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2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10
页码: 185-194
摘要: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核心文化之一,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正能量,促进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身心和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世界和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核心文化之一,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正能量,促进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身心和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世界和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合可以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中国哲学非常强调“天人合一”,“天,即自然。天人合一”,其实就是人和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易经·彖传上·乾》曰: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所谓“太和”,即阴阳会合冲和之气。
  易卦由天、地、人“三才”构成,它十分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易经》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 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生产工具的不断发明,生产力日益提高,自然相继被人类征服利用或改造摧毁,原始的自然生物圈不断退缩。
  以瓦特的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以来,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尤其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的扩张,入侵原始、贫穷国家并建立殖民统治,疯狂掠夺其资源,给地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自然灾害加剧,“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不断产生并发展着,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本来就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来,我国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一个蓄引提工程,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湖泊;为了GDP的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胡乱开采矿产资源, 盲目开发房产项目,大量毁损良田等,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地质灾害不时发生,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雾霾笼罩等等,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生活。
  法国库埃说: 所有人类已知动物———除人类自身外,寿命都在其成熟期的8倍以上。人类成熟期为21岁,用其他动物的尺度衡量,则人类至少要活168 岁。而人类恰恰相反,发明出许许多多的烹饪法,以使得我们在各方面都能被某个消磨时间的坏点子所困扰。人类远离了自然,也正为此而付出代价。① 人们远离了自然,违背了自然规律,不与自然和合,给自己到来了严重后果。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反思经济指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人类开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可知,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2003年,在许多国家执政的社会党国际成员党在《圣保罗宣言》中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认为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同等重要,主张把生态、经济和社会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所提到的“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之一。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要事全社会的职责,即政府与全民共同的职责。
  孟子对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曾有很高的评价: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①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人的应有职责。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同样也是每个人的基本职责,因为环境与每个人休戚相关,所以保护环境,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和圣寒山子就是古代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典型。寒山子生活在天台寒岩,距县城七十里。山高林密,易匿兽踪。寒山子所写“复有朦胧处,松萝相连接。此中多伏虎,见我奋迅鬟。手中无寸刃,争不惧慑慑”,正是遇虎的实录。
  但寒山子并不因此而以火烧山、斫树芟林或邀众驱虎,而是“庭芜更不芟”、“云路烟深绝客来”,尽量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于是由人自“家住绿岩下”、兽自栖息丛林中,进而至于“猿啼畅通内,虎啸出人间”,终于臻达“石林临碧沼,相共唱山歌”这样人与各种生物睦邻友好的境界。
  寒山子热爱寒石山,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寒石山给了他优美的环境和原汁原味的绿色食物,二者亲密相处,共享生存的乐趣,以致他宁可丢弃原有的名字,而要以山自名。
  二、和合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建设和谐社会,应该先从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始,因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
