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华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義烏人物記卷之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義烏人物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0698
颗粒名称:
義烏人物記卷之上
分类号:
K820.855.3
页数:
7
页码:
一-十二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两位忠义之士的传奇故事。第一部分是关于宋代的宗泽,他是一个忠诚的官员,尽管面临困难,仍坚持忠义,为国家奉献。第二部分是关于明朝的王祎,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因出使云南而被杀害,展现了忠义之心的力量。文章强调了孝友的重要性,并批评了那些以利益为先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
义乌
古代
历史人物
内容
忠義篇
天下有大閑亙萬世而不踰者忠義是也並輝一耀競美兩間
夫誰爲之蓋萃天地勁正之氣發爲磊落瑰偉之行蹈白刃赴
水火厯萬死而不改其操故龍逢於夏比千於商中蒯於齊弘
演於衛紀信欒布於漢向雄嵇紹於晉顏眞卿張廵許遠於唐
誠烈士哉朱當靖康建炎之間虜人長驅而南也宗澤知磁州
獨憑城死守爲天下倡及留守京師以忠義鼓羣盜嬰方銳無
前之鋒時河北巳沒郡縣奉爲國有江南卒賴以立國力請回
鑾以圖恢復中原爲邪計阻之積憤而卒我國朝初雲南未奉
正朔王禕奉詔往諭遂不屈死蓋禕之功業於澤雖少見然皆
知事君之大義守身之大節不以成敗利鈍而少變其扶天常
其植人紀其褫亂臣賊子之氣裨補世教甚有力焉江生也晚
間問諸鄉薦紳先生及攷傳誌備知二公履厯而景慕其氣節
未嘗不爲之浩嘆作忠義篇以爲後世人臣之勸
宋宗澤傳
宗澤字汝霖縣人母夢雷電紅光下燭寤而生澤自幼有大志登元
祐六年進士第調館陶尉厯龍游膠水趙城令改知掖縣差通判登
州忤道士得倖用事者禠職羈置鎭江尋監鎭江酒税靖康元年用
薦者假宗正少卿充和議使澤奏名不正改計議使眾謂澤方剛難
合而止除直秘閣知磁州從羸卒十餘人單騎之官至則治城池修
器械廣儲蓄募敢勇爲必守計且條畫邊防及勤王策進秘閣修撰
河北義兵都總管康王再使金過磁澤力止之王遂回相州有詔以
澤爲副元帥加集英殿修撰從王起兵入援澤自將兵與金人數十
戰皆有功王承制除徽猷閣待制方進兵臨濮而京城不守矣金人
逼二帝北行澤卽引兵趨滑抵大名將徑渡河據其歸路邀還之而
勤王之兵無一至者又聞張邦昌僣位卽欲先行誅討乃還軍衛南
且上書高宗勸進建炎元年五月高宗卽位南京趨詣行在所入對
涕淚沾臆陳興復大計踰千言且日願陛下一以怒安天下之民臣
雖駑怯當冐矢石爲諸將先得捐軀報國家志願足矣高宗壯其言
擢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時方議割河東北蒲解地上疏諫止改知
