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十九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821
颗粒名称: 曲禮十九條
分类号: K892.98
页数: 4
页码: 一-八
摘要: 本文内容讲述了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和对待生命礼仪的方式。在面对生死时,要表现出尊重和怀念,同时也要懂得权衡和节制。在丧家之时的礼仪中,要遵循一定的时间节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仪式和食品,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慰问。在面对死亡时,要懂得伤痛和怀念,同时也要接受现实,珍惜当下。
关键词: 礼记 研究 曲礼

内容

敖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君子之學莫累乎有己尤莫累乎有物凢累乎物皆
  私乎己者也矜己凌物爲傲而其病根則生乎志滿
  志大則常虛而能容物志小則易滿而能拒物彼傲
  者自以己大而物小孰知乃所以爲己之小哉逐物
  快己曰欲而其條暢則發于樂極夫樂節而止則轉
  物而不流蕩而極則狥物而忘反彼縱者自以物常
  順乎己而無逆孰知乃非所以爲己之適哉四者蠧
  心之蟊賊溺身之酖毒學者所宜深戒
  安安而能遷
  安安者隨所安而安也安者仁之順遷者義之决
  禮從宜使從俗
  從宜大而百王百世質文損益之時小而一事一物
  泛應酬酢之節
  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風所以入國必問俗也
  禮不妄説人不辭費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
  不妄説人不辭費所以養其正大簡易之心也不踰
  節所以致其審謹宻察之功也不侵侮不好狎所以
  持其莊敬純實之誠也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
  曲禮三千以敬爲首然容貌辭氣雖持敬之所先而
  修身踐言謂之善行尤爲禮之所本故自安民而下
  歷陳夫長敖從欲志滿樂極之戒與夫事賢交衆持
  己接物之道凡皆所以修身善行而不欲從事於空
  言焉是所以爲禮之質也不反之於質而徒區區於
  繁文末節之間亦外焉而巳
  越國而問焉必吿之以其制
  一國有賢衆國共仰故越國而來問文獻不足則言
  禮無証故必吿之以其制言舉國之故事以告之也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
  肩隨之羣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此言貴老敬長之道凡年長以倍則執父禮以事之
  不必限以二十也若曰二十崇行孝弟能盡此禮姑
  自是而始則可耳君子推敬親敬長之心則凢一日
  之長於我者皆吾所當敬而年有高下則敬有等差
  不可毫釐之紊以此反觀於一身之間則幼而名二
  十冠而字五十以伯仲而常自省焉以此施於九族
  之內則服有齊斬功缌之異制居有東西南北之異
  宫食有族食世降之異等而常加謹焉近而推之鄉
  則五十者立侍六十者坐七十者四豆而鄉之所敬
  者各不同遠而推之國則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
  七十杖於朝而國之所敬亦不一所以爲文理密察
  也故子夏四海兄弟之説意非不廣而理則未精彼
  墨氏兼愛不足言矣
  爲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父子異宫因各有西南隅之奥然親在而自主之亦
  有不安焉者非特以同宮而避之也若同宫則父自
  主之矣且道路之間豈父之所統哉而行不敢中者
  蓋無往而不寓其敬親之意也
  奉席如橋衡請席何鄉請祖何趾席南鄉北鄉以西方
  爲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爲上
  橋橋梁也衡卽橫也或曰平也橋横于水至平也而
  橋之橫木尤平奉席者正平無欹其狀亦然耳古人
  用席于地禮畢則歛而收之四方異鄉蓋其堂室之
  面勢或不同則隨時設張亦不一所以酌地宜也隂
  陽殊上蓋其方位之旋轉或不同則隨氣酙酌亦不
  定所以順天道也順其方之所重爲其位之所尊君
  子之行禮何容心哉天理人事常相因而巳矣
  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
  席而辭客徹重席主人固辭客踐席乃坐
  席間函丈其地寬則足以揖遜回旋而不至于迫其
  分嚴則足以致敬盡禮而不至于褻非若飲食之客
  徒欲便於勸酬以爲懽也學校之禮凢侍坐于大司
  成者遠近間三席故鄭氏以爲講問之客要亦泛言
  賓主相見之儀而講問在其中其下文終之以侍坐
  于先生之法者蓋古人相見必以講論請問爲事不
  徒爲請謁之煩文曲禮詳於教幼者嚴于事長者故
  獨致其丁寧而詳言之
