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革象新書卷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修革象新書》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1739
颗粒名称: 重修革象新書卷二
分类号: P1-09
页数: 5
页码: 七一五-七一九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古代历法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包括积年日法、元会运世、气朔灭没、日月盈缩等。文章介绍了古代历法家如何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推算时间,以及历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元、会、运、世等。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日月盈缩的原因和计算方法,以及气朔灭没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对这些古代历法知识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方式。
关键词: 天文学 历史文献 天文

内容

續金華叢書
  元趙友欽撰
  積年日法 元會運世
  氣朔滅没 日月盈縮
  日月九行 時分百刻
  晝夜長短 氣積寒暑
  天地正中 地域遠近
  積年日法
  前代造曆者逆求往古冬至歲月日上三元乃履端於始也從上元而
  下至當時順推以後求其餘分普盡總㑹如初乃歸餘于終也一日
  百刻亦曰百分一分又爲百秒求其積年總㑹雖以百分萬秒重叠
  細作重項籌策亦不能齊是以必立日法古者以九百四十爲日法
  卽所謂一箭之分晝也始于至朔同在甲子夜半復㑹如初名曰一
  元但積年四千五百六十而巳後世推步知十九年七閏尚有餘數
  兼欲七政皆齊是以履端歸餘之算非積年數千萬不可諸曆更攺
  其餘數多寡不定各立日法有作八十一者有三千四十者有作九
  千七百四十者不必枚舉之然有所謂截元歷但將推步定數爲則
  順算逆攻不求其齊當今至元辛巳攺授時歷采舊歷截元之術凡
  積年日法皆所不取蓋歷年未久巳有先天後天之失况遠求數千
  萬歲豈可必其總㑹邪且黄帝之時大撓始作甲子今欲求甲子于
  黃帝以前徒使籌策繁雜終不得天道之真也
  元㑹運世
  古者推步七政多求其總㑹于甲子順數逆攷上下數千萬年然諸
  歷履端歸餘各有遠近多寡雖見此是彼非李淳風在唐太宗時官
  爲太史令能豫知武氏有天下可謂精于術數矣然所造麟德歷乃
  爲僧一行所非麟德術疎他且未論但日行之道歲歲有差漢晉以
  來巳有其說淳風乃謂冬至太陽常在斗十三度萬古不移其說有
  所不通矣一行在大衍歷當時嘗以爲密俱用其法推至于今冬至
  巳差二日如此則淳風一行之積年日法俱不可求歷元之始終豈
  非遠而難測邪近世康節先生作皇極經世書以十二萬九千六百
  年爲宇宙之終始世人多信其說以愚觀之寔不可準今當言其所
  以然康節之說蓋謂小可觀大遂以嵗月日時皆作元㑹運世一元
  有十二㑹比一年之十二月也一㑹有三十運比一月之三十日也
  一運有十二世比一日之十二時也其下則一時爲三十分一分有
  十二秒三十年爲一世三百六十年爲一運一萬八百年爲一㑹十
