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校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歷代制度詳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1818
颗粒名称: 卷二 學校制度
分类号: D69
页数: 4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古代教育制度,包括学官、辟雍、养老、师儒、乐正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其演变和影响。
关键词: 古代制度 教育 演变

内容

學官帝日防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虞書司徒掌邦教師氏教國子保氏養國子地官大司樂建學政春官大樂
  正小樂正以詩書禮樂造士王制大司成論説文王世子太常屬官有博士
  武帝建元五年置博士宣帝黃龍元年增員十二人前漢初武帝立博士書惟有歐
  陽生禮後倉易楊何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復立大夏侯勝小夏侯建尚書大戴徳小戴聖禮施讐孟喜梁丘賀易谷梁春秋元帝復
  立京房易平帝立左氏春秋毛萇詩逸禮古文尚書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博士祭酒一人六
  百石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後漢博士祭酒博士本四百石宣帝增秩光武立施孟
  梁丘京氏歐陽大小夏侯尚書齊轅固魯申公韓嬰毛萇詩大小戴禮嚴彭祖顔安春秋凡十四博士西晉武帝
  置國子祭酒博士江左增爲十六人不復分掌五經而謂之大學博
  士晉車嗣言二漢舊事博士之職惟舉明經之士遷轉各以本資初無定班開皇中國子不隸太常自
  前代皆屬太常隋國子監祭酒一人司業二人武徳初以國子監
  曰國子隸太常寺貞觀二年復曰監高宗龍朔二年改曰司成館咸
  亨二年復曰監武後垂拱元年改曰成均尋復唐高宗龍朔二年改博士曰宣業國
  子監闕司業則以朝官判監事國子監直講以國子監領六學一曰
  國子學生徒分習五經洪文館唐高宗龍朔二年置於東都上臺
  生徒三十人崇文館龍朔二年置於東都東宮生徒二十人兩館生
  徒並以皇族後親三品以上子孫爲之廣文館宗天寶九載置令
  學子生業進士者西都六十人東都十人學舍有虞氏養國老於上
  庠養也大學養庶老於下庠小學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大學養庶老於西序
  小學商人養國老於右學大學養庶老於左學小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糾也
  大學養庶老於虞庠小學虞庠在國之西郊王制內則本章註上庠右學在西郊下庠左學在國中王
  宮之東東膠亦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虞庠在西郊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唐太宗增築學舍一千
  二百區選舉志慶歷四年以錫慶院爲大學五年以馬軍都虞候公
  宇爲大學熙寧四年復以錫慶院爲大學養老四代庠序養老見上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饗禮商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
  之內則疏云皇氏云人君養老有四種一是養三老五更二是子孫爲國難而死者祖父三是養致仕之老四是引戶校年養
  庶人之老熊氏云天子視學之年養老一嵗有四謂四時皆養老故鄭氏註凡飲養陽氣凡食養隂氣陽用春夏隂用秋冬是四時凡四
  也按文王世子云凡大合樂必遂養老註云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通前爲六又季春大合樂天子視學亦養老世子
  云凡視學必遂養老是總爲七也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食三老五更於大
  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醤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所以教諸侯之弟
  也後漢明帝永平二年十月幸辟雍行養老禮尊事三老李躬爲三老
  兄事五更本紀桓榮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爲之蔡邕曰更當爲叟譙周曰漢中興三老不答拜後革之和
  帝魏高貴鄉公後魏孝文後周武帝皆行養老禮辟雍周大雅文
  王靈臺於樂辟雍疏云韓詩説辟雍者天子之學圓如璧壅之以水在南方七裏之內立明堂於中五經之文所藏處
  蓋以茅草鄭氏以辟雍在西郊則與明堂宗廟皆異處穎子容云大廟有八名清浄謂之清廟禘祫謂之大廟告朔謂之明堂饗射謂之
  辟雍占云謂之靈臺其四門之學謂之太學其中室謂之太室袁凖云死生交錯非其禮矣大司樂疏云三代天子學總曰辟雍
  漢劉向請興辟雍王莽立辟雍後漢光武中元元年初建明堂靈
  臺辟雍本記辟雍去明堂三百步顯宗和帝順帝皆臨辟雍饗射魏晉東晉後
  魏皆有辟雍教法周大宰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三日師以賢得民
  四日儒以道得民周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聯師儒並周禮
  王制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齊八政以防淫一道
  徳以同俗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於庠習射尚功習鄉尚
