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待制文集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2981
颗粒名称: 柳待制文集序(二)
分类号: I222.747
页数: 1
页码: 二至三
摘要: 余闕為柳貫所撰《柳待制文集》寫的一篇序文。
关键词: 古典文学 诗文集

内容

天地之化物類人事之理久則敝敝則革革則章非敝無革非革無
  章吾何以知其然也在易之革革之卦貞離而兌悔離文也時至於
  革則其敝也久矣夫兌離所勝者也物敝當革雖所勝者熄之故兌
  革離夫惟革其故而後新可取故革其文者乃所以成其文也近取
  諸物若虎豹之文非不彪然炳也及久而敝則䵝昧龎雜曾不若狌
  狸之革而章者也四離之終而革之時也五與上革之功也故五爲
  虎變而上為豹變以其世考之成周之文唐虞以降之所未有也至
  孔子之時乃大敝矣周公聖人也曷不為是勿敝之道以貽其子孫
  以傳之天下後世使之守而無變哉蓋物久而敝理也理之必至聖
  人亦末如之何也孔子之作春秋或者以為絀周之文崇商之質夫
  豈盡然以其告顔子四代之制與夫後進禮樂者觀之則其所損益
  者可知也由周而來亦可概見漢之盛也則有董子賈傅太史公之
  文東都而下則敝而不足觀也唐之盛也則有文中子韓子之文中
  葉而下則敝而不足觀也宋之盛也則有周子二程子張子歐曾之
  文南遷而下則敝而不足觀也夫何以異於虎豹之文彪然炳也及
  久而敝則䵝昧龎雜曾不如狌狸之革而章者哉文之敝至宋亡而
  極矣故我朝以質承之塗彩以為素琢雕以為朴當是時士大夫之
  習尚論學則尊道德而卑文藝論文則崇本實而去浮華蓋久而至
  於至大延佑之間文運方啟士大夫始稍稍切磨為辭章此革之四
  而趨功之時也浦江柳先生挾其所業北游京師石田馬公時為禦
  史一見稱之已而果以文顯由國子助教四轉而為翰林待制兼國
  史院編修官蓋先生蚤從仁山金先生學其講之有原而淬礪之有
  素故其為文縝而不繁工而不鏤粹然粉米之章而無少山林不則
  之態惜其未顯而已老欲用之而已沒也餘在秋官時始識先生嘗
  一再與之論文甚懽比以公事過其家問其子孫得其遺文凡若干
  篇因使先生弟子宋濓戴良彚次之將畀監縣亷君刻之浦江學官
  世有欲徵我朝方新之文者此其一家之言也必有取焉因題其卷
  首以俟至正十年八月丁祀日武威余闕序

知识出处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七言近体,卷7为制、诰、表、笺、状、祝文、策问,卷8为谥议,卷9为碑铭、颂,卷10-11为墓志铭,卷12为墓志铭、塔铭、墓表、砖志,卷13为铭、辞、赞、箴、传、书,卷14-15为记,卷16为序,卷17为序、引、说,卷18-19为题跋。卷20为行状、祭文、诔、启,并有宋濂写于至正十一年(1351)的跋语。卷末是附录,所录都是有关柳贯的传记资料。据本书序跋,可知系余阙于至正十年自柳贯之子柳卣处得到柳贯文稿,约其门人宋濂、戴良编次为20卷。尚有未编入的诗907首、文248篇,编为别集20卷,未刻,藏于其后人家中。可知本集是经过筛选的,只保存了约三分之一的诗,约二分之一的文。柳贯早年诗文不自存稿,40岁以后始留文稿,并编为《北游》、《西雝》、《容台》、《钟陵》等7集,现存《柳待制文集》就是选自上述7种稿本。本集有元至正年间刊本,被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流传较广的善本。

阅读

相关人物

余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