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华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韓昌黎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文關鍵》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747
颗粒名称:
韓昌黎文
分类号:
I269.6
页数:
14
页码:
五三九-五五二
摘要:
本文介绍韩愈所写的一篇文学作品,主题是“谏臣论”。文中对谏议大夫阳城的品德和行为进行了赞扬和批评。阳城被认为是一个有道之士,但他的行为却不尽符合这个称号。韩愈通过反题难的方式,指出阳城的缺点,表达了自己对于有道之士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
韩愈
文学作品
内容
獲麟解字少意多文字立節所以甚佳其抑揚開合主祥字反覆作五段說
麟之爲靈昭昭也詠於詩周南麟之趾篇書或作載於春秋哀公
十四年春西狩獲麟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公羊傳麟者仁獸也瀚冠子麟者蓋
元枵之精也廣雅麟者含仁懷義行步中規折旋中矩謂此類也雖婦人小子皆知
其爲祥也然麟之爲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
爲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
麟不可知其爲麟也角者吾知其爲牛鬣者吾知其
爲馬鬣音獵說文髮鬣禮記夏后氏黃馬蕃鬣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爲
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
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爲聖人
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爲不祥也又曰麟之
所以爲麟者以德不以形或有也字若麟之出不待聖人
則其或無其字謂之不祥也亦宜哉今本皆無哉字朱子本亦不用而註云或
有哉字此因宋刻呂選兩本俱有哉字故仍之或因
前有此句遂添一哉字以堅煞語之勢且重致其激
昻之意〇按此文或疑元和七年麟見東川公因此
而作朱子云有激而託意之詞非必爲元和獲麟而
作也况李翱嘗書此文以贈陸傪傪死在貞元十八年文之作在前明矣
師說此篇最是結得段段有力中間三段自有三意說起然大槩意思相承都不失本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
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
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
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
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
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或作去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
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敎
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
習其句讀者也按考異云周禮天官注徐邈讀馬融笛賦作句投徒鬭切何休公羊序失
其句讀不音讀音豆今公所用正本何休一本者下無也字非吾所謂傳其道解
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
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
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
官盛或作大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不齒或作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或無其字聖人無常師語子張子貢云孔子師郯子
萇弘左昭十七年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皡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
云云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旣而吿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郯音談〇家語觀周篇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曰謹受命與
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萇音長師襄史孔子世家孔子學鼓琴師襄十日不進師襄子
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巳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日巳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爲人也
有間日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爲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洋心如
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爲此也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老聃註見上郯子
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按考異方崧卿本無孔子師郯子五字而謂無常師下當有孔
子師三字之徒上當有數子二字朱子以爲孔子見郯子在適周見萇弘老聃前而聖人無常師本杜氏
注問官名語故此旣敘孔子所師四人而再舉郯子之徒則三子在其中方氏知當存孔子師字而不知
當并存上郯子旣無上郯子二字遂以下郯子屬上句讀而并疑其下更有數子二字也自朱子此論出
遂正其誤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語述而云是故或無是字弟
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
有專攻如是而巳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
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或作請學於余余或無余字嘉其能
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諫臣論考異云爭或作諫呂選兩宋刻皆作諫今從之〇意勝反題格〇此篇是箴規
攻擊體是反題難文字之祖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爲有道之士乎哉學
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
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
天子以或無以字爲諫議大夫人皆以爲華陽子不色喜
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草野彼豈以富貴移易
其心哉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凶者
也易恒卦云惡得爲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
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
故夫不時本作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蹇之六二
句上或有以字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
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之不終無也朱子本無之字今
陽子實一匹夫或作實一介之夫下再出陽子二字在位不爲不久矣
聞天下之得失不爲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爲不加矣
而未嘗一言及於政或無於字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
人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
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或無之字秩也問其政則曰吾不
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
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云今陽子以
爲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
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爲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爲
貧而有時乎爲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
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爲委吏矣
嘗爲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巳矣必
曰牛羊遂而巳矣並出孟子若陽子之秩祿不爲卑且貧
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
子惡訕上者惡爲人臣招音翹其君之過而以爲名者
按招字方本據國語武子好盡言以招人過音翹考
異云呂氏春秋孔子之勁能招國門之關注招舉也
過秦論招八州而朝同列蘇林亦音翹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書曰爾有嘉謨一作謀下同嘉猷則入吿爾后於內爾乃
順之於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書君陳云夫陽子之
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兹考異
作滋云作茲非是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
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
或無以字布衣隱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
官以諫爲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
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
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而伸其
