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在汉代已经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原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015
颗粒名称: “和合”,在汉代已经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原则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1
页码: 5
摘要: “和合”,在汉代已经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原则。“和合”观念不断向社会各阶层拓展,涵盖了儒道释。皇族内部的高度凝聚和团结和谐,亦即司马迁所说的“和合骨肉”。“于是燕王旦乃恐惧服罪,叩头谢过。大臣欲和合骨肉,难伤之以法。”再从“骨肉和合”,扩大团结的范围, 发展到“上下和合”。司马迁倡导“和合”,褒扬“上下和合”的名君贤臣。“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司马迁认为在战国激烈竞争的时代,君主一旦实现了国内的“上下和合”,民皆乐其生,竟使敌国亦“未可图也”,从而可以无敌于天下。“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和合”,在汉代已经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原则。“和合”观念不断向社会各阶层拓展,涵盖了儒道释。皇族内部的高度凝聚和团结和谐,亦即司马迁所说的“和合骨肉”。“于是燕王旦乃恐惧服罪,叩头谢过。大臣欲和合骨肉,难伤之以法。”(《史记·三王世家》)再从“骨肉和合”,扩大团结的范围, 发展到“上下和合”。司马迁倡导“和合”,褒扬“上下和合”的名君贤臣。“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史记·魏世家》)司马迁认为在战国激烈竞争的时代,君主一旦实现了国内的“上下和合”,民皆乐其生,竟使敌国亦“未可图也”,从而可以无敌于天下。“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史记·乐书》)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