  二萬九千六百爲一元天始于子㑹地始于丑㑹人生于寅㑹謂之
  開物至戌㑹則閉物矣夏禹八年甲子用爲午㑹之初當今泰定甲
  子乃午㑹第十運之戌世初年也蔡氏曰康節何以知之以當時日
  月五星推而上之所以得之也其書却不曾載逆推之法今以詳歷
  詳酌而求其皇極之元非特七政無總㑹之事抑皆散亂無倫且古
  歷元紀蔀章年月日時各有其事所謂時者太陽所歷地盤十二方
  位也所謂日者太陽出没一周也所謂月者太陰盈虧始終也以十
  二節論之卽是太陽歷遍十二辰也所謂年者寒暑榮枯之變也所
  謂章者至朔合于一時也所謂蔀者至朔合于子時也所謂紀者至
  朔㑹于甲子日夜半也所謂元者至朔于甲子後半又是甲子歲首
  也康節立元㑹運世各無其事但以十二與三十相參甲子而爲之
  其以三十年爲一世者本非天道不過以人生壯有室人子相見爲
  一世也歷家雖約三十日爲一月氣盈朔虛却多寡不齊蓋一年計
  三百六十五日餘四之一均爲二十四氣則每月之雨氣該三十曰
  四十三分有奇兩月相距只該二十九曰五十三分有餘康節乃例
  以三十爲用是將整齊之數推不齊之運猶月更大盡而無小盡亦
  不置閏矣造歷者不取其說良有以夫
  氣朔滅没
  歷者算滅没二日唐一行以前其術不同今載於後時歷者乃放一
  行而爲之也殁用氣盈而推滅用朔虛而求所謂没者朞三百六十
  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均爲二十四氣每氣均爲三候每候均爲
  
  五叚如此則一朞爲三百六十叚每叚計一日一分四十五秒六十
  三毫半冬至便爲第一叚小寒次爲第十六叚其餘可以類推所謂
  叚者曰曰有之若或一曰之叚在于九十八刻五十四秒三十七毫
  半以後者則謂之叚叚之次日必無其叚蓋其一叚跨三曰先一日
  者九十九刻左右後一日者一刻左右而巳此二叚之間雖止是一
  曰一分四十餘秒但一曰整在中間餘數跨在前後兩曰之首尾故
  曰跨三曰若遇無叚之日則其先一曰必是没所謂滅者每朔二十
  日五十三分五秒五十三毫均爲三十叚每叚計九十八刻四十
  三秒五十三毫一十芒常朔之日辰便爲第一叚常望便爲第十六
  叚其他可以類推所謂叚者亦曰曰有之若或其日之度在九十八
  刻四十三秒五十三毫一十芒以後者則謂今之滅若是滅者百刻之
  內必有兩叚蓋是兩刻之間百刻不足止包一曰內也凡刻分極少
  是半夜後刻分極多是夜半前夜半前是一日極終處疫滅乃巳極
  之義也故選日者或忌之
  曰月盈縮
  古者推步得一晝夜之間月行十三度餘十九之七然每夜觀望其
  所躔或先期或後期有差至四五度者後漢劉洪始攷究之由是知
  其疾行則十四度餘約四之三遲行則止十二度有餘中間漸疾漸
  遲大率二百四十八日盈縮九匝旣知月有盈縮矣隋之張焯始覺
  太陽亦有盈縮最多之時在于春秋二分約差两度有餘蓋是冬至
  日行一度五分陁灑漸減一二分三四分及乎赤道之交則止行一
  度從此又漸次減之極于夏至止行九十五分矣夏至所後行却増
  所增之數與所減相似及乎冬至則又如前矣一日行一度有餘者
  名曰疾一日不及一度者名曰遲以増虧之數相補止是一曰一度
  從冬至距春分以行疾而積盈從春分距夏至以行遲而消其積盈
  比之常度猶自差前故冬至距夏至皆曰盈叚從夏至距秋分以行
  遲而積縮從秋分距冬至以行疾而消其積縮比之常度猶自差後
  故夏至距冬至皆曰縮叚春分二日之前巳行交于赤道蓋盈二度
  有餘也秋分二日之後纔纔行交于赤道畫縮二度有餘也授時歷謂
  太陽在赤道之南行疾赤道之北行遲往前諸歷則或以春分距秋
  分行遲秋分距春分行疾太陰遲疾盈縮之理亦然但日數度數不
  同耳授時歷謂每轉二十七日五十五分六十四秒月行三百六十
  八度三十七分四秒半乃太陰盈縮之一匝也其閒遲疾之數相補
