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徐凝见寒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085
颗粒名称: (一) 徐凝见寒山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最早提到寒山、寒岩的是中唐诗人徐凝。徐凝,睦州(今浙江桐庐)人,是唐元和年间著名诗人,曾与白居易、元稹唱和。他曾游天台山,留下一首五绝《天台夜独》: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最早提到寒山、寒岩的是中唐诗人徐凝。徐凝,睦州(今浙江桐庐)人,是唐元和年间著名诗人,曾与白居易、元稹唱和。他曾游天台山,留下一首五绝《天台夜独》: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
  谁知屐齿尽,为破苍苔行。① 他在天台游览期间,很可能遇见寒山子,故有一首《送寒岩归士》诗。
  诗云: 不挂丝纩衣,归向寒岩栖。
  寒岩风雪夜,又过岩前溪。② 此诗两次提及“寒岩”并“岩前溪”。“寒岩”前之溪名“岩前溪”,进住寒岩洞,必先过“岩前溪”。此溪至今仍叫“岩前溪”,溪边的村落,现在仍叫“岩前村”。村因“位于寒岩洞前西约半里,故名”③。因此,有理由判断,诗中所说的“寒岩”即寒山子隐居的“寒岩”,这位“寒岩归士”即寒山子。再从“不挂丝纩衣”的衣着特征来看,此归士与后人所描绘的寒山子形象特征极为相似,也许后人就以此句“不挂丝纩衣”演绎开来,定型了寒山子头戴桦冠,衣履破弊的外貌特征。
  寒山诗中就三首写到“岩前”,五首诗提到寒岩,而徐凝在《送寒岩归士》里却用了“寒岩”和“岩前”这两个唐人绝少使用的词语,可见徐凝当在游览天台时曾见过寒山子,否则,他断无可能了解并使用“寒岩”、“岩前”之词,如陈慧剑所说,“这个好奇好道的徐处士,极可能就是与寒山子有一面之缘的直接证人(另据《赵州语录》,也有赵州禅师在国清寺与寒山相搏的公案)”①。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