,俗呼为猎神戴云。(《嘉靖太平县志》卷八) 这里戴氏将李氏取而代之也成为大家,但不知道是从哪里来打猎的。猎神戴后来出了一个文学家叫戴良齐。良齐字彦肃,宋嘉熙二年(1238)进士,累官至秘书少监,以古文鸣,尤精性理之学,有《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孔子年谱》等著作。他在咸淳元年(1265)编了《戴氏宗谱》, 并在序中说了祖先来源:“窃惟我先祖分派,自平阳金洲迁居泉溪,今三百余岁,继绪萧索,意未有能大此族者,而世次亦几于无传,是以谱而列之。”这个谱当然是猎神戴的族谱,从来源看猎神戴和铜马戴毫不相干,而后人往往以其居黄岩混而同之。其实,泉溪在今温岭城关镇,与南塘相距20多公里,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不可不辨。属猎神戴的还有戴岩肖,是良齐之父,咸淳四年(1268)赠朝仪大夫。到了明朝还有戴岳及弟戴友南等。
  (三) 先辈如果说戴良镒是戴氏的远祖,那么谁是戴氏的近祖呢? 铜马戴发家之后,家境富裕,家族“益蕃以大”,但由于资料缺乏,复古之前辈有姓名可考的仅有七人:戴洵曦、戴舜文、戴舜钦、戴敏、戴秉中、戴秉器、戴秉智。
  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从宋叶适写的《戴佛墓志铭》、《竹洲戴君墓志铭》(见《叶适集》第499页和第461页,中华书局1961年版)及《嘉靖太平县志》中看出: 嘉定中,黄岩戴木以诗集句见,爱其意正,留与寀居,目不流盼,足不窘步,敛身降首,惟书之徇。以父丁年七十二矣,有上气疾,归。疾已,复至。俄又疾作,芒履夜发,及门而丁没,十四年(1221)四月丁巳也。
  木之先高祖洵曦,曾祖舜文,及祖秉器,关市调直,铢龠必平,不平宁弃与。里人同辞赞重曰:佛。嘻,者佛也。先人继之,无改其度,亦曰: 嘻,此佛也。佛者,里人尊敬之极称也。(均见《戴佛墓志铭》) 以上是戴舜文、戴秉器、戴丁、戴木一线。
  君戴姓,名龟朋,字叔宪,台州黄岩人。祖舜钦,宣和中进士,上书危言,天子不怒,赐同进士出身,南康军司户。父秉中亦有材气,补进义校尉,不仕。尝自赞其像,为时所称。君生六十二,开禧三年(1207)五月某日卒。
  自君父、祖皆知名,而君及叔秉器,尤为邑里所敬,有巨人长者之德。
  (均见《竹洲戴君墓志铭》) 以上是戴舜钦、戴秉中、戴龟朋一线。
  戴敏,字敏才,舜钦从子。博学强记,以诗自适,号东皋子。
  戴式之,名复古,字式之,以字行,别号石屏,东皋敏才之子。(均见《嘉靖太平县志》) 以上是戴敏、戴复古一线。
  以上所引叶适两文中均提及秉器。秉器为戴木之祖父,又是戴龟朋的从叔。从叔就是父亲的同祖兄弟,也就是说龟朋之父秉中与秉器是同祖兄弟,既然是同祖,那么其各自的父亲舜钦和舜文一定是亲兄弟。
  又戴敏又是舜钦的从子(即侄儿),那么戴敏的父亲也一定是舜钦、舜文的亲兄弟,只不知其名罢了。由此可见戴洵曦当然也是戴敏的祖父,戴复古的曾祖父了(这些关系见下面戴氏世系表当直观些)。
  再从年代看,戴秉中生戴龟朋是绍兴十六年(1146),戴秉器生戴丁是绍兴二十年(1150)(由叶适两篇墓志铭可推出)。戴敏生戴复古是乾道三年(1167) (复古诗:“生自前丁亥”),三个堂兄弟得子时间相近(只有戴敏得子迟一点,也许其父是小兄弟),也可从旁说明其相互关系,证明以上推论是合理的。
  从以上看戴良镒既是戴氏远祖,那么戴洵曦就是戴氏的近祖了。这两个人中间相隔约130年,大约传了四代。这可以从戴奎的诗“我家迁居自闽土, 传世于今十有五”推出。(详见下面戴氏世系表) 现在我们就可以按戴复古身份给其前辈七人以适当的称呼了:曾祖父戴洵曦,从祖父戴舜钦、戴舜文,从伯父戴秉中、戴秉器、父戴敏,还有戴秉智,只知其绍兴元年(1131)曾授从义郎(武阶官名,系三班小使臣),见《嘉靖太平县志·人物》,观其名字与年代,当也是秉中的兄弟了。
