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先生書說卷第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萊先生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94
颗粒名称: 東萊先生書說卷第五
分类号: B244
页数: 24
页码: 四二三-四四六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禹贡中关于九州地理、山川、土壤、物产等信息,包括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禹的智慧和仁德。
关键词: 宋代哲学 禹贡 九州地理

内容

禹貢第一 夏書
  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九州之界自古固有記云共工氏之覇九州是也洪
  水堙没漸漸亡之故禹治水先治其經界經界既定
  則可下手然後隨山濬川任圡作貢隨山有二意一
  謂隨山開導以觀水勢一謂隨山即導水又有二說
  一是升髙而可以視下一是山脉與水脉相通看山
  脉則可知水脉濬川濬治其川也益稷言濬畎澮距
  川此獨言川舉其大也任土作貢任物土之冝以作
  貢賦之法觀隨山濬川足以見禹之智觀任土作貢
  足以見禹之仁此二句孔子序書該盡一篇之義禹
  治水大率於此可見
  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髙山大川
  史官作禹貢先言此三字見禹有一定規模在〓中
  分布九州之土某處用此治某處用彼治然〓後用
  工所以有成若逐州旋去理㑹則散乱參錯如何得
  成譬如常人築城數年不成至李光弼築萬里城不
  過數日之功盖先擺布定某處幾隊聲勢相接故得
  速成禹之治水其大規模在此而巳不然滔天之水
  幾時得治了刊木以通道奠髙山大川先定得髙山
  有一个標準次便看得一个大川所歸此先定摽準
  也不定摽準如何見得一个水𫝑几一州之内必有
  髙山大川先定其所以爲表則其他皆可知
  冀州旣載壶口治梁及歧旣修太原至于岳陽覃懷底
  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恒衛旣從大陸旣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
  其他皆舉山川以爲界獨異不言者一則帝都不必
  言觀徐州所至可知一則示王者無外之意壶口梁
  歧皆是龍門左右之外地壶口龍門之上口水之爲
  患正縁龍門狹隘故禹鑿之以行水此是最用工夫
  處故史官首及之孟子謂禹行其所無事且如鑿龍
  門排伊闕是多少工夫豈得爲無事哉鑿其所當鑿
  治其所當治不憚其難而止乃是行其所無事不然
  不可謂之無事如人爲學其中節自甚多若避其難
  而就其易謂之行其所無事其可哉推而論之則兢
  兢業業不害堯舜之無爲不遑暇食不害文王之罔
  攸兼于庶言庶獄後丗學者不識此理亦謂易簡工
  下之理得若不必不知克已工夫懲忿窒欲都是易
  簡之理然禹治水先爲其難非灼見此理自信之篤
  則憚而不爲矣治梁及岐梁歧雍州之山禹在兾州
  便治之者何也盖河水徑自梁歧過不治梁歧則河
  水之流不通此禹所以先治梁歧也太原岳陽皆是
  一州立有標準方有下手處覃懷底績几言底績皆
  是難治用工夫多處厥土惟白壤水患平則見其色
  賦上上田中中差四等盖兾帝都也百物所聚事事
  皆出於此所以賦特重於它州然別有所利亦與他
  州同孔氏謂禹當水圡衯平制賦各隨其力後而漸
  増此以後丗利心窺聖人聖人正欲當水圡衯平之
  時人工未盡修地力未盡闢制爲貢法雖人衆地闢
  賦不加多藏之於民爾常衛既從大陸既作平水土
  或言於田賦之前或言於田賦之後在前者其害大
  不可不先治在後者其害小故徐而治之也皮服是
  島夷貢此服也如狐裘之類是也以下如卉服之類
  亦皆貢獻之物如絺綌之衣夾右碣石入于河此言
  帝都通漕運之道几九州必有漕運之道以達帝都
  以一人統天下之大丝牽繩聯几所貢賦不可無道
  以逹于帝都也
  濟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㑹同桑土既蠺
  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
  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于
  濟漯逹于河
  兖居河之下流水患最甚禹既鑿龍門河水至此湍
  激湧溢故禹不惜數百里之地䟽為九河以分其勢
  善治水者不與水争地禹之捐數百里之地几天下
  所可居者皆禹之地也所捐者小所得者大以此知