靑州尋知開封府宣布恩威豪强斂縮盜賊屏竄河東王善最爲巨
寇澤單騎說降之王再興李貴楊進王大郎等皆相繼降卽上疏乞
車駕回京時欲幸維揚金陵澤復以疏諫不聽遷延康殿學士京城
留守兼開封尹金人自鄭州抵白沙距京纔數十里將部伍乘城澤
命解甲歸休毋事張皇時巳遣將劉衍率兵在外大敗虜眾又遣王
宣敗虜滑州進資政殿學士旣至修宮禁治城壁増武備結連諸路
義兵燕趙豪傑京城內外所屯兵實百八十萬方尅日大舉渡河前
後二十餘疏力請上還爲黄潛善王伯彥等所沮憂憤疽發於背諸
將入問疾矍然起日吾以二帝蒙塵至此汝等能殲滅醜虜吾死何
恨眾皆流涕曰敢不盡力諸將出澤歎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
雄淚滿襟遂薨是日風雨晝晦臨終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渡河者
三時年七十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忠簡澤薨數日間將士散
去者十五六都人憂之相與請于朝言澤子頴嘗居戎幕得將士心
宜用以卒父功會杜充巳除留守乃以頴爲秘閣留守判官充反澤
所爲頴屢爭之不從尋請持服歸自是豪傑義士悉皆散去而中原
不守矣頴後爲兵部郎中諸孫皆用廕補官惟從孫武繼登進士第
贊曰高祖南渡澤留守東京招徠羣盜數百萬使一舉而取河北
數郡當是時也施爲整頓幾復中原而高宗已無北還意澤於是
勸回汴京前後凡二十四上疏每爲汪黃所沮積憤而死可悲也
夫嗚呼儻假之以年則神州之璧可完二帝北廵未必無還期惜
澤死而志竟莫伸天乎
皇明王禕傳
王禕字子充其先太原之祁人五代時節度使彥超自會稽遷義烏
之鳳林又自鳳林遷青巖禕幼秀敏酷嗜古學從黃溍學溍以斯文
之繼任之早游燕京諸儒判薦其文行於朝不報遂南歸會太祖皇
帝取婺辟爲掾授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再轉起居注尋陞同知南
康府事召還議卽位禮復出爲漳州通判又召修元史同爲總裁官
書成拜翰林待制承直郎同知制誥兼修國史院編修官預教大本
堂出使吐蕃未達境召還洪武五年正月奉詔往諭雲南六月抵其
境見梁玉把都而諭之時梁王巳有降意會元之遺孽自立於朔漠
者遺臣脫脫徵糧餉於梁王覘知其與中國通迫其殺禕以自明梁
王不得己出禕見之脫脫欲以威屈禕慷慨罵曰天訖汝元命我朝
實代之汝如爝火餘燼尚欲與日月爭光耶吾將命遠來豈爲汝屈
惟有死而巳寧以迫逼爲懼耶脫脫怒其言禕遂被害時年五十有
二正統間贈翰林院學士謚忠文所著有華川前後集二十五卷玉
堂雜著五卷詩五卷續大事記七十九卷弟補字子勉以明經薦厯
任登州招遠縣主簿從弟初字子升薦授萬泉縣主簿所著有時習
齋藁長子綬字孟緼工五言詩有愚軒集仲子紳孫稌曾孫汝別有
傳
贊日禕以雄才受知太祖故於出使雲南不屈而死可謂烈丈夫
者矣其忠義之心雖本乎天性夫亦由學而成歟其後以文學鳴
是知忠於國者必昌厥後云
孝友篇
父子之親天性也自世教漓人始以孝弟爲難能而旌別之至
習俗之偷鮮有能覺者嬴政以子廢毋胡亥以弟弑兄劉季分
