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第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53
颗粒名称: 微子第十七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4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殷商末年,微子与父师少师讨论殷商的败德之事,担忧商朝的沦亡。微子表达了对纣王沉湎于酒的忧虑,并指责纣王败德,导致民众犯罪成风,国家纲纪废弛。他呼吁君臣上下共同为善,以避免国家沦亡。文章表现了微子对商朝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关键词: 殷商末年 微子 哲学

内容

殷旣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微子
  此書之作深悼宗國之將亡而有志士仁人之意
  也大抵治亂之分觀賢人君子議論之所在天下
  有道相與謀議於朝以輔翼其君天下無道相與
  私議於家而各盡致身之道非得已也使微子與
  父師少師在唐虞時必與稷契臯陶都俞於朝廷
  在成湯時必與伊尹仲虺陳告於君前不幸遇紂
  諫之不聽進不可也不諫不能退不可也進退不
  可不得已謀各行其志以不拂其節聖賢處心至
  此則紂之時可見孔子曰商有三仁焉三仁之意
  即此一篇可見矣
  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
  自此而下皆微子憂商之亡而議論其所以敗德
  之故讀此書者不可以忿嫉觀之當深體其憂惻
  之心則一篇之中無非憂惻之辭乃三仁發言之
  本心也其者疑而未定之辭或者疑而非斷之辭
  曰其弗或亂正者商家亂亡之證已昭昭不可掩
  矣安得尚謂之其且或乎蓋紂之不能治正四方
  固已決然微子望其君悔過之切冀其一旦豁然
  開明能治天下故不敢斷然爲已定之辭謂其果
  不能治四方也
  我祖厎遂陳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
  我祖成湯之爲君致其功烈陳于上世昭然可考
  今乃沈湎于酒酒之亂德自然亂敗而不知夫沈
  湎本紂所自爲今微子以君爲心以國爲體雖紂
  之沈湎如我之沈湎同其設心若是想紂之爲過
  其心焦然不寕恨弭其過之不早也敗于下與陳
  于上爲對祖宗之功參列在上紂沈酗于酒敗厥
  德于下可謂忝厥祖矣微子深歎之辭也
  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姦宄
  夫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爲之法度以防閑之則
  邪心不萌如隄以防水則無泛溢之患苟無所維
  持則貪冒無厭爭鬭無已水決而横流不可禁止
  矣今商之民無小無大皆爲草竊姦宄而且好之
  足見其心之無所畏忌而紀綱法度之盡廢也
  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
  草竊姦宄小大猶好之卿士師師非度習以成俗
  亦其宜也非度不合法度之事也唐虞之朝非不
  師師乃師師而爲善善之所在何惡於師師惡之
  所在乃師師相勉是爲惡之力方進也如見人宫
  室華麗從而師其華麗之類是師師其非度而相
  則效以爲惡也君臣上下同惡相濟見惡人皆其
  臭味爲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有罪之人反覆匿之
  使執法者不得以伸其法是以不可恒得蓋犯罪
  者皆有所倚也𠋣人君爲惡可以避罪𠋣權臣爲
  惡可以避罪𠋣貴戚爲惡可以避罪雖有三尺將
  奚攸用亂世之象明矣
  小民方興相爲敵讐
  亦亂世之證也君者能羣之謂也君能羣則天下
  之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親睦之不
  暇何敵讐之有君不能羣則民至於大陵小彊陵
  弱爭鬭侵奪方且興起以樂之所以促天下於淪
  亡也夫草竊姦宄而至於好非度而至於師師辜
  罪而至於不可常獲敵讎而至於方興而爲之本
  原盡出於紂一人之沈湎而敗厥德是以臣下化
  之紛紛而不可遏可不戒哉
   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商之喪亡無日國家宗社泛然而無所止也詩刺
  幽王淠彼舟流不知所屇心之憂矣不遑假寐微
  子痛悼傷愍商室之亡其情如詩人無聊之態言
  之至此可勝嘆哉
  殷遂喪越至于今
  微子深嘆商業之大至此遂喪代紂而寒心也是
  時也孟津之㑹未成牧野之陣未布何以知商之
  遂喪蓋微子賢聖之見以紂傲然酒池肉林之間
  雖擁如林之衆知其理之必亡憂慮之切也
  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吾家耄遜于荒
  再言之心憂而言複也微子無聊之甚愁悶憂困
  謂我今如狂疾之人無所復知吾之在家見紂所
  爲言之不聽不忍坐視如耆耄之人無所致力欲
  逃于野使耳不聞目不見爾一身若無所措至此
  已無可奈何矣
   今爾無指告予顛隮若之何其
  爾父師少師乃無一言敎我指示以理之所長使
  我得爲謀身之計商家萬一顛隕隮墜將如之何
  傍徨之辭也
  父師若曰王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于酒
  微子與二人對語獨父師言者賔主相對之言也
