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华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乾象彚編卷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乾象彙編》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476
颗粒名称:
乾象彚編卷一
分类号:
P1-09
页数:
13
页码:
二七六-二八八
摘要:
该文本主要描述了天文学中的天体运动观测和测量,涉及到了日躔、月建、黄道、赤道等概念,以及渾天儀、度板等观测工具的使用原理。此外,还讨论了北極出地度数的测量方法和算緯度法的应用。整体上,该文本是对天文学观测和测量方法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
天文学
天文
测量方法
内容
東陽葛銘警珩
内圈月建之序斗柄所指
也始於子自東而西左旋
外圈日躔之序日月所合
也始於丑自西而東右旋
南北去兩極皆九十度者
為赤道斜倚赤道者為黄
道黄道入赤道北二十四
度者為夏至之日軌出赤
道南二十四度者為冬至
之日軌其與赤道相交者
為春秋分之日軌
曰所躔在黄道而曰所運
哆轉則隨赤道赤緯實線為
黄道曰躔右退於天之道
緊也虛線為赤道赤緯曰軌
隨天左旋之道也太陽每
曰各隨赤道赤緯左旋一
周則所躔之黄道右退一
赤道即中衡赤緯在北者
即内衡在南者即外衡
月道此舉青道以例其餘
交初在冬至入陰歷則月
行青道後半交在春分之
宿交中在夏至之宿變入
陽歴亦行青道後半交在
秋分之宿復至冬至之宿
而交終矣每交一終退前
所交一度半弱 若交初
在夏至入陽歷亦行青道
而交中則在冬至之宿交
初後半交在秋分之宿交
中後半交在春分之宿矣
地之東西南北橫分天之
東西南北縱分
為規識景
任作數規中置一臬曰出
時影在臬西曰入時影在
北臬東凡日影交規䖏各識
以墨就東西兩交中屈之
以指臬則南北正矣又就
南北中屈之則東西正矣
度板以測北極
欲隨處知北極出地若干
度於
春秋二分日交午正
以度板兩耳對日使透日
光與板相直復懸線以切
度所切者為三十度則知
北極出地亦三十度所切
者為四十度則知北極出
地亦四十度也
算緯度法宗動天一
過曰月行三百六十度每時得三
十度如兩處相差一時即知東西離三十度
如觀月食
彼此或差
一時則知彼此
相離三十度
如欲隨處隨時求北極出地若干度須先知太陽逐節
距赤道若干度用加減法則不必定俟二分午正隨日
可測而得凡春分後各節並以距度減測度若秋分後
各節則又以距度加測度
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蔡氏集傳美珠謂之璿璣
機也以璿飾璣所以象天體之轉運衡橫也以玉為管橫
設之所以窺璣猶今之渾天儀也案渾天古有其法遭秦
而滅漢武帝時洛下閎始經營之歷代以來其法漸密本
朝因之為儀三重其在外者曰六合儀平置黑单環俞氏震曰
名地平環此地面四方之象也上刻十二辰八千四隅在地之位以準地
面而定四方側立黑斐𤨔俞氏曰名天經環此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之象也背刻
去極度数陳氏師凱曰皆是自北数向南去之度以中分天脊直跨地平使
其半入地下而結于其子午以為天經斜𠋣赤单環俞氏曰名
天緯環上下與天經相銜東西與地平相銜此天腹赤道之象也背刻赤道度数陳氏曰皆是自
西数向南東去之度以平分天腹橫繞天經亦使半出地上半入地
下而結于其卯酉以為天緯三環表裏相結不動其天經
之環則南北二極皆為圓軸虚中而內向以挈三辰四遊
之環以其上下四方於是可考故曰六合次其内曰三辰
儀側立黑隻環環而俞氏曰制亦如天緯赤单環在内俞氏曰制即如天經黑隻環在內内而差小銜附黄赤二環以轉動
亦刻去
極度数外貫天經之軸内挈黄赤二道其赤道則為赤单
差小上下與三辰隻環相銜外依天緯亦刻宿度
而結于黑隻環之卯酉其黄道則為黄单環俞氏曰上下亦與三辰斐
環相亦刻宿度而又斜𠋣于赤道之腹以交結于卯酉而
銜
半入其内以為春分後之曰軌半出其外以為秋分後之
曰軌又為白单環俞氏曰鎖定以承其交使不黄赤二環傾塾下設
機輪以水激之使其日夜隨天東西運轉以象天行以其
日月星辰於是可考故曰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遊儀亦
為黑雙環如三辰儀之制俞氏曰在内而又小以貫天經之軸其環
之内則两面當中各施直距直距者桐板二縱置于四遊儀内上属北極下属南極中
施関軸以夾望筒所謂望筒者即玉衡也外指两軸而當其要中之内面又為
