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地理葬書集注》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1771
颗粒名称: 內篇二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二-三
摘要: 该文是关于葬书中的葬法内容的解释和网领,主要讲述了丘壠和冈阜的不同以及支壠葬法的不同之处,强调了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葬法 风水 冈阜 支壠

内容

丘壠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此章乃葬法中之網領也丘壠爲陰岡阜爲陽丘言其高骨乃山之帶石
  者壠高不能自立必藉石載土而後能聳也岡者脊也土山爲阜言支之有毛脊者壠之有骨氣隨而行則易見支無石故必觀其毛脊
  而後能辨也然有壠而土支而石者有壠而隱支而隆者又全藉乎心目之明以區別也支壠之說景純著書不爲不明第後人不通其
  義註釋雖多悉皆非是知之者亦且不肯明白分析後來宗師又皆不形竹素唯口授心傳自非耳提面命莫之能曉故知者鲜矣經
  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謂生氣隨支壠體質流行滔滔而去非水界則莫之能止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兀密
  前後左右環衛區穴然後能藏風而不致有蕩散之患也揚公云明堂惜水如惜血堂裹避風如避賊可不慎哉古人聚之
  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高壠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最怕風寒易為蕩散如人深處
  密室稍有罅隙通風適當肩背便能成疾故當求其城郭完密使氣之有聚也不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隱不畏風吹亦如人在
  廣莫之野雖八面無蔽巳自不覺或遇天晴曰朗其温和之氣自若也故不以寬曠爲嫌但取橫水之有止使氣之不行也此言支壠之
  取用不同者如此風水之法得水爲上藏風次之支壠一者俱欲得水高壠之地或從腰落雖無大江
  攔截然亦必有池塘以止内氣不然去水稍遠而隨身金魚不可無也儻金魚不界則謂之雌雄失經固雖藏風亦不可用平支之地雖
  若無蔽但有橫水擱截竟曠何經害故二者皆以得水爲上也經曰外氣橫形內氣止生蓋言此也
  水流土外謂之外氣氣藏土內謂之内氣故必得外氣橫形則內之生氣自然止也此引經給上文得水爲上之意何以言之
  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高壠之地落勢
  雄壯就中析爲兄弟或去或止各有結作自非一地可盡其力量也好龍多從腰落分布枝蔓在十數里之間爲城郭朝樂官曜禽鬼捍
  門華表解豸羅星之類皆本身自帶不可謂彼旣流行而去而此非其止也但當求其聚處而使之不散耳以言平支之龍大山跕落平
  洋四畔寬曠其爲城郭亦不過高逾數寸而巳又且去穴遼遠朝山一㸃在乎煙靄之中人見之者莫不以八風無蔽為嫌又豈知支龍
  氣隱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也但當求橫水之攔截而使之有止耳此言支壠之氣成者如此故藏於涸燥者宜
  淺藏於坦夷者宜深上句言壠下句言支景純至此則傾囊倒篋盡洩葬法之玄秘矣尚何俟他求哉高壠之地雨
  注則傾故言涸燥此天氣自上而降氣淳故當淺葬隂來而陽受也平支之地澆水不流故言坦夷此地氣自下而升氣沉故當深葬陽
  來而陰作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此復引經以證上文支壠葬法之不同也蓋謂高壠之葬露而勿隱
  故淺取其浮氣也平支之葬潛而弗彰故深取其沉氣也得乘者言所葬之棺得以乘其生氣也秘寶經曰陽脈沉潛深處取隂龍浮露
  淺中求垣夷涸燥無過此却與排星事不侔其亦淺深得乘之謂數世俗多用九星自然定尺寸者謬也夫陰陽之氣
  噫而爲風升而爲雲降而爲雨行乎地中而爲生氣陰陽之炁卽地中之生氣也故
  噫而爲風升爲雲降爲雨又豈唯是而巳哉凡所以謂天地育萬物者何莫非此氣也斯蓋因言葬乘生氣于地中故重舉以伸明其義
  愚甞謂能生能殺皆此氣也葬得其法則爲生炁失其道則爲殺炁如所謂加減饒借吞吐浮沉之類並當依法而剪裁之不致有撞殺
  衝刑破腮番閭之患也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炁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氣本無體假土爲體因土而知有此炁也水本無母假氣爲母因炁而知此有水也五行以天一生水且水何從而生哉生水者金也金
  復何從而生乎生金者土也天地之先未有形質其士安在豈不聞邵子之言曰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中卽士也無氣而有其理也土
  復藏金無質而有其氣也乾藏坤內隱而未見及乎生水其兆始萌言氣爲水母者即乾金之氣也世人不究本源但以其所見者水爾
  故遂以水爲天一之始蓋物而未精者也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生氣附形而有依土而行萬物亦莫不因
  之而生也此引經給上文有士斯有氣之意

知识出处

地理葬書集注

《地理葬書集注》

《地理葬书集注》是元朝郑谧所著,介绍了中国自古以来风水学的方方面面。它也被称为《地理葬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是中国古代风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了墓地的选择、风水对人的影响以及风水实践的方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㮊
责任者
吴文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