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6921
颗粒名称: 何人斯
分类号: Z126
页数: 4
页码: 十一至十七
摘要: 范處義對有關《詩經·變小雅·節南山之什·何人斯》研究之說解。
关键词: 经学 诗经

内容

何人斯蘇公刺暴公也暴公為卿士而譖蘇公焉故
  蘇公作是詩而絶之
  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四詩皆被讒而作小弁曰
  君子信讒如或醻之巧言曰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巷伯曰彼譖人者亦已大甚獨何人斯終篇不及
  讒譖一字而其意則多疑畏如曰不入我門不入
  唁我不見其身還而不入或取飄風以喻其暴迅
  或取鬼蜮以喻其隂賊至欲出三物以詛爾斯作
  好歌以極反側可謂廹切矣蓋小弁三詩皆顯被
  讒譖故詩人亦顯斥之何人斯之譖乃出於同列
  之暴公故蘇公隂被中傷初不見其形迹久乃知
  之正如飄風雖摧敗萬物而風之形終不可見又
  如鬼蜮之傷人鬼固無形可見而蜮潜伏沙中射
  人之影人亦不得而見也讒言隂中其實如此說
  者謂暴公為卿士而譛蘇公不忠於其君不義於
  其友所謂大故也故蘇公作詩以絶之不斥暴公
  也言其從行而已不著其譛也示以所疑而已蓋
  交際之道其絶之當如此也既絶矣作為好歌不
  殆於弃言乎蓋君子之遇人也仁而不忮暴公之
  譛我則喪其本心諒不我知故也使其由此悔悟
  更以善意從我固所願也雖不能然我豈若小丈
  夫哉一與人絶則醜詆固拒惟恐其復合也世本
  曰蘇成公暴辛公也鄭氏謂蘇暴為畿内國名案
  左氏傳曰昔先王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温
  為司宼今河内有温縣則蘇在東都之畿内蘇公
  疑忿生之後也若暴公未聞有暴國鄭氏以其為
  卿士故曰皆畿内國名亦未足信皇父亦為卿士
  不聞為何國也蘇在春秋稱子蓋卿士兼公官也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云從
  維暴之云
  彼何人斯雖為鄙薄之語然不斥暴公指其從暴
  公者耳亦譎諫之義人心固險如山川難於知矣
  況於小人尤為艱險不可測也梁不必魚梁凡近
  川而居者必設橋梁以便出入下言不入我門則
  門外之橋梁也過我門而不入必其中自有可愧
  者使暴公不譛我爾必入而見我今爾從暴公而
  不我見則蹤迹可疑也意蘇公以被讒而獲罪故
  為是言耳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彦我始者不
  如今云不我可
  指言二人從行則當時從暴公者二人也必有主
  名不欲明言耳未知二人者誰為我禍亦疑辭也
  我既獲罪爾逝我梁而不入唁我則爾之心異於
  初矣謂其始初與我親厚未嘗如今日不以我為
  可也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不愧于人
  不畏于天
  陳堂塗也逝我陳則不止逝我梁我已聞其聲則
  又近矣而不使我見其身意其隂有窺伺蹤迹詭
  秘也於是歎曰爾為此舉固以人為可欺而不愧
  也獨不畏于天乎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
  祇支攪交卯我心
  飄風暴疾之風也值之者必顛仆摧折然風之形
  實不可見今飄風之行何不自北自南而逝我梁
  是我適與相值故我心之憂所以攪亂不寧也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紀力行遑脂支爾車壹者
  之來云何其盱況于
  舍舍車而休也盱張目而望也謂爾行之緩乎乃
  不暇少舍車而見我謂爾行之急乎復有暇而脂
  其車何也我冀爾之一來何其望之勤也
  爾還而入我心易夷跂也還而不入否方九難知也壹者
  之來俾我祇也
  謂爾之往既不入我門矣儻爾之還入而見我則
  我心平易而無疑矣爾還而復不入則爾之心不
  得而知果能一來則我心安矣祇安也
  伯氏吹壎況袁仲氏吹篪池及爾如貫古亂諒不我知出
  此三物以詛側助爾斯
  伯仲言兄弟也土曰壎竹曰篪謂二器聲之相和
  也如貫者如繩之貫物相聯屬也蘇公謂我與暴
  公比肩事主義同兄弟當如壎篪之相和如貫物
  之聯屬今乃譛我信不我知耳我心實無他當出
  壎篪及貫三物以與爾詛盟也說者謂三物犬豕
  雞也古人詛盟固嘗用此今是詩方取壎篪及貫
  為喻遂以為詛如指日指河之類豈必用犬豕雞
  耶詩所不及何必贅也
  為鬼為蜮域則不可得有靦土典面目視人罔極作此
  好歌以極反側
  蜮短狐也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此蟲能含沙射之
  則皮肌病瘡其隂毒中人與鬼相類二者為人之
  患人皆不可得而知猶讒言隂中我皆不得而知
  矣靦姡也姡詐也爾靦然詐為面目與人相視亦
  自謂人不能窮極其情我所以作此好歌以窮極
  爾之反側也曰好歌云者蓋未忍遂絶猶冀其悔
  而從善不失舊好與歌以訊之既作爾歌同意此
  詩人所以為忠厚歟是詩八章後二章比而賦之
  餘皆賦也
  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寺人古以刑人為之巷宫内道伯長也疑當時呼