  以上几人几乎都没有什么事迹留下,只知戴舜钦做过官,官至南康军司户。南康是府名,在今赣州市附近。也叫司户参军,是州府里掌户籍、赋税的官。查明代《正德南康府志》历代官员中没有戴舜钦的名字,可见他的名气不大,官位不高。
  戴敏是戴复古的父亲,他一生做过些什么也已没法知道,他的志行事状被楼钥撮其要者写进了《石屏诗集·序》里: 黄岩戴君敏才,独能以诗自适,号东皋子,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且死,一子方襁褓中,语亲友曰:“吾之病革矣,而子甚幼,诗遂无传乎!”为之太息,语不及他,与世异好乃如此。子既长,名曰复古,字式之。
  或告以遗言,收拾残编,仅存一二,深切痛之,遂笃意古律……且言:“吾以此传父业,然亦以此而穷。” 戴敏的生年无可考,其卒年从上文看:“一子方襁褓中”,戴复古是1167年生,那么戴敏当在1168年左右卒。再从上文还可以看出戴敏的遗言给戴复古一生生活道路的影响。
  戴敏的诗经戴复古多方搜索仅得10首,被复古编于自己的《石屏诗集》卷首,流传了下来。后人也有把这10首诗另成一卷的,称《东皋集》或《东皋诗抄》。
  现查浙江图书馆古籍目录卡及《中国丛书综录》子目中,这个一卷本已被收入《宋诗抄》、《宋诗抄补》中,其中《宋诗抄》中《东皋诗抄》已抄全10首,而《宋诗抄补》中《东皋集补抄》仅一首一联而已。戴敏还善书法,有钟王笔意,“书名入御定书谱中”,惜当时已散失,无从考见了。(见《光绪黄岩县志·古迹》) 又据戚学标(号鹤泉,太平泽国人,乾隆进士)的《嘉庆太平县志》载,戴复古还有个老祖母,知书能诗,他的依据是《石屏诗集》中的一首七律(已失其题)。但依我看这诗里说的应是他的妻子而不是祖母,不能算作先辈,详说见下节。
  (四) 戴复古及其妻子戴复古的卒年到现在还是一个问号。他的生年在吴子良作于淳祐三年(1243)的《石屏诗集·序》里倒可以推算出来: ……虽然,此旧日石屏也,今则不类,行年七十七矣,焚香观化,付断简于埃尘,隐几闭关,等一楼于宇宙。
  戴复古在自己的诗里也说得很清楚: 圣朝开宝历,淳祐四年春。生自前丁亥,今逢两甲辰。黄粱一梦觉, 青镜二毛新。七十八岁叟,乾坤有几人。(《新年自唱自和》) 衰年百病身,淳祐五年春,尘世自多事,风光又一新……七十九岁叟, 时吟感寓诗。年高胡不死,身健欲何为。(《新岁书怀》) 丁亥是1167年,淳祐三年是1243年,正是77岁,淳祐四年(1244),是78 岁;淳祐五年(1245),是79岁。戴复古生于1167年是无疑的了。
  卒年还不能准确推出,但可见其大概。
  他晚年居家,每年在岁旦或岁暮总要做几首诗纪念: 《辛丑岁暮三首》作于1241年,年当75岁。
  《壬寅岁旦景明子渊君玉携酒与诗为寿次韵》、《壬寅除夜》作于1242年, 年当76岁。
  《癸卯岁旦》作于1243年,年当77岁。
  《新年自唱自和》作于1244年(有“淳祐四年春”句),年当78岁。
  《新岁书怀》作于1245年有(有“淳祐五年春”句),年当79岁。
  此后过年再未见有诗,只有《和郑润甫提举见寄》诗中有两联:“长身如病鹤,吟苦如蟋蟀,顾此憔悴姿,痴生年八秩。”又在《懒不作书,急口令寄朝士》中有两联:“我已八十翁,此身宁久绊。诸君才杰出,玉石自有辨。”只有在这里可看出已到80岁。再以后的已找不出证据了。一般来说,一贯勤于写作的诗人在断气之前是不会中断吟笔的。也许这几首就是绝笔诗了。
  又查武衍《适安藏拙乙稿》中有一首七律《悼戴式之》,但看不出年代,故无补于考。
  迄今再没有发现戴复古80岁以后尚活着的证据。
  综上所述,戴复古的卒年,依我的推算,以淳祐六年(1246年)卒,年80 为是。
  戴复古自己是诗人,他有二个妻子也会作诗。
  一个是原配结发之妻,她临终曾题诗二句于壁。但对她的题诗是有争议的。还是先看看各家的说法。明刻《石屏诗集》卷六里诗与题是这样的: 石屏久游湖海,祖妣遂题二句于壁云:“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后石屏归,祖妣已亡矣,续成一律。