  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虗坐則書策琴瑟設張於前且以待他人之周旋徃
  來故盡後而欲其寬廣焉食坐則爼豆尊爵前列於
  地且欲便賓主之酬酢授受故盡前而欲其親近焉
  進劍者左首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鐵
  進几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
  禽者左首飾羔雁者以繢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劔者以
  袂飲玉爵者弗揮凡以弓劔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
  命如使之容
  自獻魚鼈至於效大執禽皆細别其獻物之宜而一
  物必有一儀也自飾羔鴈至於飲玉爵又略叙其飾
  物之文而重其物必重其禮也終則總之曰凡以弓
  劔苞苴簞笥問人者舉其凢以該上文所列之目也
  蓋曰獻曰遺曰進曰效雖不同而皆所以爲問也當
  其受命主人之時物雖未至於所遺之家而其操執
  有儀己若與之相爲揖遜周旋而無愧乎使者之容
  矣
  生與來日死與徃日
  喪家之時日一也在生者則爲來順數其未至之日
  也在死者則爲徃逆計其巳過之日也生者三日成
  服而啜粥三月卒哭而疏食朞祥而練冠則食菜果
  大祥而縞冠則食醬醴是月禪徙月樂旣免喪不致
  則出身以從仕而無適不可焉蓋復生有節初不以
  毀滅性也死者三日而殯三月而葬葬而虞祔期而
  祥祭再期而大祥又爲之忌以哀慕之蓋謹終追遠
  愈乆而愈不忘也生者未艾雖孝思罔極而毀瘠不
  形視聽不衰無有一朝之患與之以來日者所以扶
  持保護而勉其爲無窮之計也故曰立身揚名以顯
  父母孝之終也死者巳徃雖去之日遠而想像儀型
  感念疇昔常有終身之憂與之以往日者所以痛悼
  追惜而傷其不可復反也故曰往而亡焉又曰亡則
  弗之忘矣一曰與許也猶期也生之日方來而未巳
  故生則祝其來者爲未艾若曰萬有千歲眉壽母有
  害是也死之日巳往而難追故死則計其往之期者
  爲不可及若曰日月不居奄終祥練是也
  知生者弔知死者傷
  弔者禮之恤乎外傷者情之痛於中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士不名家相
  長妾
  所謂故國者非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古者立
  國必有世家大族以培護其本根且有世臣大老以
  隆固其棟〓入君常寵異而尊禮之所以存忠厚養
  恭敬也氣脉不墜於先世典刑可厲乎後來國之鄉
  老家之世臣士之家相尊卑不同而輔贊則一敬之
  而不名所以示夫外之有所統也若夫內助之賢而
  舊者如世婦姪娣長妾雖其分不敵於女君其貴實
  隆於諸御敬之而不名所以示夫內之有所統也內
  外有所敬而不名則受其所敬者莫不竭其忠而盡
  心覩其可敬者莫不知所畏而稟命然後國政家事
  有所統一而緩急有所憑藉而倚重矣
  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顧望者從容詳審有察言觀色之意言不輕發必當
  其可非但謙遜而巳
  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山澤之所出問大夫之富曰有
  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問士之富以車數對問庶人之
  富數畜以對
  天子富有四海固不必問其富其富無倫匹之可儗
  故於禮無問答之可載國君受封於上有常制上賦
  於下有常奉亦不必言也惟山澤所產無常其寶藏
  興廢原乎天其封殖浚導資乎人故數其所出以對
  旣見其寳藏不窮且示其不求多於常賦之外也大
  夫有家臣受采地曰有宰則見其不親猥務曰食力
  則見其不爭民利祭器衣服不假則見其不侈於奉
  己而厚於奉先也士以車數見其命賜之厚庶人數
  畜見其畜牧之勤君子不苟於求富故財不妄取不
  驕於居富故財不濫用問對之間蓋有深意寓焉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
  山川祭五祀歲徧大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
  他書論五祀之禮自天子至士大略皆同獨祭法謂
  天子増至於七而大夫至於二故儒者疑焉然此篇
  亦謂士祭其先而不及五祀夫豈誠有限制而不得
  立歟以理揆之中〓戸竈以至門行不論尊卑莫不
  具有而其當報也亦無品節之限蓋雖凢庶人之家
  皆所可祭而况於士乎特以士之祿薄而力㣲家道
  旣有所未成祀禮亦不能盡俻姑俟夫門行之列於
  外者爲之然門行旣立則他易舉蓋至於今典禮蕩
  壞而家人祀竈之禮委巷俚俗猶所不廢曾謂古之
  爲士者而不及此乎要之當時之士有上中下亦未
  可槩言由中以及乎上其力可爲則禮必俻士喪禮
  之所禱是也在下而未及乎中其力未裕而其禮或
  缺祭法與曲禮之所言是也其曰士祭其先與王制
  之所謂庶人祭於寢者等耳亦自天子之至貴等而
  下之以至於下士之至㣲者與