  寺人之長為巷伯故以名篇作是詩者必因讒而
  被宮刑後為巷伯故其辭諄復深惡讒人也孔子
  曰惡惡如巷伯亦言其所惡之甚人所同惡故也
  萋七西兮斐孚匪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泰甚哆
  昌者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萋斐文相錯貌貝介蟲也其文如錦哆侈形張大
  貌箕箕星也其位在南貝錦非錦也以其文成錦
  也南箕非箕也以其形成箕也喻讒人之誣君子
  因其近似而遂名之故詩人深惡其然謂以貝為
  錦以其文之近似也而譖人之言亦已大甚言其
  過於實也以星為箕以其形之近似也而譖人之
  言誰與之謀言其巧於誣也
  緝緝七立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捷捷幡
  幡芳煩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緝緝相續貌翩翩往來貌捷捷便利貌幡幡反復
  貌言謀欲譖人以言者其情狀如此故詩人深惡
  其然謂爾之譖人相續往來可謂衆多矣豈可不
  知戒謹王將悔悟則以爾為不可信而弗聼矣爾
  之譖言便利反復可謂機變矣其始豈不聼受王
  將悔悟則必遷其罪以及汝矣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譖人者以計行而得意故曰驕人好好言其喜也
  被譖者以受誣而失措故曰勞人草草言其憂也
  王既不能察於是呼蒼天而告之曰視彼驕人實
  可罪憫此勞人實無辜奈其彼之譖人者誰與之
  謀巧於誣罔所以其計得行也取彼譖人投畀必
  二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
  受投畀有昊楊園之道猗於綺于畝丘
  彼譖人者既得意是王終不能察矣無所告訴矣
  第惡之欲其死耳欲其死者有三豺虎者食人之
  獸也今獸亦惡而不食有北者司殺之神也今神
  亦惡而不受昊天者制人之命者也猗倚也天雖
  甚高由楊園之道倚至于畝丘則可以投有昊矣
  夏曰昊天望其明也昊天既明必誅之矣辭雖過
  切乃人之真情詩人惡之甚故無隱辭也楊園畝
  丘疑周之山名據所見而言或謂如陵則曰陵丘
  如畝則曰畝丘皆取其高於天為近古人祀天於
  圜丘亦謂其高則可以致天神之降格封太山禪
  梁父皆此意也
  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孟姓也寺人自謂孟子亦後人以子自稱之謂也
  惡之既甚故身任其怨作此詩以告凡百在位之
  君子欲其敬聼不忽為周身之防也善讀古人之
  詩者當以文義求不當拘於章句是詩舊七章今
  以文義分為五章三章章八句一章七句一章四
  句首章比而賦之餘皆賦也

知识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诗补传三十卷》

三十卷。范处义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着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序,以就已说”(《自序》),于是写了《诗补传》这部南宋尊序的代表作。《诗补传》,原称《逸斋诗补传》,全书共分三部分,正文之前有《序》、《诗补传篇目》、《明序篇》三篇,提出尊序的理由及《诗经》篇目的写作年代。说诗部分一诗一题,先释《诗序》,再释正文,注音夹于句中。《附说》部分对风、雅、颂的含义及《诗经》中的有关音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训释。如果说,南宋初期,郑樵是疑序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范氏则是尊序的代表,他认为“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明序篇》)。书中对《诗序》和《毛传》进行再解释,对我们理解传统的《诗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词气畅达,有许多地方已突破《毛传》的局限。对诗义的体会方面也有许多精微独到之处。为了维护《诗序》的权威,范氏引用了许多三家诗的资料加以对照,在客观上开了整理、研究三家诗的先声,宋末王应麟作《诗考》,清人范家相作《三家诗拾遗》,均受其影响。该书的局限也很明显,过分拘守《诗序》,没能作更多的开拓与探索,脱离文学说诗,强作解人,亦有不少错解文义的地方。此外在资料运用上也有失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他:“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也一瑕。”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處義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