  人争毫末之利乃反失其大者其㑹筭乃不是㑹筭
  後丗河水代爲人患是非河害人乃是人害河也盖
  禹所䟽之河皆堙塞而爲平圡之居水無所泄亦豈
  得無患大抵水爲五行之首在天地間亦如人之血
  氣流轉不巳固不可使之壅蔽但令有所容乃可几
  豬澤之類皆禹不與水争地也大抵治水有两端使
  之有所歸使之有所容而巳大者如川如河小者如
  畎如澮皆令轉相入以歸于海或逺而不可達於海
  也則捐數千里之地以爲澤所以容之也聖人膏中
  廣大後人狹小也古之時上者爲巢下者爲營窟方
  洪水未平民皆居於髙邱至是乃下宅平圡洪水之
  時雖有桑浸没在下豈得而蚕至是而可蚕也草惟
  繇木惟條此見兖州水害最重草木亦不得其性至
  是繇始抽也條始長也與草木漸包惟喬不同此是
  巳壞而拜生者也漸包是巳結實喬是巳長大亦作
  史者序得好處見得人君與天地萬物爲一躰一草
  一木亦欲得其性故亦記之也〓𢇁織文大抵九州
  之貢攷之周禮皆是祭祀宗廟朝覲會同合用之物
  所謂萬邦惟正之供田中下賦貞第九作十有三載
  乃同者兖州水患最甚禹八年于外惟此州十三年
  乃與諸州同賦孔氏謂禹當水初平其制賦各隨其力後
  必漸增此以後丗利心窺聖人聖人正不如此禹正
  欲當水患初平之時人工未盡修地力未尽闢制爲貢
  賦之定法後雖人衆地闢賦不加多藏之於民以為
  裕民之政也與後丗括隱田之類甚異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此下正文有缺处盖訓詁巳詳明茲不復加喙覧者悉之
  可以經略也
  萊夷作牧
  中國以種植爲生夷俗以蓄牧爲生萊夷可以畜牧
  則水平可知
  草木漸包
  包結實也
  淮海惟楊州彭蠡旣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彭蠡今之鄱陽湖陽鳥隨陽之鳥今之鴈也常聚於
  平沙昔以水溢無岸可居今岸出可居則知水平陽
  鳥攸居是鳥獸得其性以此推禹之治水或驗之鳥
  獸或驗之草木或驗之夷狄見其非特爲人治水爲
  天下萬物治水三江既無定說或謂松江之下三江
  出於震澤之下恐是盖旣䟽三江震澤之水有所泄
  而無壅矣
  厥草惟夭厥木惟喬
  以草木驗楊兖之木兖后甚喬與條則可見
  厥包橘柚錫貢
  聖人不以口腹勞人非宗廟與大事則不貢故曰錫
  貢
  荆及衡陽惟荆州三邦底首厥名
  此聖人處事精確人言天下之事不兩全看此二句
  則兩全矣几杶榦及楛六物非朝廷所常用也必使
  之貢則勞民不使之貢則有用而或缺故惟使其貢
  名名者列具條目而貢之也無用則不使之貢則彼
  不費物有用而使之貢則我不缺物見聖人處事精
  確如此三邦如楊州所出此者今不名言但有三國
  如此
  九江納錫大亀
  一尺二寸為亀古者以大亀爲寳亦不常貢必待上
  之錫命然後納
  逾于洛
  几曰逾者皆無水路從陸而逾也
  荆河惟豫州
  下土墳〓
  見土色不一
  華陽黑水惟鿄州
  蔡蒙旅平
  旅祭蔡蒙之山或謂禹不有其功而歸於山川之神
  非也盖山爲天地巨鎮能生雲氣出水源禹於此見
  山川實一體是有功於治水者故旅祭非聖人徒爲
  文具也後丗不知鬼神之義几祭山川必泥刻爲人
  形此大失其意夫山亦是萬物中一類止者為山流
  者爲川飛走者爲禽獸人在於兩間亦是一類今必
  欲以山為人則人亦可以為山矣荆岐既旅亦此意
  也
  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旣西
  夫萬壑東注惟弱水之勢不可東使禹謂水萬折必東
  必欲導之使東則弱水終不可以東流而水患未可
  盡平惟聖人深得時中之理順其勢而導之終不爲
  患此禹文理密察足以有別即謂執中無權猶執一
  也且天下之理自有如此者春夏之時萬物生長然
  夏時后有槁枯之根秋冬之時萬物肅殺然冬時固
  有發榮之花幾曽害其爲冬夏之節丗之曲士不知
  此理以一囬之夭一跖之壽遂疑天地之常道者亦
  如此
  三危旣宅三苗丕叙
  昔以不道竄於三危自後世觀之几以罪流放者聽
  其自生自死在所不恤聖人之心不如此方其有罪
  必至於竄棄刑行之後施仁發政自當及之故禹治
  水至三危亦為畫其居宅其與漢文帝作王制所謂
  屏之四方不同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織皮崐崘析支渠
  搜西戎即叙導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
  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怕山至于碣石入于
  海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導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陽至于衡山
