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傳續說卷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左氏传续说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8422
颗粒名称: 左氏傳續說卷八
分类号: K225
页数: 7
页码: 一至十二
摘要: 吕祖謙撰左氏傳續説卷八,評論春秋魯成公時期的歷史。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历史

内容

成公
  齊侯親鼓士陵城二年
   陵城是勇氣激𤼵直踰其城不待用雲梯也
  郤克請八百乘許之二年
   城濮是春秋大戰不過用車七百乘盖古者用人為兵互相調𤼵
   所以少不如後世盡𤼵人以為兵也鞌之戰晋用八百乘此時雖
   添百乘亦不過六萬人至昭十三年晋治兵于邾南甲車四千乘
   計三十萬人前此未嘗有用許多人者春秋到此時盖已與戰國
   時相接戰國䇿田單問趙奢曰帝王之兵所用不過三萬而天下
   服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衆乃用之何也對曰古者四海之
   内分為萬國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人雖衆無過三千家者而以
   三萬距此奚難哉今取古之為萬國分以為戰國也能具數十萬
   之兵曠日持久數嵗即君之齊已齊以十萬之兵攻荆五年乃罷
   趙以二十萬攻中山五年乃歸以此看得後世却未有用七百乘
  齊侯使請戰二年
   前時如城濮之後請戰之辭只是一次至此何故又曰大夫之許
   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盖齊侯只欲鼓作三軍之勇氣
  齊髙固入晋師二年
   此是致師
  欲勇者賈余餘勇二年
   賈余餘勇其驕如此安得㑹勝
  卻克傷於矢曰余病矣二年
   當徴㑹於齊時卻子曰所不此報無能渉河伐齊之氣如此勇到
   此却欲不進何故盖卻克當此時想是甚枝梧不得所以如此說
   若鼓音才不繼時晋師便敗只頃刻間耳當時全得解張之力看
   其言力挽卻克如此遂成鞌之勝此見卻克頼左右得人所以至
   此大抵人放意懈怠時皆在前後左右扶持底人著力推挽
  射其御者君子也二年
   古者一車三人自非元帥御者居中居其中者必是一箇好人
  逢丑父與公易位二年
   此是見時勢急廹不可走故使之易位古者軍將在軍皆同服
  鄭周父御佐車二年
   佐車便是貳車朝祀時謂之佐車周禮田僕掌佐車之政檀弓魯
   與宋戰於乗丘公隊佐車授綏兵車之法將在皷下御者在左軍
   右在右執刃
  每出齊師以帥退入於狄卒二年
   齊頃公每出齊師時必先自當其前以帥厲退者然頃公既自前
   入晋軍則齊師繼至士卒乗勢而進與晋軍相夾故頃公誤辟入
   狄卒此亦見狄人常為晋用處如襄十六年晋敵其上戎亢其下
   可見
  辟女子二年
   辟女子之言亦可見春秋之餘民尚有三代氣象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二年
   賓媚人是國佐經書國佐傳書賓媚人左氏欲教人互見賔姓也
   媚人是族
  晋人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二年
   以蕭同叔子為質晋固知其不可行然當時只欲辱他耳然賔媚
   人便直分明對他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此大段勝得他
   大率人語言湏當直如此分明向使齊或卑語屈節以告晋則晋
   益加侮矣賔媚人之對可謂使臣矣頃公雖無道然能選擇此等
   使臣是尚能用人在如此則晋亦未可十分弱齊
  物土之宜二年
