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黄绾子孙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60
颗粒名称: 十、黄绾子孙简述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170-172
摘要: 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初四日,75岁的黄绾病逝于家,留下大量著作。其中保存下来有《石龙集》30卷、《久庵文集》16卷、《明道编》12卷、《庙制考义》2卷;已佚著作有《中庸古今注》《石龙奏议》《云中疏稿》《思古堂笔记》,还有研究《易经》《诗经》著作。 黄绾之墓有3次迁葬。初葬永宁山南支脉东盘山,迁葬委羽山祖茔黄孔昭、黄俌墓侧,后因其地多水,再迁老家新宅村后翠屏山之东、紫霄山之南长垅。2008年,新宅村黄氏后裔按明代二品大臣墓式重建。黄绾有二位夫人,钟氏生三子:承文、承廉、承德,一女名不详。七子中仅三位在旧志中有记载。嘉靖七年乡试合格,因主考官听信谗言而落榜。嘉靖十二年,以其父黄绾恩例入太学。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初四日,75岁的黄绾病逝于家,留下大量著作。其中保存下来有《石龙集》30卷、《久庵文集》16卷、《明道编》12卷、《庙制考义》2卷;已佚著作有《中庸古今注》《石龙奏议》《云中疏稿》《思古堂笔记》,还有研究《易经》《诗经》著作。(参见前《浙东经学推黄氏》) 黄绾之墓有3次迁葬。初葬永宁山南支脉东盘山,迁葬委羽山祖茔黄孔昭、黄俌墓侧,后因其地多水,再迁老家新宅村后翠屏山之东、紫霄山之南长垅。2008年,新宅村黄氏后裔按明代二品大臣墓式重建。
  黄绾有二位夫人,钟氏生三子:承文、承廉、承德,一女名不详。钟氏逝后续弦王氏,生四子:承式、承忠、承孚、承恭,王氏之女黄姆适王守仁之子王正亿。七子中仅三位在旧志中有记载。
  黄承文(1500—1564),字伯敷。嘉靖七年(1528)乡试合格,因主考官听信谗言而落榜。嘉靖十二年,以其父黄绾恩例入太学。有一次在阳明书院论道, “外器以融道,怀古以超今”。与其父朝野名流聚论古今,四方名士愿与承文交流,其哲学思想是黄绾的传人。历官南京通政司经历、苏州知府。
  黄承德(1509—1564),任广西桂林经历。
  黄承忠,字伯己,贡生(廷选第二名),任绍兴府学。承忠是个杂家,研究书法、绘画、农圃、卜筮、诸书,志载“人得其寸楮,如获珍宝”。其诗亦知名,《赤城道中》: 百里程途一半山,才过谷口又溪湾。
  山人只恋山中趣,一出门来便欲还。
  孙一辈有名望者,黄承式之长子黄惟楫(1547—?),字仲说。自幼习书,数次未中举,即弃仕途,专攻诗文。中晚年游历四方,于京城与翰林学士们唱和, 切磋古诗文。著有《黄仲说诗草》,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惟楫与弟惟栋以诗并名,号“二仲”。有一首《武林与王符李叶四博士夜酌》: 烟草望连天,吴山春可怜,客情千里外,乡语一尊前。
  细雨鸣深夜,疏灯照别筵。关河又明发,罢酒各凄然。
  黄承式次子黄惟栋(1549—?)字仲上,以《诗经》入本县庠生(秀才),亦屡试不第。惟栋据柳毅传书故事改编剧本《龙绡记》,在各地上演。《金鳌山》诗: 金鳌雄峙海门关,牡蛎滩头指顾间。
  闻道当年驻龙辇,秋山惟见白云间。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