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受念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664
颗粒名称: 2.受念处
分类号: B946.1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受是知,感知、感受的意思。受念处就是以如实观照各种受而建立正念, 是让正念和智慧增长的方法。它也是五蕴的一种。在《阿含经》中,这样对受解释:“有三种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①这里,两种受是指生理性的受和心理性的受。
关键词: 天台宗 研究 佛教教派

内容

受是知,感知、感受的意思。受念处就是以如实观照各种受而建立正念, 是让正念和智慧增长的方法。它也是五蕴的一种。在《阿含经》中,这样对受解释:“有三种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①这里,两种受是指生理性的受和心理性的受。
  修身念处的身体很容易察觉到,但很多人对其中的感受是很难觉察到的。
  因此,对于受,行者要去知道它,觉察它。受念处是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的感受。
  受者领受,即我们现前之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发生五识而领受之。例如眼识领受色尘(明暗等色);耳识领受声尘(动静诸声);鼻识领受香尘(香臭等气);舌识领受味尘(咸淡之味);身识领受触尘(顺逆诸触)。而五识是有知,属心法,五尘是无知,属色法。根尘相对,识生其中,分别尘境,生起苦乐二受。遇顺境如我之意为乐受,逢逆境拂我之意为苦受;如耳闻人赞我者,便生欢喜之心,为乐受;闻人骂我者,便生嗔恨之心,为苦受。佛云:诸受皆是苦,无有可乐者。不但逆境之苦受是苦;即顺境之乐受亦皆是苦。为什么?因乐有终尽,乐极生悲。足证美景不常,乐亦是苦。当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内一切众生,无非是苦,正是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诚为苦海甚深,苦恼无量。不特人间是苦,即天上天人虽享福乐,善报一尽,复坠恶趣,故亦是苦。是故以智观之,便知一切众生,一切诸受,无不是苦。
  既知如是,当勤修习离苦之法,才得解脱。

知识出处

越南天台宗研究

《越南天台宗研究》

出版地:上海

本书以东亚文明圈交流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天台宗的创立、流变及思想体系,梳理和研究越南天台宗的立宗包括越南佛教的发展、天台宗的传入与立宗、越南天台宗教团的成立、越南天台宗修习的方式、当代越南天台宗南北传承与发展、越南天台宗与越南社会文化等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