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章安文物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安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3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章安文物简述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4
页码: 59-91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东山头石棚墓东山头石棚墓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东山头村东山头山巅,顶部面积约3500平方米,墓在正中,坐东朝西。现状为两侧及后面各一大石,中间碎石堆积,因未经考古发掘,具体情况不明。石棚墓南距东山头烽火台15米。方庆禄墓方庆禄墓位于章安街道古桥村竹岙自然村锅肚脐山东麓,坐西朝东,墓碑宽2.19米,高0.84米。墓面石上屏风已佚,面石书“宣统二年腊月吉旦 皇清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方公府君赓虞暨德配恭人叶氏并公长女讷娥合墓”,后为孙、曾孙等署名。两边对联“鹤皋派远,龙浦流长”。墓石雕工艺较好,1993年已损坏并被盗。建设村由墩头村改名而来,烽火台旧称烟墩,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文化遗址 中国

内容

东山头石棚墓东山头石棚墓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东山头村东山头山巅,顶部面积约3500平方米,墓在正中,坐东朝西。现状为两侧及后面各一大石,中间碎石堆积,因未经考古发掘,具体情况不明。
  石棚墓南距东山头烽火台15米。
  方庆禄墓方庆禄墓位于章安街道古桥村竹岙自然村锅肚脐山东麓,坐西朝东,墓碑宽2.19米,高0.84米。墓面石上屏风已佚,面石书“宣统二年腊月吉旦 皇清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方公府君赓虞暨德配恭人叶氏并公长女讷娥合墓”,后为孙、曾孙等署名。两边对联“鹤皋派远,龙浦流长”。
  墓石雕工艺较好,1993年已损坏并被盗。
  据《历史古镇章安》载,方庆禄是章安方氏药业创始人,原籍慈溪鸣鹤场, 于嘉庆末年到章安创建方氏药业,由方万盛到遍设台州各地共十余家,成为当时连锁连网、实力雄厚的中药业集团。
   李赓飏墓李赓飏墓位于章安街道谢杨村岭加岙自然村岭加岙岭脚下,墓白石雕件砌甃,坐东南朝西北,占地130平方米,墓面宽6.9米,进深1.9米,高7.9米。
  墓为三坦,墓碑上端有石栏,间隔望柱,柱头雕古代人物,望柱题对联。抱鼓石上雕狮子。题:“清显考郡增生谔臣公讳赓飏李府君暨显妣王孺人李太君之墓,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十二月吉旦,男附贡生国桢谨志,宗晚拔贡直隶州州判翼夔书。” 李赓飏为晚清时大汾首富,地方名人,能诗。墓形制美观,雕刻精美,有很高的艺术、历史研究价值。
  李锟金湘墓李锟金湘墓位于章安街道东西村东山头村石道地,坐南朝北,墓基椭圆形。占地385平方米。墓为三坦,一坦中间甃石阶7级,二坦中间甃石阶5 级,墓高5米,墓碑高1.08米,宽1.79米,厚0.05米。
  墓碑已碎裂为4块,文为“□清同治十年(1871)岁次辛末□□月十一吉日辛未上巳 皇清例授修职郎诰封奉直大夫江苏选用从九加主簿衔 玉友 讳锟 李公暨例赠孺人诰封宜人金太君之墓”。末署周璜题。
  金太君即金湘,临海人,金掞之妹,清女诗人,《临海县志·名媛》有传。李锟、金湘子承谦,清廪生,太平军入浙,组织台临东乡团练与太平军对抗,地方志有记载。
  李旭阳墓李旭阳墓位于章安街道谢张村西边龙舌,坐南朝北,为椭圆形,占地10平方米,原为块石砌筑,墓面碑刻及雕饰等俱全。现后裔在墓前另立新碑。
  李旭阳(1801—1851),号淡人,又号菊村,清太学生(监生),卒于嘉庆辛酉年,能诗。妾黄妙仙,海门人,为清代台州女诗人。子镠,字琅卿,清代著名数学家。
   李彦森墓李彦森墓位于章安街道谢杨村岭加岙自然村山嘴头,坐南朝北,占地35 平方米。墓二坦,块石砌甃,墓碑宽3米,高1.03米,厚0.05米。
  墓碑文为:“清例授候补道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民国八年被选浙江省省议会议员,李公讳彦森,德配金夫人、黄夫人、娄夫人之墓,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巳小春月吉旦 男承君、承显敬立。” 据汾川《李氏宗谱》载,李彦森(1876—1940),号寿松,汾西后宅人。早年留日,回国后与杨镇毅等创办赤城公学,宣扬反清革命。民国期间为浙江省议员。李氏为大汾富豪名人,而墓葬却很简朴。
  王飞龙墓王飞龙墓位于章安街道九子村十龙头,距韦驮寺大路约100米。墓坐西南朝东北,墓碑宽2.09米,高0.62米,底座0.35米。青白石砌甃。墓面石题: “光绪甲申年小春月吉旦皇清例授修职郎武略骑尉晋封武德骑尉署理台州协左营副府邑武生讳飞龙王公元配朱太君例赠安人诰封宜人之寿域”,落款“赐进士出身世侄蔡殿魁拜题”。望柱题联:“山川钟秀气,兰桂发新技。光绪十年小春月吉旦,兵部主事愚侄葛咏裳拜题。” 墓面石雕饰精美,保存较完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王济川墓王济川墓位于章安街道山门村麻车坦,坐西北朝东南,原为两坦,现分界不清仅存一坦,墓呈U 形,占地55平方米。墓碑宽1.97米,高0.75米。墓面白石砌甃,墓体块石夯砌,墓围以一条顶脊围成坟围,做出石刻瓦楞顶、瓦当等。两侧垒拳手雕狮子一对。上屏面题“克昌厥后”,两边雕饰八仙。中间望柱楹联题“流长绵万派,枝密荫三槐”。望柱头雕狮首。
  墓面石题“中华民国廿三年 小春月吉旦 清世职云骑尉四品顶戴浙江 海门镇标左营守备王公济川讳佐清偕德配马恭人继室郑恭人之墓 世弟陈巨西署签男承杰 国光 承美立石”。
  墓石雕饰古朴典雅,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保存亦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蘸 金 洞蘸金洞在章安街道金鳌山东麓,面靠道头路,东对章安法庭。洞体朝东,旧时洞约长5米。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开辟道头路时被毁,仅存部分底部。
  相传南宋赵构南渡,驻跸章安时曾进此洞。又旧志载,洞额为元代大书法家泰不华所书。故为台州名胜。
  东山头烽火台东山头烽火台位于章安街道东西村东山头顶上,正方形,占地100平方米。残高1米,底宽10米。现残存台基部分,块石夯土砌筑。
  东山头烽火台为明代抗倭时所建,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马峙土炮台马峙土炮台位于章安街道马峙村马峙山顶,俗称马峙炮台岗。炮台夯土筑,方形,残存部分边长2.8米至4米不等,残高2米。
  马峙旧时地处椒北东乡至临海府城之要津,顶上可俯瞰旧大路。太平天国建立后,临海东乡建团练,于此处筑炮台。
  马峙炮台为清代军事建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炮台山烽火台炮台山烽火台位于章安街道梓林村王家自然村炮台锅肚脐山顶,面朝西南、东北,占地35平方米。现尚存烽火台四面边墙,残高1.3米,下台基残存每面约8.6米,块石砌筑,方形。
  明初在东南沿海建烽火台,是防御倭寇的重要建筑,有较高历史价值,为研究明代戚继光抗倭提供了实物资料。
