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復由故道疏嘉靖九年十月初二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竹涧文集十二卷(文集八卷奏议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3758
颗粒名称: 黄河復由故道疏嘉靖九年十月初二日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1
页码: 十四至十五
摘要: 潘希曾所撰写的《竹涧文集》中所收录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内容

題為黄河復由故道事嘉靖九年十月初八日據河南管河副使周
  忠呈查勘得虞城縣原有小股河本年六月以來自上源衝開由歸
  德州丁家道口直至本縣地方横流往夏邑并直隸碭山縣去訖本
  月二十四日據兖州府單縣管河主簿郭景輝呈勘得黄河至曹縣
  地方胡村寺東衝開一道濶三里有餘東南至本縣賈家壩入古蹟
  黄河由歸德州丁家道口至徐州小浮橋入運河胡村寺東北衝開
  一道濶一里有餘又分為二支東南一支經虞城縣至碭山縣合古
  蹟黄河出徐州東北一支經單縣長隄盡頭至魚臺縣漫為坡水傍
  谷亭入運河其單豐沛三縣黄河賴長隄障迴即今沙淤平滿民多
  耕作不復為沛漕之患等因各到臣卷查節據兖州府管河同知陳
  約呈本年六月初二日黄河溢出河岸流至單縣長隄脚下深五六
  尺瀰漫東流徐州碭山縣申本年六月二十四日黄河泛漲自上源
  虞城單縣二處衝流入境開封府歸德州申本年六月二十六日黄
  河水大漲將上源梁靖口等處衝開漫入虞城縣境内已經臣督令
  各該管河官於河患處所加謹脩防候汎濫稍退流派可辯仍將河
  道變遷緣由勘報去後今據呈報前來查得黄河由歸德州至徐州
  入漕河者故道也永樂年間濬開封支河達魚臺縣入漕河者以濟
  淺也自弘治年來黄河改由單豐出沛之飛雲橋而歸德故道始塞
  魚臺支河亦塞然以其出於沛橋亦可資以濟淺以其逼近沛漕又
  恒有衝決沙淤之患朝廷連年脩濬勞頓甫息一旦全河復其故道
  則患害已遠支流達於魚臺則淺涸無虞矣雖河性靡常不可逆覩
  由今觀之實漕運之利而國家之福也緣係黄河復由故道事理為
  此具本專差承差王鼎親齎謹具題知

知识出处

竹涧文集十二卷(文集八卷奏议四卷)

《竹涧文集十二卷(文集八卷奏议四卷)》

明代诗文别集。潘希曾(字仲鲁)著。此集是潘希曾的儿子潘徽请求黄省曾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有《竹涧文集》8卷,其中诗4卷,杂文4卷,又《竹涧奏议》4卷,共计12卷。另有附录1卷,墓志、小传之类。集前有东郡苏祐、江阴张衮序。今存此刻本。《四库全书》也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并在《提要》中说:“核其卷数,与《千顷堂书目》所载相符,盖犹旧本也。”程文德曾撰潘希曾传说:“公仪状秀伟,言辞辨正。平生读书,精思力究,发为文章,隽腴古雅,诗尤清婉,卓然名家。”其诗文评价显然过誉。今观其集,四库馆臣所言较为允当:“集中章奏,语皆剀切真挚,不为粉饰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其平时虽不以文章著,而直抒胸臆,沛然有余,亦其刚正之气有不可掩遏者欤。又希曾治河,绩最著,小传称其别有治河录,今已不传。然集中条议修筑诸疏,措置规模,犹见一二,是尤切于实用之文,足以资后来考证者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可见其文文学价值不高。其诗有些情韵,但也很难说是“卓然名家”。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希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