  伊昔天边望藳砧,天边鱼雁几浮沉。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
  自古诗人皆浪迹,谁知贤妇有关心。归来却抱双雏哭,碑刻虽深恨更深。
  可是《嘉靖太平县志·人物》的说法不同:“比石屏归而前妻已亡,临终题二句于壁曰:‘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石屏大哭,为续成一律云。” 《石屏诗集》所载的诗题点出了祖妣题诗。据此应该是其祖母作。所以到了清代,戚学标修《嘉庆太平县志》时就说:“戴石屏祖母失其姓,知书史,能诗。”还特为辨误云:“‘机番白苎’二语祖母题壁,本集小叙甚明,而以祖母诗为亡室诗,尤不经之甚也。”这又是一种说法。
  后来黄濬在《梅初录》里就诗意对戚说加以反驳,其说有三: (一)此诗明云:“望藳砧”,藳砧者,夫也。又云“诗人浪迹”,“贤妇关心”,其为客归妇没,石屏所续无疑。证以《题亡室真像》诗云:“梦景诗成”,即指妇题壁两句也。云“鼓盆歌”,即指自续六句也。云“乳臭诸儿”,即诗中言双雏也。
  (二)是诗大约不在集中,故亦无题,抄诗者遂妄为补题。
  (三)石屏寄家书诗云:“欲归归未得,妻子定何如?”安有祖妣尚存,不一置念,但顾虑妻子何如者? 黄濬此说是较有说服力的。藳砧在古诗文中历来是作为丈夫代称的。再“谁知贤妇有关心”分明是指妻子而言的,当然不能称祖母为贤妇。其《题亡室真像》诗全篇是这样的:“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梦景诗成增怅恨,鼓盆歌罢转凄凉。情钟我辈能容忍,乳臭诸儿最可伤。拂试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这首与上一首可以看成是姐妹篇,所以黄濬怀疑到那个长长的“补题”了。
  到王棻(字子庄,黄岩人,同治举人)修《光绪太平续志》,对黄说有了补充, 他认为“盖此诗本不在集中,乃其孙编诗时所增入,题即其孙所加,故称石屏妻为祖妣,而不称石屏为祖父者,盖此集本其祖父所著,子思作《中庸》以明祖德, 直称其祖为仲尼,无足怪也。”这个说法如果成立,那么这个诗题问题当算圆满解决,但他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来。
  对这个问题,我同意黄濬和王棻的观点,并提出三条证明来作为补充。
  第一,《嘉靖太平县志》修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冬,《石屏诗集》是石屏十世孙戴镛重新编定于明正德二年(1507),两者相差不久,仅据新编的《诗集》来否定《县志》是无力的,所以戚学标之说欠加考核,不足为据。
  第二,这个长题不是真正的诗题,而是编者戴镛后加的说明、补注。
  《石屏诗集》是按体裁编排的,卷一为五言古诗,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为绝句。此诗是卷六七律的最后一篇,这样就可能是戴镛临时搜到加在卷后的。
  而此诗无题目,他就作了个说明在上面。这种外加的说明在集中并非仅见: 在卷二的一首《建昌道上》题边就注有:“此篇误写在高九万集中”,如果诗人自己在诗旁注出误入别家集中,岂非笑话!再有卷一中间有一篇《毗陵太平寺画水呈王君保使君》。题旁注有“画龙篇在后”。查卷一五言古诗,篇末果有《毗陵天庆观画龙诗呈王君保寺丞使君》。因这两篇是姐妹篇,当编者在搜集到《画龙篇》并加到卷一末尾后,有必要先在卷中《画水篇》上说明另有姐妹篇在。
  因此这旁注不是诗人写的,这《画龙篇》也是编者加的。这篇五古和七律末篇上的说明就是后人加诗的痕迹,由此,王棻的假说得到了证明。
  所以这联诗的作者决不是石屏祖母,而应是亡妻,这续诗也就为亡室而续。
  由于这两句诗较有名,至今许多老人还会背诵,而大家所见到的又都是明编本《石屏诗集》,以致大多数人还以为这两句诗是其祖母所作,所以在此特加辨明,免得再以讹传讹。
