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載壺口在今隰州吉鄉治梁在今同州韓城及岐在今鳯翔府岐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贡说断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619
颗粒名称: 既載壺口在今隰州吉鄉治梁在今同州韓城及岐在今鳯翔府岐山
分类号: K92
页数: 3
页码: 十二至十五
摘要: 傅寅對既載壺口治梁及岐作的註解。
关键词: 地理志 中国地理

内容

孔氏曰壺口在冀州梁岐在雍州從東循山治水而西
  唐孔氏曰史記稱髙祖入咸陽蕭何先收圖籍則秦焚
  詩書圖籍皆在孔君去漢初七八十年耳身為武帝
  博士必當具見圖籍其山川所在必是騐實而知壼
  口在冀州梁岐在雍州當時疆界為然也
  班氏曰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東按慈州吉昌縣漢北屈也有壺口山北屈
  厯晉無改至後魏始更置定陽隋開皇十八年又改名吉昌唐仍舊本朝熙寧五年慈州廢以吉昌隸隰
  州更名吉鄉梁山在馮翊夏陽縣西北按同州韓城縣漢為夏陽有梁山隋
  開皇十八年置韓城岐山在扶風美陽縣西北按岐州岐山縣有岐山周太王
  徙於岐即此岐山本後周三龍隋開皇十六年改名岐山以有岐山故也
  鄭氏曰於此言治梁及岐者葢治水從下起以襄水害
  易也
  王氏曰載事也既事壺口然後治梁及岐也水逆行泛
  濫而亂故治之也
  蘇氏曰梁岐二山在雍州今於冀州言之者豈當時河
  患上及梁岐乎禹通底柱則壺口平而梁岐自治因
  河而言非以二山為冀州之地也
  葉氏曰詩言奕奕梁山惟禹甸之則梁之施功為多而
  岐因梁以及之者也
  林氏曰言冀州之水而及於雍之梁岐者曽氏曰吕不
  韋云龍門未闢吕梁未鑿徐州彭城縣吕梁山也有吕梁鎮河出孟
  門之上孟門山與龍門山相對在今隰州吉鄉縣大溢逆流無有邱陵髙
  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案地理志謂
  壺口在北屈之東南而酈道元謂孟門在北屈之西
  南則壺口孟門之東山也龍門在梁山北則梁山龍
  門之南山也以是言之其先河出孟門之上横流而
  出則知其東之壺口其南之梁山其西之岐山皆墊
  於水矣禹於壺口之西闢孟門而始事於壺口於梁
  山之北闢龍門而終事於梁山而其餘功又及岐山
  焉葢壺口梁岐一役也其施功皆同時不可分言於
  二州故併言於冀也
  吕氏曰岐梁皆是龍門左右之地也水之所以為患正
  緣龍門狹隘壅塞其水故禹治之鑿龍門使水勢通
  行以此觀孟子謂禹之治水行其所無事此豈得為
  無事葢鑿其所當鑿治其所當治所以為無事也
  二州山川有利害相闗而同一時之役者非特此
  也示例於此而他不言可知矣熈寧十年秋七月
  乙丑河决於澶淵東流入鉅野北溢於濟南溢於
  泗而彭城最受其害水之環城至髙二丈八尺時
  蘇東坡方守彭城恐其民驚潰於是登城以鎮之
  曰當與城俱存亡及水退東城相視於城之東門
  正當水之衝府庫在焉而地狹不可以為甕城乃
  大築其門䕶以磚石建黄樓於其上繼而潁濵將
  之宋過而登之乃為之賦曰嗟維此邦俯仰千載
  河東傾而南洩蹈漢世之遺害漢元光河决瓠子包原隰
  而為一窺吾墉之摧敗吕梁齟齬横絶乎其前四
  山連屬合圍乎其外水洄洑而不進環孤城而為
  海觀此賦則知吕梁與河患相表裏也吕不韋之
  說蘇潁濵之賦學者不可不知

知识出处

禹贡说断四卷

《禹贡说断四卷》

四卷。宋傅寅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每事各为一图,题为《群书百考》,寅隐居不仕,又不治生产,晚年家境贫寒,学者称“杏溪先生”,工诗,诗风闲远古淡。该书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有宋刊本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瞿氏谓“东阳乔行简序,首列《山川总会》及《九河》、《三江》、《九江》四图,序首行题曰杏溪傅氏《禹贡集解图》,后又题曰《尚书诸家说断》”。今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元修本,与瞿氏《目录》着录本同,是该书原本二卷,书名为《禹贡诸家说断》。《永乐大典》题为《禹贡说断》,《通志堂经解》题为《禹贡集解》,并非宋本旧名。《四库全书》采用《永乐大典》所题该书书名,并将该书析为四卷,愈失其真。该书博引众说,断以己意,具有独到见解,如论《孟子》“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前儒所未及。该书传本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元修本为最善,《通志堂经解》本多有缺误,另外还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经苑本、《金华丛书》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