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安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4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并列题名: 比天妃影响更大的海洋保护神
分类号: K82
页数: 6
页码: 127-1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近代以来,人们最为崇奉的海洋保护神,是天妃娘娘,亦即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林氏。据说宋徽宗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途中遇到风暴,有一女神相救,幸免于难,于是朝廷敕令立祀。南宋绍兴年间封为灵惠夫人,后又晋封为灵惠妃,元代加封为护国明著天妃, 清代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在福建、台湾、广东一带尤为信仰。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信仰中,有一位水陆保护神时代更早,影响更大,名声更著,他就是白鹤崇和大帝赵炳,这是一位和中国早期道教有关系的神。次一等的帝君,则数量要多些。
关键词: 传记 中国

内容

近代以来,人们最为崇奉的海洋保护神,是天妃娘娘,亦即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林氏。据说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途中遇到风暴,有一女神相救,幸免于难,于是朝廷敕令立祀。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封为灵惠夫人,后又晋封为灵惠妃,元代加封为护国明著天妃,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加封为“天后”。在福建、台湾、广东一带尤为信仰。
  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信仰中,有一位水陆保护神时代更早,影响更大,名声更著,他就是白鹤崇和大帝赵炳,这是一位和中国早期道教有关系的神。道教的神中,能称为大帝的不多,如统率天上诸神之主的玉皇大帝、掌管阴间的东岳大帝、执掌天地水的三官大帝、死后成为武圣人受封为协天大帝的关羽等。次一等的帝君,则数量要多些。
  白鹤崇和大帝赵炳,本为东汉东阳人,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徐登》: “徐登者,闽中人也。(闽中地,今泉州也。)本女子,化为丈夫,善为巫术。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东阳,今婺州也。《抱朴子》曰:‘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以大钉钉桩,入尺许,以气吹之,钉即跃出射去如弩箭之发。’《异苑》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越方,善禁咒也。)时遭兵乱,疾疫大起,二人遇于乌伤溪水之上,(郦元注《水经》,吴宁溪出吴宁县,经乌伤,谓之乌伤溪,在今婺州义乌县东也。)遂结言 约,共以其术疗病。各相谓曰:今既同志,且可各试所能。登乃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易》曰:‘枯杨生荑。’王弼注云:‘荑者,杨之秀也。’)二人相视而笑,共行其道焉。登年长,炳师事之。贵尚清俭,礼神唯以东流水为酌,削桑皮为脯,但行禁架,所疗皆除。(禁架,即禁术也。)