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期哲学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52
颗粒名称: 二、早期哲学思想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黄绾任职南京期间,到余姚听王阳明讲“致良知”。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千古圣圣相传的一点真骨血”。王阳明认为,良知便是天理,而天理即是仁义礼智四端,是忠孝悌信道德规范。所谓致良知,其实就是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从而合乎良知天理。致,就是致力的意思,进行内在的道德重建,使自己回复到明洁的本心。黄绾被“王学”折服,说“简易直截,圣学无疑,先生真吾师也”。① 又说“近至越会阳明,其学大进,所论格致之说,明白的实,于道方有下手,真圣学密传也”。③这是黄绾初入王门的开示,受益匪浅。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黄绾任职南京期间,到余姚听王阳明讲“致良知”。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千古圣圣相传的一点真骨血”。王阳明认为,良知便是天理,而天理即是仁义礼智四端,是忠孝悌信道德规范。所谓致良知,其实就是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从而合乎良知天理。致,就是致力的意思,进行内在的道德重建,使自己回复到明洁的本心。黄绾被“王学”折服,说“简易直截,圣学无疑,先生真吾师也”。① 又说“近至越会阳明,其学大进,所论格致之说,明白的实,于道方有下手,真圣学密传也”。② 《明儒学案》记载:“及官都事,闻阳明讲学,请见,阳明曰,作何功夫?对曰,初有志,工夫未全。阳明(勉励)曰,人患无志,不患无工夫可用。”③这是黄绾初入王门的开示,受益匪浅。
  正德十年(1515),黄绾因病告假回乡,在住宅后翠屏山下南宋朱熹讲学樊川书院故址,开办以本人之号“石龙”为书院,至嘉靖元年(1522)八月赴任南京停办。
  黄绾认为,要“去其习染之私”,须把“致良知”放在首位,以王守仁所说的“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①良知即天理,要人们去除私欲,按良知行事, 便合乎道德标准。黄绾提出“致,思也”,“思是功夫”,即个人修养功夫。并对《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有不同看法,而把致知放在首位,格物是致知修养功夫所要达到的功效。黄绾批评“先儒不明,乃以格物为致知工夫, 故以格物为务事物之理,失之于外,支离破碎,而非圣人之学矣”。(格物是接触事物,致知是获得知识) 王阳明的《阳明文钞》《阳明全集》中,论及黄绾的文章有《与黄宗贤》《答黄宗贤、应原忠》《与黄宗贤论出处书》《与黄宗贤论朝事书》《与黄宗贤恳辞重任书》《与黄宗贤论立朝勿求近功书》《别黄宗贤归天台序》等。如《与黄宗贤》中论良知:“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等。

附注

①(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3《浙中王门·黄绾传》。 ②(明)黄绾,《石龙集》卷18《与郑继之(善夫)书》。 ③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3《浙中王门·黄绾传》。 ①(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26。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