辭說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無窮如若書所謂則
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
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或曰陽子不求聞
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巳而起守其道而
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心
今本無心字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
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一本作不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
矻死而後巳故禹過家門不入孟子滕文公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
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洪曰古語云墨翟突不及黔孔丘席不及
暖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爲樂哉誠畏天
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
而巳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開
而日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
者時人之耳目也或無也字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
之不賢則一作且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
畏天命而閔人窮也也上或有者字惡得以自暇逸乎哉或
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爲直者並論語云若
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於德而費於辭乎好盡
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
聞乎左成十八年齊殺其大夫國佐國佐卽國武子也愈曰君子居其位則
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
道也非以爲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
好盡言於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
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吿我曰陽子可以爲有道之士
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爲善人乎考異有哉字〇從前
難到此巳極了末後須用放他一着蓋陽子當時畢竟是箇賢者大抵文字須抑揚若作漢唐君臣文字
先須取他長處後說他短處先須取他長處自子吿我曰下是〇按唐書列傳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徙陜州夏縣世爲宦族資好學無所不通及進士第乃去隱中條山陜之觀察使李泌欲辟致之府不起
乃薦諸朝及爲相又言之德宗於是召拜右諫議大夫初城未起搢紳想見風采旣興草茅處諫諍官士
以爲且死職天下益憚之及受命他諫官論事苛細紛紛帝厭苦而城寖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韓愈作
諫臣論譏切之城不屑意方延賓客日夜劇飲客欲諫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飲醉仆無得言居位八年人
不能窺其際及裴延齡誣逐陸贄張滂李允等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吾諫官不可令天子殺無罪大臣
乃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閣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誼申直贄等累目不止聞者寒懼城愈勵帝大怒
召宰相抵城罪順宗方爲皇太子爲開救良久得免帝欲遂相延齡城顯語曰延齡爲相吾當取白麻壞
之哭於庭帝不相延齡城力也坐是遷國子司業
原道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爲定名道與德爲
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小人上或有也字而德有凶有吉老
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
天小者非天小也方本小字作罪引尸子曰井中視星所視不過數星朱子曰韓公未
必用尸子語正使用之作罪亦非文意彼以煦煦爲仁孑孑爲義其小
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
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
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
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史本傳老于乃著書上下
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史秦皇紀李斯請史官非秦紀
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黃老於漢考異云或
無黃字〇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蓋公爲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於是避
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又儒林傳孝景不在儒竇太后又好黃老術汲黯傳黯學黃老言治官
民好清靜佛於晉宋齊梁魏隋之間考異云諸本作晉宋齊梁魏隋文苑作晉
梁魏隋方本從之曰南舉晉梁北舉魏隋也又作魏晉宋梁齊今因呂選兩宋刻皆作晉宋齊梁魏隋
仍之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趙岐孟子序戰國縱
橫異端並起若楊朱墨翟放蕩之言以干時惑衆者非一不入於老則入於佛考異
云墨下諸本有不入於墨則入於老二句呂選亦有之今省入於彼必出於此必上
一本有則字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
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
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爲
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日吾師亦嘗
師之云爾或無師之二字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
書家語觀周篇孔子師老聃見前師說篇註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
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
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爲民者四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
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今之爲民者六古之敎者處其一今之
敎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
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
窮且盜也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生人者立然後敎
之以相生養之道句內或無以字或養上亦有相字爲之君爲之師
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爲之衣飢然後
爲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爲之宮室爲之
工以贍其器用爲之賈以通或作同其有無爲之醫藥
以濟其天死爲之塟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爲之禮以
次其先後爲之樂以宣其湮鬱湮或作壹或作聖方云按史記賈誼傳獨
堙鬱其誰語漢書作壹鬱壹當作壹音咽朱子云字書壹〓吉凶在壺中不得泄也卽今之氤氲壹〓蓋
古通用爲之政以率其怠勌與倦同莊子學道不勌爲之刑以鋤
其强梗相欺也爲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或無權衡二字
非是相奪也爲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爲之備患
生而爲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
衡而民不爭莊能篋篇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
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爲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爲
之權衡以稱之則并與權衡而竊之爲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竊之爲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
義而竊之故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
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議論嗚呼其亦不思而巳矣如古之無聖
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
爪牙以爭食也是故君者也臣者行君之令
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或作絲麻篇內悉同作器皿
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爲君
臣不能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考異云諸本臣不下有能字無而致之民四字
而句下有則失其所以爲臣一語按今本率無能字皆有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爲臣十一字今仍呂選
兩宋刻民不出粟米膩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
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
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
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