小竅以受玉衡要中之小軸使衡旣得隨環東西運轉又
可隨處南北低昂以待占候者之仰窺焉以其東西南北
氏
無不周徧故曰四遊此其法之大畧也俞震曰渾儀三
重六合不動以象天地四方三辰運動以象天行四遊則
亦運動而窺測焉雙環隻鑄一樣二合為一故厚可貫管
軸单環单鑄故薄其天經環南北二極之次有孔衔軸以
穿三辰四遊于内使可運轉軸如管虚中其外有臍兩層
以間隔三辰四遊于内位次呉氏澄曰地平单環徑八尺
潤五寸厚一寸半天經斐環徑八尺潤五寸厚八分两環
合一寸六分天緯单環徑七尺八寸一分潤九分厚五分
三辰斐環徑七尺四寸八分潤一寸八分厚七分两環合
一寸四分黄赤二道单環徑七尺二寸一分潤九分厚六
分四遊斐環徑六尺二寸八分潤一寸八分厚八分半两
環合一寸七分直距桐板二長各如四遊環内徑濶一寸
六分厚八分望筒長隨直距方一寸六分两端方掩方一
寸七分中間圓孔徑七分半地平之下檠以龍柱四各高
七尺七寸植于水槽上一名水平其䑓為十字或為方井
中鑿水道相通行水以激機輪 戴氏震曰考周髀有北
極樞北極璩璣之名所謂北極樞者今之赤極是也所謂
北極璩璣者今之黄極是也盖唐虞時作璿璣運旋于中
以擬黄極周髀謂赤極為北極樞而黄極無其名乃取測
器之名以名之也衡橫也橫帶中圍周髀所謂七衡以界
黄道其中衡則赤道或古之遺制歟 陳氏師凱曰爾雅
疏云地與星辰俱有四遊升降愚謂天動地静地氣雖升
降而地之體則隤然不動所謂四遊决無此理輙據此以
釋四遊儀之所以得名耳
銘按四遊儀之義先儒諸觧似多未的今考周髀謂北
極璿璣南遊所極北遊所極西遊所極東遊所極此北
極璿璣四遊正北極璿璣之中則四遊之名巳見於周
髀古未有黄極之名而周髀名黄極為北極璿璣則所
謂四遊者即指黄極之四遊也盖黄道與赤道不同圈
黄道與赤道不同心勢不得不各設一儀以象之故既
設三辰儀以擬赤經赤緯與两赤極復設四遊儀以擬
黃經黄緯與两黄極意唐虞古制如是而漢魏以來失
其傳與
古歷象
史五帝紀黃帝迎曰推筴旁羅日月星辰索隱曰黄帝得
神筴于是推筴迎曰神筴者神蓍也得蓍以推算歷数
晋書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車區占星氣伶倫造
律吕大撓造甲子容成總斯六術察發斂起消息正閏餘
謂之調歷
隋志晋劉知云黄帝為盖天顓帝造渾儀張氏行成曰
盖天之學唐一行謂與渾天無異盖天止得其半渾天能
得其全堯之歷象盖天法也舜之璣衡渾天法也
銘按專就地平以上言之則曰盖天兼合地平以下言
之則曰渾天殆同器而異名者與
晋志周髀即盖天也其本庖犧氏立周天歷度其所傳則
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其言天似盖笠地象
覆盆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
而滂沲四隤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又言天旁轉如推磨而
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譬之于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
而蟻右去磨疾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廻焉
虞氏喜曰宣夜者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術兼之故
曰宣夜 晋志宣夜之書惟漢却萌記先師相傳云天無
質日月五星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湏氣焉是以七
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
繫故各異也
書疏蔡邕天文志云言天體者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
三曰渾天宣夜絕無師説周髀之術盖以斗極為中中高
而四邊下日月旁行遶之曰近而見之為晝曰逺而不見
為夜渾天者以為地在其中天周其外晝則曰在地上夜
則曰在地下王蕃渾天説曰天之形狀如鳥卵天包地外
猶卵之裹黄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上然也其術以為天
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見有一百八十二度半
强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
