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代表性的天台宗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69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代表性的天台宗寺院
分类号: B946.1
页数: 25
页码: 154-178
摘要: 据说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为了普度众生,他游历四方,宣扬佛法。那时跟随他弘法的徒弟常有数百人。他们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最早在印度盛传佛法时,并没有很好的场所,更别说寺庙了。后来佛教的信奉者们为了方便师傅讲经说法,信徒们就为师傅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修建了“精舍”,慢慢地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寺院。此外,释迦牟尼早期讲经也并没有正规的地方,就会在石洞里面简陋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早期的佛教讲经只限于口传,并没有文字记载。而且佛陀禁止造像崇拜,要求修行者依佛法之本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威。这种供奉形式在越南由来已久。
关键词: 天台宗 研究 佛教教派

内容

据说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为了普度众生,他游历四方,宣扬佛法。那时跟随他弘法的徒弟常有数百人。他们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最早在印度盛传佛法时,并没有很好的场所,更别说寺庙了。后来佛教的信奉者们为了方便师傅讲经说法,信徒们就为师傅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修建了“精舍”,慢慢地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寺院。此外,释迦牟尼早期讲经也并没有正规的地方,就会在石洞里面简陋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早期的佛教讲经只限于口传,并没有文字记载。
  而且佛陀禁止造像崇拜,要求修行者依佛法之本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威。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才有了寺庙。当时的寺是办公机构,属于宰相的下一级单位,也称为部。因此在当时情况下寺和庙是两个概念,它是部级的办公单位。也因为当时佛教地位的原因,而且外交事务统一由皇帝管辖,所以来访僧人大多皇帝接待。在当时有一个名叫鸿胪寺的部门,是用来招待国外友人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外交部,当时寺庙的卿对应现在的外交部长。
  在当时鸿胪寺接待了印度来访的客人,相谈甚欢,经考虑就想把客人留在中国宣扬佛法,但是让那些僧人长时间住在鸿胪寺也不妥,考虑之后就在寺之外再增设一个单位即—庙,第一批来到中国的使者就住在了这里,该寺庙就是之后的白马寺,白马寺的僧徒们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国外的经典经书,为信仰者们讲解佛经。
  佛教于公元初年传入越南。在那段时间,各座寺庙如雨后春笋。迄今,每个村落都有寺庙。越南寺庙是供佛之处,同时在有一些地方,寺庙除了供佛以外,还供神。
  越南有一句话叫“王土,村寺”,意味着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寺庙是与属于村社同在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僧人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顾问,而且还是给人看病的中医和给人民教字的老师。寺庙还是各地方礼会的中心。一些大的寺庙在礼会那天,还会吸引大量的信徒。虽然佛教有盛衰的时候,但是寺院在越南人民的文化活动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于越南村民来说,建寺从来就是他们重要的工作。想建寺首先要看风水选好地。我们可以在“安像三昧集”中看到有一段文字说记载这件事:建寺,得选好地,好日,好时。好地是左边空,或者有河、池拱抱。右边有虎山,山要高厚,层层对头,或者呈莲花形,或者呈龙凤、龟、蛇等形。那是“杨基爱虎地”也。如果有水则应留左边,前面有没有明路都可以。后面不应该有山:“那就是好地。且让选好日、好时,应该仔细查对吉书。如果是这样做,才可以显扬道法,住持者才增长智慧,施主者有大功德,儿女才荣显。反而,则迅速崩坏,没有什么功德。因此,要多多小心。”① 总而言之,越南寺庙通常建在天然漂亮的地方。因为寺庙属于大众的,所以通常要考虑与大众的联系性。这也规定了建寺的地方;对此,法螺禅师在《禅道要学》里面有说道:“在了悟了正法的时候就要选择寺庙而安歇,免得遇到糟糕之事。环境有四个要素:水、火、粮食、青菜。境离人间不近也不远,因近则热闹,远则没人帮忙。想立业得要选好境,容易养神,心灵通慧,以便证道,是为究竟。” 那么,对于寺院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问题,很久以前在越南就已具有了明确的态度。因为越南属于亚热带地区,植被茂盛,所以建庙的时候大部分材料都用竹子、椰子叶、木头、砖、瓦等材料。不过,他们常用最好的材料来盖寺庙。
  如果说有哪所寺庙需要修建或者维修,每次都由人民付出财力物力,这也被称为“功德”一桩。他们相信盖寺庙供佛像可以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福报、吉祥等等。
  越南寺庙传统的建筑有多种形式,不过通常是丁、工、三字形。为了造出一个近乎天然的世界,越南寺院常建有植物园、花园、莲花池等等,这些景观通常由僧侣细心地照顾,目的是让老百姓在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来到寺庙,感受一下清净的环境,观赏一下优美的风景;放下所有的活计,忘掉得失、成败等事;让心情放松,排除疲劳。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越南寺庙的建筑形式很多。比如说北方寺院的建筑风格与南方就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北方寺庙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丁”字形,而在南方则“三”字形比较多。除了京族以外,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寺庙。
  人①建寺庙的材料很简单,高棉人的寺庙则很漂亮,他们的建筑深受柬埔寨和泰国的影响,华侨的寺庙也有独特的建筑。
  若寺庙的建筑多种多样,则佛殿也多种多样。由于越南佛教大多都是大乘佛教,因此,在佛殿和其他殿里我们可以看到供有很多佛像、菩萨像和其他佛教天神。这里我们还没有说到其他宗教和越南传统民间信仰的神像在寺庙里也被供奉的情况。在越南寺庙里,这样的供奉佛、神仙的像,多少也反映出越南佛教的特点。
  但是,对于佛像布置的方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寺庙里有着若干共同点。那就是在佛桌上的佛殿,常供奉三尊佛像———三世佛。
  “三世”是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思。这样布置符合大乘佛教的观念。在三尊佛像的下面,常布置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三佛像。需要强调的是在大部分越南寺庙,观世音菩萨像除了放在阿弥陀佛像旁边以外,还可以放在其他地方。因为在越南的观音信仰有独立的位置,不是任何时候都跟弥陀信仰混在一起。越南把观音菩萨看成一位救苦救难的女神,有无边的能力可以变化很多身以帮助人民,特别是妇女和孩子。该信仰可能与民间的女神信仰结合起来了。因此,观音像在大部分越南人民家里都被供奉起来。之外,越南寺庙还有供奉有弥勒佛、护法、菩提达摩和十八位罗汉等佛和菩萨像。
  由于越南佛教带着驳杂的性质,因此在寺庙里,除了供奉各佛、菩萨像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寺庙里看到一些道教的神仙,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南曹北斗等等。特别是在越南寺庙里,常有母供案,这与越南民间信仰有关。有各种女性神像,如山女神( )、水女神( )、地女神( )等等。
  说到供奉女神的信仰,要介绍一下越南四法寺系统。此系统常见于北部平原区。每个这样的系统常有四座寺庙,有名为法云、法雨、法电、法雷,这也是各位女神在这些寺庙里被供奉的名字。云、雨、电、雷这些名字,这几位女神使我们想到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天然威力。在这些寺庙里,他们的像比佛像还大。最典型的四法寺系统是在北宁省,而中心是(延应寺)、(法雨寺)、太乐寺(法云寺),它们都属于四法寺系统。现在,由于一些寺庙被破坏,人们就把这些女神像放在一起,以便供奉。四法寺的系统是证明佛教跟越南民间信仰相结合的真凭实据。
  佛教和越南传统信仰的融合也出现在其他的寺庙,那就是“前佛后神”之类。在这类寺庙中,前面供的是佛像,后面则供的是一位神。若在佛殿,不管何时何人,大家都可以进来礼拜,供奉。但是神殿则不一样,神殿常常关门,人不能随便进去,每年只于一定的几天礼会开门。他们供奉的各位神都被称为“人神”,意味着这些神都曾经是平凡的人,因学习、修炼,有神通变化像神一样,所以叫做神。凭借这些能力,他们可以救民帮国。因此,当然被人民尊敬与供奉。另外,在“前佛后神”这样的寺庙,我们还可以看见后面也供奉着一些历史人物。他们生前是官员、名士或名将等对国家有功之人。如末顶之(1272—1346)、邓晋东、胡志明等等。除这以外,后神殿还供奉有列位对寺庙有功劳的施主,如建造寺院,给寺院供献土地等等。这种现象我们常在北方的寺庙里看到,这些人物大部分都是女的,他们是王的妃嫔或者大臣的夫人,属于贵族界。
  除此之外,有的寺庙里也供奉祖先。这种供奉形式在越南由来已久。子孙本来得有责任供奉祖先,如果哪个家庭没有传宗接代算是很痛苦和不幸的事,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死了以后没有人供奉他们。因此,很多人自己没有子孙,因为希望死了以后有人供奉,他们就会找到寺庙。他们供给寺庙土地或者现金,他们希望死了以后能够在寺庙里得到供奉。这些贡献给寺庙的土地被称为“后”土地。在很多寺庙里有“后”供案,常是一个走廊与若干香护,放在各片石碑前面叫做“后碑”。在上面很清楚地刻有一些没有子孙的夫妻的名字与他们贡献的金额,他们在这里可以得到供奉。
  以上陈述了一些越南寺庙的若干特点。下面本人要特别介绍一些越南天台宗寺庙。现在在越南南北两个地,区天台宗的寺庙数量已超过五百座。寺庙数量如此之多,仅仅只凭本人的一篇论文是不可能对每座寺庙进行详细介绍的,只能选取若干对历史、社会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寺庙。其中有些寺庙由天台宗的高僧亲自建立,有的则不是。但是不管是还是不是,这些寺庙在越南佛教界都有自己的位置。