  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雍州東據河曰西河者自冀以看則為西也几禹貢
  名物地理皆考于圖此特說其大意几禹之導山導
  水必窮首極尾跨涉數州故言其條列於後若其細
  者不能槩舉則分見諸州禹之導山導水自有經緯
  其山川之分見於州者其經也其山川之聚見於
  後者其緯也無經則不知其定在無緯則不知其脉
  絡此作史之妙處禹之導山有二說或以爲隨山通
  道以相視其源委脉絡或以爲治山旁小水此二說
  當兼用禹固謂相視水勢然山旁有水不應又去一
  匝獨以為治山旁之小水則水勢又何由知也觀其
  次序自可見逾于河是人逾非山逾也入于海水入
  于海也或以爲山勢連属然旣有河以絕其勢亦不
  可謂之逾說禹之導山者或以爲三條或以為四列
  三條之說謂研至碣石為一條西傾至陪尾爲一條
  嶓冢至敷淺原爲一條然内方大別在荆州岷在鿄
  州相去數千里豈可合爲一條以此知四列之說恐
  是自導嶓冢至于大別爲一列自岷山至于敷淺源
  爲一列然岍岐嶓冢則言導西傾岷山則不言導者
  何故盖水出於此則言導水之所經則不言也導弱
  水水柔弱不能勝載故導而至合黎之地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于底柱又東至
  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
  或者以爲河之發源自於崑崙自古未有能窮河之
  發源者故禹導河止自積石盖河之源既逺出絕域
  深矞禹亦不必窮其所至處以此見聖人一視同仁
  其規模雖逺大亦未甞無一个分限然則聖人用心
  其與所謂窮無窮極無極者有間矣
  又北播爲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
  天下之水惟河患后甚故禹尢留意導河至大陸河
  水之勢最湍悍不播爲九河則無以殺其怒旣分爲
  九無以合之同而爲逆河則散漫而無所収惟一操
  一縱散而復合則河水乃安流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爲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
  别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爲北江入于海岷山導
  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㑹
  于匯東爲中江入于海
  漾水流爲漢至爲北江其水一其名異
  導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溢為荥東出于陶丘北又東
  至于河又東北㑹于汶又北東入于海道淮自桐柏東㑹于泗沂東入
  于海導渭自鳥鼠同穴東㑹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
  漆沮入于河導洛自熊耳東北㑹于澗瀍又東㑹于伊
  又東北入于河
  沇者济水之所自出九川之水惟濟水最微然而能
  絕河經河涉汶而入于海者則有其本故也夫水之
  有本者如是人之爲學豈可不端其本果能知本則
  投之患難之變故流離於夷狄皆不咈其所行几禹
  所導之水皆禹曽施功故紀之天下水不言亦多盖
  不施功也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
  九州之水皆同其底平之功四隩四表之外皆可宅
  九州之山巳刊除置壇場而旅祭以告成功九川几
  九州之川巳浚滌其源水平而復䟽其源為經久之
  計九澤既陂几治澤不是掘必築其隄岸而巳若掘
  時廢工夫多又能盛得幾多水惟因其勢而築堤則
  易成而蓄水多向見紹興治鑑湖掘之四尺便見古
  人棺木見得當時不是掘
  四海㑹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謹財賦咸則三壤成
  賦中邦錫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四方皆㑹同朝王六府孔修金木水火土穀得其修
  庶土交正九州之圡彼此相視髙下各得其正以彼
  州之土正此州之土以此州之土正彼州之土所謂
  交正底謹二字見得聖人當土交正之時欲制其賦
  先懷敬謹之心制其法歸於中以爲萬丗之傳惟先
  存敬心然後去則上中下三等之壤故能知他一个
  曲折輕重以成其賦於中邦大抵叙事叙其事迹多
  違其本心叙其本心者多略其事迹今四句載禹制
  賦之辞本末皆備底謹者其心也則壤者其迹也以
  此見古之秉筆者皆作史知道之士錫土姓古者無
  常姓必有功德然後錫之爵命之氏使之丗享其爵
  也禹至此水患平故賞其相與治水有功者而命之