  只有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合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墨子云“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墨子·尚同中》)。墨子认为社会的动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和合”,“和合”是社会和谐、安定的调节剂。“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墨子间诂·兼爱》)他强调君臣之间和合,国家才会富强。他把“和合”当作社会和谐安定的调节剂和家庭社会不分裂的聚合剂。
  丰干与和合二圣寒山、拾得,亲似一家,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典型。丰干骑虎往来国清,在寺里舂米应斋炊,晚上唱歌自娱。拾得乃丰干从道旁拣来, 在寺里烧火,寒山则从寒岩时常来国清看望拾得,拾得给寒山剩饭菜。他们三人互相帮助,亲密无间如一家人。相传寒拾二人共爱一女而互相推让,远走而避。后人称为“三贤”或“三隐”。三圣之和睦,表现了“异性朋友和合”。
  寒拾不但对待朋友亲如一家,而且对其他人同样友善宽宏。寒山在国清寺,受到不理解僧人“一杖逼逐”,并无怒目而视,恶语相向,只是翻身抚掌,呵呵徐退而已。尤其是《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治?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他几年,你且看他如何?” 中华民族各姓氏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本是同根生”,且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处于一片蓝天下。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无道理。如果每个人心中装着和合,人与人之间就会长幼有序,孝亲慈友睦族, 人与人之间就会和睦相处,和谐社会就有实现的希望。如果每个人心中有和合,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 1.待人以诚。诚即诚实、诚心、诚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须诚字当头,朋友相处凭真诚,企业经营讲诚信。如果真诚待人,那社会上就不会昧着良心让地沟油上餐桌。如果大家诚信经营,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黑心棉”、“红心蛋”、“大头奶粉”、“头发酱油”、“瘦肉精”;国家公务员就不会拖延扯皮,搪塞敷衍,办事效率就有可能增加;企业老板对员工以诚,那员工也愿意为企业竭全力。
  2.礼让为先。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遇事无须斤斤计较,如果有不同意见,多交流沟通,从对方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分清是非。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会因小事口角,争得面红耳赤,更不会拳脚相加。如寒山遇国清寺僧的取笑、谩骂,一笑而过,所谓“一笑泯恩仇”。人与人之间关系犹如两车交会, 礼让为先,交通事故就相应减少。“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和合、和睦)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礼记·礼运》)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礼记·礼运》) 3.奉献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少一分占有,多一份爱心。当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人人多一份关爱,奉献爱心,帮困扶厄,为他人分忧,让他人感受人间温暖。效法活佛济公的“无我利他”,雷锋的“为人民服务”,那样的话,老人摔倒在路上,人们就不会远而避之;该老人的亲人更不会诬陷他人借机敲诈勒索。古训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对慈善奉献的褒扬和勉励。
  4.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职责,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国家学校培育之恩,感谢朋友的乐助知遇之恩,感谢社会给予的生存就业创业致富之恩。这样就会“夫妇和”,“兄弟和”,“三族和”,“六亲和” 使“天下之和”。
  人们心中装着和合,人际关系就会如汉贾谊所说:“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至也。君仁则不厉,臣忠则不贰,父慈则教,子孝则协,兄爱则友,弟敬则顺。夫和则义,妻柔则正,姑慈则从,妇听则婉,礼之质也。”(《新书·礼》) 三、和合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人处于社会大家庭里,日常生活中的兴趣、信念与原有的兴趣、信念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在各种生活场景里难免不如意而产生烦恼,遇到各种矛盾,内心难免发生冲突,这如人们与环境的冲突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国的霍尼说: 能够在体验冲突时又意识到冲突,尽管这可能叫人痛苦,却可以说正是一种宝贵的才能。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自己的解决办法, 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的内心的自由和更大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① 如霍尼所说,人们内心有冲突很正常也很自然,只有意识到冲突,并自我解决了,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寒山子接受儒家文化,参加科举考试,数次去南场看榜,却屡次失望,亲人却讥笑他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是继续在家从事科举,还是远走他乡? 寒山子离开家乡南下流浪时困顿过,在天台山村重组家庭散落后也曾苦不堪言:“吁嗟贫复病,为人绝友亲。瓮中长无饭,甑中屡生尘。蓬庵不免雨,漏榻劣容身。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损人。”生活不堪设想,真到了贫病相加、心力交瘁的地步。后来进入寒岩,开始时生活也不适应:“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沉迷客,窥窥不见天。” 寒山凭着“丈夫莫守困”的意志和“少小带经锄”的经验,经过“折叶覆松室,开池引涧泉”的劳作,便在寒岩安顿下来。靠着“携篮采山菇,挈笼摘果归; 蔬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度日。他不以生活为艰,却以“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为乐。此后他与异姓孤儿拾得结为兄弟,情逾骨肉。他以山林为家,采拾为生,人与自然友好相处,靠的就是宁静、平和的心态。正是这种思想上的解脱、优美的环境和恰当的养生方法,不仅弥补了物质生活上的匮乏,而且充实了他的精神生活,强健了他的体魄,使他身心无比康乐。“快乐逍遥实善哉” 道出了他的内心和合的心声!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包括兄弟相亲、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朋友诚信、社会有序,归根到底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每个人能从内心和合出发,严格自求自律,少些私念,多些公心;少些利己,多些利人;少些炫耀,多些平淡;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温暖。只有当个体本身适时清楚心理垃圾,促使内心世界安宁平衡,达到自身和合,外部的协调才能起作用,整个世界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
