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書經注》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920
颗粒名称: 冀州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3
页码: 二-七
摘要: 本文是对《夏史》中关于大禹治水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概括,介绍了冀州的历史和地理情况,包括冀州境内的河流和水患,以及冀州在古代的重要性。文章还解释了冀州在九州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冀州对于帝王都城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夏史 大禹治水 冀州

内容

冀爲帝都故爲九州之首不言所至春秋王者
  無外之義也九州豫爲中帝畿實�跨�冀豫然自
  唐虞都冀天下遂指冀爲中州如楚詞謂中州
  爲冀州是也聲敎自冀四達則自冀以北所及
  固廣矣此異曰并幽所以分也冀之爲州三面
  皆河水患特甚葢河自崑崙東北流阻陰山一
  帶則折而南流爲冀西河至華陰又折而東流
  爲冀南河至大伾折而北流爲冀東河自西河
  出孟門之上南河壅砥柱之西東河旋淤大陸
  之野此冀州水患所以爲甚也而兖在冀東又
  爲下流之衝故先冀而及兖自禹載壺口治梁
  岐闢龍門䟽砥柱豬大陸而冀之患息播爲九
  河使之北流釃爲灉漯使之東殺通于淮泗使
  之南泄於是兖之患平而靑徐次第皆平矣冀
  州之境今之河東燕雲遼西河北西路皆是
  旣載壺口
  載始事也壺口山名在今慈州吉鄕縣冀雍之
  交夾河而南皆山也壺口葢受河之口龍門則
  河南出之門也
  治梁及岐
  梁呂梁山也在今石州離石縣北呂不韋謂呂
  梁未闢河出孟門之上春秋梁山崩傳謂壅河
  三日不流水經注謂呂梁之山巖層岫紆澗曲
  崖深巨石崇竦璧立于仞河流激盪震天動地
  葢大禹所闢以通河也孟門亦在石州今有孟
  門關岐狐岐山也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所出
  統爲西山古河逕之險阨治二山以廣河道也
   舊說雍之梁岐者非九州凡山之言治者或水
  道之衝有䟽闢之功也或表山以該水土也言
  藝者剪其蓊欝與民種藝也傳所謂以啟山林
  也言旅者祭之以爲其州之鎮望記所謂民所
  瞻仰取材出雲爲雨者也
  旣修太原至于岳陽
  修治也記曰禹能修鯀之功蔡氏謂因其舊而
  修之也太原在今太原府榆次縣鄭漁仲謂乃
  今平定軍按平定軍亦本以太原府廣陽樂平
  二縣置爾雅高平曰原河東視天下最高率多
  山險今太原府亦險阻但榆次與平定諸處爲
  高平爾岳卽太岳今晉州霍邑縣霍太山也山
  南曰陽今晉州岳陽縣也汾水出太原諸山經
  晉州蔡氏謂此條爲治汾水而言然禹經理水
  土濬𤀹畎澮畫井疆物土宜凡事葢竝手皆作不
  獨汾也
  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覃大也懷地名太行爲河北脊其山脊諸州皆
  山險至太行山盡頭始平廣田皆腴美俗謂小
  江南古所謂覃懷也卽今懷州其地亦有懷氷
  入河衡漳卽今漳河有兩源其一出今平定軍
  樂平縣少山者曰淸漳其一出潞州長子縣發
  包山者曰濁漳沈存中謂凡二水合流而有文
  者皆名漳酈道元以濁漳爲衡水以淸漳東南
  流而濁漳横入之也按唐志冀州以衡水名縣
  而漳水在縣治之南一里洺州舊淸漳名縣而
  其地有衡漳瀆則非二名也漳河本入河自河
  徙之後漳自至今滄州淸池縣入海唐時有請
  以漳水備四瀆者以其獨達于海也
  禹治冀州載壺口治梁岐則冀西河患息修太
  原至岳陽則冀之中郊甸治覃懷底績至衡漳
  則冀之東南水土平至於恆衞島夷則冀之東
  北皆可知矣此神禹治冀之次第也
  厥土惟白壤
  此辨地也白其色也無塊曰壤言其性也顏師
  古謂柔土曰壤周官大師徒辨十有二壤之名
  物而知其種以敎稼穡樹藝而草人又有糞種
  之法亦因其色性而各異傳所謂先王物土之
  宜而制其利者也先王辨地敎民不失其宜故
  五穀熟而民人育
   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賦者田所出穀米兵車皆是也禹貢田賦上中
  下三分而三之中又三之爲九等以人功之有
  多寡也其實則皆什一諸州先田而後賦以賦
  之出於田也冀州先賦而後田以賦之不專出
  於田也冀爲帝都地大人衆天子所自治鄕遂
  正軍羡卒必雄於外服粟米黍稷併與漆林雜
  物竝征之亦不別立貢篚總其數之入爲九州
  第一但聖人取民不盡其力又有時錯出於次
  等河東太行地勢全體者石土戴其上但壤性
  柔細故其地爲九州第五
  恆衞旣從大陸旣作
  恆水名出恆岳之北谷合于〓𣸦而入易衞出眞
  定府靈壽縣古入河今合于滹沱古書謂舜分
  衞水以北爲并州又按滹沱河出恆岳諸谷而
  衞水與之合流恐恆衞旣從卽滹沱爲是大陸
  爾雅在九藪之數今邢州鉅鹿猶有廣河澤唐
  杜佑李吉父謂今邢趙深三州皆大陸之土按
  地說大河東北流過洚水千里至大陸爲地腹
  葢古河本穿西山之麓以北流旣出枯洚西山
  勢斷地勢平廣脊上諸水鍾匯於此爲藪河水
  泛溢又盤洄其間是爲大陸沈存中爲大陸皆
  濁泥所堙今爲平土矣又按禹貢諸州山澤地
  水皆敘厥田之上貢篚包匭皆敘田賦之下末
  惟言入都水道耳冀爲帝都不別出貢篚固矣
  而恆衞大陸復敘於田賦之下何也此非治水
  施功之例亦言入都水道因以見其成功爾葢
  冀爲帝都而自平陽四達甸服之外東北最遠
  又限以太行之脊其北境侯采則自衞入河其
  東偏則自大陸入河其東北島夷則自碣石入
  河也
  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
  島夷海島之夷冀東北邊之國如遼潼朝鮮之
  地不附庸于靑而徑屬于冀者也其貢皮服爾
  雅所謂東北方之文皮者夾旁行也右碣石負
  海之山也碣石有二故有左右之名舊以右爲
  大行山之右非也右碣石在平州石城縣南舊
  爲大河入海之處今河徙海淪碣石去岸五百
  里矣其山頂踵皆石頂又有大石如柱世名天
  橋柱云其左碣石唐通典云在高麗界中

