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钱塘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翰墨飘萧》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495
颗粒名称: 四、钱塘十年
分类号: K825.7
页数: 6
页码: 20-25
摘要: 柯九思八岁那年,跟着父亲来到了钱塘,一住就是十年。柯谦将家中的田产、房舍送与族人兄弟,在杭州过着清约自居的生活,而这时他也为了便于奉养老母,调任温台检校使。老母、幼子都在身边,既可尽得孝道,又可教养下一代,柯谦这段时期的生活较为安定。考察父亲柯谦在杭州的生活状况特别是交游情况,同时也考察柯九思在杭州十年期间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了解柯九思的成长历程特别是艺术启蒙的情形不无裨益。
关键词: 画家 人物研究 元代

内容

柯九思八岁那年,跟着父亲来到了钱塘,一住就是十年。柯谦将家中的田产、房舍送与族人兄弟,在杭州过着清约自居的生活,而这时他也为了便于奉养老母,调任温台检校使。老母、幼子都在身边,既可尽得孝道,又可教养下一代,柯谦这段时期的生活较为安定。考察父亲柯谦在杭州的生活状况特别是交游情况,同时也考察柯九思在杭州十年期间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了解柯九思的成长历程特别是艺术启蒙的情形不无裨益。
  上文讲到,柯谦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蔚然有前辈风”的一方文化名流了。钱塘为人文荟萃之地,许多学者、诗人、书画篆刻家、文物收藏家或世居, 或长期寓居。柯谦以温台检校使寓居钱塘,经常与这些文人学士、艺术名流交游,同时带着小九思前去拜见,应该是不无可能的事情。史料文献上虽然没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他们的具体交往情况,但“即使是大胆的推测,也未尝不是可靠的线索”①。当时杭州的一批文化名流有杂剧作家金仁杰,散曲大家周文质, 书法家白珽,白珽之子、能曲善画的白贲,小说家杨瑀,散文家邓牧,与白珽齐名的书法家仇远,书画诗文皆通的张雨,书法家俞和,通经史百家的吾丘衍,吾丘衍弟子吴叡,收藏家王芝,善诗文,精书画的郭畀。这些文化名人,很可能就有柯谦父子曾经拜见乃至成为师友的。但限于资料,笔者也仅是推测而已,不能定论。但有一位人物,即大收藏家王芝,我们不得不提。柯九思日后在书画鉴赏方面卓有建树,按照宗典先生当年的推测,在柯九思“二十岁时候便开始受到熏染了。当他从父读书钱塘,杭州的大收藏家王芝煊赫一时,这里表一表王芝,对柯九思启蒙不无关系”②。柯九思随父寓居钱塘,是从八岁到十八岁, 笔者也认为,柯九思拜识王芝并受到熏染,是很有可能的,但时间似乎应该更早,大约当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我们说九思受到王芝的影响,是有较充分的理由的。
  王芝被授予秘书监校书郎,按宗典先生的说法,其实是担任征集文物工作,赵孟頫对此寄予莫大的期望,有诗为证: 爱古探奇亦可怜,锦囊玉轴不论钱。拟须跂马江头路,日日望君书画船。① 吴时花草于今在,晋代风流绝世无。别后古人须有得,已应怀宝问归途。② 宗典先生考证,第一首诗是王芝诏檄浙东收郡县图籍的;第二首诗是怀王芝往吴中收晋帖的。王芝征集文物书画所到之处,备受隆重接待,有戴表元序文为证:子庆多闻而博览,以公卿之荐,乘轺诣郡,遂将许竹群玉之堂,雌黄五云之阁,平生之交,贺钱万道,余为备古今难逢之会,以劝之。③ 王芝虽然不时应征入京,参加秘府图书编目,但总体上常住杭州。就是为秘府库承办的六百四十六件画轴手卷的裱褙工作,也是在杭州加工的。据宗典考证,出入王芝宝墨斋的文人很多,如李衎、赵孟頫、高克恭等。④ 柯谦在担任温台检校所大使期间,与经常出入宝墨斋的李衎结识交往该在情理之中。
  延祐六年(1319),也就是他去世那年的二月一日,他还为李衎的竹谱作序,那么他寓居钱塘时期,有可能通过李衎结识王芝,而柯九思随其会见王芝是很有可能的。他们两人在书画收藏上有共同爱好,也曾发生过书画收藏上的关系, 比如《五字损本兰亭》在赵子固之后归王芝收藏,后又归柯九思收藏。
  柯九思与郭畀的关系似乎也有探讨的必要。据郭畀《客杭日记》记载,至大元年(1308),郭畀于九月十五日客居杭州长兴,凡九十七日,期间与吾丘衍等游。① 吾丘衍是九思少年的知交,九思于至大元年一度随父在山阴小住,但也可能回杭州寓居。期间两人很可能见过面。那一年,九思十九岁,郭畀二十九岁,两人虽然相差十岁,但此时的九思在学识、书画艺术上颇有精进,两人通过吾丘衍相识并一起切磋诗文书画当是很自然的事情。
  柯九思与王芝、郭畀的结识交往仅仅属于推测,有待进一步的论证。现有史料可以确考柯九思在寓居钱塘期间所交游的文化名人有:王艮、吾丘衍、张雨等。
