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宋室南渡之后民风的变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914
颗粒名称: 台州宋室南渡之后民风的变革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文描述了台州民风宋室南渡之后的较大变革以及北方文化和习俗在台州的影响。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台州民风的另一次较大变革,则是宋室南渡之后了。台州沾了宋廷定都临安(今杭州)“近水楼台”之光,耆儒硕辅、文章之士,纷至沓来,成为“文物之邦”,良风美俗风行城乡。在南北民俗的再次大交流中,北方文化和习俗在台州的影响更加深广。正如《嘉定赤城志·风土门二·土俗》道:“州介东南之陬,承平时号无事,里无贵客,百姓厌渔猎,不识官府。建炎后,官吏丛脞,兵旅绎骚,民生作业益艰。自是机变繁滋,有逐末而哄于争者,幸王化密迩,风雅日奏,薰郁涵浸,遂为文物之邦。”同书《吏役门》也记曰:“乡户不足于才,而有余行,其真朴逊厚,里党多化焉。”《赤城新志·风土序》亦云:“至宋南渡,密迩邦畿,治化声教之所先被,大贤君子之所过化,于是风气亦随以变,而习俗之美, 遂视昔倍蓰矣。” 淳熙九年(1182),浙东大饥, 朱熹以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办理赈济事务,七月,至台州,一面勤于公事,救荒革弊,减轻税赋, 兴修水利,一面在临海、黄岩等地广结师友,传播理学,一时从学者蔚然成风。民国《临海县志》卷七引明人宋濂《宋景濂集》记载:“自晦翁朱子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彰,传道而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台为特盛”,“师友渊源,益浚而洪,益扩而大,伊洛之学,彬彬于台,家诗书而人逢掖,宛然邹鲁之遗风矣。”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林表民纂辑的《赤城集》中,收集了临海人、北宋状元陈公辅写的一篇《临海风俗记》,现录示全文如下: “临海鱼稻之乡,在东南一隅,昔最号无事。余少时见米斗百金,鱼肉每斤不过三十金,薪柴杂物极易得,无寄居过往,郡官公事之余,日日把盏,百姓富乐,不闻穷愁叹恨之声。比年以来,国家多事,官吏冗杂,军兵经由州县,需索供应不暇,寄居官至有宰相者,余不可以数计,过往日日有之,故城中百物腾踊,价皆十倍于前。余虽有敝庐,度不可居,于是遁迹村落。然乡下寂寞,百物无有,不免布衣蔬饭,杜门待尽而已。虽然,当以西北观之,所在贼火焚荡,千里无居民,吾乡侥幸未至残灭,而更富盛如往时,庸有是理邪?呜呼!天下之生,一治一乱,祖宗之盛,承平几二百年,一旦衰微若此。然今日之乱,亦岂终于尽变哉!古诗云:“得见升平有几人?”吾老矣,恐一旦先朝露,不能复存,子侄诸孙,苟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他日犹幸及见之,故书以记。”① 陈公辅(1076—1141),字国佐,号定庵居士,临海人,《宋史》有传。北宋政和三年(1113)上舍考试第一(相当于状元),授平江府教授,迁越州,改权应天府少尹,除秘书郎。钦宗时擢右司谏,史称宋代以高第而列身台谏,“且称蹇谔者自公辅始”。公辅著有《骨鲠集》20卷,奏议12卷行世,卒赠大中大夫,入祀台州乡贤祠。
  不过,陈公辅的《临海风俗记》,实在令人费解:题为“风俗”,对临海风俗却是只字不提,不能不让人生疑? 林表民《赤城集》于此文之下附录有一篇《风俗序》,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头尾稍异。如开头增加了“夫轻死易发,尚鬼好祀”云云,末尾亦非“故书以祀”, 而是作“如即旧闻,以考见是邦民俗本来如此。”由此推想,南宋初期应该有人纂著过一部《临海风俗编》之类的著作,陈公辅的这篇短文只是该书的序言,序中的内容可能系感慨而发。可惜的是,史籍无记载,此仅推测。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台州节俗概说》

出版地:2014.6

《台州文献丛书》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既是专门收录台州先贤著作的大型丛书,也是研究台州的地方文献丛书,具有抢救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典籍“存史、资政、释义、育人”的巨大作用。它按照“古今、人文”的体例,分古籍整理和文化研究两大部分。古籍整理。主要收录民国以前台州籍或久居台州在学术上或在政治上享有盛名的名家著作。按制作形式分为:点校整理、影印、电子版的文献数据库。按内容分为方志、丛书、集三个大类别。 文化研究。通过总体规划,重点投入,系统开发,建立符合人文科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按内容分为台州文化专题研究、台州历代名人与名著研究、台州文化遗产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