羹呂后不哀其子綱常倫理果安在哉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德色借鋤誶語取箒賈誼之言信矣夫若顏烏者習俗不移天
性獨至親殁之時躬負土石感烏嗛泥來助吻爲之傷貞孝上
通神明可感異類是非難哉江聞議者以顯庸君子流芳無窮
忘世處士泯滅無聞每竊笑之是焉足以議論人物耶彼懸銀
黃拖朱紫志遂當時身死未幾不能道其名若字者往往有之
至若閭巷之家布衣之士修孝弟之道隆愛敬之誠傳志必謹
以詔後世然則顯晦固不足較也有志之士寧不於是重有感
哉江不敏間聞鄉先正及舊誌若烏者未嘗不爲之欣慕故謹
錄之繼烏者宋之樓蘊周祖仁元之朱環亦庶幾焉爾自秦迄
今一千七百餘年以孝友著者止三人焉亦艱矣附之以勵鄉
人
秦顏烏傳
顏烏縣人事親孝父亡負土成塚羣烏銜土助之烏吻皆傷因以名
縣
贊曰烏當羸秦人倫廢壞之時孝行足以感異類彼所謂豪傑之
士雖無文王猶興非歟
宋樓藴傳
樓蘊字季發縣之在城人母喪廢櫛沐鹽酪不入口結廬墓左繞塚
哀號塚下耕者爲之墜淚負土築塚日自課三十肩塚高數仞鄉人
合辭請於郡邑剌史遣從事勞之且問狀固謝曰此人子之常不願
賞鄰里强之不可歲時祭享不用釋老楮幣終其世巫祝不至門人
稱曰孝子呂祖謙銘其墓龔應之請於朝從祀顏氏廟
宋周祖仁傳
周祖仁縣人親喪廬墓朝夕號慟甘露降於墓柏人稱曰周孝子
贊曰烏之貞孝無足議矣蘊與祖仁結廬墓左朝夕號慟愛日之
誠未知何似泣血之哀有足稱焉故錄其行而著其名所以勵風
化而敦彝倫焉爾
元朱環傳
朱環字君玉縣之赤岸人襁褓時無兒啼聲仲父桂奇之養爲子桂
後生璧父定周因外環環益孝謹凡勞事皆服行不知有寒暑時境
內多盜白畫出道上刼人財桂有金數百兩與璧謀瘞窖中璧夜發
去反誣環所爲桂怒褫環襦袴立之大雪中一日夜不使去環恂恂
謝過無一言辨其寃桂猶日虐環五六年間瀕死者數四恆順受之
不怒桂死遇璧益厚璧子慶多暴或嫁以殺人罪環憂不能食竭私
財救之慶獲免環善讀書寶祐間嘗舉進士年八十六終於家子元
元字子初至元末有盜數千起縉雲過永康置砦峽源山山抵元家
甚邇盗將刼元父環及環兄遇魁爲謀帥元聞遽告二翁速避寇不
聽復涕泣諫翁罵曰豎子不解事江南内附久誰敢叛耶設有寇不
過鼠竊狗偷何足病元自度賊若縛翁去則是〓從賊反官坐以法
雖有百喙莫能白爲今之計者孰若殺賊自明乃與役夫傅參謀執
刃伏垣或止之曰賊勢張甚汝不畏作葅醢耶元曰吾知有親爾若
得白親以無罪雖萬死不恨會賊偵騎至竟斫殺一人梟首市中以
血手入示翁負之北逃賊平翁竟無罪
贊曰宋濂云昔尹吉甫子伯奇無罪爲後母譖而見逐履霜中野
作履霜操其辭多怨傷夫伯奇不必爾也父母惡之勞而不怨何
假於辭哉今環之無罪與伯奇同環臝身立大雪中則又非若履
霜比也乃能順受之而無怨元爲親故拔劎斫賊而不知有身蓋
有得於家教然也郡縣志乃失載焉用爲表之
政事篇
孔門設教有政事之科若由求之徒皆能施於有國以著成驗
者也是故有天下之才有一郡一邑之才大小雖有不同其以
福天下均也吾邑之士有忠信廉勇禮樂文章其憂公忘私贍
國充民足以澤潤天下生留餘惠沒留餘法者載在政事其無
從考質而所可見者不過叙其科第品秩之盛而已吾邑第進
士自王固始固字天貺卒官恩陽令從孫永年繼登進士知福
州贈正議大夫永年之子鑄通判嘉興贈金紫光祿大夫永年