后登物故,炳东入章安,(县名,属会稽郡,本名回浦,光武改为章安,故城在今台州临海县东南。)百姓未之知也。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见之惊懅,(梧,支也。懅,忙也。)炳笑不应。既而爨熟,屋无损异。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和之, (和,犹许也;俗本作知者,误也。)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其惑众,收杀之,人为立祠堂于永康,至今蚊蚋不能入也。(炳故祠在今婺州永康县东,俗呼为赵侯祠,至今蚊蚋不入祠所,江南犹传赵侯禁法以疗疾云。)” 徐登传接在华陀传后,其活动时间应在东汉晚期。从传中描述看,赵炳的文字和事迹都比徐登多得多,但传主是徐登。赵炳的事迹主要是说他能为越方,这是东汉方士的方术,后来称为法术。传中谈他的事迹表现: 一、能伏虎,运以气功,虎伏地低头闭目,就可以擒缚; 二、大铁钉钉入木桩一尺多,以气吹之,钉即从木桩里跃出,射去如弩箭之发;三、以盆盛水,吹气作法,鱼龙立刻能见到; 四、作法能让枯柳树重生枝叶; 五、以东流水为酌,削桑皮为脯治病,经他所治疗的病人疾病皆除; 六、在茅屋上支鼎烧煮饮食,直至烧煮完毕而茅屋毫无烧损; 七、临水求渡,船人不许他乘坐,乃张伞坐船上,发声长啸,呼风过急流而到达对岸。
  从这些记载看,赵炳是一位修炼的方士。越方是一种流传于越地的巫术, 也就是后世的祝由科。祝由科,治病不以药方,而以符咒移精变气,通于神明, 病由是治愈。赵炳的气功禁咒法术高强,又善治病,到章安以后深得当地百姓的信服和拥戴。一定是赵炳的民间影响太大,加上北方道教开始兴起,在东汉晚期社会动乱的环境下,触犯了章安县令华表,遭到杀害。而当地的百姓为纪念赵炳,为他立祠。《后汉书》中的“人为立祠堂于永康”,一作“人为立祠堂于永宁”。《后汉书·郡国志》载:“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永康是赵炳家乡附近,永宁则是今椒江南岸一带。
  在台州的地方志中,也有赵炳的记载,《台州府志》、《黄岩县志》等都有赵炳传,基本上采自《后汉书》及其注。
  赵炳死后,由于他的在世影响,当时祠庙即已很多,于是赵炳成了赵侯,又先后加封为仁济侯、显仁公、灵顺王。随着信仰和崇拜的不断加深,赵炳成了浙闽一带的民间保护神。
  相传赵炳死后,其尸体抛入椒江,顺着潮水漂至临海白鹤山下,故民众立祠于白鹤山上。北宋元丰三年(1080)赐额为灵康,崇宁三年(1104)封仁济侯, 大观二年(1108)进显仁公,政和三年(1113)进灵顺王,宣和四年(1122)加显佑(《嘉定赤城志》卷三十一)。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逃至章安,全境百姓骚动,纷纷逃散。台州知州晁公为祷于赵炳,夜梦神人,穿着王者的衣帽来见,告诉他台州阖境一定会平安无虞。第二天晁公为告示众人百姓,于是逃者复还,散者复集,千里宴然。宋高宗离开章安南航温州,晁公为又向赵炳祈祷, 保佑高宗一路平安。而高宗也确实一路平安,海上风平浪静,顺利到达,而且避开了追踪的金兵,没有一刀一箭的相交。次年金人退师,高宗皇帝嘉奖晁公为的忠心,于临安召见之,亲为表彰,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又加封赵炳为广惠显佑灵顺王,以报答赵炳的灵验。
  至绍兴间(1131—1162),台州重修灵康庙,著名学者石公孺写了《临海县灵康庙碑》。碑中记述了赵炳的灵异事迹: 一、叙述了《后汉书·方术传》中的赵炳事迹和郡人为了纪念他,立祠白鹤山下。
  二、元丰中,祠始改为灵康庙,先后封赵炳为仁济侯、显仁公、灵顺王。
  三、北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军仙居吕师囊攻打台州,兵临城下, 官民具牲酒,到庙祈求神灵保佑,所卜语为不吉,于是焚其庙。到第二天,方腊军吕师囊尽其精锐攻打北城,仰望守阵者,都是冠剑伟人,心生恐惧。不久又有飞箭射中其首领,方军撤退,合城得以安全。不久新庙建成,徽宗皇帝诏加赵炳为灵顺显佑王。