   物土之宜從其髙下燥濕之宜如稻宜下地粟宜髙地之類
  南東其畆二年
   北以南為上西以東為上言南則北在其中言東則西在其中古
   者井田之制溝洫縱横兵車亦難經過
  五伯之覇二年
   王政修明則安得有伯自王政衰㣲而後伯者出夏伯昆吾商伯
   大彭豕韋此是三代之伯春秋之伯齊桓晋文秦穆楚莊宋襄或
   者以勾踐與五伯之列
  魯衛諫曰齊疾我矣
   魯衛來諫盖事不如此則無収煞
  苟有以籍口而復於寡君二年
   此見古人善為辭命
  乃大户二年
   大户是大閱視民之户口盖常時自有軍籍到此又恐有隐匿者
   有未曽注於籍者所以大視之如宣王料民之事雖不是大户然
   大畧亦可因此見
  魯以執斵執鍼織紝賂楚二年
   此皆魯工巧底人楚無之故以為賂
  蔡侯許男不書乗楚車也二年
   春秋時凡諸侯乗他國之車則以為耻盖以有臣僕之意也如定
   公十三年齊欲與衛乗使告曰晋師至矣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
   人請攝乃介而與之乗此正是諸侯乗他國車之例
  公衡逃歸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以棄魯國二年
   此一段最要看何故論衡父為質於楚時固不如在魯之安然為
   質於楚時楚盖自以賔禮待之亦不為十分不好但衡父本不以
   國家為念只欲自便其身耳所以有昭七年薳啓彊之事大抵人
   最不可求一身之利而不能隐忍終至於貽患後世此處最宜深
   看然臧宣叔既明見得後日之患禍如此分明何故初間却不肯
   自去使楚盖臧宣叔是氣直底人他見當時季氏執政合是季孫
   而季孫却不出所以不平故辭以無功而受名而孟孫所以自請
   往要之人臣之義不當如此然此處亦可見三家専權處三家當
   時最是季氏為强故魯有事季氏多不出惟是大事則問出耳其
   次到叔孫又其次方到孟氏盖孟氏在當時亦弱故當時有事非
   臧宣叔出則孟孫出
  是行也晋避楚畏其衆也二年
   晋避楚如何見得盖晋伐齊後便歸當時若歸得緩時必與楚師
   遇
  中行伯之於晋也其位在三三年
   盖晋卿之位以中軍帥為首中軍佐次之上軍帥之位却在三其
   次序如此當時中行伯却為上軍帥
  韓厥登舉爵三年
   舉爵如晋平事雖是罰爵亦可看
  臣之不敢愛死為兩君之在此堂也三年
   此是謙辭只是欲齊來服晋
  晋侯之命在諸侯矣四年
   盖言晋為諸侯之主諸侯從違晋侯之命係焉
  兩君之所欲成四年
   成如虞芮質厥成之成
  嬰曰我在故欒氏不作五年
   當時欒氏所以欲害趙氏何故盖當時欒書将中軍正是執政嬰
   所以能令莊姬䕶趙氏者盖莊姬乃晋成公女觀成公八年莊姬
   譛之於晋侯事可見
  嬰夢天謂已祭余余福女五年
   此亦見先王禮典廢壊所以大夫僣而祭天古者天子乃祭天
  荀首逆女宣伯餫諸榖五年
   此是晋人自魯境過魯以芻米往饋之古禮猶在
  晋侯以傳召伯宗五年
   傳車或謂之驛或謂之傳皆是驛車之名在唐専有
   館驛使
  伯宗辟重五年
   重車轉動甚難故重人教伯宗不如自徑路速往伯宗見其說有
   理所以問絳事重人又言梁山崩因舉故事告之重人必是隐者
   知得典故想伯宗反未必
   知之
  出次五年
   出次不必出郊但避正寢
  伯宗請見之五年
   古者無故不見君纔見君便爵之以官伯宗所以欲見重人正欲
   官之也榖梁言伯宗攘善則恐不然恐失於傳聞之差不如左傳
   所載有理
  楚人執皇戌及子國五年
   楚執皇戌子國何故盖皇戌是攝鄭伯之辭者子國恐是當時為
   介底人所以俱為楚所執
  同盟於蟲牢鄭服也五年
   盖當時南北强弱之勢全在鄭之從違
  宋公辭以子靈之難五年
   辭以子靈之難者尚有餘黨未平
  士貞曰鄭伯不安其位六年
   位便是兩楹之間
  季文子如晋六年
   蓋重其事則上卿自往
  趙同趙括欲戰六年
   同括乃向來從彘子之人其輕躁可見
  善鈞從衆六年