之孫寧提舉廣東常平寅厯知宜連藤柳峽饒江七州永年之
曾孫謙知隆州自南渡後第進士以褸圖南爲首知吉州贈中
奉大夫從孫晏子固俱世科若龔應之官右史許復道子堪並
登文武兩科宣教郎陳昭郡丞黃耕秘書丞王世傑醴陵簿周
大亨台州司理樓斗南侯官簿傅光龍知縣何傳長沙同知朱
肇他如朱叔麒與諸兄夢魁復淳文魁夢周宗局炎皆登第於
宋季入仕於元厯官郡邑王龍澤登宋進士第一拜簽書昭慶
軍節度判官宋亡仕元爲監察䘖史故自楊琁至龔永吉凡十
有四人敢錄之以爲將來者勸其餘位望雖隆政蹟無聞出處
去就終未光明者不敢妄爲紀載以俟博聞高見者
漢楊琁傳
楊琁字機平高祖父茂本河東人從光武征伐爲威寇將軍封烏傷
新陽鄉侯建武中就國傳封三世有罪國除因而家焉父扶字聖儀
爲武源令遷交阯刺史有理能名兄喬爲尚書容儀偉麗數上言政
事桓帝愛其才貌詔妻以公主喬固辭不聽遂閉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舉孝廉靈帝時爲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猾賊相聚攻郡縣
賊眾而琁力弱吏人憂恐琁乃特制馬車數十乘以排囊盛石灰於
車上繫布索於馬尾又爲兵車專彀弓弩尅期會戰乃令馬車居前
順風鼓灰賊不得視因以火燒布然馬驚奔突賊陣因使後車弓弩
亂發鉦鼓鳴震羣盜波駭破散追逐傷斬無數梟其渠帥郡境以淸
荊州剌史趙凱誣奏璇實非身破賊而妄有其功璇與相章奏凱有
黨助遂檻車徵璇防禁嚴密無由自訟乃噬臂出血書衣爲章具陳
破賊形勢又言凱所誣狀潛令親屬詣闕通之詔書原璇拜議郎凱
反受誣人之罪旋三遷爲渤海太守所在有異政以事免後尚書令
張温特表薦之徵拜尚書僕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贊曰璇計破賊以勞定功政聲藉藉有祖父風然景風之賞未甄
膚受之言互及卒致自明眞誣異報固足爲公道之快亦以徵琁
之能也
漢駱俊傳
駱俊字孝遠縣人察孝廉補尚書郎擢拜陳留相値袁術僭號盜起
俊保疆境賊不敢犯濟養百姓嵗獲豐稔時鄰郡饑荒人多仰給俊
傾貲賑赡全活甚眾育子者厚致米肉所生子多以駱爲名後術眾
饑求糧俊拒絕術怒密使殺之
吳駱統傳
駱統字公緖父俊爲袁術所害統八歲與親客歸會稽㓜聰慧有顯
名孫權領會稽太守統年二十試爲烏程相民戸過萬咸嗟其惠理
權嘉之召爲功曹行騎都尉妻以從兄輔女統嘗勸權以尊賢接土
勤求損益出爲建忠郎將時徵役繁數民戸損耗統上疏曰君國者
以據疆土爲疆富制威福爲尊貴曜德義爲榮顯永世胤爲豐祚然
財須民生疆賴民力威恃民勢福由民殖德恃民茂義以民行六者
旣備然後應天受祚權感統言深加意焉隨陸遜破蜀軍於宜都遷
偏將軍曹仁攻濡須使別將襲中州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後爲濡
須督數陳便宜前後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權納用焉年三十六卒
南齊朱幼
朱幼字長明其先魯人漢朱雲之後避亂過江曾祖汎字孝祥晉永
興中任臨海太守秩滿來徙義烏蒲墟村寖成大族後名蒲墟日赤