  石 鼓 洞石鼓洞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溪头自然村黄石山,洞体坐西朝东,宽6米, 深3.55米。原洞体较深,可纳数百人。
  此山原名石鼓山,洞亦称石鼓洞。隋末兵乱,章安大师灌顶避乱于此。地近黄石岙村,旧志称“皇入岙”,南宋高宗南渡后驻跸章安时曾过此。又《临海记》载:“黄石村有石鼓山,山上有石如鼓,兵革兴则鸣。” 石鼓洞为溪头自然村现存较少的古遗址之一,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居所, 对研究中国佛教有重要意义。
  新亭城址新亭城址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黄石岙自然村台州汽校东边,北侧距黄石岙约百余米,占地约20000平方米,略呈正方形。城址为泥板筑,每边边长不等。城垣残基址厚7.3米。前垣东西中段85米处有个口子,口子宽约12.5 米,可能为城门位置。
  据《嘉定赤城志》载:“旧有栅城,唐贞观初刺史李元奏置,起州兵二千人护之。”据考证,此处即是唐代台州盐监新亭监城址,后世江水上涨,盐监撤出,城废。宋代为亭场寨。
  现存城址基体部分尚好,分界清晰,为椒江区现存较早、较好的古城址。
  张岙古山道张岙古山道位于章安街道柏嘉徐村与山横村张岙岭头。今存张岙岭头路廊东西端,全长667米,以路廊为终点,东下430米,西下237米。路东西块石砌甃,部分甃出石级。此路为旧时临海县东乡涌泉至溪口之山道,至少在宋时已形成。
  古山道为本区现存较少、较完整的古道遗址之一,有一定的历史保护与研究价值。
  章安烽火台章安烽火台位于章安街道建设村墩头自然村墩头山顶,南北向,占地50 平方米。原为块石砌筑,尚存残长8.5米,残宽5.1米,残高2米。
  烽火台与明初卫所城配建,旧称章安烽堠。此处与南岸葭沚相对,在明代抗倭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为本地区现存明代抗倭军事设施遗址之一。
  建设村由墩头村改名而来,烽火台旧称烟墩,故山名、村名均依此。
  毛头山砖窑毛头山砖窑位于章安街道柏嘉王村毛头山西南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5 平方米,由外道、窑门、窑膛组成。窑门用青砖砌成拱券形,窑体块石甃砌。窑前10米处为百里大河。
  毛头山砖窑为农村小砖窑,建于“文革”前期,近年已废弃不用,保存尚可。
  长嘉峙山同兴庙长嘉峙山同兴庙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长嘉屿山顶,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硬山顶、四合院式清代建筑。从山脚沿台阶至山上,先为同兴庙山门,五开间有楼,明间沿石踏跺上至天井,正殿三开间,内奉关羽,东西厢房各三间。
  今正殿已改建,其余均为清末与民国初所建。
  山旧为章安湖湖心小山。旧志记载,章安郡守令每逢佳日,于此山宴饮咏歌,为台郡名胜。
  长嘉屿小人亭长嘉屿小人亭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长嘉屿山北,南距长嘉屿山脚30米, 东距长河12米,占地3平方米。亭为砖石砌筑,正面朝东北。塔式,六面三层,每层做出檐口,一层后面为出口;二层正面为投入口,上额“举而委之”;三层从正面起向左书大字“诚是也”,至背面则三层做出气口,周围做开光及扇面状等。原每层每面均有书画,现大都风化剥落。顶上原置一缸及坛,作为宝顶。
  据村民述,小人亭于晚清所建,系旧时婴儿死后的公用投放处。建国后已不再使用,当地作为古迹保存。
  东山小人亭东山小人亭在章安街道华景村东山西岗顶上,始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砖砌筑,一层六面,每面宽1.3米,高2.6米。投入口做在正面当中,因地处公园内,全亭已为薜荔等纠缠覆盖,未能看出全内容。
  小人亭为旧时婴儿夭亡后投放之所,建国后已经不再使用,当地作为古迹保存。
  金鳌山井金鳌山井在章安街道华景村金鳌山东北麓,西紧靠上山道,东临道头路, 白石整块砌圆形井圈,直径1.09米,井壁块石砌甃。
  原为汉代古井,历经重修,现仍为章安市民饮用井。金鳌山井年代久远, 保存较好,为椒江区现存最早的古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叶义大染坊叶义大染坊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章安街297号,坐南朝北,硬山顶,占地355平方米。店面共五间,西两间建于晚清,东三间建于民国初;进深用五柱七檩,立中柱前双步带单步,后单步带双步。外石库门墙台门,东西台门两重。
  东台门上额阳刻“叶义大”,西台门上额“彰施五色”。内天井,宅院后为染坊工场和挂布架,现已改建,挂布场已成空地。
  叶义大染坊旧时在章安古镇为规模最大的染坊,建筑灰雕、木雕均较好。
  柏嘉王里庵堂柏嘉王里庵堂位于章安街道柏嘉王村东边靠东山脚,坐东北朝西南,为清代硬山顶木构架建筑。占地64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
  明间栋桁题记“中华民国十三年谷旦柏嘉王合族重建”。殿内现存旧时石质小佛像一尊。
  里庵堂殿前围一小院,构造简朴,无雕饰,为典型的乡间庵堂。
  柏嘉徐氏宗祠柏嘉徐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柏嘉徐村东北边,坐北朝南,硬山顶,四合院式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800平方米。门厅五间楼,东西厢房各四间楼,正厅三间。正厅进深用四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
  正厅明间栋桁题记“中华民国二十年腊月吉旦柏嘉徐氏合族公建”。
  该建筑用材简洁,木雕饰较好。
  蔡进士宅蔡进士宅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章安街218号,坐北朝南,小台门临街,台门东侧有旗杆石,宅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前进临街,正厅三间,东西厢各三间,均有楼。正厅进深用九柱十一檩;梁架中分穿斗式,前后双步。
  正屋明间较宽,前廊都稍有雕饰,较有特色,用材较大。
  蔡殿魁,字辅卿,章安人,清同治十年武进士,曾任守备等职。
  道头金宗祠道头金宗祠位于章安街道道头金村西部,老人协会东边,坐北朝南,占地110平方米,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宗祠面宽五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檐头做斗拱。
  宗祠现存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癸丑、道光己酉、民国丁巳等共四套旧宗谱(前二部为当时手写本),其始祖为唐大理寺少卿廷灏。
  明间栋桁题记为“大清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吉旦道头金合族重建”, 始建年月不明。
  东岙金祠堂东岙金祠堂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东岙金自然村东头,坐北朝南,硬山顶清代建筑,占地87 平方米。正厅三开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
  祠堂内留有清乾嘉时浙江巡抚阮元为清嘉庆六年武举人金大声所题之匾。建筑简洁无雕饰,具有乡土特色。