  齒不變右鄉移左左鄉移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不變移之遂不變
  屏之逺方終身不齒樂正崇四術立四教尚書傳曰年十五入小學十八入大學春秋
  教以禮學冬夏教以詩書王子羣後卿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
  不帥教者大樂正以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
  王親視學不變屏之逺方終身不齒王制春夏學幹戈秋冬學羽籥
  大司成論説在東序文王世子比年入學每嵗來入也中年考校間嵗一年視
  離經辨志離經斷絶句也辨志謂別其心志所趨向也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
  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
  成學記漢武帝元朔五年丞相公孫請太常擇民年十八儀狀端
  正補博士弟子復其身一嵗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不通罷之
  儒林傳唐國子授經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三傳各
  爲一經兼習孝經論語老子太宗詔諸生能通一經者皆署吏太學
  以四品五品及郡縣公子孫及從三品之曾孫爲之慶歷二年國
  子監言國學除七品以上子孫許試補外八品以下至庶人例不受
  補每多冒稱欲依唐四門學以八品至庶人子孫補學生從之郡
  國鄉學周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序州黨之學也黨正以禮屬民
  飲酒於序地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學記術當爲遂諸侯
  天子命之教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
  諸侯曰頖宮王制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魯僖公修泮宮泮者半也半有水半無水也半水者蓋東
  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也漢元帝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儒林傳後魏獻文
  帝大安元年初立鄉學郡置博士助教後魏郡縣始乎此梁武帝北
  齊文宣帝並州郡立學隋開皇二十年廢州縣學煬帝州郡置學
  官州縣學春秋仲月釋奠高祖武徳七年詔諸州縣及鄉並令置
  學開元二十一年勅州縣學生兼習吉凶禮公私有禮事處令示儀
  式太平興國二年賜廬山白鹿洞書史至道二年賜嵩陽書院額
  咸平四年潭州兵麓書院降經史大中祥符二年賜應天府書院額
  景祐四年詔藩鎮許立學他州勿聽慶歷四年詔諸州各立學如
  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祀典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凡有道
  者有徳者使教之死則爲樂祖祭於瞽宗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
  舞春官采讀爲菜蘋蘩之屬王制疏云釋菜無牲牢幣帛釋奠有牲牢幣帛仲春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月令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春官官謂詩書禮樂之官釋奠者直奠置其物無食
  飲酬酢之禮凡釋奠者必有合也國無先聖先師則所釋奠者必與鄰國合也有國故則否文王
  世子若周則有周公魯則有孔子則不合也魏齊王正始七年祀孔子以顔淵配東晉
  祭先聖舊以社日孝武改用孟秋南齊釋奠樂舞牲器悉依上公
  北齊月朔祭酒領諸生拜孔聖揖顔回四仲月上丁釋奠
  唐高祖武徳二年釋奠以周公爲先聖孔子配享貞觀二年房玄齡
  議晉宋梁陳及隋大業皆以孔子爲先聖顔回爲先師詔罷周公祠
  更以孔子爲先聖顔回爲先師二十二年詔左丘明至範寧二十一
  人用其書行其道宜配享孔子廟高宗顯慶二年長孫無忌等議永
  徽今改用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請改從貞觀從之開元八年
  詔顔回等十哲易爲坐像曾參特坐於十哲之次圖七十子及二十
  二賢於廟壁二十七年制曾參不載四科俾修舊位建隆元年帝
  親制文宣王兗國公二贊天僖五年以聖制文宣王贊及近臣撰
  十哲七十二賢贊鏤板幸學天子將出征類於上帝宜乎社造乎
  禰祃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學定兵謀也出征執有罪反釋
  奠於學以訊馘告王制天子視學大昕鼓征所以警眾也文王世子昧爽擊鼓以召
  眾漢高帝十二年章帝元和二年安帝延光三年後魏孝文大和
  十九年唐高宗幹封元年大中祥符元年皆幸魯祠孔子後漢光
  武建武四年晉武帝太始七年恵帝元康三年成穆孝武三帝梁武
  帝天監七年九年北齊孝武永熙中年後周宣帝大象二年隋文帝
  唐高祖建隆元年並太祖幸國子監太宗端拱元年幸監召李覺講
  易泰卦淳化五年孫奭講堯典説命真宗咸平二年崔偓佺講大禹
  謨仁宗天聖二年馬龜符講説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有父在
  則禮然其二曰有君在則禮然其三曰長長也文王世子天子設四學當
  入學而太子齒唐元宗開元七年太子行齒胄禮太子謁先聖爲初獻
  亞獻終獻並以胄子詔褚無量坐講晉恵帝爲太子及湣懐太子講經
  竟並親釋菜於太學元帝大興三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梁武
  帝天監八年北齊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高宗總章元年開曜元年
  永隆二年中宗景龍二年睿宗先天元年並太子釋奠元嘉釋奠舞六佾天監釋