附注

① 阮百凌:《越南佛教建筑》一集,万行大学院,1972年,第3页。 ① 人,是生活在北越南山上的一个少数民族。 ① 阮庭炤(1822—1888)是越南著名诗人,越南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两个阶段的承前启后的诗人,其主要代表作长篇叙事诗《陆云仙》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阮庭炤出生于嘉定一个清寒的读书人家庭,父亲在嘉定左军黎文悦的南圻总镇府任书吏。1833年黎文悦死后,其养子攻占嘉定城,阮庭炤的父亲因离职避难被革职,颠沛流离,就把他送到顺化的友人家读书。1843年,阮庭炤中了秀才, 1846年到顺化会试,因母死弃考,归途中又因悲伤加炎热得重病而双目失明,再加上有婚约的富户背约,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他靠非凡的记忆力在朋友、学生的帮助下从事办学,研究医学,进行创作,成了著名的教师、厚道的名医和杰出的诗人。在此期间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结合平日观察到的奸邪罪恶和失明后感受到的炎凉世态,写成了《陆云仙》这部充满个人感情的作品。

知识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越南天台宗研究》

出版地:上海

本书以东亚文明圈交流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天台宗的创立、流变及思想体系,梳理和研究越南天台宗的立宗包括越南佛教的发展、天台宗的传入与立宗、越南天台宗教团的成立、越南天台宗修习的方式、当代越南天台宗南北传承与发展、越南天台宗与越南社会文化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