  四、建炎四年(1131)中又加封为灵顺显佑广惠王。赵炳历代血食,至此已千载。
  五、这年夏天台州遭受旱灾,到秋天又逢水灾。晁公为又请祷于赵炳,有求必应,这年虽然遭灾而农事有收,百姓安居乐业。
  六、早在庆历六年(1046),特大台风袭击台州,海水灌入台州城,山洪暴发,庐屋漂没,灾后台州大饥荒。此时有一人到福建、广东告诉那里的商人道: “我姓赵,是台州富人,现在台州粮价很贵,你们如运粮到台州,都送到我家来。”十天左右,海上运粮船大批到达,寻访赵氏,看到庙里的神像,才知这个姓赵的原来就是赵炳。这时的台州知州元绛不相信此事,又值灾后大旱,元绛祷于祠并关掉庙门,说道:“如果三日不雨,就拆毁你的庙;五日不雨,就毁掉你的像。”回到船上,风雨大至,河塘皆满。元绛到庙答谢。
  七、洪光寺修建时,因大殿材料过于长大,山道狭窄难以搬运,和尚佛徒祷于赵炳,溪谷暴溢,一夕自至。
  八、绍兴(1131—1162)中,增修灵康庙祠宇,工人正在划木度材,还未动工,忽闻空中有如锯木的声音,木料做好,排放于壁上。
  九、此时的白鹤山,已成为台州名胜,水路、陆路前来朝拜进香的人络绎不绝,箫鼓香烟极为热闹。赵炳在永康也有庙,崇拜祭祀不减临海。而行宫及各种祭祀赵炳的庙宇,则已遍布各地,到处都有。
  撰写碑文的石公孺,北宋末名臣石公弼从弟,台州著名学者、大儒石# 的祖父。碑文中所说的知州元章简公即是北宋名臣元绛。元绛,字厚之,钱塘(今杭州)人。天圣进士,庆历六年(1046)至八年任台州知州。累迁翰林学士, 拜参知政事。卒谥章简。
  石公孺在碑文中叙述了撰文起因,是台州郡人对他说:“一是金国敌骑急速南犯,深入明、越(今宁波、绍兴),到处烧杀抢掠,官民遭殃,被杀殆尽。而我台州却能平安,百姓能睡得好觉。二是海上飓风怒号,骇浪磅礴,鱼龙出没,百怪呈露,而吾高宗皇帝海上乘船,往来于明州、台州、温州之间,如同航行在有轨的道路上一样。三是夏秋水旱,米价如珍珠宝石,一谷不登,将要饿死沟壑, 而台州反而粮仓告满。这三件大事,都是神之赐予也。只要有一件,就要大书特书,何况三件事,如果不写,何以宣扬皇帝对赵炳的褒宠?”石公孺又写道: “王之视民,有若赤子,仁而不怒。人之事神,有若父母,爱而益恭。因此凡是动息出入,饮食病痛,都祈祷于神,并且都非常灵验。” 石公孺撰碑以后,至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台州知州唐仲友重修灵康庙,又写了一篇碑记。碑文中又记载了几件有关赵炳的事: 一、唐仲友是淳熙七年(1180)十二月二十四日到台州任知州的,第二年正月初十就去白鹤山灵康庙谒拜赵炳,看到庙宇荒落,心里想如果今年丰收, 就要修葺庙宇。六天后的正月十六夜,城南失火,唐仲友率官兵救火。西风很急,即将烧至城内,唐仲友遂祷告于赵炳,一下子风势转向西北,州城得以保全。这里说的当夜祷告于赵炳,是在城内的灵康行祠。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十一载:“灵康行祠,在天庆观东,宣和三年建。”唐仲友,字与正,东阳人。绍兴进士,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淳熙七年至九年任台州知州,在任修学校,刻经书,建中津桥。后除江西路提点刑狱。因严蕊事为朱熹劾罢。
  二、是年六月,因久不下雨,唐仲友又于六月十二日丁巳祈雨于白鹤山灵康庙,仪式完毕,就看到天上有云如练,自前山腾起,覆盖于庙上,下起急雨,一会儿雨止。临近黄昏下起了大雨,连着下了十日。
  三、记中说之前有乡贡进士石公孺和前知州陈岩肖之碑。陈岩肖碑文不存。陈岩肖是乾道四年(1168)二月到任,次年十一月离任,距唐仲友至台州仅十一年,其有碑记之,任中亦必有祈于赵炳之事。陈岩肖是东阳人,与赵炳同乡,可见宋代地方官都已非常重视地方保护神赵炳。
