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寻传寒山诗于日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54
颗粒名称: 一、成寻传寒山诗于日本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寒山诗传入日本则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1011—1081)来天台山求法,从国清寺僧禹珪处得到《寒山子诗一帖》,于翌年命其弟子赖缘等带回日本而流传开的。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寒山诗传入日本则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1011—1081)来天台山求法,从国清寺僧禹珪处得到《寒山子诗一帖》,于翌年命其弟子赖缘等带回日本而流传开的。
  成寻(1011—1081),俗姓藤氏,为日本天台宗大云寺主,素有入宋之志。
  宋熙宁五年(1072)三月十五日,已六十二岁的成寻,率徒入宋,五月登上天台山。成寻留住中国九年,著有《参天台五台山记》,元丰四年(1031),圆寂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开宝寺,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并为建塔题称“日本善慧国师之塔”。成寻还著有《法华经注》等。
  他的《参天台五台山记》生动记录了参拜国清寺的经历。十四日,成寻一行参拜了国清三贤堂,《参天台五台山记》对此记载尤详: 午时,参礼三贤堂。三贤者,丰干禅师、拾得菩萨、寒山菩萨,弥陀、普贤、文殊化现。禅师旁有虎,二大士是俗形也。三贤,唐太宗贞观年中,相次垂迹于国清寺。丰干禅师先泊于寺大藏西北隅庵居,乃一日游松径,赤城道侧见一子而啼,可年十岁,问无家亦无姓,师引归寺库收养,号为拾得。复有一贫子,从寒岩而来,遂号为寒山子。贞观十七年。朝议大夫使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问丰干禅师曰:“未审彼地, 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差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刺史遂至国清寺,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刺史礼拜,二人连声替刺史,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理我何为?”二人乃把手出寺, 急走而去,二人更不返寺。刺史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乃问僧实德、道翘:“禅师在日,有何行业?”僧曰:“丰干在日,唯切舂米供养,夜乃唱歌自乐。”丰干诗:“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委旨在传录。寒山在天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国清寺大门前过一町,松林东在拾得岩。次礼普明禅师,以锡杖筑出井,名普明泉,在大佛殿艮角,深沙大将堂内乾角,烧香了。次礼丰干禅师存日斋堂,中有数体小佛,后一角各有木像三贤,烧香供养。① 五月二十二日,成寻得到寒山子诗一帖,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中也有记载:“廿二日辛丑,天晴。……未时,禹珪舍与寒山子诗一帖,中心为悦。七时行法,经三卷了。”② 成寻礼拜后,从天台山北上去朝拜五台山,经汴京,受宋神宗召见,献上从日本带来的天台真言宗经书六百余卷。神宗龙颜大悦,赐给紫服、绢帛和新翻译的经书四百余卷,其中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
  十二世纪的日本藏书家通宪入道(1106—1159)的藏书目录中就有《寒山子诗一帖》。禹珪所赠成寻的《寒山子诗一帖》比南宋释志南刊刻于的1189年“国清寺本”早了一百多年。如胡安江所说,“这个北宋刊本无疑是最早流播于日本的寒山诗版本,它的传入从此揭开了日本寒山学研究的大幕”。③

附注

①[日成寻: (参天台五台山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1月,第51-53页。 ②同上,第73-74页。 ③胡安江: 《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27页。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