  戴复古另有一个妻子是浪迹江湖时所配,元末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四中就记载着这样一则事情: 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婉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已。
  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素称严谨,史学文学研究者常以为据。他又是黄岩人,所记当不罔也。再说这也不是陶宗仪的独家新闻,《嘉靖太平县志·人物》中也有这么一段,并且还说出此女名叫金伯华。这则事情和词作后来又被清张宗橚收入《词林记事》,《丹铅录》、《续文献通考》也都收载此事,可见大家是承认其事的。但也有人怕石屏背上始乱终弃的罪名而不予承认,像清戚学标在《台州外书》中就以为石屏常有诗给发妻,两情深厚,且和朱熹交往,有德行,必不会停妻再娶的。这样的辩解是无力的,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这样再娶一个妻子是算不上于德行有亏的,何况这类事是文人经常发生的,所以我们也不必为诗人讳。
  戴复古曾数度浪迹江湖,看上面引过的无题诗:“归来却抱双雏哭”,及《题亡室真像》:“乳臭诸儿最可伤”,可见二子尚幼,复古也还年轻;但在《镇江别总领吴道夫侍郎,时愚子琦来迎侍,朝夕催归甚切》诗中有:“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这时石屏年过七十,儿子也已40多岁了,而这里又说到“老妻悬望”,可见这个“老妻”当是在前妻亡故后所娶的续弦。
  (五) 平辈、晚辈及明代传人戴复古的平辈有事迹可考的四人:戴龟朋、戴丁、戴澹、戴溥。
  戴龟朋(1146—1207),字叔宪,号竹洲,叶适写的墓志铭中称他“少好学、性介特”。两个儿子早死,收戴温的儿子大本过继来为儿子。他和复古有诗唱和。
  戴丁(1150—1221),字华父,疏才好义,里人尊称为佛。弟戴澹,一岁即死。戴溥,字伯远,号菊轩,与戴复古常唱和。
  戴复古有子二人,一个叫奇(也写作琦),一个叫浒,而仅此二子。戴复古在阿奇周岁的日子写过一首十六韵的五言古风《阿奇晬日》:“胸蟠三万卷,手握五色笔。策勋文字场,致君以儒术”。“为国取中原,辟地玄冥北。他年汝成就,料我头已白”。这时他还年轻,初生贵子,尚未出游,这些诗句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从中可见他并不反对“学而优则仕”,作为爱国诗人,他也未忘记“为国取中原”。阿奇在父亲年老倦游的时候到了镇江去接他回家。
  另一个儿子浒,生平也不可考,只在《石屏诗集》中有一首《浒以秋兰一盆为供》:“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移根自岩壑,归我几案间。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俨如对益友,朝夕共盘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 他的孙儿也不知有几个,五律《出门有感》前有小序说:“吾之一派,衰落殆尽,诸孙一两人而已,其势不绝如线。” 复古子侄辈较有出息的要算戴丁之子戴木。
  戴木字子荣,号渔村,是叶适的朋友、学生,虽没有什么功名,也可算得上是个学者,著有《渔村集》、《事类蒙求》,常被后人所称道。他还有个好儿子: 神童颜老。
  戴颜老,《嘉靖太平县志》说他是“生而秀骨奇姿”。满周岁的时候,其父按习俗让他“抓周”,他在满席玩具、果肴之中,独抓起一本《礼记》翻着,好像在诵读,这时就似乎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稍长,能每天记住数千百言,七岁就能暗诵“五经”,举止应对,俨然像个大人。十岁就能写文章,王懋卿试着给他几个题目,他拿起笔一挥而就。嘉熙元年(1237),“参政危公嘉其俊异,举神童第一,后省中敕,赐免解进士,朝廷以其能文永免。年十三卒。”可惜他如此短命, 不然前途未可限量。当时的宰相杜范(黄岩人)还为他的文稿写了跋。戴复古也写了三首律诗来悼念他,题为《族侄孙,子荣之子神童颜老,不幸短命而死, 哭之不足,三诗以悼之》。