  遂以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爲一日平行度李淳風有推
  步月孛法謂十十二日行七度六十二年七周天所謂孛者乃彗星
  之一種光芒徧埽者則謂之彗光芒四出如圆暈者乃謂之孛然字
  以月爲名者蓋有說焉孛之所在太陰所行最遲太陰在孛星對衝
  處則所行最疾孛星不常見止以太陰所行最遲處測之
  法轉順逆明其故入轉之初最疾至六日八十八刻奇案月行遲疾古以规
  法旋轉顺逆明其故人轉之初最疾至六日八十八刻奇而後于平
  謂之疾初限此後渐遲至十三日七十七刻奇以復于平谓之遲初限此
  復又渐疾至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奇而其疾乃極謂之遲未限是爲
  轉終月孛與人轉相對孛者逆也疾由顺遲由于逆故稱月孛孛非星也以彗孛之孛附㑹尤謬日躔十二次之久
  近者蓋因各次黄道宿度不等又且日有盈縮故或久或近各各不
  同將周歲分爲二十四氣名曰常氣授時歷係一十五日二十一分
  八十四秒三十七毫半若以太陽之盈縮損益其常氣日辰限以日
  行一十五度二十一分八十四秒三十七毫半名曰一氣則是定氣
  俱授時歷以常氣爲定不曾增減舊歷則或増減之太陰度縮而
  太陽度盈則定朔在常朔後名曰胸太陰度盈而太陽度縮則定朔
  在常朔後名曰朓若俱盈俱縮者則對消而止用餘數定弦定望亦
  如之上右未曾推步日月盈縮止以常朔弦望就爲定今朔與弦望
  既有常定之名矣然又有所謂進退其定朔在日没以後若無日食
  見其物虧者則進以次日爲朔蓋恐月見于晦之晨朝也定弦望在
  日出以前者卽退一日定望在曰出以後其望有食初虧在日出前
  者亦退一日蓋仰觀在當夜攺日言之有所不便也定望在十七雖
  是日出後亦退一日爲其太遲也或望在十四或上弦在初七或下
  弦在二十二仍不可退退則太早也或望在十三或上弦在初六或
  下弦在二十一非退而太早芸蓋因進朔而然雖不皆早其朔不進或
  
  朔進而大月連四者爲其過多朔亦進今授時歷則不然常朔計二
  十九日五十三分五秒九十三毫常望半之常弦又半之寔定則不
  進退矣但月食在夜半以後雖屬次日以當夜言望
  月有九行
  月行不由黄道亦不由赤道乃出入黄道之內外也北有紫微垣常
  座居之故北曰内南曰外所謂九行者止是一道其道與黄道相交
  如赤道然黃赤道兩環相遠處二十三度九十分月道之遠與黃道
  處止距六度一分而巳月道與黃道相交處在二交之始强名曰羅
  睺交之中强名曰計都自交初至于交中月在黄道外名曰陽歷乃
  背羅向計之處也自交中至于交初月在黃道內名曰陰歷乃背計
  向羅之處也月道比水路日道比旱路羅計比橋羅計漸移是猶橋
  道年年攺異亦太陽歲差捲䊻之理也所謂九行者當以畫圖比之
  四圖各畫黄道似一圓環俱于環南定爲夏至日躔環北定爲冬至
  曰躔環西定爲春分曰躔環東定爲秋分曰躔將一圖畫爲靑道與
  黃道交于南北南交爲羅北交爲計其靑道一邊入在黄道西之東
  是內靑道一邊出在黃道東之東是外靑道又將一圖畫白道亦與
  黃道交于南北南交爲計北交爲羅其白道一邊入在黄道東之西
  是內白道一邊出在黃道西之西是外白道又將一圆畫朱道與黄
  道交於東西東交爲計西交爲羅其朱道一邊入在黄道北之南是
  內朱道一邊出在黃道南之南是外朱道又將一圖畫黑道亦與黄
  道交于東西東交爲羅西交爲計其黑道一邊入在黃道南之北是
  內黑道一邊出在黄道北之北是外黑道此雖畫四圖然四圖之八
  道止是一道觀者當以意㑹爲一可也圓可畧章其象但畫于紙上
  止是橫平在天圓體却有高低斜正終是難盡其理又當言之陽歷
  在夏至日躔之南夏爲南乃南之南也名外朱道陰歷在冬至日躔
