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寒山寺扬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52
颗粒名称: 五、寒山寺扬名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明代寒山寺有过多次扩建、修复、改建,规模不断扩大。洪武间,僧昌崇辟建。明永乐三年,深谷昶修。正统己未,郡侯况钟再修。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万历四十年,僧明吾鉴建龙函阁,而大殿毁。四十六年,释西流师徒鼎新。清顺治初,几为汛署,僧天与力守弗废。除姚广孝的《寒山寺重兴记》,还有文震孟的《寒山寺重建大雄宝殿记》。综上所述,姑苏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间称普明禅院或枫桥寺, 南宋末年始称寒山寺至今,然无确凿的史料记载。虽然,寒山寺与寒山子无多少实际联系,但寒山之闻名始终离不开寒山子的影响,也是寒山子成就了今天名扬海内外的寒山寺。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明代寒山寺有过多次扩建、修复、改建,规模不断扩大。洪武间,僧昌崇辟建。明永乐三年,深谷昶修。正统己未,郡侯况钟再修。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万历四十年,僧明吾鉴建龙函阁,而大殿毁。四十六年,释西流师徒鼎新。清顺治初,几为汛署,僧天与力守弗废。除姚广孝的《寒山寺重兴记》,还有文震孟的《寒山寺重建大雄宝殿记》。
  明代还有竺坞文氏(文震孟家族)的《寒山寺访僧不遇》、渔洋山人(王士禛1634—1711,山东人)的《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等诗。清初则有殳丹生(浙江桐庐人,寓居苏州盛泽)的《同臞庵过寒山寺》、徐崧(1617—1690,苏州吴江人)的《斐仲招饮寒山,时吉生将往维扬》、陆鼎(苏州人)的《寒山寺》等等。
  姚宗典(苏州人)《寒山拾得像已剥落矣,忽有人自天台来,塑画如生,为赋喜寒山、拾得重来》云:“漫指沧桑认去来,枫桥依旧笑容开。晨斋钵捧香云盖, 夜客钟沉宝月台。意在毫端离语默,风生帚下绝尘埃。只看石罅人还在,肯信昆冈已结灰!”①对此,叶昌炽按云:“天台为寒、拾祖庭。观姚宗典《寒、拾重来》诗,则枫桥寺像亦从初地来也。”②可见,不但清代时寒山寺里的寒山拾得塑像是天台人塑的,而且先前已经剥落了的寒拾像也是从天台去的。
  综上所述,姑苏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间称普明禅院或枫桥寺, 南宋末年始称寒山寺至今,然无确凿的史料记载。姑苏寒山寺之所以名扬宇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是因为借助了历史的巧合———张继《松江夜泊》中的“寒山”与隐居天台寒岩的唐诗僧寒山同名,依仗张继与寒山之名, 靠历代苏州主政者的重视修建和姑苏繁华的经济条件,加上后世的骚人墨客或附会,或传讹,或夸大,或杜撰,或讴歌,经过几百年的合力塑造,终于成就了寒山寺。
  特别是姚广孝的《寒山寺重兴记》嫁接成功,不但兴盛了寒山寺,也使世人的视线转移。明代之前,凡讴歌寒山拾得的,无不与天台山的寒岩、明岩、国清等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改变了骚人墨客写寒拾诗的意象,明代以降,从原来写人(寒山),演变成写物(寒山寺),从原来细致描绘寒山拾得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改成为对寒山寺张扬。从写人到写寺,随着表达意象的改变,故诗歌的生动性已经远不如前代。而且,这些歌颂寒山寺的文人绝大部分为苏州本地人,他们从热爱家乡为出发点,为传扬寒山寺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寒山寺与寒山子无多少实际联系,但寒山之闻名始终离不开寒山子的影响,也是寒山子成就了今天名扬海内外的寒山寺。

附注

①叶昌炽: 寒山寺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24页。 ②同上,第26页。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