知识出处

蘭江三家禮解鈔

《蘭江三家禮解鈔》

清張作楠輯。作楠字丹邨,金華人。嘉慶十三年進士,嘗官處州府教授、江蘇桃源、陽湖知縣、太倉直隸州知州/徐州知府等。治事廉平,人稱儒吏。後乞養鄉居達二十餘年,足跡不入城市,維以著書為業。作楠精算學,貫通中西。在官以工匠自随,制儀器,刋算書。其所著書,彙刻曰《翠微山房叢書》行於世,學者奉為圭臬焉。入《清史稿循·吏傳》,復入徐世昌《清儒學案》為「丹邮學案」。三家者,宋應鏞《禮記纂義鈔》四卷并《補遺》一卷、宋邵淵《今是堂禮解鈔》一卷及宋范鍾《玉藻解鈔》一卷是也。鏞字子和,蘭溪甘棠鄉人。博學多撰著,有詩名。慶元閒進士,又登博學鴻詞科。官太常寺簿、開州知府。著有《尚書約義》、《禮記纂義》二十卷。淵字萬宗,蘭溪太平人。淳蕪八年進士,官郴州、潭州教授。嘗名其堂曰「今是」,故時稱「今是先生」。精禮學,著有《曲禮》、《王制》、《樂記》、《中庸》、《大學解》、《讀易管見》、《今是堂遺稿》等。鍾字仲和,蘭溪純孝人。以進士歷武學博士,通判太平州,知徽州,後官端明殿學士、左丞相兼樞密院使、觀文殿大學士等,封東陽郡公。著有《禮記解》。三家《禮記解》原書不見陳振孫《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等著錄,其佚蓋久。元陳滞《集說序》詆應氏《纂義》不解《雜記》、《喪大小記》。此書《纂義》有《雜記説》五條,《喪大記說》四條,《喪服小記説》八條。知澔)未見《纂義》,元時已佚矣。作楠乃從《欽定禮記義疏》、衛氏《禮記集説》等書中輯得應氏《禮記纂義》二百十六條,釐爲四卷,《補遺》一卷;邵氏《禮解》五十六條,范氏《玉藻解》十七條,各爲一卷。都七卷。前有作楠道光十年所作序,稱「錄之經部以存崖略,雖不及原書十一……」,亦可見其書髡髴云。邵氏《禮解鈔》、范氏《玉藻解》末有曹時所作識語各一通。此書刻於清道光十年,流傳未廣,金華市侍王府有藏本。

阅读

相关人物

應鏞
责任者
王玉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