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材第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66
颗粒名称: 梓材第十三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十-十四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周公在成王的命令下,任命康叔治理新造之邦。康诰中提到治理民理的方法,酒诰中提到去掉商民的病痛,直到梓材,希望它包含并容纳其理,虽然有次序但通达一国之情是最重要的。周公通过举物理来告诫康叔,国家基业自太王、王季、文武以来已经积累了许多,而现在所缺少的只是抚摩安慰先后的迷民,使之都归王化。周公希望康叔能同心协力,安慰迷惑之民,以实现先王所受的天命。康叔治理国家需要实现上下通达,尽为邦之道,以好生之德抚摩人民,并取人为善,以一国之善为师。
关键词: 周公 康叔 政治文化

内容

王若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
  邦君
  梓材一書周公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輯寜撫摩新
  造之邦也康誥言治民之理酒誥去商民之病至
  於梓材惟欲其并包含容其理固有次序而通一
  國之情最所當先也蓋流言之變正由天下之情
  沮塞而不通耳情不易通也在下而難通者無如
  大家在上而難通者無如天子大家彊而難通者
  也天子尊而難通者也康叔任爲邦之責當通上
  下之情以一國臣民之情達之於大家大家者彊
  姓巨室驕傲而難通大家通則一國皆通矣又併
  以臣民大家之情達之於王自康叔言之有民有
  臣有大家自王言之則率土之濵莫非王臣故止
  謂之臣康叔之爲邦君以通上下之情爲綱領當
  變亂新造之後上下之情不通不於此而通之則
  再召變亂無從而止此康叔爲邦之本
  也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
  爲邦之要務在虛心屈巳不敢自用取諸人以爲
  善以一國之人爲師常言我有師師則非一人矣
  官屬官長無不師之始盡爲邦之道大意在虚心
  也
  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姦
  宄殺人歴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旣通一國之情矣又取人爲善盡君道矣乃示德
  於邦人蓋叛亂征伐之後瘡痍未瘳死傷未復必
  以好生之德撫摩之此君德之常體而尤急於治
  衞也故周公更端提出謂我之意不欲厲殺人此
  三代得天下之本也孟子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文
  武之得天下成王之守天下皆本於罔厲殺人康
  叔當體此意以好生爲德敬以慰勞斯民謂之敬
  勞者以尊臨卑以賢臨不肖以治臨亂常若巳髙
  而彼卑不免有嗟來之意是侮其民必慰勞之以
  敬使民如承大祭可也非特撫叛亂之後當然凡
  爲邦者皆當然肆今也自今巳往凡司徒司馬司
  空尹旅之屬亦將如康叔之敬勞康叔有以先之
  也自今以往昔之爲姦宄者與殺人者歴人者歴
  人如今干證賊所過歴者也皆宥之而咸與爲新
  康叔旣以好生之德先之凡爲康叔臣者見其君
  好生之事有戕賊敗害人者亦體康叔之意從而
  宥之然康叔之所宥及於殺人歴人者臣 之所宥
  止於戕敗人者蓋大權君之所專小事臣之所職
  也三節皆有次序先通一國之情使無猜疑間隔
  次取人爲善以一國之善爲師而後以好生之德
  撫摩慰勞之康叔治衞之道備矣
  王啟監厥亂爲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於
  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
  引恬自古王若兹監罔攸辟
  周公又言王者所以命諸侯之意監如三監之監
  自黄帝立左右監之官以監觀萬國監諸侯之長
  也周初以管叔蔡叔霍叔爲三監旣誅命康叔繼
  之如旄丘之責衞伯則知衞伯亦當時諸侯之長
  矣王者開立諸侯之監本爲治民非爲它也舜之
  命十二牧言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成王命度叔爲
  監亦但言涵養撫摩不可殘虐至于鰥寡無告者
  敬之使得其所至於寡婦無依者聨屬之使有所
