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命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書經注》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944
颗粒名称: 說命中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3
页码: 二十二-二十五
摘要: 本文描述了君王(高宗)临政执政时对官员、臣民的期许和告诫,强调了官员应尽职尽责,善于处理政务并明辨时机。文中强调善于思虑和抉择、以及贞于行事,同时提到要合时宜并具备备战之力。此外,还提出了对祭祀与仪式的谨慎和敬畏之心。而高宗本人也对言行和行事表示谦虚和负责的态度。
关键词: 高宗 执政 告诫

内容

惟說命總百官
  命之以總百官此相職也相之職固在此於統
  百官此表而出之者古者人君命相固有常職
  然權之輕重又視其人之等差此云作相而復
  曰總百官任之專也所謂皆聽命於冡宰也
  乃進于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
  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惟天
  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
  此篇多以惟起語葢古人厯舉之辭也建邦則
  立后王君公設都則有大夫師長非富貴安榮
  其身皆所以治民耳此天道也然君臣上下雖
  皆有治民之責而其源則在君君則民之標表
  也君雖爲臣民之標表而其源則又在天天又
  君之法式也聰明者天理之公也聽是非察善
  惡用捨賞罰一惟是理之公而私意不與存焉
  此人主所以憲天之聰明也下文所敘皆憲天
  聰明之事
  惟口旣羞惟甲胃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
  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
  言輕則起羞辱之應阻兵之機萌則生戎狄之
  心衣裳命服所以褒善不可輕畀𢌿也於在笥之
  時則審之輕加於人雖褫之亦已䙝矣干戈所
  以討亂不可輕動也於在躬之時則謹之已命
  將出師雖反之亦已黷矣此四者皆政令刑賞
  之大者故王能戒此則允兹克明矣然於甲胄
  干戈重言者高宗天資英毅傳說葢慮其輕於
  用兵也其後鬼方荆楚之師王威赫然雖曰勢
  所不得已而易象猶譏其憊說葢先見之矣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
  惟其賢
  此皆總明憲天之事上文旣言承以大夫師長
  雖其本源在君心之標表而釋官亦不可不謹
  蔡氏曰王制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官
  則六卿百執事爵則公卿大夫士也賢能所以
  治私昵惡德所以亂吳氏曰惡德凶德也人君
  當用吉士凶德之人雖有過人之才爵亦不可
  及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善者理之是也時則時措之宜也慮事當乎是
  而後可動動必合其時而後中節慮善猶擇乎
  中庸時猶時中也中無定體隨時而在事雖善
  而動不以時猶非中也伊尹曰善無常主恊于
  克一傳說曰慮善以動動惟厥時言異而功同
  知道者當默會於此
  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僃
  有僃無患
  此承慮善而言也事會無窮隨時取中得其善
  而自滿則善不繼矣舉事之善固貴惟時然事
  無先時之備則或時至而動不及矣
  無啟寵納侮無恥過作非
  啟寵亦一不善之動也過未善也遷其未善以
  從善斯得矣恥過而遂非則惡矣故兼戒之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
  居處也止於善之謂也政事而各處其當則政
  事醇美矣
  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此亦未盡善之事高宗於祭祀或有過厚之失
  不知祗所以爲䙝非盡善中節之事也此終上
  文之意以盡高宗之疵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聞于行
  旨哉嘆其言之有味也說之言自它人觀之若
  散而無統惟高宗善思故知其味也服行也謂
  惟其言是行也蘇氏曰說之言譬如藥石雖散
  而不一然一言一藥皆足以治天下之公患所
  謂古之立言者
  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
  于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說又贊其行也謂凡得於言者非難行於身者
  爲難全信而欲行之則不難矣信能行之則必
  允恊于先王成德矣惟說不言有厥咎則又將
  告之也廣漢張氏謂高宗知之之功已至故說
  以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告之若君非高宗則說
  必先以致知告之矣前儒疑說命中篇羣言無
  統必有錯簡意諸語凡十三惟相連成而王惟
  戒兹四語乃結語耳以今觀之語凡二章自明
  王奉若天道至惟其賢爲一章章凡三節以憲
  天聰明爲要自慮善以動至事神則難爲一章
  而大旨以慮善惟時爲要夫憲天聰明王道之
  公也慮善惟時時中之學也二者眞要旨歟

知识出处

書經注

《書經注》

本書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書表注》,《四庫》館臣已著錄。此書未見著錄,據柳貫撰《仁山行狀》「先生早歲所注《尚書》,章釋句解,已成書」云云,即指此書也。蓋爲履祥後來作《尚書表注》之權輿,於《麟經》用功亦深矣。若《高宗肜日》,孔安國《大傳》以爲「武丁祭成湯,有雉飛升鼎耳而雊。武丁問諸祖己,祖己曰:『雉者野烏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爲用也。無則遠方將有來朝者乎?』故武丁内反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編髮重譯至者六國。孔子曰:『吾於《高宗肜日》,見德之有報之疾也。』」《史記·商本紀》亦同。而仁山注此篇,以爲祖庚之時繹于高宗之廟而作。王國維舉殷虛卜辭三例以實其說,稱「仁山之說雖與《書序》及古今文家不同,然得其證于後出之卜辭,可知殷之史事在周世已若存若亡,此孔子所以有文獻不足之歎」云。然此書刻於何時,已不可考,元庚辰秋齊芳書院刻有二十二卷本,然已佚。清陸心源據無錫秦蕙田家藏本重鋟,收入《十萬卷樓叢書》,凡十二卷,依《尚書孔疏》本逐篇爲注,於舊說多所駁正。若以「血流漂杵」之「杵」爲「鹵」,訓爲「血流地濕」。以「大卞」之「下」爲「弁」,弁有「端拱」之義。其說多爲門人許謙氏著《讀書叢說》所採引。前有陸心源序,稱「雖若近于新奇,實不悖于古訓,與後世穿鑿附會者異矣。自若璩閻氏著《尚書古文疏證》,學者多斥古文而崇今文,發其端者宋吳氏《書稗傳》、王氏《書疑》也,先生受業于王氏而不掊擊古文,蓋猶守紫陽之遺訓」云云。可謂知言矣。是書未入胡刻《金華叢書》,蓋未之見也。

阅读

相关人物

陸心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