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艮止”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55
颗粒名称: 五、“艮止”说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160-161
摘要: 王守仁创立的学派,人才济济,《明儒学案》收录王门学者百余人,其中“浙中王门”最具代表性。黄绾认为, 良知即天理,要人们去除私欲,按良知行事,便合乎道德标准。黄绾晚年时,发展“致良知”学说,形成自己的哲学“艮止”说。① 黄绾认为,“圣学”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传至宋代,已非真传。圣学的道统,黄绾提出“艮止之旨”,即以八卦变化所达到的极限和静止,达到“艮止” 境界,实际上就是保持绝对“至善”的心体。黄绾认为艮止之旨是“尧舜执中之学”。黄绾的艮止说认定“人生不能无习,人心不能无染,若不致慎独而致其知,而去其习染之私”,就不能获得“止”,难以“至善”。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王守仁创立的学派,人才济济,《明儒学案》收录王门学者百余人,其中“浙中王门”最具代表性。“浙中王门”指王守仁在浙江的弟子中著名学者19人, 但在学术流派上的代表人物,仅有黄绾、王畿、钱德洪、张元忭4人。他们的主要学说是:黄绾的“艮止说”,王畿的“四无说”和“良知现成论”,钱德洪的“习心说”和“功夫沦”,张元忭的“悟修并进说”。③ 黄绾系统学习王守仁的“致良知”、“亲民”、“知行合一”学说。黄绾认为, 良知即天理,要人们去除私欲,按良知行事,便合乎道德标准。黄绾晚年时,发展“致良知”学说,形成自己的哲学“艮止”说。何为“艮止”?黄宗羲说,先生(黄绾)立艮止为学,谓“中涉世故,见不诚非礼之异,欲用其诚、行其理,而反羞之。既不羞而任诸己,则愤世嫉邪,有轻世肆志之意。于是毁誉机阱之交作, 郁郁困心无所自容,乃始穷理尽性以求乐天知命,庶几可安矣。久之自相凑泊,则见理性天命皆在于我,无所容其穷尽乐知也,此之谓艮止。”① 黄绾认为,“圣学”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传至宋代,已非真传。圣学的道统,黄绾提出“艮止之旨”,即以八卦变化所达到的极限和静止,达到“艮止” 境界,实际上就是保持绝对“至善”的心体。黄绾认为艮止之旨是“尧舜执中之学”。要将艮止视心体为“止”,这个心体,本具一切,虽不见形影,而是实在,就是儒学所说的天道、天理,就是“威仪三千,礼仪三百”的伦理纲常。黄绾的艮止说认定“人生不能无习,人心不能无染,若不致慎独而致其知,而去其习染之私”,就不能获得“止”,难以“至善”。

附注

③王凤贤等《浙东学派研究》第三编。 ①(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3。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