   善指賢者譬如有善人十人其一說或二三人欲如此其一説或
   七八人欲如彼兩說皆出於賢者之謀似皆可從此所善均也從
   衆者却就賢者兩說之中擇其衆者從之皆所謂從衆也若不問
   其人之賢否而徒例從衆則不可此處如識得便有受用處
  善衆之主也六年
   此正指賢者言之
  中國不振旅七年
   入曰振旅不振旅者只是用兵不勝此是係天下盛衰中國弱則
   夷狄盛
  晋人以鍾儀囚諸軍府
   軍府是藏軍實之府凡獲俘囚皆藏於此府
  楚子重請申呂以為賞田七年
   賞田制度在周禮載師之職曰以賞田任逺郊之地司勲掌六鄉
   賞地凡頒賞地参之一食注云賞田在逺郊之地屬六鄉焉賞地
   之稅参分計稅王食其一也二全入於賞之臣也
  子重殺巫臣之族七年
   楚共王前時止子反重錮巫臣如是之明今却如是
  巫臣請使於呉七年
   巫臣初止欲報私怨其後楚為呉所伐
  通呉於晋七年
   呉自此漸盛
  晋趙莊姬譛趙同趙括八年
   晋趙莊姬一段與史記所載不同史記所載失於傳聞之差是時
   晋室正盛而史記却云索於宫中夫人置兒袴中趙嬰已死了而
   云與同括同時死蓋太史公理㑹大處儘好只此等不甚細考所
   以只據傳聞之誤謂屠岸賈索莊姬之所生子於公宫亦恐不然
   蓋晋宫中自有紀綱亦不容得如此
  以其田與祁奚八年
   大抵有官則有田趙氏之後無官故無田以與之而乃以其田與
   祁奚
  豈無僻王頼前哲以免也八年
   言三代亦有邪僻之子孫頼禹湯文武之徳以免同括雖有罪亦
   當念趙衰趙盾之功勲於晋國
  唯或思或縱也八年
   思謂思開啓封疆底人縱謂我放縱而不整頓備禦之謂杜氏謂
   縱其暴擄者則恐說不甚通
  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將復之八年
   士爕向在同寮中如此謙遜到聘魯時公請緩師則對魯之辭又
   却如此嚴毅盖在國則本無所争但當退讓將君命以出使則不
   可辱國故湏直致其意若一味柔懦則不能做事一味剛狠時亦
   不能臨事㑹如此韓昌黎做王仲舒墓誌云氣銳而又剛以嚴哲
   人之常愛人盡已不倦以止乃吏之方與其友處順若婦女何徳
   之光孔戡墓誌云君於義若嗜欲勇不顧前後於利與禄則畏避
   退處如怯夫學者要當如此
  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八年
   同姓媵凡諸侯適女方嫁庶女皆為媵
  杞逆叔姬喪請之也九年
   杜氏謂魯强請之恐當時未必是如此左氏曰為我也以其為魯
   故也左氏之意自分明
  使稅之九年
   想晋亦不常常拘縶只晋侯來時又暫囚之
  泠人也九年
   泠人樂官樂官多瞽者以此觀之亦不盡是瞽
  先父之職官也九年
   蓋古者所以藝之得名於後世者以其世世相習所以専精史記
   歴書云疇人子弟分散如淳註曰家業世世相傳為疇律年二十
   三傳之疇官分從其父學此可見古之世業處其他如卜筮百工
   莫不盡如此禮記曰良冶之子學為箕裘先自易者為之
  楚囚君子也九年
   觀其應荅之間便有此四徳此必能成事
  尊君敏也九年
   敏是明逹知禮之謂
  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九年
   所以引此詩意者蓋謂大國雖要害處己自守備了然其無要𦂳
   處尚不可不守况今莒是小國尤不可不加守備也
  我執一人焉何益十年
   一人猶言一獨夫爾
  鄭子罕賂以襄鍾十年
   古人以鍾為重器
  壊大門及寢門而入十年
   天子有五門諸侯有三門曰臯門應門寢門
  公疾病求醫於秦十年
   秦多良醫醫緩醫和皆是秦人
  攻之不可逹之不及十年
   攻之以藥逹之以針凡針炙皆曰逹逹通其氣
  使甸人饋麥十年
   天子謂之甸師諸侯謂之甸人甸師之職掌帥屬而耕耨王籍以
   時入之共齊盛
  饋人為之召桑田巫十年
   饋人是掌飲食之人如天子之膳夫是也
  忠為令徳非其人猶不可十年
