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9176
颗粒名称: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分类号: I262
页数: 2
页码: 十至十二
摘要: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关键词: 散文 古文

内容

臣竊惟藝祖皇帝經畫天下之大畧葢將上法周漢之治太宗皇帝
  一切律之於規矩凖繩之内以立百五六十年太平之基至於今日
  而不思所以變而通之則維持之具窮矣舉江浙閩廣之士亡慮十
  四五萬隴蜀不與焉而齷齪拘攣日甚於一日選人之在銓者殆以
  萬計而僥倖之源未有窮巳財用之人倍於承平之時而費于養兵
  者十之九兵不足用而民日以困非必道微俗薄而至此也葢本朝
  維持之具二百年之餘其勢固必至此藝祖皇帝固已逆知之矣使
  天下安平無事猶將望陛下變而通之而况版輿之地半入于夷狄
  國家之恥未雪臣子之痛未伸天錫陛下以非常之智勇而又啟陛
  下以北向復仇之志乃欲因今之勢而有為焉此所以十有七年之
  間聖慮愈勞而取效愈逺也羣臣旣不足以望清光而草茅賤士不
  勝憂國之心私以為陛下春秋五十有二經天下之事變為已多閲
  天下之義理為已熟舉足造事必不傷國家之大體扣囊底之智猶
  足以辦此有餘六十巳往顧將望一日之安而亦何忍遺患於後人
  乎臣以為拘攣齷齪之中其勢當有卓然自奮於草茅而開悟聖聰
  者臣不自量其分之不足而竊有志焉是以其國家社稷之大計質
  之天地鬼神而獻之闕下陛下亦卓然拔于羣言之中特命大臣察
  其所欲言之意臣妄意國家維持之具至今日而窮而藝祖皇帝經
  畫天下之大㫖猶可恃以長久茍推原其意而變通之則恢復不足
  為矣然而變通之道有三有可以遷延數十年之䇿有可以為百五
  六十年之計有可以復開數百年之基事勢昭然而效見殊絶非陛
  下聰明度越百代決不能一一以聴之臣不敢泄之大臣之前而大
  臣拱手稱㫖以問臣亦姑取其大體之可言者三事以答之而草茅
  亦不自知其開口觸諱也其一曰二聖北狩之痛葢國家之大恥而
  天下之公憤也五十年之餘雖天下之氣銷鑠頹惰不復知仇恥之
  當念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振作其氣以泄其憤使人人如報私仇
  此春秋書衛人殺州吁之意也若祗與一二臣為密是以天下之公
  憤而私自為計恐不足以感動天人之心恢復之事亦恐茫然未知
  攸濟耳其二曰國家之規模使天下奉規矩凖繩以從事羣臣救過
  之不給而何暇展布四體以求濟度外之功哉故其勢必至于委靡
  而不振五代之際兵財之柄倒持于下藝祖皇帝束之于上以定禍
  亂後世不原其意束之不已故郡縣空虚而本末俱弱今不變其勢
  而求恢復雖一旦得精兵數十萬得財數萬萬計而恢復之期愈逺
  就使金人盡舉河南之地以還我亦恐不得守耳其三曰藝祖皇帝
  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而五代之亂不崇朝而定故本
  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于前代今天下之士爛然委靡誠可
  惡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氣以養之使臨事不
  至乏才隨才皆足有用則立國之規模不至戾藝祖皇帝之本㫖而
  東西馳騁以定禍亂不必專在武臣也前漢以軍吏立國而用儒以
  致太平要之人各有家法未易輕動惟在變而通之耳天下大勢之
  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臣之所以為大臣論者其大畧如此而所
  謂數十年之䇿百五六十年之計數百年之基與夫恢復之形勢事
  大體重茍未决之聖心則不可泄之大臣之前也故止陳其大畧之
  可言者三事以答之二三大臣已相顧駭然而臣亦皇恐而退疎逺
  草茅寧復有路以望清光乎馬周一時瑣瑣之才也太宗喜其為常
  何陳事召使面對朱至之間使者連數輩趣之使有能為太宗開禮
  樂法度者其召之當不容喘矣陛下聰明邁越太宗而拔臣於羣
  言混淆之中孤立以行一意卒不免冺沒而止其罪在臣之蹤跡不
  明有以誤陛下也臣本太學諸生自憂制以來退而讀書者六七年
  矣雖蚤夜以求皇帝王伯之畧而科舉之文不合于程度不止也去
  年一發其狂論扵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
  數月而未巳而為之學官者迄今進退未有據也臣自是始棄學校
  而决歸耕之計矣旋復自念數年之間所舉云何而陛下之心臣又
  獨知之茍徒恤一世之謗而不為陛下一陳國家社稷之大計將得
  罪於天地之神與藝祖皇帝在天之靈而不可解是故昧于一來舊
  名已在學校之籍于法不得以上書言事使臣有一毫攫取爵禄之
  心以臣所習科舉之文更一二試而考官又平心以攷之則亦隨例
  得之矣何忍假數百年社稷之大計以為一日之僥倖而徒以累陛
  下哉世固有却萬鍾之禄而不受者亦有爭一錢以至於相殺者人
  情相去之逺何啻于十百千萬也而臣欲持空言以自明亦淺矣然
  審察十日而不得自便之命臣將無以自見于山林之士徒以傷陛
  下招致天下豪傑之道臣今更待罪三日而後渡江誓將終老田畝
  以弭羣論以報陛下拔臣言于衆中之恩故昧死拜書以辭于闕下
  臣闔門數十口去行都無四百里當席藁私室以聴雷霆之誅干冒
  天威罪當萬死

知识出处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目而不录原文者。其编辑宋人小传,是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亦有《宋史》不载之事。于史颇资参考。有清李小雅抄本,缪荃孙、瞿熙邦校并跋,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此外,近人张钧衡撰《考异》一卷,《辩疑》一篇,收入《适园丛书》第一集。《续金华丛书》 (史部) 亦有《敬乡录》十四卷附《考异》一卷本。

阅读

相关人物

陳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