  由于戴复古的长期出游,就食四方至老方归,族中并辈的人大多死去,所以与之有往来的不多。倒是他的侄孙辈刚长成,尚未出仕,有几个还较亲近, 只是他们是属哪一房的子孙已无法考明了。
  戴昺,字景明,号东野,嘉定乙卯年(1219)发解于州,终赣州法曹参军。有《东野农歌》正续二集传世。其中有和复古诗16首。其他还有几个侄孙也都会做诗,如戴槃,字子渊;戴服,字岂潜;戴汝白,字君玉;戴昺弟亦龙、仲晦等。
  这几个人和复古经常会聚在一起喝酒做诗,也算极一时之盛。至此,戴氏由复古一个诗人发展而为诗的家族了。
  复古的曾侄孙辈也都是诗坛老手,而以戴奎最为著名。
  戴奎,字文祥,号介轩,元末为钱塘录事,明初徙濠上(也就是谪迁安徽凤阳),荐起为齐河主簿。《石屏诗集》里附录了他的诗54首,他在《别弟文益》一诗中曾自报家门,姑摘篇首数联:“我家迁居自闽土,传世于今十有五。渊源始从五季来,子姓咸知立门户。儒贤术业每升堂,云路登跻亦联武。石屏先生曾叔祖,锦绣轮囷作肝腑。平生踪迹半江湖,只把文章傲圭组。”这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点有关戴氏家世的内容。应该指出这里戴奎称石屏为曾叔祖,并不是说他与石屏实差三代,这里的“曾祖”只是统称,正像曾孙是孙以下的统称一样(见《辞源》“曾孙”条),这里的“曾祖”是祖父以上的统称。这可从年代关系上看出:石屏的侄孙辈与石屏有诗唱和,其时当在1242年左右,而戴奎一代生活在元末明初的1370年左右,两者相距约120年,所以中间不可能只差三代而应该差六代,这可以从戴镛自称石屏十世孙中排出。因此戴奎应是石屏的七世孙。他有二个儿子:碧泉,字孟韶;怡泉,字孟甡。二人都有诗附录在《石屏诗集》中。
  戴奎又有二个弟弟:文信、文益。其中文信曾任监察御史、四川按察司佥事,也是为戴氏争气的子孙了。
  还有一个戴子英,字文璝,号闲懒,他在元至正戊戌(1358)将《石屏诗集》重新刊印,并请宣城人贡师泰写了序文。但其生平已不可稽核,《石屏诗集》中附有他的一首诗《游澄照寺》。只知道他官至江浙行枢,不知道属哪一房的子孙。
  南塘戴氏大族传到明代忽然受到了灭族之祸。
  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无法考清,戴氏后人著作中没有人敢记载此事,只有复古的六代孙戴宗涣在《洪武壬戌春吾族颠沛,避地方还,见景伤怀》一诗中透露了一些消息: 无人到此不心灰,况我亲情更可哀。悄悄悲风生网榇,悠悠恨水绕楼台。垣墙积雨生青草,石壁逢春上绿苔。满眼凄凉禁不得,惟望天道有阳回。
  题中有“避地方还”,可见他是个虎口余生的幸存者了。壬戌年是1382 年。这里只写了事后的荒凉景象,而未交代祸事的由来。
  清戚学标在《台州外书》中推测说: 时太祖用法严峻,有司阿旨诛求。邑内江氏,及白山蔡氏皆无故被抄。泉溪丰城令王瑜家几亦不免。况戴氏系国珍之姻,富盛累叶,固日处危地。
  过后几年,戚学标大约又收集了一些资料,编成了《三台诗录》,收录了戴宗涣的诗,并作小跋于下: 壬戌为洪武十五年,时太祖政尚严峻,士民家动被抄没。南塘自宋元来名人辈出,富盛累世,未免侈汰逾制,然非有不法事,为客胡应巾、叶得中等乘机告讦,姻戚瞿某证成之,遂至戴氏一门无遗。相传未抄时童谣云:“老鸦叫,相公到,到何方,到南塘,塘下戴,好种菜。”盖亦有数存,怨夫,甯氏九世之卿族,一朝而尽也。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戴氏之罪不过骄奢淫逸,侈汰逾制,照理也不致灭族。依我看戚学标“况戴氏系国珍之姻”的说法倒值得注意。方国珍,黄岩县方家岙人(距南塘仅12公里),方戴结亲《嘉靖太平县志·外志》里曾有记载: 元至正戊子年,杨屿方国珍兵起。先是童谣云:“杨屿青,出贼精。”已而国珍生……一日侵晨,诣南塘戴氏借大桅木造舡,将入海货鱼盐。戴世宦,屋有厅事。时主人尚卧未起,梦厅事廊柱有黑龙蟠绕,屋为震撼,惊寤视之,乃国珍,遂以女妻其子。