  王艮(1278—1348),浙江诸暨人。字止善。“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不苟事言说。”②累辟为吏,所至以廉能称,官至淮东道宣慰副使。王艮是九思少年时的知交,大九思十二岁。王艮曾在九思罢官寓居吴中时有诗相赠,题为《赠柯敬仲博士》:“与子沉浮三十载,归来文采更风流。虚名聊尔或见录,尤物移人何足留。说剑谈元皆外慕,买田筑室是良谋。眼花耳熟争意气,泯灭无闻同一沤。”九思罢官流寓吴东,在元统元年(1333),据此诗首联可知,他们相识于三十年前的大德七年(1303),即九思十四岁时。他们的交谊深长感人,时相酬唱,柯九思罢官后,王艮还有一首题为《和敬仲韵》的七律诗: 忆子曾陪翠辇过,朔风海子起曾波。上方授衣黑貂鼠,太宫进膳金头鹅。此日此时甘放旷,某山某水且婆娑。但愿年丰饱吃饭,击壤细和尧民歌。③ 柯九思与吾丘衍的交往也应该不浅,交情颇深。至大四年辛亥(1311),九思二十二岁的时候,吾丘衍于腊月二十八日,因酒家女而受辱,在西湖西畔断桥处投水而死,年仅四十四岁,九思十分悲痛,作诗悼念,原诗已经不存,但我们可以在张雨的诗集里读到一首题为《和丹丘生悼吾子行书遗墨后》的七律诗: 故人亦复葬江鱼,空向人间忆子虚。月下箫闲留谱在,竹边房冷倩谁居?蓬莱都水(一作弱水)题金简,汲冢先秦见漆书。惟有研山磨不朽,时时泪滴玉蟾蜍。① 考察九思少年、青年时代的履历,也根据吾丘衍比九思大二十二岁的年龄实际,我们推测,九思结识吾丘衍也当在大德七年(1303)也即九思十四岁前后,在九思眼里,吾丘衍应该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兄长或父辈,所以他的英年早逝,一定引起青年九思的无限悲伤。
  青少年时代特别是钱塘十年里,九思与张雨应该就已结识,并有不浅的交情,因此张雨也是九思的少年知交。张雨大九思七岁,在九思眼里,他也是一位精于文艺而令人敬仰的兄长。上文已经讲到,至大四年(1311)末,九思有悼念吾丘衍的诗歌,张雨也有《和丹丘生悼吾子行书遗墨后》,可见在此之前他们两人已经相识。在张雨现存的诗集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他投赠柯九思的另外两首诗,其中一首写于晚年,可见他们的交谊从少年时期一直保持到老。
  钱塘文士杨瑀与柯九思的关系也值得推敲。杨瑀的《山居新话》里有一篇记载柯九思等得暴疾之因的文章中,有“友人柯敬仲、陈云峤、甘允从三人”②句。此文虽写柯九思晚年的生活情状,但我们从杨瑀大九思仅五岁、九思寓居杭州长达十年等情况推断,九思在青少年时期即与他相识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杭州作为元代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人文发达繁荣,文化名流云集,文人墨客交流频繁,柯九思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学习生活十年,或向当时的文化名流求学拜艺,或与他们交游切磋,或不知不觉中受其熏染,学识与艺术上的日益精进是可以想见的。
  柯九思日后最为著称于世的还是在文物、书画鉴赏上的杰出贡献。因此, 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他在杭州期间开始浸染鉴赏知识的背景,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找不到直接的文献依据,这里只能通过当代的有关研究成果,大体感受一下当时杭州浓厚的文人鉴藏活动气息。
  自宋室南渡,建都杭州称临安以来,宋代的鉴藏家便以杭州为书画的“集散地”。皇亲国戚、内阁官僚亦多有藏家,内府流出的珍品,自然主要通过这一渠道,故杭州私人藏家之藏品也最为丰富。入元后,这种现象继承下来,元初, 鲜于枢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出任浙东都省史掾,宦居杭州,晚年居西湖畔。
  赵孟頫在元贞元年(1295)四十二岁时,以病归吴兴后,时往来于杭州、湖州之间。大德三年(1299),他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在杭州一任就是十年。
  1309年,赵孟頫任期满后,接任他的是邓文原。此外其他许多当时知名的书画家、鉴藏家都活动于杭州,并由此辐射至湖州、嘉兴、绍兴、苏州、松江等地。据胡敬《西清札记》和吴升《大观录》记载,大德二年(1298)二月二十三日,赵孟頫与周密、马秾、乔篑成、王芝、廉希贡、郭天赐、李衎、邓文原、张泊淳等藏家聚于鲜于枢寓舍,同观北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东晋王羲之《思想帖》。赵以当时书画界盟主身份,分别在这两幅传世作品后题跋,并记录了这次盛会。像这样的盛会在传至今日的书画题跋上还有多见。由此可知,元初以杭州为中心,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书画家兼鉴藏家群体,其中周密是受尊重的前辈,而赵、鲜于等则是其中的核心。这些藏家作风严谨,有多为书画家,传至今日的许多书画上都可看到活动于这一时期藏家的鉴藏印。