   如廢置之事非是大聖賢心純於國家者亦恐不能免嫌疑之迹
   譬如放太甲須伊尹方可今叔孫申之謀當時意雖為鄭君然其
   間亦非是盡純於鄭君故左氏所以如此說
  晋人止公十年
   蓋因八年晋歸齊汶陽之田是以疑公
  聲伯之母嫁于齊管于奚十一年
   齊管于奚亦管仲之後杜氏註管氏之世祀也冝哉云仲之後于
   齊沒不復見此恐杜氏偶考之不精耳
  卻犫求婦於聲伯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十一年
   當時聲伯不辭卻犫何故想卻氏指施氏婦之名以求於聲伯聲
   伯不得不奪以與之不然聲伯豈不能以無婦辭之乎此一段見
   卻氏淫處
  晋卻至與周争鄇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晋十一年
   此見周室衰弱
  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十一年
   撫者蓋新王即位雖向來諸侯已封建了到此必須再封諸侯以
   各撫有其封内之地或有因其舊而封之者或有更其舊而别封
   他人者須重新整齊過此之謂撫封
  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
   王官邑是畿内来地王制謂内諸侯禄也外諸侯嗣也此固是先
   王之定制然畿内諸侯或有累世賢者亦世封之外諸侯或有不
   賢者亦必别舉賢者更封之
  宋華元合晋楚之成十一年
   晋楚向來都未曽有合成者到此一節兩邊皆衰晋厲公幼楚共
   王弱所以合成若一邊强時必不如此然當時華元之意只欲息
   列國戰争之難耳蓋宋是今南京正居南北兩間此所以欲合晋
   楚之成也
  秦晋為成十一年
   秦晋為成此又别是一事又不縁晋楚之成秦晋之成是秦先疑
   晋
  謀其不協而討不庭十二年
   不庭是晋楚之庭恐非王庭
  卻至對子反十二年
   晋卻至對子反之辭備知先王典禮而又以治世宴享之禮與亂
   世諸侯畧其武夫以為腹心一段對說最有意思蓋先王所以有
   宴享之禮正所以通諸侯往來之情使其相與以誠相接以和則
   分争之禍自無所起此先王制禮之意非徒然文具也至於後世
   徒恃武夫以相侵奪多少費力其視典禮行而弭亂於無形者其
   用力豈可同日而語哉大抵武夫固不可無然徒恃武夫則亦末
   䇿耳盖當時去古尚近卻至尚聞得先王之意所以説得有理就
   三卻中言之至又勝得犫錡二子觀對子反之辭深知先王之意
   如此到鄢陵之戰力欲與楚戰却又忘了前日之言以此知無事
   時說得易臨事時做便難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十二年
   栁子厚論曰古者旦見曰朝暮見曰夕故詩曰邦君諸侯莫肯朝
   夕左氏傳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禮記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廢
   朝暮不廢夕晋侯將殺竪襄叔向夕楚子之留乾谿右尹子革夕
   齊之亂子我夕趙文礱其椽張老夕智襄子為室美士茁夕皆暮
   見也漢儀夕則兩郎向𤨏闥拜謂之夕郎亦出是名也
  孟獻子曰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卻子無基十三年
   此是取墻以為喻無基則承載事不得
  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十三年
   此一節當子細看盖人者天地之心正得天地之中氣其他萬物
   則得天地之偏者耳然於物之中又有所謂偏者焉是以人有動
   作禮義威儀之則所以定命也則非是外來盖纔有目則必明有
   耳則必聰有貌則必恭皆是自然有者故能者養之以福福者百
   順之名也凡順理處便是福故福不說取而禍則曰取禍此理蓋