  元至正戊子年,即1348年,文中“黑龙蟠绕”云云,有点玄乎,除去这点,戴方结亲当可信。再考方国珍史实:国珍在元至正戊子年起事,与朱元璋同为草莽英雄。后20年中朱元璋强大,方氏在元王朝与朱明王朝间依违不定,常同时得到双方的封官。直到洪武元年(1368),大势已定,朱元璋建号洪武,方国珍才被迫朝于明。洪武七年(1374),方国珍死。“洪武戊午,国珍已没,明谦受剥肤之刑,举族受祸。”(见袁珙《古今识鉴》)洪武戊午是1378年。明谦为方国珍子。方氏受祸在1378年至1382年,戴氏以奢靡被人告发,方氏案还在目前,所以“方氏姻亲”的罪名倒很容易攀上,再加上洪武帝正行严刑峻法,戴氏也就倒了霉了。
  戴氏这一下是搞得够惨的,仅一、二人得以幸免,南塘戴从此一蹶不振了。
  幸在灭族之前已迁出一支在温岭(今称温岭街,为一小集镇),才使戴氏绵延未绝。而到了明朝中叶,竟又兴盛起来。
  戴豪在《先祖慎斋府君行状》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公讳圭,字尚恒,以字行。别号慎斋……公曾祖伯善仕元,累官至浙江行省经历。洪武初,以元之故官例谪凤阳为民,更赦还乡里,再徙温岭, 今分隶太平,遂为太平人。
  据文可知这迁居之户主叫戴伯善。他的孙子叫温五,曾孙叫圭(1411— 1486),也就是戴豪的祖父。这中间几代也只读读书,无甚出名,至戴豪的父亲戴通才得个举人,从父镛等也稍有成就,直到出了戴豪,才算光大了温岭戴氏的门楣。
  戴豪(1458—1494)字师文,明成化十年(1474)领乡荐时只有17岁。成化戊戌中了进士,时年仅21岁。这年秋天请假回家娶妇钟氏,不久回京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又迁员外郎,擢职方郎中,真是少年得志。不久又升广东右参政, 他在广东更加“殚志虑思,有以救弊拯困”。可是没多久就得病而亡,年仅37 岁,所著有《赘言录》行世(据谢铎《戴师文墓志铭》和《赘言录序》)。
  戴豪有一从父戴镛,字允大,授六安州学正,不久由御史荐升南京国子助教,又升为监丞。戴镛最大的功绩在于整理重印了《石屏诗集》,使我们现在还能较完整地读到戴复古的诗。
  戴豪有一个从弟叫戴特,字师唐,弘治戊午年(1498)中进士,授鹤庆推官, 调武昌府致仕,所著有《萃同集》。
  另外还有一个从弟叫戴颙,字师观,中浙江乡试第一,登进士弟,入翰林为庶吉士,拜吏科给事中,直声闻于朝,不久卒于官,所著有《倦歌集》、《筠溪杂稿》。
  温岭戴氏到了明代中叶又达到了无比繁盛的时代,乡里谣又有“积谷钟、金、赵,诗书戴、李、林”。戴氏又成为诗书礼乐之家,蔚为大族矣。那里温岭满街都是牌坊,而这牌坊又都属于戴家。计有:桂香坊,为举人戴通立;进士坊, 为戴驳立;解元坊,为戴颙立;内翰坊,为翰林庶吉士戴颙立;攀桂坊,为举人戴镛立;巍科坊,为进士戴豪立。那么多的举人、进士,那么多的牌坊,也算极一时之盛了。
  (六) 戴氏世系表据《叶适集》、《嘉靖太平县志》、《嘉庆太平县志》、《赘言录》、《光绪太平续志》及《温峤戴氏宗谱》,现将戴氏世系列表如下:

知识出处

戴复古论稿

《戴复古论稿》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跟踪研究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的全部发表成果,对其家世、生平事迹、年谱、文学成就等方面作考辨、研究,对戴氏家族的兴起和发展上做些甄别、阐发等,勾勒出诗人的生命轨迹与文学活动,以解读戴复古的诗文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