  奠著絳紗襮貞觀釋奠太子爲初獻國子祭酒張復嗣爲亞獻揖司業趙洪智爲終獻置博士弟子員前漢高
  帝未遑庠序之事孝恵高後文景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武帝
  元朔五年令太常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儒林傳昭帝增百人元帝增千人成帝增三千人後漢質
  帝遊學至三萬生晉武帝初太學生三千人大始八年七千人東晉孝武帝置太學生六千人後魏道武太學生三千人宋武帝置生三
  百二十人北齊太學生二百人隋三百六十人唐高祖百四十員太宗國學八千余人皇祐二年內舍生以百人爲限熙寧元年於內舍
  二百人外增外舍生一百員四年外舍生不限員上舍一百員內舍二百員漢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
  子員設科射策訖於元始一經説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儒林
  傳贊江左迄宋齊時或置學不能十年鄉裏莫或開館公卿罕通經
  術梁武帝天監四年開五館建國學以五經教授以明山賔陸璉
  沈浚嚴植之賀玚補博士各主一館有數百生慶歷二年侍御史
  王洙言國子監每科詔下許品官子弟投保官家狀量試藝業給牒
  充廣文太學律學三館學生多或至千余人即隨秋試召保取解及
  科場罷日則生徒散歸居常講筵無一二十人聽講欲自今聽學滿
  五百日者方得取應從之熙寧四年增廣太學生員分三等以初
  入學生員爲外舍不限員自外舍升內舍自內舍升上舍以百員內
  舍以二百員爲限封爵先聖元帝賜孔霸爵關內侯號褒成君奉
  孔子後孔光傳平帝元始初諡孔子曰褒成宣尼公後魏孝文大和
  十六年改諡宣尼曰文宣尼父後周宣帝大象二年封孔子爲鄒國
  公唐高宗幹封元年贈孔子太師武後天授元年封孔子爲隆道
  公元宗開元二十七年諡孔子爲文宣王其後嗣褒聖侯改封嗣文
  宣王是年顔子贈兗國公閔子騫十哲贈侯曾參七十二子贈伯大
  中祥符元年諡宣尼曰元聖文宣王後避聖祖名改至聖文宣王
  立學後漢光武建武四年初起太學光武中年以後専事經學開門
  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光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永平二年親
  行其禮正坐自講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九年期門羽林之士
  悉令通孝經匈奴亦遣子入學通鑒安帝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學
  舍鞠爲園蔬通鑒順帝永建六年起大學質帝時遊學至三萬余生然
  章句漸疎而浮華相尚後漢靈帝熹平四年正五經文字刻石立
  於太學門外本紀北齊昭帝詔文襄所運石經列於學館外唐文宗命張參定五經镵之石嘉祐六年章友直篆石經畢
  魏文帝黃初五年立太學於洛陽吳孫休永夀元年立學蜀
  時文立遊大學晉武帝修立學校荀顗以制度贊維新鄭沖以儒
  學登保傅茂先以博學參朝政子真以好禮居秩宗東晉元帝中
  興賀荀刁杜諸賢並稽古博文東序西郊未聞弦誦自穆帝至武帝
  並以中堂爲太學晉自中朝而迄於江左莫不崇飾華競祖述虛無
  後魏道武於平城先立太學太武始光三年春起太學於城東後
  征盧元高允等而州郡各舉才學於是人多砥礪儒術轉興孝文遷
  都洛邑立太學劉芳李彪以經書進崔允邢巒以文吏達宋明帝
  大始中初置總明觀元儒文史四科南齊武帝永明三年詔立學
  乃省總明觀北齊興和武定之間儒業復盛後周文帝出魏晉
  之制度復姬旦之茂典盧景宣修五禮之缺長孫紹逺正六樂之壊
  明皇纂暦內有崇文之觀外重成均之職宣帝大象二年幸露門學自梁武帝
  至陳天嘉初國學未立天嘉以後稍置學官成業蓋寡隋文帝京
  邑達於四方皆啓學校講誦之聲道路不絶暮年専尚刑名仁夀之
  間遂廢天下學惟存國子一所煬帝復開庠序四門學後魏孝文
  帝遷都洛邑立四門小學詩靈臺疏穎子容春秋釋例云大廟四門之學謂之大學北齊隋皆
  有四門學隋開皇二十年廢高祖詔四門學生百三十員高宗龍朔
  二年東都四門生三百員俊士二百員西京四門生千三百人其五
  百人以六品七品及侯伯子男之子爲之其八百人以庶人俊造者
  爲之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學館命何尚之立元學何承天立
  史學謝元立文學元嘉二十年立國學二十七年廢律博士天監
  四年置胄子律博士隋律學隸大理寺唐武徳初隸國子監尋廢
  貞觀六年復置高宗顯慶三年復廢龍朔二年復置學生二十人熙
  寧六年於國子監制律學書學隋國子寺統國子太學四門律書
  算學唐武徳初廢貞觀二年復高宗顯慶三年又廢龍朔二年東
  西都復置石經説文字林爲顓業算學隋見上唐廢唐顯慶元年復
  三年又廢龍朔二年東西都復置九章五曹周髀爲顓業唐國子監
  領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學醫學太宗貞觀三年置醫學
  武學元宗開元十九年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春秋仲
  月上戊日祭武學人準明經進士行鄉飲酒禮取自古名將十哲七
  十二弟子肅宗乾元元年不以張良配享上元元年太公望封爲
  武成王享祭一同文宣王正元二年刪去十哲建隆三年建武成
  廟四年帝幸武成王廟指白起像曰此人殺巳降不仁之甚杖畫去
  之是年六月詔管仲宜塑像升於堂吳起宜畫像降於廡下大中祥
  符元年詔武成王加諡昭烈武成王慶歷三年五月置武學於武成
  王廟以阮逸爲教授八月罷武學熙寧五年六月詔於武成王廟置
  學此下闕

知识出处

歷代制度詳說

《歷代制度詳說》

本书叙述古今制度沿革,内分科目、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宗室、祀事等门,每门又分制度、详说两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呂祖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