按此惟河南為然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五度當嵩高之
上又其南十三度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春
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此其大率
也其南北極持其两端其天與日月星宿斜而迴轉
史記天官書昔之傳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唐虞羲和有
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宏于宋子韋鄭則裨竈在
齊甘公名德又楚有甘公楚唐昧趙尹皐魏石申續漢志云楚唐蔑魯祥慎魏名
申夫
七政左右旋
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明天文志西人言九重
天曰最上為宗動天無星辰每日自東而西左旋一周次
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歲星天次曰熒惑天次曰太
陽天次曰金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陰天自恒星以
下八重天皆隨宗動天左旋
大宗伯疏二十八宿隨天左旋為經五星右轉為緯經星左旋
緯星右轉經傳釋義歲差之法恒星有東移之度则列宿亦可
謂之右旋 續漢書志天之動也一畫一夜而運過周星
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曰月相推曰舒月速當其司謂之
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遠三朱子曰如月在午日在酉謂之弦分天之中
謂之望以速及舒光盡體伏謂之晦日月之行則有冬有
夏冬夏之間則有春有秋故曰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
春南陸謂之夏束陸謂之秋銘按天之南北與地異天以北極為中而夏至曰道為南
冬至曰道為北春分曰道為西秋分曰道為東惟两極與緯度之南北則仍以地之南北名之曰道發南
冬乃至焉曰道歛北夏乃至焉二至之中春秋分焉曰有
光
道光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朔㑹望衡鄰于所交
虧薄生焉以上言日月五星右旋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語類朱
子曰横渠说日月皆是左旋説得好蓋天行甚健一日一
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進過一度曰行速健
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比天進
一度則曰為退一度積至三百六十五度四分曰之一則
天所進過之度恰周得本數秦蕙四四天謂列宿一歲所進過之度幾及一周而微不
及此云恰周得本數舉成數而言未計歲差故也而曰所退之度亦恰退盡本數
遂與天㑹而成一年月行遲一曰一夜比天為退十三度
有奇進數為順天而左退數為逆天而右厯家以進數難
算只以退數算之且曰日行遲月行速又或曰如以一大
輪在外一小輪載日月在内大輪轉急小輪轉慢雖都是
左轉只有急有慢便覺日月是右轉曰然梅氏文鼎曰
七曜皆東升西没故曰左旋然七曜在天每日皆有相差
之度實自西而東故又可以名之右旋以上言日月五星左旋
度法
戴氏震曰古書度法以曰一晝夜之行為一度周髀及四
分術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故舉天度者但
以四分為言要其無當於天巳久矣 明史天文志回回
法天周度三百六十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微纖以下
俱準此宫十二每宫三十度 梅氏應算書問天無度以
曰所行為度每歲之曰旣三百六十五曰四分曰之一矣
古法據此以紀天度宜為不易奈何改之曰古法以太陽
一日所行命之為度然所謂四之一者訖無定率故古今
代
公論以四分衍最為疏濶而累斗分諸家互異至授時而
有减歲餘增天周之法則日行與天度較然分矣又况有
冬盈夏縮之異終歲固未有數日平行者哉故與其為畸
零之度而初不能合於日行卽不如以天為整度固推步
善法矣
地圓 里差
周髀春分之曰夜分以至秋分之曰夜分極下常有曰光
日内近極秋分之曰夜分以至春分之曰夜分極下常無曰
光外遠極冬至夏至者日道發斂之所生也發猶往敛猶來故日運行