  明间上柱匾款“鹏摶万里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等处地方兼管粮饷管理全省营务阮元 为 举人金大声立”。东岙金与道头金通谱为同族。明间抬梁题记有“民国念陆年杏月谷旦,金氏彭城郡全族敬献”。
  方隆盛药店方隆盛药店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章安街228号,坐北朝南,占地263平方米,硬山顶,四合院式清代建筑。方家原有三进,范围较大,现仅存二进。建筑用材讲究,每进做三级马头墙。台门上阴刻楷书“方隆盛”,一进三间为营业房,二进正屋三间为生活用房,檐廊部分做栅栏有木雕饰,西厢一间,后院西辅屋一间。
  西厢内月梁处二块木雕,雕章安桥及章安街景象,图案栩栩如生,雕工精致,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据《历史古镇章安》载,方氏老家原在慈溪鸣鹤场,清嘉庆十年(1850)迁居章安经营“方万盛”药号。“方隆盛”于1944年开设,为方氏台州中药业集团之分号。
  方万盛药店方万盛药店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章安街227 229号,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清代建筑。台门上石匾额刻楷书“方万盛”,台门石门框上镌刻“壶里天”,款署“丙寅之春 周璜书”,还刻有和合仙子、八仙过海、凤凰等图案。营业房为二间。西边住宅为小三合院,设三级坐马山墙。正屋及东西厢各一间楼房,内设小天井。二楼花窗、栏杆等木雕饰精美,北面临街。正屋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三架梁前后双步。
  据《历史古镇章安》载,旧主方庆禄为慈溪县人,世代业商,清嘉庆十年(1850),随父迁居章安经营药业。由于经营有方,在台州各地设多家分号,成为当时连锁连网、实力雄厚的中药业集团。“方万盛”为总号。
  洪氏宗祠洪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东埭村西边,坐北朝南,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 占地67平方米。正厅三开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双步。据村民述, 祠堂原为三合院式,1958年后期厢房被拆,今存正厅三间及厢房末间,成为五间面。正厅内四周留有旧时彩画。
  建筑用材粗硕,尤其是前廊坐斗、牛腿、雀替等木雕饰较为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科学、历史研究价值。
  东埭村早年有江涂所涨围埭,因而得名东埭。村民多为洪姓,辛亥革命浙军台州营长洪士俊即为东埭人。
  湖巉村玄帝庙湖巉村玄帝庙位于章安街道湖巉村山前山西麓,坐东北朝西南(偏南10°),三合院式清代建筑,占地658平方米。正殿三开间,进深用四柱,明、次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明、次间屋面稍高于梢间屋面。正殿分里外两次建成, 故并连两栋,俗称双道栋。正殿两旁各接附屋一间,东西厢房各四间。
  该庙基本按原样保存,是较为典型的乡间小庙。原临海县告示碑即置于此,后因保护需要,村民移置老人协会。
  黄石岙李家祠堂黄石岙李家祠堂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黄石岙西头,坐北朝南,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115平方米。正厅面宽五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正厅正面做直棂门、窗,墙体用块石、青砖砌筑。檐头斗拱木雕饰尚可,明间石柱础雕饰精美。建筑形制较简洁,系乡土风格的建筑。
  黄石岙李家为临海大汾李氏分支。
  回浦村朝北台门回浦村朝北台门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长丰街150 172号,坐西朝东,占地880平方米,硬山顶木结构四合院式清代建筑。台门上坊刻“日月恩光”。
  两侧石挂联上联风化严重,字迹不清,下联“山水鹿门居”。台门背面题记“道光庚子年乙酉月厅,甲申年己巳月椳,造”。门厅三间有坐马山墙,明间对出影壁,正厅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有楼。
  据村民述,旧主张大春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该建筑灰雕、木雕饰部分较精美,年代确凿,范围较大,为当地现存较完整的古民居之一。
  回浦路廊回浦路廊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中部章安街358 362号,坐北朝南,硬山顶,占地136平方米。前面路廊三间,接小庙三间,有楼,为整体建筑。进深六柱九檩,分心,前单步后双步。前部为穿心过路凉亭,后部内奉泗洲大圣。
  据村民述,回浦路廊原称桥西路廊,后改名。
  建设河闸建设河闸位于章安街道建设村北边墩头山北山嘴下,东西向建于建设河上,全长3.75米,中间宽1.3米。
  现尚余桥面左右条石两块,其余五块为混凝土,存闸槽二道,闸基用条石砌甃。西桥面石题记为阴刻“民国十五年(1926)修”。闸板置于桥边,需要时启用。
  建设老闸建设老闸位于章安街道建设村墩头老浦上,南距建设新闸约200米,南北向偏东10°,闸体条石砌甃,其桥闸板凹槽尚存,正闸体全长2.7米,中间宽2.75 米。西出口做出八字渐次放大线。闸门东侧桥面石题记有“伍拾□年”字样, 条石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不清,推算应建于清代康熙或乾隆年间。
  现东河道已全部填塞。原闸体保存尚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清代水利工程设施提供了实物资料。
  李宅小殿李宅小殿位于章安街道李宅村山前嘴脚,庙背面紧靠山前嘴,坐西南朝东北,硬山顶,占地45平方米。三间单层,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单步。
  始建清代,栋桁题“民国念四年元月重建”。建筑内均设方石柱,选材较好。屋脊、山墙灰雕工艺尚好,保存清代风格。
  马峙路廊马峙路廊位于章安街道马峙村南部,马峙塘河西岸,旧时为通往章安之要冲。路廊南北向,硬山顶,清代建筑,占地33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梁,前后单步。中间为穿心凉亭,亭中设有佛龛及僧伽像。
  明间栋桁题记“龙飞大清光绪叁拾年(1904)岁次甲辰腊月重修造”。路廊方石柱均有题记,为助建人的姓氏,大多漫漶。路廊后即为马峙堂。
  马峙路廊保存尚可,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倪氏宗祠倪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溪头自然村中部,坐北朝南,硬山顶四合院式清代建筑。正厅三开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单步。东西厢各五间有楼。直棂门、窗。
  据村民述,该宗祠原有戏台,已拆。旗杆石贰副,现存一副,阴刻“光绪己卯(1879)恩科”,得中恩科者是倪梦生(星屋村人)。建筑形式均较为简洁,具乡土风格。
  倪氏宗祠于1952年2月重修。