  之北北爲內名內朱道在南曰朱則當矣在北而曰朱者蓋冬至屬
  子若冬至日躔伏在地盤子位則月道在黄道之上北地之下爲北
  上爲南故曰內朱道乃北之南也若冬至日躔反在午位則內朱道
  亦在黃道北矣此不論反止論伏黑道之理亦然陰歷在夏至曰躔
  之北者名曰黑道夏爲南乃南之北也陽歷在冬至曰躔之南名外
  黑道外爲南南而曰黑者蓋其月道在黄道之下北地以上爲南下
  爲北故雖南而曰黑冬爲北乃北之北也月行朱道則羅睺在太陽
  春躔計都在太陽秋躔月行黑道則羅睺在太陽秋躔計都在太陽
  春躔陽歷在秋分曰躔之東者名外靑道乃東之東也陰歷在春分
  曰躔之東者名內靑道乃西之東也陽歷在春分日躔之西者名外
  白道乃西之西也陰歷在秋日躔之西者名內白道乃東之西也
  靑白道不論反伏若天地卯酉互位者亦然月行靑道則羅睺在太
  陽夏躔計都在太陽冬躔月行白道則羅睺在太陽冬躔計都在太
  陽夏躔以內外分別靑白朱黑爲八道本八道而曰九行者以八道
  之行交于黃道而穿度其間故通以九言也八道常變易不可置于
  渾儀上亦不得畫于星圖所可具者黄赤二道耳欲別于黄故塗以
  赤赤道近八道皆相交遠近朱道止十八度遠黑道至三十度遠靑
  白二道約二十四度授時歷謂月從黄道之交出外一百八十一度
  八十九分六十七秒則中交于黃道從此入黃道內復至交初則該
  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四秒乃月道之一周計二十七日二
  十一分二十一秒二十四毫古歷數各不同不及枚舉
  時分百刻
  晝夜十二時均分爲百刻一時有八大刻二小刻總大刻共九十六
  總小刻共二十四小刻六準大刻一卽是共百刻也上半時之大刻
  四始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後小刻名初四下半時之大刻
  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後日小刻名正四子時之
  上一半在夜半前屬時日下一半在夜半後属今日今夜以及他夜
  皆然是猶冬至得十一月中氣一陽來復爲天道之初也古歷又將
  二小刻爲始後却各以四大刻繼之者然不若今歷之便于籌策俗
  流知此說却謂口午卯酉各九刻餘皆八刻誠可笑歟
  晝夜短長
  
  冬至日躔距赤道二十四度古冬與立春所距亦近似之所較亦甚
  多少所以然者此時黄道橫而半近南極也從立夏及于立秋之黄
  道橫平而近北極者亦然蓋冬夏立日躔東西移差多南北移差少
  春秋則黃道斜移南北雖東西行而南北差速于冬夏故春秋壺箭
  六七日間增減晝夜一刻若二至前後驗其晝夜短長其增減一刻
  相去二十餘日矣由是觀之冬夏增減之日遲春秋增減之日速數
  未始切平考于渾儀卽可以知其理舊云日未出二刻半而天先明
  巳入二刻半而天方昏此五刻之內若以眾星出没論之似乎在
  晝然不論星但太陽出始爲晝入則爲夜也
  氣積寒暑
  夏至書最長曰最近北乃午中也冬至晝則最短曰最近南乃子中
  也然大暑在六月却是未中大寒在十二月却是丑中若以晝夜論
  之未時熱甚于午丑時寒過于子此蓋甑竈之理也夫竈火甚炎可
  比午中矣然甑蒸之氣猶末甚盛及其甑蒸氣盛則灶火巳稍衰矣
  在後竈火盡滅可比子中矣然旣蒸之氣又良久而後始衰寒暑之
  理豈非積久而氣盛平
  天地正中
  遠視物則微近視物則大故當午之日似盤盂出没之日如車輪豈
  非午日與人相遠耶然又疑東西與人相遠者蓋爲午日熱而又似
  乎天之近人也殊不知太陽久照則熱殆不可以遠近論星度高升
  者則見其密低垂者則見其疎由是觀之天頂遠而四傍近矣镲隨
  及言地有遊氣故參代在傍則其間疎在上則其間數日晨夕近地
