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6896
颗粒名称: 小宛
分类号: Z126
页数: 3
页码: 一至五
摘要: 范處義對有關《詩經·變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研究之說解。
关键词: 经学 诗经

内容

小宛大夫所以刺幽王也
  是詩之序雖不明言所刺之事然首章有念昔先
  人之語四章有無忝爾所生之語此幽王不能親
  睦父子兄弟之間有無罪而見誣者故大夫作詩
  以刺之下篇小弁乃太子之傅所作故專言太子
  宜臼被逐之事此篇大夫所作是時宜臼必已被
  誣棄逐有萌故首言鳴鳩猶有羽翰能奮飛刺王
  不能親睦以自衛也次言蜾蠃猶能以他物養已
  子刺王不能養其子也次言令取其首尾相應
  詩人嘗以在原喻兄弟急難意是時王之兄弟亦
  有見誣被罪者次言桑扈取其不食穀今言啄粟
  意父子兄弟之間有見誣而易明者古事世遠而
  失其傳者多矣聖人存之於經有史不及知者皆
  此類也
  宛於阮彼鳴鳩翰胡旦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
  不寐有懷二人
  宛小弱貌小弱鳴鳩猶有羽翰可以高飛至于天
  王乃不親宗族將不能以自立我心所以憂傷也
  先人謂宣王也二人謂文武也念宣王所以能中
  興者以能夙興夜寐思文武之事而施行之今王
  殊不能念先人所為則文武之基業又將墜矣蓋
  親親以睦文武之所先也頌以文武為二后猶言
  二人也
  人之齊聖飲酒温克彼昬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
  天命不又
  書稱文武聰明齊聖此詩所謂人之齊聖亦非文
  武不足以當之謂文武非不燕樂也然能温恭自
  克不為酒困今王乃湛樂無厭昬而不知一意於
  酒日增月益於是戒當時之君臣各宜自敬威儀
  天命靡常大福不再可不懼乎魚藻謂武王在鎬
  飲酒則為可樂幽王在鎬飲酒則將不能以自樂
  亦此意也
  中原有菽叔庶民采之螟亡丁蛉零有子蜾果蠃力果負
  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野間謂之中原菽葉謂之藿螟蛉桑蟲也蜾蠃蒲
  盧也中原有藿庶民尚能采之以養其子桑問有
  蟲蒲盧亦能負之以養其子夫養其子者蓋為似
  續之計也彼小民微物尚爾今王有子不敎誨之
  使之用善以為似續之計乃欲信讒言而棄逐之
  何哉說者考之不精乃謂蜾蠃取桑蟲負之七日
  化為其子雖揚雄亦有類我類我久則肖之之說
  近世詩人取蜾蠃之巢毁而視之乃自有卵細如
  粟寄螟蛉之身以養之其螟蛉不生不死蠢然在
  穴中久則螟蛉盡枯其卵日益長乃為蜾蠃之形
  穴竅而出蓋此物不獨取螟蛉亦取小蜘蛛置穴
  中寄卵於蜘蛛腹脅之間其蜘蛛亦不生不死久
  之蜘蛛盡枯其子乃成今人養晚蠶者蒼蠅亦寄
  卵於蠶之身久之其卵為蠅穴繭而去殆物類之
  相似者又露蜂懸其巢每穴各綴一卵如粟不知
  用何物滋養之久乃漸大成蜂此皆一種細腰之
  物所謂祝之曰類我類我乃聼其聲意其如此或
  謂細腰有術能禁物其祝聲可聼乃其禁術也列
  子曰純雌其名大腰純雄其名穉蜂莊子曰細腰
  者化說文曰天地之性細腰純雄無子此皆信說
  詩者之言也然彼之所不可知者正謂其能禁螟
  蛉蜘蛛不生不死以他物之身膏潤滋養其卵而
  成其形莊子所謂化者理固近之列子以為純雄
  說文以為無子殆未可信況詩人之意本不謂然
  訓之者不審爾古人名物多取其形色之似瓠之
  細腰者曰蒲盧故蜂之細腰者亦名蒲盧正如綬
  草綬鳥皆名以鷊青黑之菼青黑之鳩皆名以鵻
  也中庸曰夫政也者蒲盧也即蜾蠃也謂當以善
  養人而成之如蒲盧然乃與詩之意合矣
  題大計彼脊令零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
  夜寐無忝爾所生
  題視也視眷令飛鳴首尾相應謂王有兄弟宜知
  友愛今乃被誣見疎我則日斯邁而月斯征矣王既孤立宜蚤夜勤政無辱於父母也
  交交桑扈戶率場大良啄陟角粟哀我填知隣寡宜岸宜獄
  握於角粟出卜自何能穀
  桑扈竊脂也傳曰馬不食脂桑扈不食粟今見誣
  者謂桑扈交交往來循場而啄粟其誣亦易見矣
  填塞也岸水際也借為犴獄之犴亦取岸為濟難
  有出獄之象故大雅曰誕先登于岸哀我抑塞孤
  寡之人宜出之於岸乎宜置之於獄乎謂王當察
  其誣也王欲察其誣試握粟出以卜之則桑扈何
  自能食穀粟乎言其易見也填宜訓塞猶言命有
  通塞塞則不通也桑扈詩或指其性此章是也或
  指其色有鶯其羽是也說者遂謂有二種其說本
  之爾雅曰桑扈竊脂鳭鷯剖葦謂竊其肉也桑扈
  竊脂棘扈竊丹謂竊其色也要之不必言有二種
  爾雅以竊毛為淺色則竊脂淺白色也而性不食
  粟好竊人之脂肉然則或指其色或指其性實一
  物耳謂一名有二義則可謂一物有二種則不可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之瑞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
  兢如履薄冰王既不能察矣則凡温恭小心之人皆惴惴然如
  集于木上如臨于深谷慮其顛墜恐懼戒謹又如
  履薄冰而行也是詩六章一章三章四章五章皆
  比而賦之餘皆賦也

知识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诗补传三十卷》

三十卷。范处义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着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序,以就已说”(《自序》),于是写了《诗补传》这部南宋尊序的代表作。《诗补传》,原称《逸斋诗补传》,全书共分三部分,正文之前有《序》、《诗补传篇目》、《明序篇》三篇,提出尊序的理由及《诗经》篇目的写作年代。说诗部分一诗一题,先释《诗序》,再释正文,注音夹于句中。《附说》部分对风、雅、颂的含义及《诗经》中的有关音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训释。如果说,南宋初期,郑樵是疑序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范氏则是尊序的代表,他认为“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明序篇》)。书中对《诗序》和《毛传》进行再解释,对我们理解传统的《诗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词气畅达,有许多地方已突破《毛传》的局限。对诗义的体会方面也有许多精微独到之处。为了维护《诗序》的权威,范氏引用了许多三家诗的资料加以对照,在客观上开了整理、研究三家诗的先声,宋末王应麟作《诗考》,清人范家相作《三家诗拾遗》,均受其影响。该书的局限也很明显,过分拘守《诗序》,没能作更多的开拓与探索,脱离文学说诗,强作解人,亦有不少错解文义的地方。此外在资料运用上也有失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他:“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也一瑕。”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處義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