  盘 山 殿盘山殿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张岙自然村前山西麓,坐东朝西,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57平方米。正殿三间平房,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单步。
  殿前辟一小院,庭中有一古樟树。庙内原有匾,尚保存明代石供桌,浮雕鲤鱼跳龙门,阴刻“万历甲申(1584),信士翟元建舍”;并有明代石香炉一座,浮雕海浪。盘山殿建筑古朴典雅,雕饰精美,是比较典型的乡村小庙。
  蟠 龙 桥蟠龙桥位于章安街道湖巉村西南回浦支流回龙河上。桥白石质,西北、东南走向,桥全长9.54米,总宽1.42米,高至水面2.1米。单孔,桥面三条石并砌,桥墩用条石叠砌。
  蟠龙桥为该村现存较好的古桥之一,具备艺术、历史、科学价值。
  西桥面石中间阳刻桥名“蟠龙桥”,右题“嘉庆拾八年孟冬月吉旦”,左题“民国九年腊月重修”;再后为建造人名,漫漶不清;两侧阳雕石狮子一对。东桥面石中间阴刻“大清嘉庆十八年孟冬吉旦 回龙桥”。
  蟠龙桥路廊蟠龙桥路廊位于章安街道湖巉村西南回浦湖巉支流回龙河畔,坐南朝北, 硬山顶,清代建筑,占地13.5平方米。面宽三开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梁, 前后单步,内设方石柱,石柱上刻捐建人姓氏钱数。
  蟠龙桥路廊始建于清代,从建筑形制与风格分析,路廊与北面的蟠龙桥为同一时期建筑,是该村现存古建筑中重要的类型之一。
  普 福 堂普福堂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张岙自然村大岭头,坐北朝南,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118平方米,前与岭头路廊相接。面宽三开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东西拓出一间,形成小院。
  明间栋桁题记“中华民国拾伍年岁次丙寅季秋月吉旦 重建大岭头普福堂张岙众首事募化公具”,由此推测1926年曾重建。建筑简朴,是典型的山村小庙,具乡土特色。
  普 济 堂普济堂位于章安街道柏嘉徐村中部,坐北朝南,硬山顶,四合院式清代建筑,占地480平方米。山门七间,明间为穿堂,东西厢各三间。大殿面宽三间, 明间屋面稍高于次间屋面,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
  山门栋桁有题记“中华民国陆年岁次丁巳小春月中浣□□□重建”。大殿东次间板壁阴刻《重建普济堂记》文,落款为“光绪十七年(1891)岁次辛卯元月上浣谷旦”,碑文记载建堂经过及捐助人姓名与钱数,并述该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原屋小地狭,移建此地。
  建筑木雕饰精美,板壁木刻建堂记为普查中仅见,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山兵李氏宗祠山兵李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李宅村中部。坐东北朝西南,四合院式,硬山顶,总占地约1000平方米。先为照壁,总宽24.3平方米。内即门厅,三开间接东西各两间,共七开间,有楼。门厅明间接戏台,歇山顶,四圆形石柱,内施八角藻井,台基为石板,底部均有雕饰,台面两边有石栏、望柱。正厅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用双步;明间有四石柱,前二根为八角石柱,后二根为圆梭形石柱。正厅明间栋桁题记为“大清嘉庆十六年(1811)李氏合族重建”。左右厢房各五间。两厢、山门旧时为李氏学塾。
  据《临海李氏宗谱》载:清乾隆时,族人李惠卿(字应考,号槐庭)在经商有成后,晚年在宗祠内开设乱弹班,教唱高腔戏,为台州乱弹著名的起源地。今宗祠内尚有山兵乱弹戏箱二只。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宗祠的李士玠,即为李惠卿之子。
  建筑用材粗硕,雕饰精美。
  叶怀松墓叶怀松墓位于章安街道柏家王村山前花园路,栖云岙龟屿头西坡,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墓基呈椭圆形,墓顶平,面宽4.9米,进深6.6米。墓碑刻“叶怀松暨妣林氏安人之墓”,记述墓主人身份及重修人姓名与立碑时间。
  墓围形制比较特别,一条脊围成石坎,石制瓦楞顶,有石刻瓦当,雕铜钱图案等,两侧垒拳手。有一定的历史、艺术、文物价值。
  山门王家山门王家台门位于章安街道山门村百里大河北岸。坐北朝南,台门宽3.6 米,深3.2米。
  院内建筑为三合院式,建于清代,损毁严重。台门为民国时所建(现存民国时临海县海门区章安老门牌)。梁架为双步梁,单坡顶。台门口为石库门, 上有灰雕,为中西结合图案,顶上浮雕、圆雕均极为精美。
  石 鼓 庙石鼓庙位于章安街道建设村山头下自然村北边,坐北朝南,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76平方米。面宽三开间,进深用三柱五檩,前后双步梁。前辟小院,奉方将军通本保。
  建筑简陋,为典型的乡村小庙。1957年曾重修,明间脊檩有题记。今庙为2005年重修。
  双洋水晶堂路廊双洋水晶堂路廊位于章安街道双洋村高洋自然村东南面,东西走向,占地60平方米,硬山顶,清代木结构建筑。面宽三间,进深用五柱七檩,中柱前后双步带单步。
  明间栋桁有题记“龙飞大清嘉庆…仲月…日立吉造”。路廊内设方柱,方柱题记为助建人姓氏与款额。西次间墙体内嵌石碑一块,风化严重,字迹不清,有“大明”字样。
  据村民述,旧时路廊北面为水晶堂,故在南端建路廊,俗称水晶堂路廊。
  路廊原有茶亭供水。从石碑纪年推测,该路廊始建年代为明代,清时曾重修。
  万 福 堂万福堂位于章安街道谢张村太平山谢张岭脚,坐东朝西,硬山顶三合院式清代建筑,占地450平方米。堂门即为谢张路廊后廊。正殿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单步。正殿栋桁题记“民国五年岁次丙辰……”。
  万福堂原称龙宫,奉胡公大帝,南偏室奉卧佛。正厅次间内现尚存“宋室名臣”残匾一块,现已改为佛堂。堂内尚存旧匾、石香炉、石七佛柱等。
  正殿灰雕及木雕饰较好,是该村现存典型的乡间小寺院。
  王福秋宅王福秋宅位于章安街道柏嘉王村中部405 407号,坐北朝南,硬山顶,木构清代建筑,占地400平方米。正屋面宽七开间有楼,进深用五柱七檩,中柱前一双步后二双步。
  建筑用材较大,花窗、月梁等雕饰精美,月梁如意处雕有“燕翼贻谋”“凤毛济美”等字样,较有特色,具有相当的艺术、历史价值。
  王福秋,民国时留学日本,学习农科园艺。回国后创建玉岘水果场,培育果木新良种,对台州农业贡献极大。
  临海县山林保护布告碑临海县山林保护布告碑位于章安街道湖巉村老人协会内,坐西朝东,碑白石质,高1.67米,宽0.80米,厚0.08米;底座高0.43米,宽0.96米,碑座覆斗状,阳雕缠枝花。
  碑原置于山前山湖巉村玄帝庙梢间内,曾经断扑,湖巉村民将其修复后移置于村老人协会,碑石接全保护。
  临海县山林保护布告碑涉及民国时山林绿化保护,为本区仅存。
  镜公寿塔碑记镜公寿塔碑记位于章安街道九子村九子山岙里韦驮寺内,坐东朝西,白石质,碑残高0.92米,厚0.06米,宽0.52米。上篆额“镜公寿塔碑记”,文13行, 行25字,文叙清初顺治十七年(1661)重兴摄静寺的住持圆镜法师的生平。圆镜(1622—1695),名性广,临海金溪葛氏子。年十岁父母双亡,由母舅抚养长大。明末变乱,饥荒频仍,圆镜于崇祯十四年(1641)出家,受具足戒于云峰湛师,精研教律。顺治十七年(1661),圆镜来到山兵摄静寺,见寺宇荒废,寺内惟存金砂佛像,于是重建大殿、佛像、山门,恢复旧时规模,摄静寺遂成台州名刹。
  镜公寿塔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建造的,这年圆镜七十四岁。从碑记中还可得知,这地方以前的地名叫龙首。