① 我们已经很难具体了解青少年时期的柯九思在父亲的带领下出入于哪些藏家的门庭,受到哪几位藏家的当面指点,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种浓郁的鉴藏氛围,对于培育柯九思在书画艺术上的爱好和增进他在书画、文物珍品上鉴赏的眼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柯九思在学问和艺术上的精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柯谦无疑是一位很好的启蒙老师。柯谦自小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能诗善书。根据有关史料可知,柯九思在父亲去世后,还珍藏着他的手泽, 并时常把玩、温习,也出示给一些文友一同观览,并留有题诗,如与他同时代的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马祖常曾有《题柯敬仲乃父手泽》绝句一首,诗中云:“三十昂藏一丈夫,阿翁手泽宛如初。”② 九思出生时,柯谦已经是一个英气飒爽而善于雄辩的学者。宗典先生说九思“承家学”,是有见地的。至顺元年(1330),元文宗感念柯谦的“善教,锡碑名训忠,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①,说明柯谦的家庭教育已经声名远播, 并深得最高统治者的嘉许。柯九思对父亲生前春风化雨般的“善教”和他留下的遗训也念念不忘,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的宋褧有《柯敬仲持其乃尊山斋翁遗训诗求跋》绝句一首:“太傅当年自教儿,唾壶谈麈亦吾师。蓼莪流落玄扃下,不见音容只见诗。”②宋褧把柯谦比作东晋时善于身教的谢安,并为他“唾壶谈麈”的名士风范所倾倒。柯九思持乃翁遗训诗求当世名臣题跋,当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家学渊源,而是为了永久纪念先父的谆谆教诲。柯谦的为人品节,也早已声动士林,张养浩对此有很高的评价:“居家以孝让著行,莅官以忠义自期。”③这种品节对少年九思人格的养成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启蒙、训导。
  我们还可以想见,钱塘十年,柯谦不但教他读书做人,还携手九思,或清游名胜古迹,或趋访名流高士,或悠游各类雅集,所以,宗典先生推测这十年中柯九思“诗文书画,大有精进”,是必然的。

附注

①宗典: 《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2页。 ②同上。 ①赵孟類: 《送王子庆诏檄浙东收郡县图籍》,《赵孟相集》(钱伟强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43页。 ②赵孟頻; 《次韵子敬怀王子庆往吴中玉力购晋帖》,《赵孟類集》(钱伟强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08页。 ③(元)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十四《送王子庆序》。 ④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2页。 ①(元) 郭畀:《客杭日记》,光绪七年钱糖丁氏刊行,第6页。 ②(明) 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九十二《良吏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4370页。 ③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40页。 ①宗典: 《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38页。 ②同上,第34页。 ①黄博: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65页。 ②(元) 马祖常:《石田文集)卷四。 ①徐显; 《柯九思传》,载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1页。 ②(元) 宋装:《燕石集》卷八。 ③张养洁: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柯君基志铭》,载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16页。

知识出处

翰墨飘萧

《翰墨飘萧》

出版地:上海

柯九思是元代台州文化史上以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书画均为人所称道,且在政坛亦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书考察柯九思之艺术和政治生涯,展示柯九思在当时艺坛和政坛的活动,以此折射出元代的状况和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