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誓上第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54
颗粒名称: 泰誓上第一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七-十二
摘要: 本文讲述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分析了纣王不敬上天、残害百姓的恶行,以及武王奉天命讨伐纣王的原因。文章强调了天命不可违,公心的重要性,以及武王对民众和天命的敬畏。
关键词: 武王伐纣 历史事件 周武王

内容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
  三篇
  惟十有三年春
  序言武王十有一年伐殷經文乃言十有三年先
  儒謂武王觀兵三年非也使紂天命未絶人心未
  離武王觀兵乃與後世僭亂之人同即天命已絶
  人心已離紂自不可一朝居於位豈待三年而後
  伐哉以一月戊午與中篇言惟戊午王次于河朔
  觀之可見其同一年之事非序之誤即經文之誤
  耳一月者孔子序書深寓春秋之法也春秋十二
  公惟定公無正蓋以昭公之喪未歸定公未立舊
  君之天命已終新君之正朔未告故不書此書一
  月者亦謂當時殷之正朔已絶周之正朔未頒故
  只云一月又以見孔子於君臣之分毫釐有所必
  計以正天地之大義也
  大㑹于孟津
  大㑹八百國之諸侯也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
  嗟之一辭武王深見兵爲不祥之具也使武王率
  八百國諸侯及友邦冢君御事庶士之人爲朝王
  之行正也乃相率而伐紂豈武王之本心哉甘誓
  嗟六事之人湯誥嗟爾萬方有衆皆警嘆之意也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聦明作元后元
  后作民父母
  推本原而言之也萬物無不自天地而生者大哉
  乾 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故曰萬物父
  母也人爲萬物之最靈者一元之氣覆冒初無厚
  薄得之全者爲人得之偏者爲萬物也元后又是
  人之中實有聦明者亶者誠實也非靈之外别有
  所謂聦明不過精粹清徹不失此靈耳故爲元后
  元后乃民之父母必思與天地同功輔相裁成賛
  天地之化育也此雖誓師之辭乃六經之統攝百
  王之標準學者通此則六經之義百王之道皆可
  參貫矣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
  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
  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
  推原紂爲惡之本也惡有所本而流派則不一矣
  紂之惡本於不敬上不知有天下豈知有民乎天
  雖在上紂旣不敬謂蒼蒼者塊然之物耳則蠢然
  無知之民何難於降災爲惡如是方且於惡之中
  日用其力沈湎冒色敢行暴虐敢者果敢之謂行
  之愈力無所 忌憚也紂之惡此心不過於私而已
  惟其私故但知七尺之軀外此皆壅蔽隔塞所惡
  者極其惡及其族而後已所愛者極其愛及其世
  而後已學者欲知仁可於此子細看大抵公則有
  節私則何節紂全用私心故喜怒皆到極處旣如
  此但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如
  賈山言率七國之衆以奉始皇一人猶不足也焚
  炙忠良刳剔孕婦天理滅盡人所不忍爲者紂亦
  爲之矣故皇天從而震怒天本無怒紂之惡極天
  之怒亦與之俱極也
  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子發以爾友
  邦冢君觀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
  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旣于凶盜乃曰吾
  有民有命罔懲其侮
  遂命我文王肅將天威以討紂肅將敬將也言天
  命非敬則不能將肅將乃見得天威若毫髪怠惰
  便是人欲非天威矣紂之惡在於不敬上天文王
  之興在於肅將天威大勲未集者天旣以君師之
  職付之文王使文王已獲伐紂以除害是大勲之
  集也使文王能化紂使改過亦大勲之集也二者
  皆未遂所以大勲未集也遂使予小子發以爾友
  邦冢君觀政于商者觀紂之所爲於商地也惟受
  罔有悛改之心乃夷居謂安然居處上不思祖宗
  之業下不思天位之重乃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
  宗廟弗祀如人上棟下宇不復思省皆夷居也紂
  之惡人皆知之但其閑日爲夷居者甚多此乃蹈
  紂之域而不自知也紂夷居之中犧牲粢盛盡於
  凶人所盜亦不思有以治之天之覆亡可見矣方
  曰吾有民有命紂之所謂民不過林林之民紂之
  所謂命不過居人上之命民與命非不可恃但紂
  之所恃乃其虚者耳是以不知懲其侮慢之過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申言天所以立君之職分也天之所以立君師者
  兼治敎之職惟其能助上帝寵綏四方而已言紂
  之反此也今我更不問有罪與無罪我曷敢有越
  厥志武王之志即天心也蓋武王與天爲一非有
  所利亦何敢計其有罪與無罪但恭行天罰而已
  若計有罪無罪便是私心非本志矣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
  度者有計較錙銖之意何也蓋肅將之舉固一順
  乎天理然天理又非汗漫無考之謂也密察之工
  乃所以爲天理之不忒故力之同必度其德德之
  同必度其時措之宜武王至此足以見將天威之
  肅也蓋事不過公私兩端計較利害者私也稱量
  德義者公也
  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
  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
  人心本同紂無以一之故億萬人惟億萬心武王
  有以一之故三千人惟一心也爲君之理繫於人
  心而巳人心之離獨夫也人心之合天子也商紂
  之罪已滿盈天命誅之若弗順天其罪與紂均矣
  大扺公之與私天理之與人欲不外於當爲與不
  當爲之間紂之惡爲其所不當爲所以爲逆天武
  王旣承天命則當爲也若不往伐是不爲其所當
  爲亦爲逆天罪豈不與紂同乎
  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
  爾有衆厎天之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
  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此湯所謂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也使武
  王有一毫愧心必不能對越而爲之矣天矜於民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見天之與民甚親仲舒所謂
  天人之際也武王至此言尚庶幾輔我一人聖人
  臨事之心也永清四海四海本清而紂汚之伐紂
  四海即清矣君者四海之源也時哉不可失武王
  見天已的謂此天時灼不可失正勅天之命惟時
  惟幾之時非後世所謂乗機㑹赴事功之比也

知识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增修東萊書說》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增修东莱书说》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敎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敎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説提要》)案:馆臣及胡凤丹《重刻增修东莱书説序》并称,澜“婺州清江人”。婺州有浦江县,无清江之邑名。考《增修书説自序》,自称“门人金华时澜”。《金华府志》“时澜”条注云:“《金华贤达传》:字子澜,兰谿人。师吕祖谦。淳熙辛丑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谦辑《书说》自《秦誓》泝《洛诰》,未毕而卒。澜补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云,师祖谦。著《尚书》、《周官馀论》未成卒。”则澜爲兰溪人。国家图书馆藏《增修东莱书説》三十五卷,《图説》一卷,宋刻本,《图説》卷一至十一配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此集无由得致。此外别有纳兰氏《通志堂经解》本,浙江图书馆有藏本。胡氏《金华丛书》虽未详其据本,惟见卷首载纳兰成德康熙丙辰序,盖《通志堂经解》本也。然二本相校,文字多有出入,抑镌刻时未及细校欤?特存之以资参证焉。

阅读

相关人物

時瀾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
鍾謙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