  无论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还是与人关系紧张不和谐甚至打斗,还是事事不顺心,工作无精打采等等都是心魔惹的祸。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必须从个体自身做起,践行和合,才能使自己身心和合。司马承祯天台仙派的《坐忘论》求放心给心灵和谐提供了可能, 寒山子的身体力行为心灵和谐提供了样板。和合给世界带来了欢乐。
  反之,一个人的内心冲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化解,可能会导致身体患病。
  “自我暗示之父”法国爱米尔·库埃在《心理暗示术》一书中提到人内心“情绪的恶化也给肉体注入了怒气、恐惧、猜疑、憎恶、嫉妒、仇恨,并导致急性病的出现”。① 四、和合有助于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二大主题,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安逸、幸福中,期盼远离战争、暴力。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毁坏家园,破坏自然,人的生命和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同样地,国际文化领域中各种文化思潮空前激荡,扩张和反扩张、渗透和反渗透的博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对文化资源和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全球性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经济融入现代世界市场体系。各种文化力量之间的博弈空前激烈。(范玉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意涵》载《人民论坛》2014年8月19日) 世界和平非一国之力能够实现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万事皆从心起即思想产生,好战还是好和,都由世界各国首脑的思想产生。因此维护世界和平首先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观念———和合人间的理念。
  以和合理念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人类共处一个地球村,要用欣赏、包容、理解、融合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化解各种矛盾,推进世界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渊源很深,“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等。这些正是和合理念在国际事务中的体现。在当今国际多元化的形势下,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和合思想的指导下,必将实现人类永久和平、世界大同。
  作为爱好和平的民族,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扬和合、和平理念,促进国际社会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国与富民并举,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为实现世界和平努力。
  五、和合的普遍价值和合二仙,来源于民间,并被民众所广泛接受。从寒山诗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儒道释三家所理解所共鸣所颂扬,到和合二仙确立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民众的信仰、祈求、崇拜等造神行动,上下和合,把寒山、拾得奉上神坛。因此, 和合二仙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普世性。尤其是晚清之后和合形象从蓬头垢面演变为两个喜气洋洋的胖娃娃以来,和合形象更为人们所接受所喜欢———和合的普遍性更加凸显。
  和合的普遍性具有无可替代的普遍价值,20世纪晚期开始,天台相继出现“寒山诗社”、“寒山书院”、“寒山书画社”、“寒山武术馆”、“寒山越剧团”等名号,还出现“寒山村”、“寒山路”、“和合路”、“寒山湖”、“寒山湖度假村”等名称。
  此外,网络上还有《寒山论坛》、《寒山诗社论坛》等。结婚礼仪新婚夫妇要拜和合,跳和合舞等民俗,和合的普遍性展现得琳琅满目。和合的普遍价值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和合意识、和合理念,使之走向世界的角角落落,促使和合理念向更深更广的空间维度传播,必将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此其一。
  其二,和合的普遍价值可以给人们创造经济效益。人们可以利用和合的普遍性,在旅游热日盛,旅游经济大幅上升的今天,开拓和合品牌以及和合形象(或荷、盒图案)的旅游产品。各地印有和合二圣形象的年画、饰品、日常用品、儿童玩具如拨浪鼓等,都是很好的商机。20世纪后期,天台亦曾开发了以寒山命名的“寒山茶”、“寒山竹席”、“寒山衬衣”、“寒山工艺品”等文化产品。
  如今更可以利用和合形象(或者荷、盒)开发各类产品,大的如和合的纺织品、丝织品,和合的木雕工艺品、儿童玩具、书画、和合茶等,小的乃至和合的手提袋、包装袋、扑克牌等等。可以开发为和合的系列产品,既宣传和合,又提升品位,更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 综上所述,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研究、挖掘、弘扬和合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执委会主任委员邢贲思教授在《中华和合文化体现的整体系统观念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所说的:“深入开掘和研究中华和合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发挥其文化凝聚力,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和道德水平; 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助于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价值评判标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