處極北北方曰中南方夜半曰在極束東方曰中西方夜
半曰在極南南方曰中北方夜半曰在極西西方曰中東
方夜半凡此四方者晝夜易處加四時相及然其陰陽所
終冬夏所極皆若一也 梅氏厯算書周髀雖未明言地
圆而其理巳具周髀言北極之下以春分至秋分為晝秋
分至春分為夜蓋惟地體渾圓故近赤道則晝夜長短漸
平近北極则晝夜長短之差漸大推而至北極之下遂以
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矣周髀又言日行極北北方曰中南
方夜半云云蓋太陽隨天左旋繞地環行各以所到之方
正照而為曰中正午其對衝之方在地影最深之處卽為
夜半子時矣周髀又言北極之下不生萬物北極左右夏
有不釋之氷物有朝耕暮〓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五
穀一歲再熟蓋北極下地即以北極為天頂太陽周旋近
於地平陽光稀微萬物不生矣其左右猶能生物而以春
分至秋分為畫故朝耕而暮獲也若中衡左右在赤道下
以赤道為天頂春分時曰在赤道正午時曰在天頂而熟
甚即其方之夏春分以後曰帆漸離赤道而北其熱稍减
而凉氣以生為此方之秋冬矣至秋分曰漸在赤道則又
為其方之夏矣秋分後漸離赤道而南復得稍凉又為秋
冬是故冬有不死之草而五穀一再熟也 性理正義程
子云論地中據测景以三萬里為中然有至一邊已及一
萬五千里而天地之運蓋如初然則中者亦時中耳地形
有高下無適而不為中故其中不可定下案程子言地是
渾圓之體乃周髀之精義又古者三萬里之說或以地之
四遊言之觀程子之意乃謂地之縱横止於三萬里也蓋
地之四圍九萬里三分取一為三萬里此説亦確續文
獻通考地圓之說以古八寸之尺而言南行二百五十里
而北極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而北極高一度地全周
三百六十度為九萬里若以今十寸之尺而論則二百里
而差一度地全周為七萬二千里也以上地圓
梅氏文鼎曰堯典星鳥星火星虚星昴此萬世求歲差之
根數宅隅夷宅南交宅昧谷宅朔方此萬里求里差之定
法 又周髀所言東方曰中西方夜半云云者皆相距六
時其相去皆一百八十度地與天應其周度皆三百六十此東西差之極
大者也細考之則日在極東而東方為曰中午持則其地
在極南者必見曰初出地而為卯時在極北者必見曰初
入地而為酉時故又云此四方者晝夜易處加四時相及
自南方邹至束方午為四時自束方曰中午至北方酉亦
四時故每加四時則相及矣若以度計之實相距九十
又細分之則束西相距三十度必早晚差一時相距十五
度必相差四刻羲仲和仲分處束西以测此束西里差也
周髀所言北極之下半年為畫中衡下五穀一歲再熟云
云者其距緯皆相去九十度乃南北差之極大者細考之
北極髙一度則地差二百五十里而寒暑密移畫夜之長
短各異和叔羲叔分處南北以測此南北里差也 秦氏
蕙田曰東方見曰早西方見曰晚束西里差者推節朔及
日食所必用也冬至北方畫益短夏至北畫益長自中土
而南寒漸平自中土而北寒愈甚南北里差者驗晝夜節
候之所参稽也以上里差
髙厚蒙求天體渾圓包乎地外元氣充塞圍住地心而地
乃得懸空而不偏墜地球中心為離天最逺之處即為
周圍重性所趨之處萬物皆重地心故山海人物皆無傾倒之
虞 地體之周以天度計之當得九萬里以徑一圍三計
之其厚當得二萬八千六百三十六里百分里之一若論
形體則沙土山海合成一箇圓球故謂地為方語其德而
非語其形也何以見之如人向北直行二百五十里則見
北極出地高一度南極入地低一度如向南直行二百五
十里則視北極逺一度視南極近一度如人在極南能見
近南極諸星而北極之星不見人在極北所見者反是則
地體之圆可無疑矣西人航海過大浪山見南極出地三
十五度可知其地正與中國相對相隔一百八十度則人與人對足底行而
厯其地者仍仰而觀天未嘗視天在地之下則益見地球
之圆而周圍皆可居人並非荒誕 地心最為重濁水附
於地到處就其重心故地形圆而水勢亦圆隔數百里水
面便如橋梁遠望者不可見須登桅望之乃見銘按以一滴水凝於
砚上亦中高而四垂至於平上之露尤見全體皆圓歐邏巴西北有大国曰大泥亞
相隔一海道阻難通海中魚蔽水面舟為魚湧輙不得行西史稱為別一天
下南北經度自北極出地五十六至七十三其南夏至畫
長六十九刻其中畫長八十二刻其北夏至日輪橫行地
面半年為一畫夜與周髀之說同有臺建於山頂以窮天象國主
地谷白利格究心三十餘年所製窺天之器累黍不爽今
為西土歷法之宗以上北回補
北極 黄極
語類北辰是天之樞紐北辰無星緣人要取此為極不可
無記認故就其旁取一小星謂之極星問極星動而不動
曰也動只是近那辰星雖動不覺五禮通考極星祖氏測
離一度者有餘者梅氏文鼎以為其度恐未及一度沈氏
测離三度有餘者梅氏以為在二度左右皆言其所用儀
器測有未確元史志郭守敬測極星離不動處三度奇案
極星所以動移由於恒星次差言歲差者所當知也