  此后,台州司法参军许兴裔和临海县令兼主管杜渎盐场赵希醇又写了一篇《重修灵康庙记》,这也是一篇重修碑记。叙述赵炳的影响已传遍天下,行祠庙宇遍及他郡,而其显圣行道之地反而简陋,因而斥资重修,并建滕户曹、徐先生祠于左右,于是台榭廊庑、殿宇水阁焕然一新,神像壁画金碧辉映。滕户曹就是台州名臣滕膺;徐先生是台州大儒徐中行和徐庭筠。
  这些石碑后来均有损坏。清雍、乾时,著名学者沈光邦移置西乡坊前村白鹤殿,至今尚存。
  至庆元二年(1196),皇帝又加封赵炳“善应”之号,此时全称是灵顺显佑广惠善应王。开禧三年(1207)改善应为昭烈,此时全称是灵顺显佑广惠昭烈王。
  后又加封为白鹤崇和大帝。
  《嘉定赤城志》载:“白鹤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上有展旗峰、洗肠潭,又有剑崖,旧传赵炳留剑痕于此。” 台州市椒江区凤凰山脚,旧有开阳观,《临海县志》载:“开阳观,在县东南一百八里,汉建武二年(26)建。(《洪志》)”此处尚有一古井,称开阳井,俗称小井。旧传为赵炳修炼之处,在道教偶像之外,亦奉赵炳。
  今台州绿心井马水库稍西埠头堂,奉白鹤崇和大帝。旧椒江、灵江南岸一带,都以此地为白鹤大帝总堂。自古至今,南岸海门、黄岩、温岭、玉环之人,凡有大事,都到埠头堂奉请。
  至于供奉赵炳的其他祠庙,则不计其数。浙江、福建、苏南一带,凡是白鹤殿、白鹤庙、灵康庙、灵康祠、灵康行祠、赵侯祠、赵侯行祠者,都是供奉白鹤崇和大帝赵炳的祠庙。
  历代以来,凡买船造屋、购田置业、娶亲嫁女、搬迁开张、张网捕鱼、航海出行等大事,都要在大帝爷座下祈求平安如意。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赵炳的赵侯禁法以后渐变为祝由科,祝由科作为民间的符法方术,一直流传,都以赵炳为祖师。这一法术也是一种巫术,主要用于治病、阴阳择吉、消灾祈福等,工夫高深者还能江湖定风波、海上定风潮,过急流险滩,渡汪洋大海皆能保平安。直至近现代,祝由科还在湖南洞庭湖区和常德一带流传,称为辰州符,巫师们游方全国各地,行医作法。直至20世纪60年代,尚有操湖南口音之老者,游方至台州一带,一是拜谒灵康,再是沿途治病。其主要用具为一石磨盘,一酒盅,打一白布幡招,直书祝由科三字,在人多之处,将石磨盘竖起,以一短棍用绳捆绑,置酒盅于地上,取毛笔画符,放入酒盅,竖石磨盘短棍于酒盅内,竟然纹丝不动,直到画符治病结束,绝对不倒。其所画符用途极多,百事均可,亦能治百病。直至“文革”开始后,才不再见到。
  关于天妃妈祖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洪迈的《夷坚支志·林夫人庙》:“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筊,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远不若赵炳的记载之多,信仰崇拜范围之广。只是到了元代,朝廷特重海运,于是崇奉海神天妃,敕命沿海各地建庙。而后航海渐兴,福建、广东海运发达,天妃的影响范围扩大到东南亚一带。清康熙平定台湾后,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位女神的地位。
  因而,在元代以前,赵炳作为海洋与地方的保护神,受到人民百姓的崇拜和朝廷君臣的重视,一再加封,到处修建庙宇,其地位是很高的,影响范围也是很大的。直至近今,其祠庙数量在浙江超过妈祖数十倍。而在国内非沿海区域,天妃宫庙极为稀少,而赵炳祀庙却比比皆是,由此说明其影响比天妃更大。

知识出处

章安史话

《章安史话》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从多个板块讲述章安(现台州椒江区)的历史。内容包括:章安简史、海上丝路、文化教育、历史街区、桥梁水利、名人史事、章安诗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