  王子云者微子帝乙之長子也沈酗者紂與上下
  自墜於昏迷之地所謂自絶也豈天之爲哉乃以
  爲天毒降災者箕子忠厚愛君之心也蓋沈湎于
  酒雖紂自爲之而箕子不敢指絶其君歸之於天
  尚期紂之悔悟也可謂忠厚之至矣紂之歸咎曰
  我生不有命在天則爲長惡不悛之心箕子謂天
  毒降災則無害其爲愛君之心歸咎於天雖同而
  其所處則異也
  乃罔畏畏咈其耉長舊有位人
  亂亡之證莫切於天下之越名犯分而其終至於
  無君父況於耉長舊有位之士其咈而不顧必矣
  其弊皆起於畏心之不存始之無所畏終至於無
  所或畏雖有當畏者亦不畏也語曰畏天命畏大
  人畏聖人之言此心一畏則天命大人聖言無所
  不畏矣此心不畏何有於天命大人聖言乎以紂
  觀之沈湎于上小大爲姦宄之好卿士有非度之
  師小民爲敵讎之興略無一毫畏心其咈耉長與
  舊有位之人固冝箕子代紂寒心之辭也
  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
   古之至嚴者莫嚴於宗廟犧牷牲用所以寓敬神
  之意至嚴之中尤當敬重而不可少犯也今商民
  乃敢竊食之各相容隱謂其無災則當時之紀綱
  法度一切掃地可知矣此舉其大者言之也
  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惟皇上帝昭然在上監觀商民非不明也商民方
  且相與朝夕用工者惟結怨是尚聚斂是務多召
  敵讎讎斂之行敵讎之召勇於爲之而無怠倦之
  意大抵善惡皆有不足之理吉人爲善惟日不足
  凶人爲不善亦惟日不足召敵讎不怠凶人之不
  足也紂爲惡之不息特其機之不轉耳使紂能反
  而爲善則兢兢爲堯舜孜孜爲禹亦前日爲惡不
  息之力耳
  罪合于一多瘠罔詔
  君臣上下同惡相濟合而爲一是以天下之多瘠
  無所詔告多瘠者困窮之民也君爲不善猶可詔
  其左右之大臣大臣爲不善猶可詔其僚屬之大
  夫上下俱爲惡如出一人矣瘠雖多何自而詔告
  也雖然君者天下之源也紂濁其源臣下安得清
  其流乎罪合于一倡之者紂也
  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商其淪喪我罔爲臣僕詔
  王子出迪
  此箕子不欲去紂與國存亡之意也志士仁人之
  心於此見矣謂商今其將有災乎我當興而受其
  敗亡之禍若商果淪亡我終身決不爲人之臣僕
  矣然商家不可絶祀告微子若出乃合於道庶商
  家有奉祀之人也
  我舊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顛隮
  箕子謂我舊在帝乙之前嘗言微子可立紂不能
  無疑微子之心是我舊日所言今反爲子之害耳
  箕子之意尚欲彌縫諫紂回其惡而之善何以知
  之箕子謂我之言所以不行者有舊云之疑也微
  子之言所以亦不行者亦舊云之刻子也今王子
  若逃亡于外則紂腹心之疑已去而我之言無所
  避忌庶幾可入萬一聽從亦一機也若王子弗出
  我雖言紂必不聽我亦受害喪亡無日矣欲微子
  速去以盡此拳拳之意也
  自靖人自獻于先王我不顧行遯
  自靖各謀自安之理無愧於天無愧於心無愧於
  人自靖之道也人能反之於心而安則質之鬼神
  而無疑所謂自獻也微子之去箕子之奴比干之
  死各反之於心而各得其致身之地何愧於先王
  哉此箕子所以安於不行遯也此心旣安天地神
  明之理無外於此苟此心未盡指人情以爲安反
  之於已有所違礙乖戾則欺天地鬼神矣箕子謂
  我當以身徇國與國爲存亡視微子不同也此所
  謂各行其志而孔子皆以爲仁也要之比干爲最
  難自謀所安須識此心之正有一毫之私則安非
  所安矣

知识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增修東萊書說》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增修东莱书说》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敎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敎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説提要》)案:馆臣及胡凤丹《重刻增修东莱书説序》并称,澜“婺州清江人”。婺州有浦江县,无清江之邑名。考《增修书説自序》,自称“门人金华时澜”。《金华府志》“时澜”条注云:“《金华贤达传》:字子澜,兰谿人。师吕祖谦。淳熙辛丑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谦辑《书说》自《秦誓》泝《洛诰》,未毕而卒。澜补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云,师祖谦。著《尚书》、《周官馀论》未成卒。”则澜爲兰溪人。国家图书馆藏《增修东莱书説》三十五卷,《图説》一卷,宋刻本,《图説》卷一至十一配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此集无由得致。此外别有纳兰氏《通志堂经解》本,浙江图书馆有藏本。胡氏《金华丛书》虽未详其据本,惟见卷首载纳兰成德康熙丙辰序,盖《通志堂经解》本也。然二本相校,文字多有出入,抑镌刻时未及细校欤?特存之以资参证焉。

阅读

相关人物

時瀾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
鍾謙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