  该碑年代较早,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陈隋古刹摄静寺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崔氏宗祠旗杆石崔氏宗祠旗杆石位于章安街道闸头村东部崔氏宗祠台门前。青石质,旗杆石四副,呈一字形横排,坐北朝南。每副旗杆石尺寸均等,高1.79米,宽0.51 米,厚0.18米。东西旗杆石均有题记,东侧题记为“道光壬午科……崔俊英”, 西侧题记为“乾隆年间癸卯科”等字样。
  据当地村民述,崔氏宗祠原三合院式,现仅存旗杆石,余均重建。据题记载,旗杆石分别为道光壬午(1822)、乾隆癸卯(1783)间所建,民国《临海县志· 选举·历朝武科》载:“武举人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 崔礼恭,字揖逊。”“武举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 崔吉祥,字羲和。”可见此旗杆石为武举人崔礼恭、崔吉祥所建。
  旗杆石均有浮雕,为古代人物故事及龙纹等,为章安街道现存极为少见的石雕,工艺精湛,保存较好,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重兴无碍寺碑记重兴无碍寺碑记位于章安街道李宅村南部,原李宅娘娘庙(现打米厂)内, 为清代碑刻。白石质,南北朝向铺于地上。碑断,现仅存上半块,残高1.12米, 宽0.98米,厚0.09米。碑四周浅雕龙纹。
  碑上篆额“重兴无碍寺碑记”。碑文正书,16行,内容分三节叙述无碍寺(即摄静寺)的地界,建寺的缘由及创始人等情况。该碑是隋代摄静寺建寺的历史见证物,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王家岭路廊王家岭路廊位于章安街道梓林村王家自然村王家岭头,西北、东南走向, 硬山顶清代建筑,占地7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用五柱八檩,用中柱前后双步带前单步,后双步。两端山墙砖石砌筑,设石花窗。中间为走路穿心凉亭, 亭内北侧为小庙。
  王家岭路廊处旧时梓林到杨司要道上。现路廊东南方向尚存古道约40 米。路廊内存清代石香炉一只、观音菩萨(石像)一尊。现建筑为2004 年重建。
  韦 驮 寺韦驮寺位于章安街道九子村九子山岙里,坐西南朝东北,硬山顶,占地180 平方米。该建筑原建于清初,为摄静寺僧人塔葬场所护法院,内奉护法天王韦驮,寺因此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重建,保留原石柱及部分梁架抬高。大殿三开间。明间进深用四石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
  建筑较有特色,殿内梭子形石柱,上盖小瓦。石柱挂联题记为助建人姓氏及钱数。现寺前已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厢房等。
  下山头路廊下山头路廊位于章安街道柏嘉王村北边,处原椒北老路,背靠下山头,路廊前15米为百里大河。坐西北朝东南,硬山顶清代建筑,占地66平方米。中间为走路穿心凉亭。厅中设有佛龛僧伽像。面宽三间,进深用五柱,梁架用中柱,前后双步带单步。
  明间栋桁有新题记“王公声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柏嘉王村民委及本村善男信女乐助重建”,另头为“公元壹玖玖贰年拾贰月吉旦”。可知原建于1899 年,1992年重修。建筑形制朴素简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洋何氏宗祠下洋何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下洋村南部,北距村部100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占地700平方米。台门接五开间门屋,东西厢房各四间。正厅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进深用五柱十檩,五架梁前双步,后双步带单步。明间上坊有旧匾“世泽堂”。门厅西壁嵌《黄礁小学新校舍落成碑记》,东壁嵌黄礁何氏小学基金乐助芳名碑,皆立于1947年。
  现建筑为民国初年重修,宗祠办过“黄礁完小”。20世纪80年代学校并入黄礁小学,恢复宗祠。现存《何氏宗谱》一部。
  该建筑用材粗大,木雕、灰雕等装饰均较好。
  下洋孔路廊下洋孔路廊位于章安街道下洋孔村西边,南端紧靠本保庙殿,占地42平方米。路廊始建于清代,硬山顶,东西走向。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梁前后单步。亭为过路穿心凉亭,东西做券门,内设旧时泗州大圣石佛像。路廊内均用方石柱,柱上雕挂联,题记为助建人的姓氏与钱数。
  20世纪90年代曾维修,为该村现存唯一古建筑。
  谢杨村杨氏宗祠谢杨村杨氏宗祠位于章安街道谢杨村东南部,坐东朝西,占地153平方米,建于清光绪贰拾年(1894),现尚存正厅。正厅五开间硬山顶,进深用四柱七檩,立中柱前后双步带前单步后双步。
  20世纪90年代重修,在原建筑台基上升高1米,构件均尚存,未作大的改动。尚存《杨氏宗谱》一套。
  谢张路廊谢张路廊位于章安街道谢张村太平山谢张岭脚,为走路穿心凉亭,南北走向,占地约40平方米,硬山顶清代建筑。路廊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梁前后单步。脊檩题记“大清乾隆廿一年…造”等字样。石柱上均镌刻文字,惜日久风化,难以辨认。
  谢张路廊旧为椒北杨司一带到前所及渡江之要道。路廊后廊另甃为万福堂堂门,廊下亦为万福堂所用。南北两端用小青砖砌拱券门。现路廊基本上完整保存,因年代较早,极为难得。
  杨 司 殿杨司殿位于章安街道前街村东边,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平方米,清代建筑。正殿硬山顶,面宽三间,进深用五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双步后单步带双步。
  该建筑用材粗硕,殿内现存较多的人物彩画,木雕饰工艺非常精巧。明间内现存旧时石供桌。
  杨司殿原为三合院式,“文革”期间拆两厢。因建筑较矮,近年正殿台基升高。
  杨晓春宅杨晓春宅位于章安街道杨司村东部金琳纺织有限公司内,坐北朝南,占地247平方米。硬山顶,由正屋、东厢组成,呈刀字形。设二级坐马山墙,均有楼。
  正厅面宽五间,进深用六柱,明间用中柱,其梁架后期改做天花。
  建筑形制,为民国初年所常见木雕饰、灰雕等尚可,为该村现存较好的古民居。
  据村民述,旧主杨晓春为当地大地主,曾在三门做过律师,建国初期土改时将其房屋归属乡公所所有。原建筑较矮,后乡公所将其升高。2000年买给金琳纺织有限公司,用作染线车间。楼上为住宅。原有台门被拆,正屋檐柱外添建砖墙。
  叶庭记百货店叶庭记百货店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章安街300号,坐北朝南,占地825平方米,硬山顶,四合院中西合璧建筑。南面临街,北面住房。一进左右各一石库门,右台门框刻“叶庭记”,左台门框刻“福星医院”。二进三间楼房,上设坐马头墙,两边过廊三间。正屋楼上后期做天花,梁架无法描述。天井前有鱼池、水井。东台门上有匾“凝目含香”。
  据房主述,叶家建于晚清,四合院式木构建筑,民国时期一进失火重建。
  民国时东头开叶庭记百货店,西头后期开福星医院。该建筑较有乡土特色,有鲜明的晚清民国时期特征,是章安老街现存较好的一处古民居。
