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訓第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40
颗粒名称: 伊訓第四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4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伊训》中的内容,特别是伊尹在太甲即位后对他的训诫。文章认为,伊尹逆知太甲的资材质未必然,故于此时作训以戒之。太甲终能克终允德,则是由于训之早故也。伊尹推本自夏而言之德,强调德之重要,并指出太甲嗣德在初,应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还强调了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恒舞、酣歌、巫风、殉货、恒游、乱风等行为的批判。
关键词: 伊训 太甲 研究

内容

成湯旣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伊訓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
  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冡宰伊尹乃明
  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伊尹當太甲在䘮之始而作訓乗其初心之虚也
  商曰祀周曰年孔子周人故作序以年稱史官商
  人故作書以祀稱以十二月爲正伊尹奉嗣王祇
  見厥祖正始之事自古莫不以爲重舜受終于文
  祖禹受命于神宗况太甲中材故伊尹尤以爲謹
  而史官紀叙辭旨亦特嚴伊尹逆知太甲資質未
  必可保故於是時作書以戒之太甲終於欲敗度
  縱敗禮書若無益然即位之初祗見厥祖侯甸羣
  后咸在百官總己以聽此時太甲豈無悚然作新
  之意雖有驕奢淫泆之行至此必掃蕩無餘而虚
  心願聞治道矣此時以格言大訓入其心則其聽
  之必篤雖久而猶有餘力然則太甲旣立不免於
  昬迷而終於克終允德則訓之之早故也明言有
  著力之意言之爲有力矣
  曰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
  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鼈咸若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
  災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伊尹欲言湯德推本自夏而言之德曰方懋方者
  常常如在初久而無一毫𠋣滯之意日新之謂也
  德者天地萬物所同得實然之理聖人與天地萬
  物同由之也此德旣懋則天地萬物自然各得其
  理矣夏之先后懋德如此宜可以憑藉扶持固億
  萬年之基本子孫纔爾不率天遂降之以災天理
  感應之速反覆手間耳非特人君學者亦有此理
  蓋萬物皆偹於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但匹
  夫無位未必有此事方懋厥德罔有天災感應之
  理存於懋德之中也子孫弗率皇天降災災咎之
  理存於弗率之中也後世人君所以敢於爲惡皆
  恃天下爲己有伊尹之言所以奪太甲之所恃假
  手者非湯放桀乃天也以此深見伐夏非湯之本
  意實迫於天命之不得已耳造爲攻伐雖鳴條一
  日之功栽培固結民心而不離乃在於亳鳴條之
  役雖以兵戈安可恃也自亳之際仁恩涵飬之素
  其可忘乎
  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懐今王嗣厥
  德罔不在初
  惟我商王提湯之德而言之也聖武者非血氣之
  武易之神武是也虐與寛爲對代虐者必以寛湯
  之伐桀非有他道不過取其對者代之如易東爲
  西而已聖武之德如此之大太甲將於何而入故
  伊尹指之曰罔不在𥘉蓋百官萬民於此聳然觀
  命必有一新天下耳目之德以與萬民更始太甲
  雖累於欲縱而即位之初必且改志易慮亟告之
  以嗣德在初乗其天理之正發而開導之也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
  立愛立敬指以用工之地也人之良心一日之間
  無不屢發念過即已未有能立之者於焉而致扶
  持植立之功也自是而扶持植立則始之而有終
  矣治國平天下此其道也嗣德在初工夫之切無
  以易此立之一字修德之本也人誰不愛其親於
  愛親之時而不立其愛則愛親之外無所愛也夫
  敬亦然惟愛親而立其愛敬長而立其敬則此愛
  此敬持守不散而其所推豈不自邦家而四海乎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
  人紀者五典也本有自然之叙惟亂之於桀故至
  湯而始修之修者修道之修也五典旣修於湯其
  道足以贊天叙矣而又何待於從諫弗咈先民是
  順蓋人紀者天下事事物物之理叙於天之自然
  不容一毫有已之私也諫之可從則理在於諫有
  所咈是以已而咈之也則人紀之理咈矣天民之
  先覺則理在於先民不能若是以己而逆之也則
  人紀之理逆矣如之何而肇修乎弗咈時若即肇
  修之工夫也苟拒諫逆賢湯一身之紀且不修何
  以修天下之紀乎舜嗣位而從五典禹受命而叙
  彞倫湯歸亳而肇人紀之修武王勝殷而汲汲攸
  叙之訪爲君爲師者之第一事也
  居上克明爲下克忠
  湯之克明若齊聖廣淵易克也惟克忠爲難求湯
  不幸處君臣之大變此心之忠何以知其克也當
  天命未絶之時桀紂爲君湯武安於爲臣湯武之
  本心也及天命之旣絶則桀紂不可以爲君矣故
  湯武不得已應命而起故詩人美武王曰媚兹一
  人觀媚之一辭與忠之一辭氣象有肅恭之態而
  無一毫干名犯分之心不然五進伊尹湯豈不忠