晋天文志劉洪曰南極北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繞
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謂之上規繞南極七十二度
常隱不見謂之下規釋義赤道内外三十度許為曰月五
星之行道舊謂之中規
會典京師及各省北極高度京師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
五分山西三十七度五十三分奇山東三十六度四十五
分奇河南三十二度四分四川三十度四十一分湖廣三
十度三十四分奇河南三十四度五十二分奇陜西三十
四度十六分浙江三十度十八分奇江西二十八度三十
七分奇貴州二十六度三十分奇福建二十六度二分奇
廣西二十五度十三分奇雲南二十五度六分廣東二十
三度十分又各省東西偏度浙江偏東三度四十一分奇
福建偏東二度五十九分江南偏東二度十八分山東偏
束二度十五分江西偏西三十七分河南偏西一度五十
六分湖廣偏西二度十七分廣東偏西三度三十三分奇
山西偏西三度五十七分奇廣西偏西六度十四分奇陕
西偏西七度三十三分奇貴州偏西九度五十二分奇四
川偏西十二度十六分雲南偏西十三度三十七分凡偏
東一度節氣遲時之四分偏西一度節氣早時之四分
明史志束西偏度以京師子午線為中而較各地所偏之
度凡節氣之早晚曰食之先後胥视此蓋人各以見曰出
入為束西為卯酉以日中為南為午而束方見曰早西方
見曰遲束西相距三十度則差一時矣以上北極
周髀欲知北極璿璣周四極言四至也常以夏至夜半時北極
南遊所極冬至夜半時北遊所極冬至曰加酉之時西遊
所極曰加卯之時束遊所極此北極璿璣四遊正北極璿
璣之中 戴氏震曰今人所謂赤極卽魯論北辰周髀之
北極樞也今人所謂黃極即周髀之北極璿璣也虞書在
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蓋設璿璣以擬黄極故周髀即以璿
璣為黄極之名或言古人不知有黃極非也黃極赤極古
通曰北極而巳此云北極南逰則專指黄極為北極而赤
極乃謂之正北極黄極每畫夜統赤極一周而又過一度
冬至夜半黄極在赤極下正北之位是為北遊所極邜時
在赤極左正東之位是為東遊所極午時在赤極上正南
之位是為南遊所極酉時在赤極右正西之位是為西遊
所極此一曰之四遊所極也冬至夜半起於正北一周而
過一度雖每曰之推移甚微漸進而至四分周之一則春
分夜半實為東遊所極夏至夜半乃南遊所極秋分夜半
乃西遊所極此一歲之四遊所極也古者冬夏致日但舉
二至則二分可知又錯舉冬至夘西則每月皆可知矣日
月星隨天左旋實由於黃極環繞赤極為左旋之根周髀
數言其虞書之義疏乎 江永曰大陽若宗赤極则恒行
赤道無寒暑進退何以能生萬物有赤極赤道又有黄極
黃道所以成变化蓋赤極體也黄極用也赤極為心黄極
統之而成圈則又未嘗不宗赤極也以上黄極
洪範曰月之行則有冬有夏疏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
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春分曰行赤道從此漸北夏
至行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極六十七度夏至以後曰
漸南至秋分還行赤道與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
四度去北極一百一十五度其曰之行處謂之黄道又有
月行之道與黃道相近交路而過半在曰道之裏半在曰
道之表其當交則两道相合交去極逺處两道相去六度
此曰月行道之大畧也
周髀凡為曰月運行之圖周七衡周而六問故曰夏至在
東井極内衡冬至曰在牽牛極外衡也一歲一内極一外
極月一内極一外極 趙氏婴七衡圖註第一夏至曰道
第四春秋分曰道第七冬至曰道也 戴氏震曰古來黄
赤道之名但謂之衡虞書之璿璣既為黄極則玉衡以界
黄道而定節氣黄道必別為侧終之衡準黃極取正此七
衡皆準赤極取正以側剖黃道為六間虞書不必定有七
衡而衡之名出於古無疑曰在内一衡夏至右旋發南交
於次二衡大暑次三衡處暑次四衡秋分次五衡霜降次
六衡小雪次七衡冬圭右旋颁北交於次六衡大寒次五
衡雨水次四衡春分次三衡穀雨次二衡小滿復至内一
衡夏至七衡日所至是為定氣與土圭测景相應然則定
氣自古用之矣冬至曰在牽牛夏至曰在東井特周時為
然第四衡曰中衡即赤道
太陽過宫歲差
梅氏厯學疑問補問舊厯太陽過宫與中氣不同今何以
復合為一曰天有十二宫宫各三十度每歲太陽以一中
氣一節氣共行三十度如冬至為中氣小寒為節氣共行三十度其餘並同滿二十
四氣则十二宫行一週故厯家恒言太陽一歲周天也然
而實考其度則一歲日躔所行必稍有不足雖其所欠甚