  永 福 堂永福堂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溪头自然村西边(坑西),坐北朝南,占地506 平方米,硬山顶四合院式尼院。正殿面宽五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
  永福堂始建甚早,现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2005年重修,保持原建风格。殿内尚存清道光间佛龛基石,雕饰精美。
  永 兴 庙永兴庙位于章安街道东埭村东南部日升堂山门西南小院,为东埭本保殿, 坐东朝西,占地60平方米,硬山顶木结构清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单步。
  该建筑保存完整,屋脊灰雕及木雕饰较精致,是该村现存较好古建筑。
  庙奉吴越国王钱鏐。佛龛前楹联题:“忠贞贯千古遗命后嗣归正统,神武保吴越胡虏畏摄不敢窥。”栋桁题记字迹不清。今建筑为1994年重修。
  翟家祠堂翟家祠堂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张岙自然村北部,坐北朝南,占地约二百平方米。硬山顶清代建筑。五开间,进深用四柱八檩,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明间栋桁题记“中华民国拾贰年(1923)腊月重建”。
  建筑用材粗大,梁架结构及柱础、础石等均较为精致,是山横村现存较好的古建筑。
  据翟氏宗谱记载,祠堂原在上马石,民国时迁此。翟氏台州始祖为南宋翟汝文,随高宗南渡,后世居于台,先在三门梅岙,后一枝迁居于此。
  据《临海县志》载:“翟汝文,字公巽,丹阳人。累官参知政事。好古博雅。
  绍兴二年,与其子耆年偕来,寓兜率寺。有《丹阳集》行于世。” 张岙岭头路廊张岙岭头路廊位于章安街道山横村张岙岭头,处旧时涌泉至溪口古道上, 北侧即大岭头普福堂。东西走向,占地36平方米,硬山顶清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抬梁前单步后单步。
  中为走路穿心凉亭。中间四石柱刻有挂联,风化严重,字迹不清。明间南边建龛,设有旧时石雕泗洲大圣像。明间栋桁题“中华民国念贰年(1933)岁次癸酉□月吉旦 重建大岭头普福堂路廊众首事何大立张□万公具”。
  张岙岭头路廊为民国时期重建,构造简洁,具有山村地方特色,为保护和研究山区古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章安街177号卢宅章安街177号卢宅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章安街东端,坐南朝北,占地约100平方米,硬山顶,沿街木结构楼房三间。明间为穿堂敞厅,进深用六柱。二楼梁架后期做天花。
  卢宅建国前开过衣铺、饭店等。建筑正面有斗拱雕饰,雕工精美。
  章安文昌阁章安文昌阁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金鳌山东麓隔道头路东面,坐北朝南,占地约700平方米。硬山顶,正厅面宽五间,进深用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两厢各五间,均有楼。戏台接山门。
  早在南宋时,台州大儒石# 所建的观澜书院即在此处,并为石# 讲学处。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金鳌书院,此文昌阁即为金鳌书院所附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金鳌初等小学堂,亦在此处。后部分建筑拆除,仅存文昌阁。现建筑为20世纪90年代重修。
  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位于椒江北岸章安码头北约一公里金鳌山上,坐北朝南,为台州著名古迹。山上旧有祥符寺、普济院、如画轩等,后圮。南宋建炎四年(1130)正月四日,宋高宗赵构进入台州湾,驻跸金鳌山祥符寺16天,众多大臣追随到此。旧时有高宗御座,历代文人到此感怀赋诗者极多,著名者有文天祥、于演、齐召南等。现山上建有东岳宫、康王庙、观音阁,并有部分建筑台基及石构件等。
  该遗址分布范围较大,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柏嘉王祠堂柏嘉王祠堂位于章安街道柏嘉王村东边,坐北朝南,占地750平方米,硬山顶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清代建筑。山门五间,东西厢五间。山墙处各设三级坐马山墙,均有楼。戏台四石柱歇山顶,石柱刻楹联二副,前檐石柱中间出二望柱,柱头饰石蹲狮一对;藻井及转角斗拱雕饰均较好。正厅五间,进深用四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梁。
  建筑用料粗壮,构件简朴,木构件雕刻及藻饰均较美观大方,具备文物性质,2008年11月公布为椒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同治光绪间重建。据《王氏宗谱》载,始祖五代时迁居于此。
  蔡桥蔡桥位于章安街道蔡桥村西部,又名弘济桥,东西横跨于回浦东支,为一孔石拱桥。桥身总长24.3米,桥面中心宽3.4米,矢高4.5米。桥孔桥墩用条石砌筑。桥面两侧实体栏板相隔望柱,柱头雕饰狮子、莲花,栏板浮雕花鸟虫鱼等。东西落坡呈喇叭状,踏跺东25级,西24级。桥东建桥亭,亭北侧尚存《弘济桥碑记》。
  1987年6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蔡桥为南宋端平(1234—1236)间蔡兴龙始建。今桥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重建,是椒江区现存最好的一处石拱桥,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常 乐 寺常乐寺位于章安街道合旗村合旗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17000平方米。
  宋嘉祐元年(1056)建寺,旧名崇福寺,治平三年(1066)改额。南宋时期,寺内高僧讲经说法,故又称之为常乐讲寺。清顺治十八年(1661)迁弃,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性达复建。历经修葺,现建筑为晚清重建,尚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近年又经改建。
  1987年6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公济医院公济医院位于章安街道回浦村章安街290号,坐北朝南,占地约25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年,二层砖混楼房。前厅面宽三间,为门诊用房,后进为科室所用。中间台门中西合璧,台门上额“公济医院”。现建筑后进已有改建。
  吴肖民,黄岩人。清末民初毕业于耶稣教圣公会英人传教士白明登在临海开办的恩泽医局附校。时章安没有西医,章安绅商请其来此开设诊所,先寓长嘉屿山,不久租屋于叶义大染坊对面。后章安绅商等集资大洋120元,购今地造屋,亦因聚会之义,取名公济,以不忘众人之力也。是椒北最早的一家西医医院。