  於爲下邪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惟檢身若不及故能於人不求備大抵用工於自
  檢實見天下之理如此其難踐實見一身之行如
  此其難全則不敢責人之備蓋已之所素甞者難
  敢以難望於人哉
  以至于有萬邦兹惟艱哉
  湯自肇修人紀至檢身若不及工夫之多踐履之
  深其得天下如此之難以湯之聰明其難且爾太
  甲中材之主則難又奚止於湯也
  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制官刑儆于有位
  得之旣難故其慮後世也深求哲人輔後嗣制官
  刑儆有位爲後世無窮之計
  曰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
  色恒于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
  比頑童時謂亂風惟兹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
  必䘮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
  古者成童習舞恒舞則爲愆矣歌以永言酣歌則
  爲愆矣巫者歌舞以降神恒舞酣歌所以謂之巫
  風也觀湯之時以恒舞酣歌爲戒則知靡靡之樂
  非作於商紂之時鄭衛之音非起於周衰之際天
  下之理正邪對峙有雅樂則有淫聲矣三風十愆
  前六愆因後四愆而生人之用力體察當於其所
  自生也見聖人之言此心如何有一毫不敬則爲
  侮矣聞忠直之言此心如何有一毫不契則爲逆
  矣耆德之人一念之隔則爲遠頑童之人一念之
  喜則爲比四愆不免則六愆隨之卿士邦君有一
  于身必至䘮亡非謂一愆之能䘮亡也德不孤惡
  亦不孤有其一則至于二至于三而九者從而有
  矣有一云者箴其病於未萌也
  臣下不匡其刑墨
  君臣之義天倫也臣下不匡其刑墨以刑而彊驅
  之何也蓋臣作朕股肱耳目腹心之動股肱耳目
  之應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後世人臣之分移於禄
  一體之義析而二固有視其君之過若不相及者
  故湯制刑以懼之庶幾人臣愛身必無不諫是則
  湯之官刑非威以脅人而使之必諫也乃所以還
  其股肱之義而全其天倫也卿士邦君各有臣下
  以匡其愆也卿士邦君有愆刑及臣下交相正之
  用至矣卿士邦君之愆將及䘮亡臣下之刑至墨
  非過也
  具訓于䝉士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
  孔彰
  具訓于䝉士教之於童䝉之𥘉也天性未發人欲
  未萌於此而訓之入之深矣嗣王祗厥身念哉一
  篇之旨歸之於此故其辭警而意嚴聖謨洋洋嘉
  言孔彰所制官刑自今觀之皆凛然可畏之事而
  其中有洋洋孔彰之象何也聖人無本末精粗之
  間其悚然可畏乃生生不窮之理故見其顯然有
  洋洋發動之意也不然三風十愆之戒徒若法律
  之語森然不可犯耳烏知其中有天理也伊尹之
  聖詳味聖謨洋洋之大而嘉言則甚彰明蓋洒掃
  應對乃精義入神之妙能反三風之訓而黙識之
  則所謂洋洋孔彰之意自見矣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
  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惟上帝不常上帝固不常而此理則未嘗不常也
  作有善惡降有災祥何不常之有非作善之外有
  所謂百祥作惡之外有所謂百殃善與祥惡與殃
  各以類而相從耳德與不德其小未有不至於大
  者觀復姤二卦可見勿以小善爲無益而勿修勿
  以小惡爲無傷而勿去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而
  滔天燎原之勢有不可以抑遏者則所謂慶萬邦
  墜厥宗之意明矣
  肆命徂后

知识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增修東萊書說》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增修东莱书说》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敎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敎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説提要》)案:馆臣及胡凤丹《重刻增修东莱书説序》并称,澜“婺州清江人”。婺州有浦江县,无清江之邑名。考《增修书説自序》,自称“门人金华时澜”。《金华府志》“时澜”条注云:“《金华贤达传》:字子澜,兰谿人。师吕祖谦。淳熙辛丑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谦辑《书说》自《秦誓》泝《洛诰》,未毕而卒。澜补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云,师祖谦。著《尚书》、《周官馀论》未成卒。”则澜爲兰溪人。国家图书馆藏《增修东莱书説》三十五卷,《图説》一卷,宋刻本,《图説》卷一至十一配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此集无由得致。此外别有纳兰氏《通志堂经解》本,浙江图书馆有藏本。胡氏《金华丛书》虽未详其据本,惟见卷首载纳兰成德康熙丙辰序,盖《通志堂经解》本也。然二本相校,文字多有出入,抑镌刻时未及细校欤?特存之以资参证焉。

阅读

相关人物

時瀾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
鍾謙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