知识出处

書經注

《書經注》

本書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書表注》,《四庫》館臣已著錄。此書未見著錄,據柳貫撰《仁山行狀》「先生早歲所注《尚書》,章釋句解,已成書」云云,即指此書也。蓋爲履祥後來作《尚書表注》之權輿,於《麟經》用功亦深矣。若《高宗肜日》,孔安國《大傳》以爲「武丁祭成湯,有雉飛升鼎耳而雊。武丁問諸祖己,祖己曰:『雉者野烏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爲用也。無則遠方將有來朝者乎?』故武丁内反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編髮重譯至者六國。孔子曰:『吾於《高宗肜日》,見德之有報之疾也。』」《史記·商本紀》亦同。而仁山注此篇,以爲祖庚之時繹于高宗之廟而作。王國維舉殷虛卜辭三例以實其說,稱「仁山之說雖與《書序》及古今文家不同,然得其證于後出之卜辭,可知殷之史事在周世已若存若亡,此孔子所以有文獻不足之歎」云。然此書刻於何時,已不可考,元庚辰秋齊芳書院刻有二十二卷本,然已佚。清陸心源據無錫秦蕙田家藏本重鋟,收入《十萬卷樓叢書》,凡十二卷,依《尚書孔疏》本逐篇爲注,於舊說多所駁正。若以「血流漂杵」之「杵」爲「鹵」,訓爲「血流地濕」。以「大卞」之「下」爲「弁」,弁有「端拱」之義。其說多爲門人許謙氏著《讀書叢說》所採引。前有陸心源序,稱「雖若近于新奇,實不悖于古訓,與後世穿鑿附會者異矣。自若璩閻氏著《尚書古文疏證》,學者多斥古文而崇今文,發其端者宋吳氏《書稗傳》、王氏《書疑》也,先生受業于王氏而不掊擊古文,蓋猶守紫陽之遺訓」云云。可謂知言矣。是書未入胡刻《金華叢書》,蓋未之見也。

阅读

相关人物

陸心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