   可見勤禮盡力此只各就君子小人地位分說其實則一般國之
   大事在祀與戎古人最重祀戎周禮一書大率亦只此二事今成
   子受脤於社而二事實兼之此一段見得孔子未出以前學問常
   常講䆒得分明中庸大學與此無異自異端出後始不見有此議
   論
  晋侯使呂相絶秦十三年
   魏錡封於呂邑故稱呂相晋欲伐秦故先數秦之罪後世檄書蓋
   自此始然此書大抵多是誣秦此可見風俗之變向來辭命初未
   嘗有不著實者虚言相誣蓋自此始左氏書秦為令狐之役而又
   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晋諸侯是以睦於晋蓋記秦之曲只此數端
   耳此見左氏書法如秦有韓之師此本是晋許秦賂晋不與之此
   是晋曲今晋却言秦不是秦納文公乃是大功今言是穆之成如
   晋文之征曹衛而諸侯朝晋自是文公欲圖伯是時秦穆雖預諸
   侯之朝本不是為秦而却言有大造於西此則己未有一分恩於
   人却言有十分别人有十分恩於已則作一分說過
  虞夏商周之𦙍十三年
   蓋當時最重聖賢之後古之聖人所以欲存古聖賢之後者正所
   以存其風聲氣習禮樂典章常繼而不絶故其間或有絶而不嗣
   必待聖人出而封之如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封黃帝之後於
   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之後於杞
   春秋時無聖人出所以聖賢之後少後世惟太史公識得此意故
   於杞世家之後叙聖王之後所以如此詳也
  穆公即楚謀我十三年
   秦自殽之敗復與楚為成
  白狄及君同州十三年
   秦都於雍西河郡有白胡
  昭告昊天上帝十三年
   秦告上帝見秦之僣處當時諸侯唯魯賜天子禮樂故得祭天此
   外未嘗有諸侯告天者秦告上帝是秦僣禮而秦之僣自平王時
   此皆是大事
  晋帥乗和十三年
   帥是六軍元帥乗是其餘車乗之屬如何見得和處蓋元帥撫恤
   士卒士卒能親附元帥此所以見得和處詩曰君子所依小人所
   腓皆是帥乗相親比如牧野之戰同心同徳此便是和紂前徒倒
   戈邲之戰彘子不退此皆是不和處
  師迓晋侯於新楚十三年
   當時晋侯到秦地雖與戰却不鲁隨衆軍深入只止在新楚以待
   諸侯深入秦地而還此所以諸侯還迓晋侯也

知识出处

左氏传续说十二卷

《左氏传续说十二卷》

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左传》字字缜密”,“一部《左传》都不曾载一件闲事,盖此书是有用底书”。又说:“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此数句便是看《左传》纲领,盖此书正接虞夏商周之末,战国秦汉之初,上既见先王遗制之尚在,下又见后世变迁之所用,此所以最好看。看《左传》须是看得出人情物理。”又说:“《左传》一部三十卷,其大纲领只有三节,自第一卷至第三卷庄公九年齐桓初出时是一节。此一节霸业未兴,当时之权亦未尝专在一国。自庄公九年以后直至召陵之盟又是一节,凡二十四卷,正是五霸迭兴之际。……自召陵以后直至卷末又是一节……晋便失霸,诸侯遂无霸。自是以来,吴与越却以蛮夷主盟诸侯……此时都不成世界了,是末一节。”此说与陈傅良《春秋后传》之说大同而小异。吕氏批评《左传》有“三般病”,一是“左氏生于春秋,为习俗所移,不明君臣大义,视周室如列国,如记周郑交质”。二是“又好以人事附会灾祥,夫礼义动作,古人固是于此见人吉凶,亦岂专系于此?”三是“记管晏之事则尽精神,才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以今观之,吕氏所云《左传》之三般病,除第二种外,皆非其病。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