岸幼厯高辛平昌淮陽三郡太守遷揚州剌史兼度支治揚有功人
歌日朱幼渡江東人安盜賊空
贊曰俊能濟養百姓惠及鄰郡統乃盡忠於吳建功立業幼之治
揚有功人安盜空是皆政績彰著有功於世者也君子稱之固亦
宜矣然統仕孫權昧知正統觀者取節焉爾
宋葉蓁傳
葉蓁字實之縣人父維休伯父維芑連擺進士第蓁以世科累遷太
常寺主簿輪對言中書政本宜淸心正已以求賢爲務時宰不然改
軍器監丞差知荊門會京西帥幕建議築城東蒙兩山之巔蓁以山
無水泉且非敵路條其不便者六置制使趙方主先入之說不從蓁
歎曰敝民誤國寧有去耳遂解印綬去有旨除夔州路轉運判官俄
復子祠結廬東山扁曰抗雲祠滿差知武岡軍未上而卒弟暮亦進
士子由庚別有傳
宋朱質傳
朱質字仲文縣之溪西人受學呂祖謙而卒業於唐仲友紹熙親策
多士質次之後陳春秋大義以復讎爲說孝宗聞之大喜質自兩使
職官任回用故事改秩厯武學諭博士召試舘職自正字三遷至著
作郎兼侍左郎官開禧初金使入見倨慢上書乞斬之時韓伲胃用
事雖不行其言然遂下詔北伐擢質右正言左司諫皆兼侍講奏疏
論邊事甚悉及師出無功伲胃乃欲議和質猶以爲和不可恃伲胃
怒卽日移太常少卿兼權吏部侍郎嘉定再和遂以謫去用累赦復
官予祠差知道州未及上而致仕積階朝散大夫有易說舉要奏議
詩文雜稿
宋黃夢炎傳
黃夢炎字子暘其先由浦江徙義烏曾祖中輔以風節聞夢炎博學
善文淳祐末登進士第關陞入京湖制幕以掌故准備差遣平反盜
公庫銀冤獄得釋者數十百人入淮東制幕主管機宜文字建議蠲
放屯租邊民賴以安業出判平江府樽節浮蠹以代民輸租白免淮
西總領累嵗所索無名錢民力以甦咸淳初除司農寺丞輪對力陳
時弊請減浮費乞戒宴私度宗嘉納除樞密院編修官累遷戸部左
曹郎官仍兼編修與時宰不合引年以朝請大夫致仕扁所居曰桂
隱室曰澹齋有詩文十卷
贊曰依世則道廢違俗則身危此古人於爵位所以難也蓁輪對
言政有干時宰朝廷不從解印去職質陳春秋大義以復讎爲說
而以和議爲不可見黜伲胃夢炎力陳時弊請減浮費與宰執不
合引年致仕孔子謂道事君三子近之矣
宋康植傳
康植字子厚上世家金華父仲頴字韞之擢第後試中教官始來遷
義烏仕至尚書吏部郎中居官以淸白稱植登世科自奉化縣主簿
三遷爲武安軍節度掌書記以需次之暇執經於徐僑之門者三年
端平更化侍僑赴京喬行簡欲處以職事植亟赴書記任制置使史
嵩之團結漁舟防江植持不可嵩之怒對移江陵洒官請奉祠徑歸
未幾除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正攺通直郎輪對言事抗直忤時
宰意差遵判廣德軍救荒有法陞知本軍以治最聞召知大宗正丞
遷兵部郎官出爲浙西提點刑獄公事劾奏平江守臣史宅之怡郡
無狀嵩之宅之兄也時爲丞相并連及之其言以謂子之不思掩前
人之愆專務聚斂以事貢獻是以小忠而成其大不忠也嵩之不知
而使之不智知而使之不仁其上罔陛下又不忠之大者也羣臣明
知其罪而不言皆逆探陛下之意而不敢嬰其鋒是逢君之惡亦不
忠之徒也疏入理宗震怒欲重罪之杜丞相範時在樞府爲之極諫
謂憲臣言事旣不中又加之罪如天下公議何理宗尋悟乃徙宅之
隆興而植提刑福建改知寧國府兼權江南東路提舉茶鹽義倉奏
免和糴行經界法除都官郎中出知吉州改福建路轉運判官兼攝
建寧府振水菑拯監弊政惠大孚赴闕奏事卒于建谿驛積階朝奉
