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宋赵张学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78
颗粒名称: 三、南宋赵张学派
分类号: B244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南宋名臣赵鼎、张浚所传。南宋初,赵鼎与张浚并为左右丞相,同心协力以图复兴,反对秦桧议和,两人同被贬谪。这是南宋与金国军事外交一件重大史事。秦桧卒后,汤思退为相,奉行秦桧投降政策,被罢相。年底,金国遣书索取唐、邓、淮、泗4州,汤思退主张割让,卢仲贤奉命至汴京议和,引发张浚等一批朝臣反对,孝宗准奏制止议和。汤思退密令拆除水陆防御工事,撤退淮、泗两州守军,唆使金兵大军压境,威逼议和。又指使党羽尹穑诬陷张浚,致使张浚被罢,死于贬途。孝宗无奈,割让4州。可是金兵继续南侵,朝野激愤谴责汤思退之罪,遂被罢相,谪居永州;尹穑革职。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上书请斩汤等奸邪误国,汤思退于谪途忧惧而死。
关键词: 理学 哲学史 中国

内容

南宋名臣赵鼎、张浚所传。
  赵鼎师从邵伯温,张浚师从谯定。邵伯温,字子文,是北宋理学家邵雍之子,继承父教。谯定,字天授,程颐门人,造诣极深。因邵氏父子与二程住洛阳,邵伯温、谯定亦在洛阳师从程颐,伯温与谯定思想均出于河洛。南宋初,赵鼎与张浚并为左右丞相,同心协力以图复兴,反对秦桧议和,两人同被贬谪。
  《宋元学案》将两人并为同一学案,全祖望称赞为“中兴二相”,门人多是忠良之士,陈良翰是其中之一。
  陈良翰(1107—1171),字邦彦,临海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终官兵部侍郎、谏议大夫。陈良翰一生事迹除《宋史》本传外,见还有朱熹所撰长编大论《敷文阁直学士陈公行状》。① 《宋元学案》据《宋史》本传简述: 孝宗初,陈良翰任右正言。“金再移书求唐、邓、淮、泗,先生言:庙堂、督府议论不同。边奏上闻,皆阳唯诺而阴沮败之。万一失事机,督府安得独任其责?”上矍然称善。卢仲贤至汴,许金人以疆土、岁币而还,上大怒,下仲贤吏, 欲诛之,宰相恳请得免。复遣王之望、龙大渊。先生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不谓秦桧复见今日!且金要我罢四郡屯兵以归之,是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决不可许。若岁币,则俟得陵寝然后与。今议未决而之望遂行,恐辱国不止于仲贤也。”诏侍从、台谏议,多是先生。汤思退尚执前论,尹穑附思退以撼督府,先生疏:“思退奸邪误国,宜早罢黜;张浚精忠老谋,不宜以小人言摇之。”孝宗曰:“思退警敏,冀可效,卿其置之。若魏公(张浚),则今日孰出其右?此殆言者有异意,卿为朕谕之。”先生顿首谢曰:“警敏二字,恐非明主卜相之法。”既退,以上语谕同列(朝臣),(尹)穑勃然变色,明日亦请对,遂罢良翰言(官)职。两淮既撤备,金(兵)大入,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乞召用先生与胡铨、王十朋,而斩(汤)思退等,思退由是始败。(良翰)召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进给事中。奏王拤矫诏,请正典刑。改礼部侍郎,不拜(受),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既为太子詹事,召对选德殿,上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徵论仁德功利之说,先生言:“仁德治之本,功利治之效,仁德无累,功利自致。”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宫。卒,年六十五。光宗立,赐谥献肃。
  这是南宋与金国军事外交一件重大史事。秦桧卒后,汤思退为相,奉行秦桧投降政策,被罢相。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在符离失败,孝宗重新起用汤思退。年底,金国遣书索取唐、邓、淮、泗4州,汤思退主张割让,卢仲贤奉命至汴京议和,引发张浚等一批朝臣反对,孝宗准奏制止议和。汤思退密令拆除水陆防御工事,撤退淮、泗两州守军,唆使金兵大军压境,威逼议和。又指使党羽尹穑诬陷张浚,致使张浚被罢,死于贬途。孝宗无奈,割让4州。可是金兵继续南侵,朝野激愤谴责汤思退之罪,遂被罢相,谪居永州;尹穑革职。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上书请斩汤等奸邪误国,汤思退于谪途忧惧而死。

附注

① (明)谢铎,《赤城后集》卷11。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