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天台宗对越南社会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7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天台宗对越南社会的影响
分类号: B946.1
页数: 5
页码: 182-186
摘要: 宗教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民的精神依赖,导致其与社会互相影响。对于越南国家而言,早期佛教是国教,得到国家的认同,所以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寺院建筑代表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尊盛寺被龙安省列为历史文化名迹,让越南文化更加丰富。尊盛寺于1808年由圆悟禅师开创此寺壮丽辉煌的一时,然国家经过长久战争也被破坏,到了1934年了禅禅师才重修。此外,还有许多带着建筑特色的寺院,如法光寺、法界寺、法性寺等等,已体现越南民族的文化风格。另外,在文化文明思想的方面,《法华经》中的龙女成佛之故事,已打破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佛陀以平等打破这观念。这与教育保持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天台宗 研究 佛教教派

内容

宗教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民的精神依赖,导致其与社会互相影响。对于越南国家而言,早期佛教是国教,得到国家的认同,所以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寺院建筑代表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从传入时间的方面来说,天台宗虽然是比较晚进来的一个宗派,但短短的几十年至今全国属于天台宗的寺院已有七十多座,每一座都有它的建筑特殊。特别是尊盛寺被龙安省列为历史文化名迹,让越南文化更加丰富。尊盛寺于1808年由圆悟禅师开创此寺壮丽辉煌的一时,然国家经过长久战争也被破坏,到了1934年了禅禅师才重修。从时禅师于此处传播天台宗旨。尊盛寺虽然不是天台宗所创立,但由越南天台宗第一代人重修变成天台宗的祖庭,现在它为天台宗的主要寺院。此外,还有许多带着建筑特色的寺院,如法光寺、法界寺、法性寺等等,已体现越南民族的文化风格。
  另外,在文化文明思想的方面,《法华经》中的龙女成佛之故事,已打破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经中舍利弗的话可以代表越南早期封建社会人的观念,如经中载: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 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① 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妇女只是躲在男人的背后,有许多事情女人不能做。如上面经文所说“女身垢秽”甚至连最坏的魔王也不能当。佛陀以平等打破这观念。
  佛教主张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觉悟性是不分男、女的。据《法华经》中说:“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圆满菩萨行,即往南方至无垢世界,坐宝莲华座,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①透过这故事表明佛教的平等观, 无论男女、贫富、贵贱,有努力向上一定会成功,重要在于个人自我约束、自我要求,改善身心。在佛的慧眼之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如《妙法莲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中说:“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②于一个社会里头平等性极为重要,有平等才有和平安乐。所谓的平等就是一致不二元,即国家之中无论何处都共用一个制度,不分阶级、不分男女,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没有歧视、轻重之观念。社会若不平等就会有对立矛盾,产生不和,缺少团结的精神,让国家不稳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代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不和则事不成,而平等是人和的要素之一。《法华经》龙女成佛的故事表明佛教的平等观,这观点于越南社会有大影响,对打破封建社会观念有很大的贡献,在建立文明社会的工程上有积极的意义。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而此经是有一佛乘的思想,思想重于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实行自利利他。教化众生就是对他人的帮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一、慈善方面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要相互为缘而存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个体的相互团结。互相帮助是建立美好社会的主要因素。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有关怀爱护的一面,方能形成和谐社会。这些都要从慈心启发,以此慈心行诸善法,大家一起来建立美好的世界,是佛教中所谓的人间净土。
  救度众生是菩萨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是行善方面。所谓的行善是以慈悲心帮助他人而不求报答。以此精神,有许多属于天台宗的寺院已举办不少帮助他人的活动。具体如龙安省首乘县金刚寺每年都有慈善帮助穷人的活动,如天灾救济、给无家居者盖房子、给穷人免费看病、布施药疗、办发奖学金帮助贫穷者有机会读书等等。金刚是龙安省中以及天台宗里有慈善活动最多的一座寺院。
