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制七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823
颗粒名称: 王制七條
分类号: K892.98
页数: 3
页码: 十一-十六
摘要: 本文内容讲述了古代中国对于农田和俸禄的规定,包括农田的分配制度、方伯的设立和职责,以及不同等级官员的俸禄。其中,上农夫食九人,而下士食九人,依次递增,至君时所食人数达二千八百八十人,展示了君王与百姓的供养关系。
关键词: 礼记 研究 王制

内容

制農田百畆百畆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
  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
  祿以是爲差也
  上農九人下士視上農夫互相積而倍者三之則爲
  中士爲上士爲大夫自是積而四之則爲卿又自是
  積而十之則爲君皆自農而計之也故莫賤于庶人
  而在官以農爲差莫尊于君而祿亦視其農之所積
  非特使執役冗賤者不敢遽忘本業而祿秩之厚俻
  物之奉者亦知其根本未有不基于農者也
  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于方伯之國國三人
  方伯者天子所任以總乎外者也又有監以臨之蓋
  方伯權重則易專大夫位卑則不敢肆此大小相維
  內外相統之㣲意也黃帝設左右太監則總察天下
  不過二監耳其所謂二監卽唐虞四岳商二伯之任
  也周太宰之職曰建其牧立其監大槩可見者如此
  而條畫之詳無所攷先儒以三公之孤四命者當之
  要亦一人耳大國三卿而其二命於天子故管仲曰
  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孤者王朝之所遣二卿則大
  國之所置而必岀於王朝謂之二守亦曰助天子之
  耳目耳是所以爲三人歟若管蔡霍爲三監雖以監
  殷意其亦仍舊而置耳武庚旣誅殷民又遷則無復
  可監矣然康叔猶以司宼受封而嗣爲是職曰王啓
  監厥亂爲民又曰自古王若茲監其所從來也蓋古
  而非今矣司宼王朝之臣也而被命以監臨則爲諸
  侯之長故黎侯於衛而責其不能修方伯連率之職
  是時周衰衛弱黎人猶以是望之則此制長存人自
  不能舉耳推此則爲監者不必專遣大夫諸侯之嘗
  爲王臣者亦可就兼之諸侯爲監則他國亦必聽命
  而方伯連率又不必特置歟然則邦國之建故立
  政謂在邦國之中爾
  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爲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
  不順者爲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爲不從
  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有功德于
  民者加地進律
  王制所記四巡之禮與舜典所載無甚相遠也然帝
  舜之所行者修五禮輯五瑞復五器上下交際之儀
  溫温乎其可挹也王制之所至則以削絀流討之罰
  警於先以加地進律之賞誘於後賞罰黜陟之政凜
  乎其甚嚴也夫舜豈全無黜陟哉特其德勝而不深
  恃夫法焉耳世之淳漓治之繁簡德之盛衰於此可
  觀矣
  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
  日舉以樂
  此言非謂旱乾水溢亦不廢樂也謂旣有三十年通
  制之規模雖凶災而民不病則常時可以日舉樂耳
  蓋雖一飯之頃而不忘乎民也若夫偶値凶年則雖
  有偹而亦豈敢用樂乎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
  老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
  祭祀之事極其嚴故冕而元衣纁裳則上下各異其
  制養老之情貴其親故皮弁而緇衣則上下相連而
  不殊取其便也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遙自東河至于東海千里而遙
  自東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
  遥西不盡流沙南不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恒山
  凢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爲田八十萬億一萬
  億畆
  海環宇宙之大此所謂至於海獨言東者東海在中
  國封疆之內而西南北則流夷徼之外疆理有所不
  及也南獨以江與衡山爲限蓋百越猶未盡開也惟
  河獨舉東西南北者河流縈帶而周遶雖流沙分際
  亦與河接也自秦而上西北袤而東南蹙自秦而下
  東南展而西北縮古今之疆理天地之大運中國夷
  狄之消長大略可見當先王盛時東西南北各有不
  盡之地蓋聽四夷居之不勞中國以事外也若禹貢
  之東漸西被而朔南咸暨特其聲教所及非必貢賦
  之所限也故外薄四海弼成五服至於五千里者此
  區域之大數而疆理之略者也四海之內斷長補短
  方五千里者此民田之大數而疆理之詳者也觀於
  曰內曰外二字而治之詳畧可知矣
  諸侯之下士祿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
  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
  八百八十人次國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
  百六十人小國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
  人次國之卿命於其君者如小國之卿
  由下士以至於君其祿愈厚則其所食愈衆豈非以
  人徒服役漸増而漸廣歟然由卿以下皆服役乎君
  者也則旣各給之田以爲祿矣君祿之所入豈盡以
  食二千八百八十人哉以二千八百八十人之食而
  養一國之君所養極其厚則所食兼於衆也然必析
  其數以見其所食之多亦欲居人上者知吾之所奉
  合衆力而共爲之則必思其有以稱此且不至壅利
  以自私而必推己以養人故君所食之人十倍於卿
  而由士至卿所食者次第加衆皆欲其無獨富之心
  而助君以養民也

知识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蘭江三家禮解鈔》

清張作楠輯。作楠字丹邨,金華人。嘉慶十三年進士,嘗官處州府教授、江蘇桃源、陽湖知縣、太倉直隸州知州/徐州知府等。治事廉平,人稱儒吏。後乞養鄉居達二十餘年,足跡不入城市,維以著書為業。作楠精算學,貫通中西。在官以工匠自随,制儀器,刋算書。其所著書,彙刻曰《翠微山房叢書》行於世,學者奉為圭臬焉。入《清史稿循·吏傳》,復入徐世昌《清儒學案》為「丹邮學案」。三家者,宋應鏞《禮記纂義鈔》四卷并《補遺》一卷、宋邵淵《今是堂禮解鈔》一卷及宋范鍾《玉藻解鈔》一卷是也。鏞字子和,蘭溪甘棠鄉人。博學多撰著,有詩名。慶元閒進士,又登博學鴻詞科。官太常寺簿、開州知府。著有《尚書約義》、《禮記纂義》二十卷。淵字萬宗,蘭溪太平人。淳蕪八年進士,官郴州、潭州教授。嘗名其堂曰「今是」,故時稱「今是先生」。精禮學,著有《曲禮》、《王制》、《樂記》、《中庸》、《大學解》、《讀易管見》、《今是堂遺稿》等。鍾字仲和,蘭溪純孝人。以進士歷武學博士,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後官端明殿學士、左丞相兼樞密院使、觀文殿大學士等,封東陽郡公。著有《禮記解》。三家《禮記解》原書不見陳振孫《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等著錄,其佚蓋久。元陳滞《集說序》詆應氏《纂義》不解《雜記》、《喪大小記》。此書《纂義》有《雜記説》五條,《喪大記說》四條,《喪服小記説》八條。知澔)未見《纂義》,元時已佚矣。作楠乃從《欽定禮記義疏》、衛氏《禮記集説》等書中輯得應氏《禮記纂義》二百十六條,釐爲四卷,《補遺》一卷;邵氏《禮解》五十六條,范氏《玉藻解》十七條,各爲一卷。都七卷。前有作楠道光十年所作序,稱「錄之經部以存崖略,雖不及原書十一……」,亦可見其書髡髴云。邵氏《禮解鈔》、范氏《玉藻解》末有曹時所作識語各一通。此書刻於清道光十年,流傳未廣,金華市侍王府有藏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應鏞
责任者
王玉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