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寒拾、维摩同绘一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24
颗粒名称: (二) 寒拾、维摩同绘一轴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唐末五代时还有将寒山、拾得与维摩并绘一轴者,暗示出寒拾之声名已可与维摩鼎足而三。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的伯祖吕本中曾看到描绘维摩、寒山、拾得三人的唐代古画,作《观宁子仪所蓄维摩寒山拾得唐画歌》歌之: 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柱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唐末五代时还有将寒山、拾得与维摩并绘一轴者,暗示出寒拾之声名已可与维摩鼎足而三。
  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的伯祖吕本中曾看到描绘维摩、寒山、拾得三人的唐代古画,作《观宁子仪所蓄维摩寒山拾得唐画歌》歌之: 君不见,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柱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
  君不见,维摩老,结习已空无可道。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自扫。
  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请公着眼落笔前,令我琢句逃幽禅。异时净社看白莲,莫忘只今香火缘。②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著有《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吕本中在宁子仪家亲眼目睹了子仪所收藏的唐人画。画上的寒山“垢面蓬头”,“戏拈柱杖唤拾公”,正拄着拐杖叫唤拾得,寒拾二人好像同游国清寺。而“维摩老”,竟“结习已空无可道”。“床头谁是散花人,堕地纷纷不自扫”,分明写拾得好久没有扫散花了。
  “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拄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诗中所描绘寒山子那放荡不羁的形象正是《寒山子诗集序》中所描绘的寒山放荡不羁“蓬头”形象,而“蓬头”之貌与后来的宋元寒山绘画非常接近,换言之,宋元时绘画所描绘的寒山形象则继承了唐人寒山画的画风。吕氏称此画为“唐画”, 又称“妙处虽在不得言,尚有丹青传百年”,可知此画至迟当出现于唐末,并已流传上百年了。
  以上唐人寒拾画未指名为谁所作,可能画上本无署名,也许是吕本中疏忽未注。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