  故色赤而大無游氣則白色大不甚矣宋沈括言在本局侯景人濁
  出濁之節日日大同今西洋人本之爲淸䝉氣及濁䝉氣之說且夫
  淸䝉可立算加減此以大小疏密論天頂遠四傍近殊謬
  天體圓如彈丸圓體中心六合之的也周圍上下相距正等名曰天
  中直上至于天頂名曰嵩高地平不當天半地上天多地下天少從
  地平之中直上自有天中之所古人却謂地平正當夾半天中則是
  地中所在爲此說者蓋爲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餘四之一仰視常有
  一半星宿可見故以地中就爲天中今謂地中直上自有天命之所
  者蓋見日月之近天遠小星度之高密低疎所以知其然也地平旣
  在天半之下仰觀止見半周度者蓋天遠則似乎較低地平得以相
  妨人目不可盡見者又以立表求地中以今思之止須一表其表與
  人齊高于午日中畫其短景于地用爲指北準繩却置窺筒于表首
  隨準繩以望北極若窺見北極在筒心者此處得東西之正而不偏
  矣如窺見北極之東者則是其地偏東窺見北極之西者則是其地
  偏西巳得東西之正然後于二分之前十餘日內就此處置立壺漏
  準定十二時之端的須以兩日午中短景求與時參合却于春分前
  二日或秋分後二日太陽正當赤道時分于卯酉中刻視其表景畫
  地而定東西準繩若卯酉兩景相眞而不偏平衡成一字者是得南
  北中正矣若兩景曲而向南者則是其地偏南向北者則是其地偏
  北古人測于二分之日定以出没半輪之景今恐地平或者高低難
  求端的故縱擬于卯酉時中驗之此術蓋以午景與北極定東西之
  偏正卻以東西之景定南北之偏正測驗之最精者也案此術徒據胷臆未者于天潤地平之義未得其寔遂輕立說耳素問言地在太虛之中
  天氣舉之周髀言東方中西方夜半皆地亦渾圓天所居之中
  戴天爲上履地爲下古法天周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地與天
  面至地平必皆九十一度奇若自天頂隨人所居而移自天頂四
  周髀言東妖一地與天相應至地必皆九天頂直必心地四平引繩與懸
  于四傍者有此地體之半徑地心天之渾圆中也不可謂地上
  行其天頂則距北極十度其地平則正南下于赤道十度正北高于
  北極出高相等雖下相等雖東西循環一周而北極定為正北日東出西
  没無差移安能以東西之景定南北之偏正苟試以汙測驗未有不
  地域遠近
  古者測得陽城爲地中然非四海之中乃天頂之下故曰地中矣若
  以四海之中言之黄河之源爲崑崙乃是天下地平最高處東則萬
  水流東西則萬水流西南北亦然彼處名悶母梨山案唐書作悶摩梨山蓋西
  番語也其山距西海三萬餘里距東海不及二萬里如此陽城距東
  
  海甚近天下之地多在地中以西地中以東必皆水矣高麗三邊盡
  海惟有北連遼東倭曲在高麗之南雖越海而相去不遠舶商發于
  閩越多在南海之西西海遥遙罕有去者然西海雖遠水陸猶自皆
  通若夫正北之海則水陸皆惡而不可至今言北海者乃諸小國及
  遼海耳遼東多水海島之國必多舶商亦罕去舊云蓬萊弱水三萬
  里在于東南殆非虛語四海之內不中于陽城中于四海者天竺以
  北崑崙以西也若論天之所覆通地與海而言中却是中于陽城陽
  城仰觀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迤邏朔方而望
  之出入之度漸多遂見北極出地四十三度南極入地亦然錢塘望
  之出入之度三十一交廣以南望之其度不及二十南極二十度巳
  上其星猶多中國不可見迨今未有名由是觀之地平不當天半地
  上天多愈無疑矣然地中止見天之半體者蓋天遠則似乎較低地
  平得以相妨人目不能盡見案北極出地之度乃渾圆之周所分天
  度出地四十五者其方之天頂距北極