  氏與禹治水必多人今所見惟益稷而巳左傳曰天
  子建德因生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如四岳賜姓姜
  契賜姓子祗台德先禹之治水如此又如此廣其所
  勞役天下者多矣而天下翕然從禹之行而無距之
  者盖禹有德以先之也使禹無德以先天下豈肯從
  之今看禹貢皆是禹之力然禹豈外是以求德自衆
  人爲此則是力自禹爲此則是德何則禹之所為此
  其心如何也史官恐後人見禹之胼胝逆以禹貢爲
  有力故以德首之此作史者之妙也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甸服是王畿王畿而以甸服名者井牧邱甸之畫大
  率相似夏時常以甸爲準奕奕梁山惟禹甸之以少
  康中興一成之田可以見甸制推而上之則爲同—爲畿推而下之爲邱爲井秸服又去其草皮粟是穀
  有愨曰粟無愨曰米地愈逺輸愈輕几一服之内四
  方相距各五百里如東方百里納緫西方百里亦納—
  緫其餘可以類推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
  五百里侯服王畿之外爲諸侯之服百里采卿大夫
  采邑如今之職田二百里男邦盖去王畿近者其勢
  足以自立故止於一二百里若三百里諸侯者去王
  畿逺欲以捍禦天子故三百里以壯其勢然三百里
  之國合之則足以抗三百里之諸侯三百里諸侯有
  事亦不至於單弱小大相継内外相制此聖人制内
  外之輕重不差毫末所謂天下之勢猶持衡聖人制
  爲内衛者在此
  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三百里奮武衛
  綏服者去王畿漸逺不可以不常存綏撫之心故以
  綏爲名三百里揆度天子之文教二百里奮武衛盖
  綏服與蠻夷相鄰夷虜之情恍惚無常不可以無武
  備故二百里常奮其武以衛中國然非無文教但所
  奮者專其武事夫以二百里之國而能捍數百里之
  蠻者盖因其所居而使之守其卿邑墳墓之所在則
  必人人自盡故二百里足矣後丗不明先王之意秦
  至發盡閭左之戍以備北邊而無功盖萬里出戍其
  人離墳墓棄井邑方無事時已懷怨望及其有事不
  過望風渙散安能爲備本朝之兵往往弓箭社反得
  力所謂弓箭社射者盖近逺居人自結爲保社故能
  出力自戰此得先王之遺意以此見先王之制可傳
  於萬世但人不詧耳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
  蠻二百里流
  要服巳是蠻夷了然猶近中國故爲要約而巳不一
  一而治之也至於荒服則甚逺而不治几曰夷曰蔡
  曰蠻曰流皆是夷狄本名皆不必求其義也如漢有
  所謂冒頓唐有所謂突厥此豈有義可求
  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禹錫元
  圭告厥成功
  漸被暨亦不湏於一字上為之輕重但水患旣平自
  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禹錫元圭或以舜錫禹
  或以禹錫舜要之錫者通上下之義師錫帝曰亦是
  下錫上禹既成功故以元圭贄見於舜以告功之成
  周禮之告即用圭古者卿大夫以至於士相見皆有
  贄以通情盖鴈幣帛雉之類是也今以書考之天下
  之水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源委脉絡曉然皆見盖禹
  治水之後如此當洪水滔天之時天下混爲一水其
  源委脉絡或南或北非如今人有水經山海經可考
  何以知水勢當導當別當過當播當同盖禹思日孜
  孜思天下有溺者猶巳溺之其思之精自然歴歴可
  見此以知天下事几有心於事者無不知無不可見
  者古人有言曰未有養子而不教也嬰兒之在襁褓
  寒温飢飽豈能自說而養之者不失其時故由此心
  之專也
  東萊先生書說卷第五 黃昏燈下校此卷
  生年三七未𠹉作嘉禾之〓昨因嘉興郡尊郵齋李
  公卷其母夫人徃予之始得逰烟雨樓茶禅寺寺中有至
  正十一年黄文獻所撰碑周伯琦書法工整石点完好可
  喜寺本名景德寺门前有小浮圖三庲俗呼其處為三
  塔湾云往返三淂诗六首廿日修能書

知识出处

東萊先生書說

《東萊先生書說》

《东莱先生书说》是吕祖谦所著的阐释《尚书》的作品。该书原本是讲学之稿,1192年由其内弟曾致虚锓木于南康。一般认为今传《增修东莱书说》为吕祖谦弟子时澜据其讲义增修而成。《洛诰》至《秦誓》方为祖谦亲笔。该书今存时澜增修本三十五卷、严修能手抄《东莱先生书说》残本九卷及黄伦《尚书精义》所引书坊刻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谦
责任者
巩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