  歸聚合其民大度以并包而含容之無有平民鰥
  寡匹婦之分效致也如效馬效羊之效王之所以
  致此命於邦君以及於御事者果何以哉非如後
  世爲文具徒掛墻壁而巳必有所以也康叔當深
  思其意優游涵養待以歲月徐徐使之自至於安
  養之地治亂國者易於忿嫉急迫求功效之速成
  引養引恬和緩不迫漸而引之如杜詩所謂隨風
  潜入夜潤物細無聲久病之人驟加藥石反以激
  病安恬以補養之引而至於和平可也監謂康叔
  也周公告康叔自古王者之撫民皆如此不可以
  法治之總前三節之意也
  惟曰若稽田旣勤敷菑惟其陳修爲厥疆畎若作室
  家旣勤垣墉惟其塗塈茨若作梓材旣勤樸斵惟其
  塗丹雘
  周公又舉物理以諭康叔如稽考田畝旣用力整
  理而陳布修治矣苟不爲疆畎必有水潦之侵牛
  羊之踐又如作室家旣築垣墉矣苟不覆蓋必爲
  風雨所飄摇又如造器旣勤於樸斲矣苟不加采
  飾則樸斵之事亦徒然耳梓材者古人祭器多用
  梓木爲之故以梓材名篇意謂國家基業自太王
  王季文武艱難積累周公復爲之定亂十巳七八
  矣今之所少但欲隄防覆蓋粉飾如疆畎塈茨丹
  雘之類而已康叔苟不撫摩商之遺民復爲變亂
  則前日之艱難工夫皆廢矣言命之之意至切也
  今王惟曰先王旣勤用明德懐爲夾庶邦享作兄弟
  方來亦旣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旣付中
  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
  用懌先王受命巳若兹監
  周公舉成王之意申告康叔先王旣勤用明德矣
  文王徽柔懿恭不遑暇食皆勤用明德之事也惟
  先王旣勤用明德以撫綏懐養故諸侯皆來協力
  以終此事今成王方專以德安和慰撫先後迷惑
  之民使之皆歸王化用能慰先王之受命蓋先王
  大業十巳七八觀皇天旣付中國民可見矣所少
  者迷民未安耳是周家之所欠闕正在康叔也康
  叔於此苟不同心協力安慰迷民其何以安慰先
  王所受命乎巳者發語之辭監則呼封康叔以言
  也
  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成王之意豈苟且一時之安而巳欲爲子孫萬年
  之基業迷民未安康叔可不協力撫摩之不能撫
  摩則變亂尚未可保何以爲萬世計哉見聖人規
  模之廣大後世創業之君苟且一時而巳晉武帝
  平吳之後何曽諌曰陛下朝夕所論特家人婦子
  之常事爾武帝固無萬世之規摹矣古之王者民
  衆少有不安必撫摩安慰無所不盡者永保之念
  至于子孫則不靜之根一毫不可留也

知识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增修東萊書說》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增修东莱书说》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敎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敎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説提要》)案:馆臣及胡凤丹《重刻增修东莱书説序》并称,澜“婺州清江人”。婺州有浦江县,无清江之邑名。考《增修书説自序》,自称“门人金华时澜”。《金华府志》“时澜”条注云:“《金华贤达传》:字子澜,兰谿人。师吕祖谦。淳熙辛丑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谦辑《书说》自《秦誓》泝《洛诰》,未毕而卒。澜补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云,师祖谦。著《尚书》、《周官馀论》未成卒。”则澜爲兰溪人。国家图书馆藏《增修东莱书説》三十五卷,《图説》一卷,宋刻本,《图説》卷一至十一配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此集无由得致。此外别有纳兰氏《通志堂经解》本,浙江图书馆有藏本。胡氏《金华丛书》虽未详其据本,惟见卷首载纳兰成德康熙丙辰序,盖《通志堂经解》本也。然二本相校,文字多有出入,抑镌刻时未及细校欤?特存之以资参证焉。

阅读

相关人物

時瀾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
鍾謙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