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宜休居士应志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78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宜休居士应志和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后裔繁衍成黄岩望族。应志和之父“息耕翁”应尚惠从黄岩县城迁居太平县镜川。应志和先师从族父溪南先生应尚履,后来“又登叶拙讷(叶黼)之门,具有师承”③。应志和学业有成,受到五朝元老、户部尚书黄维(永嘉人)的赞许,结为忘年交,“于是声誉日起,远近交辟”。④ 江南儒学提举孙鼎荐举应志和任盐城训导,志和以母老为由未赴;台州知府周旭鉴荐任府学,“道近,乃奉母同赴官”。⑤ 母卒后,改任河南兰阳训导。此县历来科举不振,其属僚酗酒又刚愎,志和相处以礼结恩,久之属僚愧疚。志和调任江西鄱阳,兰阳父老为其立生祠纪念。⑥ 升任之时,志和以年近花甲力乞致仕,上司、士子们挽留不成莫不惋惜。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应志和(1404—1488),号别庵,太平县镜川(今温岭牧屿)人,南宋名儒应恕后裔。应恕隐居黄岩大澧,传学授徒,是台州继“二徐”(徐中行、徐庭筠)之后的儒学大家,朱熹称之“隐居老友”;杜范称为台州“开义理之渊源,描词华之典,则实自先生始”①。后裔繁衍成黄岩望族。应志和之父“息耕翁”应尚惠从黄岩县城迁居太平县镜川。应氏历代是南湖学派一脉,应志和自小受家传理学教育,明代家族中有“全归先生尚节、溪南先生尚履、按察副使志钦,行业文章,后先辉映”②。应志和先师从族父溪南先生应尚履,后来“又登叶拙讷(叶黼)之门,具有师承”③。应志和学业有成,受到五朝元老、户部尚书黄维(永嘉人)的赞许,结为忘年交,“于是声誉日起,远近交辟”。④ 江南儒学提举孙鼎荐举应志和任盐城训导,志和以母老为由未赴;台州知府周旭鉴荐任府学,“道近,乃奉母同赴官”。⑤ 母卒后,改任河南兰阳训导。此县历来科举不振,其属僚酗酒又刚愎,志和相处以礼结恩,久之属僚愧疚。再以理学教育一县士子,极力振作儒家文化,于是登科者大增。志和调任江西鄱阳,兰阳父老为其立生祠纪念。鄱阳县是历代文化名邑,应志和重于当地风物教育百姓,“访周瑜、陶侃之墓而封表之,进江万里、彭汝励于祠而尸祝之,贤声之著,上彻淮府”。⑥ 升任之时,志和以年近花甲力乞致仕,上司、士子们挽留不成莫不惋惜。
  志和归乡,更号宜休居士,侍奉长辈,教育子女;士子上门求教门无虚度。
  暇时幅巾杖藜,寓情诗酒。门下子弟,有的后来成为朝廷重臣,志和不提任何要求。在乡20多年,84岁卒。著有《复庵存稿》,从祠乡贤祠。
  应志和之子应纪,字茂修,举人出身,会试登乙榜。历六合县(今属南京) 教谕,代理知县半年,平反冤狱。后改任黟县(今安徽)教谕,以病辞职回乡。
  与伯兄应绍、仲兄应维、叔兄应经,隐居乡间为墪师,皆庞眉皓首,见者起敬,称为“林下仙”。①

附注

①(宋)杜范,《清献集》卷17。 ②(明)谢铎,《谢铎集》卷59《鄱阳教谕应先生墓碣铭》。 ③(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 ④(明)谢铎,《谢铎集》卷59《鄱阳教谕应先生墓碣铭》。 ⑤(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 ⑥ (明)谢铎,《谢铎集》卷59《鄱阳教谕应先生墓碣铭》。 ①(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