郎
宋朱元龍傳
朱元龍字景雲縣人從徐僑學登嘉定十六年進士第厯平陽靑陽
尉調饒州司理參軍德興令誣其民董氏五兄弟前死縣卒具獄上
力辨其非辜其兄弟得不死後皆爲名進士他所平反者甚眾嘉熙
元年以處州縉雲縣令治最擢幹辦行在諸司糧料院輪對論三邊
形勢理宗嘉納語近臣曰朱元龍好臺諫官除宗正寺主簿陞宗正
丞兼權左司郎官京局官或挾權貴勢求舉牘輒斥之曰舉牘可以
勢取耶中官有求封節者力持不可宰臣傳上旨令攺擬對曰吾職
可罷擬筆不可改也宗室有圩田之訟舉朝無敢可否元龍毅然決
之嵗旱宰執勸上幸明慶寺禮佛元龍曰稽首號泥佛蘇軾且不爲
可以天子而爲之乎時方括兩淮浮鹽致書執政以謂朝廷行商賈
之事廟堂踵諸閫之規使史氏書曰括浮鹽自今始不可又辨督府
殺富民王倫之冤而活其子兩上封事言自宮禁朝廷以及百官萬
民皆可痛哭流涕於是史嵩之入相疾其直言遂以斥去差知衢吉
二州皆旋予祠改知台州以憂不上旣而鄭清之再入相素惡其剛
直遂以朝奉大夫致化家居十年乃卒有遺藁十卷及讀騷集子幼
學用蔭入仕終臨安府觀察推官從子杰繼取進士治郡有能聲卒
官將作少監
贊曰徐僑承朱子之緖傳聖賢之學倡道烏傷及門之士多著賢
行若康植朱元龍者而發於政事之間尤光明俊偉王柏銘植墓
稱其操尚之堅風力之勁有得於僑之遺則噫獨植而己哉
宋喻偘傳
喻偘字伯經縣之香山人蚤從從祖良弼學繼受經於陳亮由太學
生登慶元巳未進士第調宣城尉有境外盜狙入尉界內偘登執之
歸于府府帥臣邱崈異之開禧丙寅金人犯淮府檄令尉二人餉軍
由厯陽達鍾離鍾離乃敵衝要法當以重兵護粮護不滿千人令畏
縮不敢前偘奮不願難遂行卒致饋于濠粮有羨遷慶元府觀察推
官外艱不赴調隆興府觀察推官眞德秀來爲帥素知偘能文將薦
之德秀去偘爲宜春永宜春地接贛吉吏珥筆成風民善訟偘怦怦
諒直聽必以情民退無後言凡訴臺部者曰得宜春丞一聽死無
憾政奉議郎簽書鎭南軍節度判官聽公事攺章服陞朝奉郎遂請
祠歸築室夫人峯下日蘆隱所著有蘆隱類藁五十卷隨類錄二百
卷從弟南强
南强字伯强從陳亮游亮爲當路排罪且不測門人畏其威焰噤不
敢出聲南强義形辭色見葉適及諸臺官備陳寃狀卒直之慶元間
連貢于鄉入太學俛奉南廊對授邊功部臨安府富陽縣尉轉修職
郎南强創射樓補闕卒額民有以癇死女誣人者南强辨其狀立抵
以罪境內多盜販禁捕之雖貽權勢怨弗懼禮部侍郎眞德秀以言
事去廟堂風京尹跡其所至欲并以爲罪德秀舟過富春江南强亟
見賦詩爲餞人皆壯之轉承直郎處州縉雲丞未上卒所著有梅隱
筆談十四卷
贊曰杜游稱偘質而不俚華而不靡憤而不激怨而不懟不以食
膾炙爲美澹乎其有昧不以剌文綉爲工黯乎其有光其感時念
故推物類情抑揚離合必窮其源以揚其波其不合於律者鮮矣
不亦誠然乎哉
宋虞復傳
虞復字從道縣之華溪人師事倪千里傳永嘉春秋之學由太學登
進士第以楊村酒官上緝熙殿四十八規理宗大喜擢主管戸部架
閣文字累遷藉田令厯武學諭宗正寺主簿莊文府教授太常博士
大宗正丞出知信州時史嵩之開督府以䘖札盡收列郡利權因上
表進愛養根本之說大忤其意有旨除都官郎官䘖史金淵承風旨
奏寢新命遂奉祠而歸祠滿差知興化軍不赴嵩之雖去而鄭淸之
再相復亦其所忌退居東巖十有五年淸之罷董丞相槐力薦於朝
待次桂陽軍俄除金部郎官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入見
