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之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書經注》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968
颗粒名称: 蔡仲之命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3
页码: 十一-十四
摘要: 本文讲述了周公旦在处理三叔流言叛乱时的决断和蔡仲的恭敬德行。周公旦在武王去世后,担任冢宰,处理百官事务。当时三叔利用主少国疑的机会,制造流言,发起叛乱。周公旦惩罚了管叔和蔡叔,囚禁了蔡叔,降职了霍叔。而蔡仲能够恭敬德行,因此被提升为卿士。在蔡仲去世后,周公旦命令诸王将邦分封给蔡仲的儿子,并告诫他要谨慎行事,遵守祖辈的教诲。
关键词: 周公旦 三叔 流言

内容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羣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
  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
  不齒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爲卿士叔卒乃命諸
  王邦之蔡
  蔡氏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武王崩時也郭鄰
  孔氏曰中國之外地名蘇氏曰郭虢也周禮六
  遂五家爲鄰管霍國名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居
  冢宰百官總己以聽者古今之通道也當是時
  三叔以主少國疑乘商人之不靖謂可惑以非
  義遂相與流言倡亂以搖之是豈周公一身之
  利害乃欲傾覆社稷塗炭生靈天討所加非周
  公所得已也故致辟管叔于商致辟云者誅戮
  之也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囚云者制其出
  入而猶從以七乘之車也降霍叔于庶人三年
  不齒三年之後方齒錄以復其國也三叔刑罰
  之輕重因其罪之大小而已仲叔之子克常敬
  德周公以爲卿士叔卒乃命之成王而封之蔡
  也周公留佐成王食邑於圻内圻内諸侯孟仲
  二卿故周公用仲爲卿非魯之卿也蔡左傳在
  淮汝之間仲不別封而命邦之蔡者所以不絕
  叔於蔡也封仲以他國則絕叔于蔡矣呂氏曰
  象欲殺舜舜在側微其害止於一身故舜得遂
  其友愛之心周公之位則係于天下國家雖欲
  遂友愛於三叔不可得也舜與周公易地皆然
  史臣先書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而繼以羣叔
  流言所以結正三叔之罪也後言蔡仲克庸祗
  德周公以爲卿士叔卒卽命之王以爲諸侯以
  見周公蹙然於三叔之刑幸仲克庸祗德則亟
  擢用分封之也
  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愼厥猷肆予命
  爾侯于東土往卽乃封敬哉
  胡名仲字言仲循文祖之德攺蔡叔之行能謹
  其所行之道故侯爾于東土仲往之國益當敬
  之呂氏曰命書之辭雖稱成王實周公之意
  爾尚葢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迹自身克勤
  無怠以垂憲乃後率乃祖文王之彝訓無若爾考
  之違王命
  此又因其率德改行而加勉之葢前愆孝也順
  王命忠也常言孝則可以移忠爲蔡仲言忠則
  可以爲孝違王命葢自流言之後成王旣知周
  公之德必有戒諭之命而管蔡卒挾武庚以叛
  也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爲善不
  同同歸于治爲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
  上文言其改行而已此又推廣之言天人之向
  背靡常而善惡之事幾亦眾凡不善之事皆足
  以爲亂非但不爲蔡叔之爲亦非但如今日之
  所爲而止也
  愼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
  上言治亂此言差失亦推言邁迹垂憲之意
  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
  民
  蔡氏曰五者諸侯職之所當盡也
  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
  厥度則予一人汝嘉
  中則無過不及本聰明者舉動必中自不亂舊
  章非聰明而强爲聰明者必以妄作爲智此其
  所以亂舊章也厥度卽舊章作聰明者以私意
  亂之以側言者聽人言改之人言之側非視聽
  詳審不可而詳視聽者亦惟無作聰明者能之
  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大紀曰八年蔡仲之國過洛見周公周公曰不
  如我者勿與處累我也與我齊者勿與處無益
  我也惟賢於己者可與處也
  履祥讀蔡仲之命與棠棣之詩未嘗不悲周公
  之意也嗟夫周公亦幸有蔡仲耳然命人子以
  改於其父之惡一言足矣而曰改行曰葢愆甚
  而又曰毋若爾考之違王命也夫幸之深故憂
  之切憂之切故言之詳周公閔管蔡之失道固
  不容再有懿親之變也是以丁寧言之如棠棣
  之詩自死喪急難甚而至於鬭鬩之事辭愈詳
  事愈下而感歎愈深其志切其情哀葢處兄弟
  之變其辭情若此觀者葢當思其言外之意云

知识出处

書經注

《書經注》

本書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書表注》,《四庫》館臣已著錄。此書未見著錄,據柳貫撰《仁山行狀》「先生早歲所注《尚書》,章釋句解,已成書」云云,即指此書也。蓋爲履祥後來作《尚書表注》之權輿,於《麟經》用功亦深矣。若《高宗肜日》,孔安國《大傳》以爲「武丁祭成湯,有雉飛升鼎耳而雊。武丁問諸祖己,祖己曰:『雉者野烏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爲用也。無則遠方將有來朝者乎?』故武丁内反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編髮重譯至者六國。孔子曰:『吾於《高宗肜日》,見德之有報之疾也。』」《史記·商本紀》亦同。而仁山注此篇,以爲祖庚之時繹于高宗之廟而作。王國維舉殷虛卜辭三例以實其說,稱「仁山之說雖與《書序》及古今文家不同,然得其證于後出之卜辭,可知殷之史事在周世已若存若亡,此孔子所以有文獻不足之歎」云。然此書刻於何時,已不可考,元庚辰秋齊芳書院刻有二十二卷本,然已佚。清陸心源據無錫秦蕙田家藏本重鋟,收入《十萬卷樓叢書》,凡十二卷,依《尚書孔疏》本逐篇爲注,於舊說多所駁正。若以「血流漂杵」之「杵」爲「鹵」,訓爲「血流地濕」。以「大卞」之「下」爲「弁」,弁有「端拱」之義。其說多爲門人許謙氏著《讀書叢說》所採引。前有陸心源序,稱「雖若近于新奇,實不悖于古訓,與後世穿鑿附會者異矣。自若璩閻氏著《尚書古文疏證》,學者多斥古文而崇今文,發其端者宋吳氏《書稗傳》、王氏《書疑》也,先生受業于王氏而不掊擊古文,蓋猶守紫陽之遺訓」云云。可謂知言矣。是書未入胡刻《金華叢書》,蓋未之見也。

阅读

相关人物

陸心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