微約其差不過百分度之一有半積至年深遂差多度七十年差一度七百年即差十度
是為嵗差厯家所以有天周歲周之名天分三百六十度是為天周每歲太
陽共行三百六十度微弱是為歲周漢代未知歲差誤合為一至唐開元間
僧一行作大衍厯始分天自為天周天十二宫度終古不史歲自為歲
周歲太陽所行之宫度歲嵗微移厯代遵用盖冬至曰躔之度巳週尚不
能復於星紀之原度必丙行若干日時而至星紀所以太
陽過宫與中氣必不同曰其法原無錯誤其理亦甚易知
今徐李諸公深於厯術豈反不明此事顧乃因仍回厯之
宫名而以中氣日即為交宫之日則歲周與天周復混而
為一於是歲差之理不明而天上十二宫度名實俱亂是
故厯法至今推步之法巳極詳明而不無有待商的以求
盡善者此其一端也 問天上十二宫亦人所名今随中
氣而移亦何不可之用曰十二宫如南方朱鳥七宿東方
蒼龍七宿北方元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皆依星象而取
非慢設也堯典中星厯家以歲差考之堯甲辰至今巳四
千餘歲歲差之度已及二宫以西率七十年差一度約之凡差六十餘度然而
天上二十八舎之星宿未嘗变動故其十二宫亦終古不
变也若夫二十四節氣太陽躔度盡依歲差之度而移則
歲歲不同七十年即差一度安得以十二中氣即為太陽
過宫乎如混而為一則積而久之必將析木之宫盡變為
星紀大火之宫盡变為析木再積而久之至數千年以後
東宫蒼龍七宿悉变元武南宫朱鳥七宿悉變蒼龍國家
颁厯授時而使天上宿度宫名顛倒如此其可不〓為釐
定乎西法以斗四度為丑宫之初度自此曰躔行滿三十度即交子宫
銘按宫度終古不攺者以天周為度從赤道内分十二
宫也宫度逐歲漸移者以歲周為度從黄道内分十二
宫也二者皆有至理而用各不同用以算厯則宫度自
當不改而歲差之理方明用以推命則宫度又當漸移
而命主之垣方的何者萬物以太陽為主節氣中氣皆
随太陽為轉移故太陽最北則為南夏至而所躔之宫
即為午太陽最南则為冬至而所躔之宫即為子盖天
周尚為虚位而歲周乃為實躔古法從赤道分宫不若
今法從黄道分宫之更為親切也觀星平家立命於邓
取日出之義非皆以太陽為主乎但宫移則度亦俱移
不當仍泥七宿之五行耳 七宿五行者五星家以七
政配七宿用木金土日月水火為序日居中而月次之
自下而上則一水二火也自上而下則三木四金五土
也其分配非無妙義然日月至尊不宜與五星並列况
宫度既移則五行之氣亦移不宜仍用角木亢金之列
惟於每宫平分為三十度而以木金土火水各占六度
斯為得之
乾象彚編卷二
東陽葛銘警堂
月道
劉向五紀論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疾也朔而月見東
方謂之側慝側慝遲不敢進也 説文朔而月見東方謂
之胸 大衍議昔人多不知定朔假朔在二曰則常朔之
晨月見東方朔在晦曰則常朔之夕月見西方理數然也
傅仁均始為定朔而曰晦不東見朔不西朓法言月未
望則載魁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朱子曰言月方生則以
日之光加被於魄之西而漸滿其東既望則以日之光終
守其魄之東而漸虧其西盖月魄遡日為明未望則日在
其右既望則日在其左故冬向其所在而受光譯義上
弦多在八日下弦多在二十二日
漢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阿九行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
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東立
春春分東從青道立秋秋分西從白道立冬冬至北從黑
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 唐天文志凡月合朔所交冬在
陰歷夏在陽歷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後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當黄道東立冬立夏後青
道交牢在立春之宿在黄道東南至所衡之宿亦如之〇
至所衡之宿謂至秋分之宿立秋之宿也亦如之謂亦在
黄道東黄道東南也冬在陽歷夏在陰歷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
知识出处
《乾象彙編》
本书记述了乾象彙編目録是天文学文献目录,共四卷,包含基础知识、观测工具、天体特征和运动规律、天体性质和变化等内容,是一本全面介绍天文学知识和观测方法的文献目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