  在越南僧尼和俗人的距离不是很大。在生活中若遇到什么苦难他们随时都可以来寺院找僧尼帮助。比如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做生意失败、夫妻偷情、年轻人失恋、儿女不孝、家庭不和睦、有人死亡等等。他们都跑到寺庙里请各位僧尼顾问。当然越南天台宗的僧尼没有这么多财物而每时每刻可以帮助他们,但是在精神的方面可以算是俗人的地方。在他们绝望时, 寺院和僧尼就是他们的可靠,帮助他们脱离各种痛苦。这也是天台宗的“入世精神”。
  根据这“入世精神”越南天台宗的僧尼也发挥很大的作用。龙安省金刚寺、和平寺也有许多慈善的活动,除了天灾救济、给无家居者盖房子、给穷人免费看病、布施药疗等,和平寺还有盖养老院,照顾贫穷孤单的老人。在胡志明市有法武寺办孤儿院,养育孤儿,让无家居的小孩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此外, 前江省新协县灵峰寺,龙安省副宝寺,胡志明市法光寺等等也有很多慈善的活动。除了以外,以上是一些有慈善活动的代表寺院,这是天台宗对社会所贡献的慈善活动的一些表现形式。
  慈善事业由于天台宗寺院每位僧尼来主办,以自利利他的目的为中心。
  慈善帮助人是行菩萨者利他的行法,这行法对现实的社会很有必要。想建立美好世界先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做善事,保护个人的生命,形成一个安乐的世界,人人活在现在的幸福。将佛法带入人间,使人类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此是诸佛的本怀,佛弟子要续佛家业,利乐有情, 越南天台宗也随佛学习,做诸善事利益众生。
  天台宗的僧尼不是在山上修行而是在城市修行。因此,带着一个“居尘不染”和“入学精神”的思想而帮助世间,可以说越南天台宗在新的时代有很强的入世精神。
  二、教育方面佛教不只是一个信仰的宗教,它具有在哲学、科学和教育方面等在任何时间空间都不能抹杀的价值,学佛者应当发挥佛的教理,带此精神进入社会,改善人心,建立依正不二的和谐社会。在当前的人类道德问题,教育方面遇到种种难解的问题,可以应用佛教的教理来交与个人的人格品质,如欧阳竟无先生曾经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①。
  在教育方面,越南天台宗也有一些帮助教育的活动。其中有教育僧尼和教育青少年活动。僧尼出家众是信徒的榜样,刚出家者要培养出家人的品质和佛陀的教理,当自利利他路程中的装备。所以,前江省新协县灵峰寺、龙安省金刚寺、福宝寺与胡志明市法光寺等都有初级佛学院,教导年轻之僧尼生怎样能当一位佛的出家弟子,将来能利益佛法、利益社会、利益人类。同时,为了培养年轻的僧尼以后可以继承前辈的各种佛事。各位法师前辈愿意送徒弟到国外留学,如则否法师的徒弟安言;则德尼师的安妙;则行尼师的安香;则花尼师的安和等等。各位带“安”字(越南天台宗第五代)大部分都是童年出家。他们从小就跟着各位师父在寺庙里生活和学习。长大之后,经过佛学、世学的初、中、本科生。师父们看自己的徒弟足够道德和智慧,相信他们以后可以广播佛法的人就同意和支持徒弟去留学。因此,可以说这诸位徒弟都是以后天台宗的重要人物,肯定在佛教教会和本宗当中做出极大的贡献。
  有人问为什么越南出家人出国留学这么多?因为在越南,出家人有很大的责任就是“化度众生,报佛恩德”,做出对社会有利的事业。天台宗出家人除了做各种慈善工作以外,有时候还到监牢给犯人物品,教他们了解什么是人生的道德,希望他们出来就做一个好人。出家人为了病人做自问中心,直接资问病人的问题,一边解决他们的疑问病状,一边用佛教的道理安慰他们。这与教育保持密切的关系。可以做这些事出家人该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因此越南天台宗第五代出国留学也不出这个目的。他们认为出家人只有佛法知识并不够,还要有社会知识。这样才能够帮世、求世、度世。
  此外,在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方面,各寺院金如金刚、宗盛、和平、宗云、法坛、灵峰等等。虽不是每座寺院都办学校,但暑假期间都有办夏令营,组织佛子家庭,为儿童小学、国中、高中青少年办很多活动,带给学生的实际见识、生活的技能、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娱乐,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每个周末佛子家庭的青年成员都到寺庙里一起生活。放假时,到越南寺院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形影:很多青年人到寺院里一起学教理、念经、坐禅、学习、唱歌、玩游戏等活动。此时,僧尼就是他们的老师。寺院的各位住持之所以开展这样活动是因为想用佛教的教理教他们怎么做人,对世间种种事情发生就有什么看法和解决等等。目的是磨练他们的道德和意志。希望他们长大以后,当跟社会和家庭面对时,他们都带着一种责任感,成为一个好人民,好成员。这些年来,越南青年人受佛教的影响更为显著。面对这种情形,年轻出家人必须重视研究宗教对青年的影响,找到青年信教的原因,改变并补充一下不合适教育的方法,符合科学性。这样才可完全发挥佛教的入世精神。
  上述就是天台宗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以弘法利生精神对社会的贡献。虽然未能改进现实社会道德下坡的状况,但以慈悲的本怀安抚人类的痛苦,让一些穷苦的人有安稳的生活,实现舍己利人的菩萨行精神。

附注

① 《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大正藏》册09,no.262,p.20,a13—14。 ①《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大正藏》册09,no,262,p.35,c16—19。 ②《妙法莲华经》卷三,《大正藏》,册09,no.262,p.20,a13—14。 ① 此篇系欧阳竟无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研究会讲演。由其弟子王君恩洋笔记。当时讲题,系《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此篇曾付刊南京高师《文哲月刊》,后《民铎杂志》李石岑先生函索此稿,拟刊诸《民铎》三卷三号。

知识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越南天台宗研究》

出版地:上海

本书以东亚文明圈交流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天台宗的创立、流变及思想体系,梳理和研究越南天台宗的立宗包括越南佛教的发展、天台宗的传入与立宗、越南天台宗教团的成立、越南天台宗修习的方式、当代越南天台宗南北传承与发展、越南天台宗与越南社会文化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