  梵 音 寺梵音寺位于章安街道双洋村高洋自然村,硬山顶,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天王殿明间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明间栋桁有题记“大清道光念壹年闰三月谷旦,信女卢杨氏,男垂稜、[垂]圭,媳李氏、李氏,喜舍银壹佰念两”。另头为“……开山德……徒……徒孙……重建”。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扁舟和尚始建,原名大悲院,嘉庆十年(1805)改今名。共三进,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法堂及两厢。大雄宝殿佛龛存石佛像四尊。法堂后面嵌有清嘉庆十年(1805)《大悲院碑记》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梵音寺福田碑记》各一通。
  建筑用材粗硕,木雕饰精致。199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古 桥 闸古桥闸位于章安街道闸头村东部,横跨百里大河,东西走向,白石质,清代建造。闸身总长14.3米,中间宽度4米。闸墩用条石砌筑,呈风水尖式。
  原桥面石现存闸头村崔氏宗祠山门前10米处,有题记“高升桥乾隆伍拾伍年……首事……”,记述建桥人及捐助人的钱数等。
  古桥闸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是椒北地区最早的一座水闸。建闸人蔡民玉,蔡岙人,明初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今闸于清乾隆伍拾伍年(1790)时已为桥闸两用,桥名高升桥。20世纪50年代建华景闸后,因河水升高拆除西闸墩。90年代将闸墩升高,桥面改建为水泥桥面。
  古桥闸是椒北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其岸、墩闸槽均在,护岸条石亦大部保存,极具文物价值。
  回 浦 闸回浦闸架于章安街道回浦村景浦街回浦上,东西走向,闸总长13.7米,闸面中心宽3.8米,闸孔净宽8.5米,闸身高5米。回浦闸为条石砌筑,三孔,呈风水尖式。闸面两侧实体栏板间隔望柱,每块栏板雕花卉等。最大过水能力每秒30立方米,排水受益面积达15000亩。闸南面中孔梁板题“回浦闸”,北面桥栏阴刻“回浦闸”,下闸面石题款署“大清光绪贰拾肆年五月下浣建”。
  据《历史古镇章安》载,回浦闸由方镕(章安方氏店业创始人方庆禄的长子)、叶荫棠等捐资建造。该建筑保存较好,纪年确凿,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净居院檀越涉讼碑净居院檀越涉讼碑在章安街道蔡桥村导师庵内,坐北朝南,碑白石质,宽0.61米,高1.54米,厚0.08米;底座高0.26米,宽0.58米,深0.40米。碑正书23行,行76字。碑文叙杨司杨姓与净居院寺僧涉讼事由,并述及清代禁赌法令等。
  清乾隆拾伍年(1750),净居院寺僧与檀越涉讼,经临海县知县判定,此寺寺僧不得赌博等。
  1985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九 子 桥九子桥位于章安街道九子村东部,东西走向,是一座只有三条拱券骨架的石拱桥。桥身总长9.6米,宽3.17米。白石质条石共分三段,砌筑成桥架,上面没有桥面石,也没有栏干、望柱等。
  民间相传,九子桥是玉皇大帝命仙人夜间所造,村里公鸡早叫,仙人急着回去,所以只造了一座桥架。乡人还说在西北山岭头的许多石头,也是仙人造桥时留下来的。故民间有“九子一宿仙桥”的传说。
  清初迁海,此处聚居处发生变化,故仅有骨架。民国《临海县志》有载。
  林(洪)氏贞节坊林(洪)氏贞节坊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村章安街215号,坐南朝北,白石质, 四柱式石坊,三开间,牌坊顶已缺。明间枋上阴刻楷书“旌表处士林裕臣妻洪氏贞节之门”。其柱体早年即被一铁匠铺建入屋内。
  199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民国《临海县志》卷三十一《节妇·宪旌节妇姓氏》载:“林裕臣妻洪氏[光绪十八年(1892)旌]。” 日 升 堂日升堂位于章安街道东埭村东南边,坐东朝西,占地2000平方米,硬山顶木结构建筑。进为山门,南面为戏台,北为娘娘宫,东为正殿接旁屋。正殿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
  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殿内墙上嵌“日升堂碑记”,清嘉庆二十五年、同治八年修建的石碑各一块,碑文记述了建堂的缘由。殿内尚存旧时的黑面娘娘一尊。现建筑为1995年重修。
  建筑灰雕、木雕饰部分较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历史研究价值。
  199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摄 静 寺摄静寺位于章安街道陈宅村九子山罗汉岭脚山岙内,坐北朝南,现建筑为近年重建。先为天王殿,仿宋式歇山顶三间两廊。进为月台,亦新建。
  据《历史古镇章安》载,摄静寺始建于南朝梁,系佛教天台宗实际创始人之一、五祖章安大师灌顶(561—632)出家处,亦为章安大师讲经灵迹所在。北宋治平三年,改名为无碍院。清顺治十七年,僧圆镜、良文重修。晚清时期,寺院荒废。20世纪70年代,寺址彻底破坏。
  原寺基在岙口向上分为四坦。今尚存南朝石造像、宋代石佛像以及宋、清碑刻等。
  摄静寺于1995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08年11月公布为椒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章 安 桥章安桥,原名赤栏桥,位于章安街道回浦和华景两村交界处,东西向横跨回浦,原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0.9米,桥面中心宽4.9米。桥中孔由七道拱券砌筑,其中三道用纵联砌法,四道用并列砌法,相间组合而成。桥面两侧实体栏板间隔望柱。东西落坡呈喇叭状,台阶各9级。桥西落坡处与祠山庙相接。
  据《临海县志》记载:赤栏桥,又名章安桥,其上旧有亭,东西有楼。晋成公绥为章安令,登桥望江,作《云赋》。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
  该桥建造时间确凿,构造牢固,是椒江区现存最早的石拱桥。1983年公布为临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归属椒江市,2007年公布为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叶家祠堂叶家祠堂位于椒江区章安街道办事处回浦村,章安桥西南角40米处。始建甚早,清道光十年(1830)改建,在原地增高基础,扩大规模,为四合院式建筑。
  祠堂坐北朝南,占地539平方米。第一进门厅,三开间楼房,山墙为三级马头墙。明间后檐接戏台,歇山顶四石柱,上为藻井。第二进正厅,三开间单檐硬山顶,进深九檩,五架梁,前后双步梁用四柱,前双步做轩状。左右为厢房、看楼。
  宗祠格局尚保存规整,门厅、正厅藻饰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7年6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08年11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树里路廊柏树里路廊位于章安街道柏树里村东边,为走路穿心凉亭,东西走向,占地约53平方米,硬山顶清代建筑。路廊面宽三间,进深用四柱五檩,三架梁前后单步。脊檩东头题记“龙飞大清光绪贰拾伍年腊月谷旦”,西头题“洋司柏树里合村老幼人……敬立”。
  据村民述,该路廊旧时为章安至杜桥之交通要路。原路廊有茶亭,建国前茶亭废。路廊内设泗洲佛;北面接兴隆庙,明间为兴隆庙台门。
