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六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854
颗粒名称: 儒行六條
分类号: K892.98
页数: 2
页码: 廿一-廿三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儒者的学问、服饰、行为准则以及立身之道。儒者注重忠信、礼义、仁义等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追求自立、特立独行,不轻易妥协于外界压力。儒者在政治上保持独立,不臣服于天子或诸侯,坚守自己的气节和原则。整体而言,儒者以气节为主,认为学问虽重要,但缺乏气节的学问则不足观。
关键词: 礼记 研究 礼仪

内容

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儒之名始見於周官曰儒以道得名末世不充其道
  而徒於其服哀公觇孔子之被服儒雅而威儀進趨
  皆有與俗不同者怪而問之孔子不敢以儒自居也
  故言不知儒服
  儒有忠信以爲甲胄禮義以爲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
  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被服禮義操執忠信所以自守而禦外侮而又負戴
  仁義言儒者一身之中無非義理也捍禦於外者愈
  固而居處於內者愈安雖有暴政不能加之故亦不
  爲之遷易其所而它之也
  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謟
  上答之不敢以簡傲自取疏疑上不答不敢爲佞媚
  以自求謟合所謂疑者若踰垣閉門之類是也劇秦
  美新可謂謟矣
  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
  家不求富貴
  程筭其功積累其事不輕薦也下不求報於人上不
  求報於國
  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
  如此者
  世治不輕進若伯夷不仕於武王亂不退沮若孔子
  歷聘諸國舉世所是而不輕狥舉世所非而不輕棄
  非但處而特立於一身亦出而獨行於一世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仕諸侯愼靜而尚寬強毅以與
  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
  其仕其規爲有如此者
  案十六條中曰自立曰特立獨行曰剛毅此數條居
  其半大抵皆以難進易退爲高而不慮其過於強矯
  也蓋儒者之立身以氣節爲主氣節不立而學問雖
  富亦不足觀也

知识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蘭江三家禮解鈔》

清張作楠輯。作楠字丹邨,金華人。嘉慶十三年進士,嘗官處州府教授、江蘇桃源、陽湖知縣、太倉直隸州知州/徐州知府等。治事廉平,人稱儒吏。後乞養鄉居達二十餘年,足跡不入城市,維以著書為業。作楠精算學,貫通中西。在官以工匠自随,制儀器,刋算書。其所著書,彙刻曰《翠微山房叢書》行於世,學者奉為圭臬焉。入《清史稿循·吏傳》,復入徐世昌《清儒學案》為「丹邮學案」。三家者,宋應鏞《禮記纂義鈔》四卷并《補遺》一卷、宋邵淵《今是堂禮解鈔》一卷及宋范鍾《玉藻解鈔》一卷是也。鏞字子和,蘭溪甘棠鄉人。博學多撰著,有詩名。慶元閒進士,又登博學鴻詞科。官太常寺簿、開州知府。著有《尚書約義》、《禮記纂義》二十卷。淵字萬宗,蘭溪太平人。淳蕪八年進士,官郴州、潭州教授。嘗名其堂曰「今是」,故時稱「今是先生」。精禮學,著有《曲禮》、《王制》、《樂記》、《中庸》、《大學解》、《讀易管見》、《今是堂遺稿》等。鍾字仲和,蘭溪純孝人。以進士歷武學博士,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後官端明殿學士、左丞相兼樞密院使、觀文殿大學士等,封東陽郡公。著有《禮記解》。三家《禮記解》原書不見陳振孫《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等著錄,其佚蓋久。元陳滞《集說序》詆應氏《纂義》不解《雜記》、《喪大小記》。此書《纂義》有《雜記説》五條,《喪大記說》四條,《喪服小記説》八條。知澔)未見《纂義》,元時已佚矣。作楠乃從《欽定禮記義疏》、衛氏《禮記集説》等書中輯得應氏《禮記纂義》二百十六條,釐爲四卷,《補遺》一卷;邵氏《禮解》五十六條,范氏《玉藻解》十七條,各爲一卷。都七卷。前有作楠道光十年所作序,稱「錄之經部以存崖略,雖不及原書十一……」,亦可見其書髡髴云。邵氏《禮解鈔》、范氏《玉藻解》末有曹時所作識語各一通。此書刻於清道光十年,流傳未廣,金華市侍王府有藏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應鏞
责任者
張文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