改尚右郎官輪對舉大學正心誠意爲綱領分好樂忿懥爲節目援
漢文帝欲造露臺以爲好樂之勸上嘉納丐外差知寧國府改知瑞
州命未下以疾革請納祿得旨轉朝議大夫致仕所著有成己集告
蒙告忠遠齋集合八十餘卷
贊日虞復屢上封事言論剴切庶乎能感格君心可謂務引以當
道矣卒忤時宰遂致落職然守正不阿窮達不變彼以古人之迹
見䋲無以加焉觀其見推於喬行簡見舉於董槐傳云同明相照
同類相求其斯之謂歟
宋樓大年傳
樓大年字元齡縣之竹山里人父伯冤由太學入官授江陰縣尉轉
知無爲軍襄安鎭以終大年從徐僑游登嘉定癸未進士第調靑陽
縣尉監嘉興府袁部鹽塲尋知嘉興靑龍鎭擢遂安縣令差兩浙西
路提刑司幹辦公事兩易監行在會子庫同列以侵欺被劾惟大年
獨免改知南昌縣爲治先教化建利去病若嗜欲然縣民夜行爲讎
家毆死事覺賂其甥來就辟甥自陳殺民狀甚悉大年疑之亟命丞
往驗丞受賕使焚屍以滅迹大年怒聞于府屬錄事覆實錄事復受
賕如丞大年正色抗辨錄事爲引去上之憲臺令觀察推定重讞事
始白民敬之生爲立祠遷通判吉州提點刑獄李迪以大年廉愼命
錄一道滯囚大年隨重輕而疏裁之抱成案就迪言咸聽未幾攝郡
事江東大姓杳氏以父遺書據幼弟資產幾六十萬弟長訴之縣州
厯二十年不解迪曰非淸白吏如大年者不足以究此以其事下大
年舉張詠決子婿爭財故事爲例命歸其弟人以爲允調承議郎提
領戸部犒賞所主管文字尋陞朝奏郎卒于官
贊曰宋濂稱大年洞察民隱如晴空皎月一塵不染及解印綬去
攀轅卧轍者綿亙十餘里或者以爲無愧古循吏云
皇明朱文傳
朱文字悅道縣之赤岸人從王禕游學博才贍剛方少可許人洪武
六年舉明經授知星子縣廉介自持興學勸農奏其縣山高風冷春
意來遲艱於茶上可其奏遂罷茶貢人惠之後陞贛州府同知盡心
撫綏秩滿民庶擁留至今贛民立祠祀之
贊曰宋濂跋其文論議必本諸經而翼以濂洛關閩之說旣履康
衢矣長安雖遠惡有不至哉他日道明德立而文益昌予當在知
言之列尊考文章政事蔚有可觀誠無愧於潛溪所稱者焉
皇明龔永吉傳
龔永吉字天民縣之在城人父泰字叔安卒官戸科都給事永吉舉
鄉薦授職方司主事陞武選郎中以事謫戍平涼時北虜犯邊用兵
部尚書王驥薦爲佐軍從討之尋詔驥南討麓川緬甸等處及征剿
苗蠻養孟等處永吉俱從出師皆有動績累擢至大理寺卿決獄多
平反成化改元上疏乞骸歸七年卒于家子全名用蔭知贛縣
贊曰史稱張釋之爲廷尉天下無寃民于定國爲廷尉民自以爲
不冤彼無寃民者君子猶以爲不及而況推情研實不能無說焉
者嗚呼大理古廷尉職天下之平也唯公正明恕有守者宜居之
永吉在大理至今有板卿之號可謂執法者矣
知识出处
《義烏人物記》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上海
本书从各种史书、传记、地方志、诸家文集中收集有关义乌名人的记述,并为他们写传记和史赞,所载自秦至明,共记录了四十七人,分为忠义、孝友、政事、文学四类。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江
责任者
金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