  柏树里路廊是该村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以上为章安街道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登录的87处普查登录点,按编号排列,故类别稍乱。
  崇 梵 寺崇梵寺位于前所街道前所村法华山南麓,台州发电厂北面。始建于南朝陈,旧名普光塔院。据《嘉定赤城志》载:隋时智者大师建放生池,并造阿育王塔。(池畔立陈国子祭酒徐孝克所撰放生池碑记,为智" 乞得整个椒江灵江水系作为放生池后的代表性建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97)建寺,历经修葺。
  20世纪60年代被毁,仅存偏殿五间。近年已恢复寺内各殿宇及疏浚放生池, 重立放生池碑记。
  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为中国佛教之最早放生池,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及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物资料。1985年公布为文物保护点。2008年椒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
  小圆山塔小圆山塔位于前所街道前所村小圆山巅,坐北朝南,今塔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塔为砖石结构,六面七级,残高15.8米。第一层用条石砌筑,面宽1.7 米。第二层以上均为砖砌,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二层南面嵌建塔记,已无字迹可认;其余五面筑龛,内塑天王像等。第三层每面塑一字,为“高明悠久博厚”。
  第四层每面筑龛。第五层每面塑一字,为“睦姻任恤孝友”。第六层建龛。第七层每面塑字,字迹风化严重,无法辨认。塔刹已毁。
  小圆山与江南岸牛头颈山相对,旧称海门。此塔与牛头颈塔合称海门双塔,同为清同治年间台州知府刘璈所建,是台州湾椒江口标志性建筑,有较高的文物、科学价值。1987年6月公布为椒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台州市市级文保单位。2008年椒江区政府拨款全面维修。
  陈川尹氏宗祠陈川尹氏宗祠位于前所街道下徐村西北部,其西侧紧靠村路,现存建筑为清代建造。
  宗祠坐西朝东,硬山顶,占地193平方米。面宽五间,明间进深用四柱九檩,五架梁前单步做轩廊,后双步。明间脊檩题记“龙飞大清道光贰年岁次壬午秋月中浣谷旦”。
  该宗祠用材讲究,其斗拱雕饰精美,建筑尚未加油漆,较纯朴,且纪年确凿,具有艺术、历史、文物价值。现存陈川尹氏宗谱三本。
  大树岙路廊大树岙路廊位于前所街道大树岙村中部,南北走向,占地71平方米。硬山顶,做风火山墙。路廊隔出两部分,前面部分为过路凉亭,后面部分为三开间乡间小庙。路廊为三开间,进深用五柱八檩,立中柱,前双步带单步,后两双步。路廊檐柱部分用方石柱,后面小庙部分均用木柱隔间。方石柱雕出挂联状开光,题刻捐建人姓氏钱数。庙内现存旧石香炉二只,年代比建筑年代更早。该建筑结构单体,具有乡土特色。
  椒江村岗亭椒江村岗亭位于前所街道椒江村老爷山与老鼠屿山的交接处火龙口,建于建国初期。坐西朝东,圆形,六角攒尖顶,块石垒砌,其梁架部分做出抬梁。
  东面为入口处,其余三面做瞭望窗及枪眼口。
  该岗亭为建国初期当地的军事建筑及设施,基本按原样保存,为椒江区仅有。
  老鼠屿塔遗址老鼠屿塔遗址位于前所街道椒江村老鼠屿山巅,塔为清同治九年(1870) 台州知府刘璈所建。塔原为圆形,塔基部分用条石垒砌,其余每层为砖砌,塔基直径5.6米。现塔已毁,基址尚存。老鼠屿山北面山脚紧靠沿江公路,旧时老鼠屿塔在海门关外。陈懋森《临海志稿》:同治庚午,刘太守、林镇军、成司马,以鼠守关不利于台,乃建塔于背上以镇之,改名麒麟屿,刘守并为撰记。项士元《海门镇志》亦有载。
  前所村大透里前所村大透里位于前所街道前所村北部所后路132号,坐北朝南,占地747平方米,两进砖木结构建筑,建于清代。旧主张姓,祖上为船主。先为门屋,临街楼房3间。进为正屋3间,接东西厢各2间,东侧门上匾额题“瑞霭重门”。因建筑经改拆,现前后进无序。东侧台门及东西厢房山墙部分的山花灰雕、彩画保存尚好。
  前所村新路廊前所村新路廊位于前所街道前所村村北,西北部为前所后山转出75省道处,为旧时前所至大汾、杜桥的主要道路。路廊南北走向,占地118平方米。
  面宽五开间硬山顶,进深用四柱八檩,三架梁前双步梁后双步梁带单步梁。檐柱用方石柱,后面均用木柱隔间。石柱题记字迹不清。西梢间接万寿寺门口, 万寿寺已重建。
  该路廊结构简朴,至今保持为过路行人供茶,乡土气息较浓。
  山礁路廊山礁路廊处于前所街道妥桥村村北,为穿心过路路廊,东西走向,占地59平方米。面宽五开间,进深用四柱九檩,三架梁前后单步。硬山顶,两山墙前三石柱,后一木柱,隔间均为木柱。两次间脊檩题记有“雍正拾年”、“嘉庆拾捌年”、“同治拾柒年”等字样,可知当地村民曾多次对山礁路廊进行维修。路廊北面紧靠衢济院,有大殿七开间,为近年重建;两边四间为生活用房。
  路廊构件简朴,乡土气息较浓,至今尚在使用,仍在供应茶水。
  赵家村大寨屋赵家村大寨屋位于前所街道赵家村167 168号,本村正乙宝殿西南20米。
  据当地村民述,大寨屋建于1973年,是椒江区第一批典型的大寨屋建筑之一。
  坐北朝南,占地100平方米。现存三间二层楼房,为砖石结构,青瓦盖顶。
  底层块石砌筑,均为券洞门。二层后面均无窗户。
  浙南特委会议旧址浙南特委会议旧址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道感堂村450号,坐北朝南,硬山顶,占地90平方米。原为合院式清代建筑,现仅存正屋三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有楼。
  旧主李连方当时为浙南地下党联络员。该建筑是浙南特委会议旧址,建筑虽破损严重,但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镇泰庙大殿镇泰庙大殿位于前所街道七年村中部45号,坐东朝西,占地120平方米。
  原由山门、两侧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山门、厢房已改建为砖混建筑。大殿三开间,硬山顶。进深用五柱十檩,五架梁前双步做轩廊,后双步带单步。脊檩题记有“大清光绪十三年”及喜助人姓名和捐银钱数等,字迹模糊不清。
  大殿稍间壁画四幅、石供桌二张均为原来所有。该建筑木构件及石柱础用料粗硕。两侧壁画线条流畅。其雕刻艺术在乡村寺庙建筑中较为精美。
  前所烽火台前所烽火台位于前所街道前所村锅肚脐山顶,南北向。台基块石砌筑,呈正方形,每面11米,残高约3米不等,占地约121平方米。烽火台每面转角处均设台阶。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建沿海七十二卫所城抗倭,在建前所城时附建烽火台。此地适在椒江口内,前所面对海门卫,此烽火台在明代抗倭战争中起过重大作用。
  现烽火台四面墙体保存均完整,为本地区已知的保存最好的明代烽火台, 为研究明代戚继光抗倭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以上为前所街道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登录的13处普查登录点,因按编号,故类别稍乱。

知识出处

章安史话

《章安史话》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从多个板块讲述章安(现台州椒江区)的历史。内容包括:章安简史、海上丝路、文化教育、历史街区、桥梁水利、名人史事、章安诗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