  六十四度奇不出地不及二十度者其方之天顶距北極七十一度奇
  兩地天頂相距一十五六度而此兩地之天頂四靣距地平皆九
  一度奇也後此言地上天多殊謬周禮求地中乃驗之陰陽風雨和
  㑹異于多暑多寒多風多陰之地而謂之中此言陽城爲天頂之下
  日不知環地之周戴天皆上履地皆下隨人所居各一天頂也地域遠近非特仰觀不同寒暑聿畫夜
  表景亦皆差別偏南者暑多寒少偏北者暑少寒多往前諸歷晝永
  極于六十刻晝短極於四十刻今之授時歷因爲驗于燕臺而地稍
  偏北是故永者六十二刻短者三十八刻蓋偏南則長短較少偏北
  則所較漸多朔方最遠之地或煮羊胛未熟而天曉或當午而纔方
  見日出没止在須臾此又晝夜長短之甚所以然者夏之太陽出寅
  入戌其地近於朔方近日之處天光明今又測得地平在天半之下
  則愈知其太陽出早入遲矣彼雖曉而南國未曉彼未昏而南國巳
  昏是以夏晝長而朔方尤長夏夜短而朔方尤短南國之畫夜長短
  則不較多冬之太陽出辰入申其地近于南國南國巳曉而朔方未
  曉南國未昏而朔方巳昏故冬夜長而朔方尤長冬晝短而朔方尤
  短南國之晝夜長短則不較多案夏日汞而地愈北愈增冬口短而
  愈南愈元南南
  五十四刻至北海書八十刻自北海夏至夜十刻至南海夜
  四十六刻書夜永短相差二十八刻如言冬夏南國誌畫夜長短不
  較多謬也古者立八尺之表以驗四時日景短長地中夏至午景在表北
  約一尺六寸地中冬至午景在表北約一丈三尺南至交廣北至鐵
  勤等處驗之俱各不同蓋午日偏南朔方之景四時皆長于地中南
  國則較短戴日之下直而無景迤邐南去景在表南啟開北户以向
  日非特測于南北亦當測于東西帝堯之時分命羲和之官宅於四
  方是也古者測景欲求一寸所差里數終未爲眞蓋道路迂迴難量
  直徑是以一寸千里之說猶自難憑案千里差寸本非寔測不徙道
  隋書
  志劉焯云周萬五千里今至尺有五先儒以爲景邗里差一寸南戴
  交廣之州表北無景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里
  一寸非其寔差表高八尺似失之短蓋表短則景短差難覺表長差數易明
  至元巳來表高四丈誠萬古之定法也所謂土圭者自古有之然地
  平不在天半地上天多早晚太陽與人相近則景移必疾日午與人
  相遠則景移必遲世間土圭均畫而巳豈免午侵巳未而早晚時刻
  俱差陽城地中差巳如是若以八方偏地表景驗之土圭之不可準
  尤爲顯然偏東者早景疾而晚景遲午景先至偏西者早景遲而晚
  景疾午景後期偏北者少其畫而景遲偏南者多其畫而景疾槃
  曰東景夕曰西景朝周髀立晝夜異處加四時相及之算謂東西非
  地中四分一周隨其方而各有景夕西方尚在午前而加亦爲景朔自卯至午自午至
  環東西一周隨其方而各子卯酉故月入閏虛天下盡同東西
  異地之時刻不同測月食時刻可在東地度此言偏東早景疾
  而脱景移在地平乃早晚景移遲午景移疾愈南則
  中景正加午東午後而加西爲也虛天下西地度殊謬也
  時而晚景出赤道着都夏愈愈曲未測驗徒憑臆言也土圭尺
  言跡遲者愈遲嫉愈疾此景此云世地
  南越短景南指而子午反復
  問士圭均畫則又非周禮之士圭矢
  則又訛逆甚矣

知识出处

重修革象新書

《重修革象新書》

本书记述了分两属共62种书,两属包括“推步之属”及“算书之属”。共35种书,包括历代学者对天文、星象、曆法、机械及有关数学的记载及研究。最早的一种书是汉赵君卿注、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的《周髀算经》,下至清江永撰的《数学》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