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
也帝之與王其號名殊考異云名下或有雖字今本或作號雖殊其所以
爲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其所
以爲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爲太古之無事是亦責
冬之裘者曰曷不爲葛之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曷
不爲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
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
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爲也今也欲治
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
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
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左傳僖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夷而
或無此二字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穀梁文九年使荻來聘楚無大夫其曰荻何也
以其來我褒之也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語八佾云詩
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詩閟宮云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
之先王之敎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爲夷也夫所謂先
王之敎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
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或作書或
作數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
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
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爲道易明而其爲敎易行也
句內或無而字而下或無其字是故以之爲已則順而祥以之爲人
則愛而公以之爲心則和而平以之爲天下國家無
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
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
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
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
傳焉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
上上而爲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爲臣故其
說長然則如之何其可也其或作而曰不塞不流不止不
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
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原人考異曰或作仁
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
謂之人形於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於下草木山川
皆地也命於其兩間夷狄禽獸皆人也曰然則吾謂
禽獸曰人可乎曰非也指山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可
也山有草木禽獸皆舉之矣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
山乎或無此三字曰山則不可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
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
狄禽獸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
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獸之主也主而暴之不得
其爲主之道矣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考異云仁或作人非是〇余於韓集中最奇此文今人多不能讀然立格造語甚奇險而意卻甚平正其
歸結在視同仁二句竊謂此篇巳爲張子西銘開端發鑰一視同仁體一也篤近舉遠分殊也推其道
欲使夷狄禽獸皆得其情其言仁體廣大之至直與覆載同量而工夫全寓於篤近舉遠四字中愚意篇
題當直揭曰原仁然人者仁也其命題卽此意朱夫子考異於題下標云或作原仁有旨哉
辯諱考異作諱辯今本皆然呂選兩刻皆作辯諱其義無異今存之以見舊本不同處〇
淇曰李賀父晉肅邊上從事賀年七歲以長短之製名動京華時愈與皇甫湜賢賀所業奇之
會有以晉肅行上言者二公因連騎造門請見其子旣而總角荷衣而出面試一篇承命欣然
旁若無人仍目曰高軒過二公大驚命聯鑣而還所居親爲束髮年未弱冠丁內艱他日舉進
士或謗賀不通家諱文公特著諱辯一篇又幽閑鼓吹云賀以歌詩謁愈愈送客出歸極困解
帶旋讀之首篇雁門太守行云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魚開卻揷帶急命邀之又云張
昭論舊君諱云周穆王諱滿至定王時有王孫滿者厲王諱胡至莊王之子名胡退之諱辯取
此意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
者毀之方云康駢劇談錄謂公此文因元稹而發董彥遠謂賀死元和中使稹爲禮部亦不相及
爭名蓋當時同試者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爲是勸之舉
者爲非聽者不察或有也字和而倡之同然一辭皇甫湜
曰若不明白原本無此四字今從考異增入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徵不稱在言在
不稱徵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
丘與蓲音烏蓲草名詩音義江東名爲烏蓲之類是也記曲禮禮不諱嫌名二名
不偏諱註爲其難辟也嫌名謂音聲相近偏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稱徵言徵不
稱在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爲犯二名律乎爲犯嫌
名律乎父名晉一有肅字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
得爲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敎天下者非周
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謂文王名昌武王名發若曰克昌厥後又日駿發爾
私則不諱也孔子不偏諱二名若曰宋不足徵又日某在斯春秋不譏
不諱嫌名若衛桓公名完康王釗音昭周康王名書用敬保元子釗之孫實
爲昭王曾參之父名皙曾子不諱昔若曰昔者吾友又曰裼裘而弔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期宇度宇下或並有者字〇考異引方云
董彥遠曰騏期以姓苑考之爲其又李涪謂杜度魏人諱稱公誤用然張仲景方自有杜度公所用或本
此〇杜操字伯度曹魏時人以其名同武帝故因以其字呼之又去其伯字呼爲杜度此其子
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
漢諱武帝名徹爲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爲某字也
諱呂后名雉爲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爲某字
也考異引方云顏氏家訓曰桓公名白傳有五皓之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不聞謂布帛爲布皓
呼腎腸爲腎脩公言蓋有自也今按公言或與顏氏偶同未必用其語今上章及詔不
聞諱滸勢秉機也滸近太祖廟諱勢近太宗廟諱秉近代宗廟諱機近立宗廟諱惟
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爲觸犯以諭爲近代宗廟諱以機
近古宗廟諱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
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爲可或有邪字
或併無下爲字爲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考異云二矣字或並作也今從朱子
本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
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
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官宮
妾則是宦官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
者邪
雜說一
龍原本有之字從朱子省之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
是氣或有而字茫洋原本作茫茫今從朱子本窮乎立間薄日月伏光
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汨越筆反陵谷雲亦靈怪矣
哉雲龍之所能使爲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
使爲靈也然龍弗得雲弗一作不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
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爲也易曰
雲從龍乾卦云旣曰龍雲從之矣
雜說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莊馬蹄篇伯樂善治馬注伯樂音洛姓孫名陽善馭
馬星經云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孫陽善馭故以爲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
常有故雖有名馬秪辱於奴隸人之手或無人字駢死於
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
一石今食馬者或無今字或今字下有之字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考異云而食下疑脫一石字是馬或有也字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或無此字欲與常馬等不可得考異
云且字恐當在等字下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盡其材鳴之或有而字不能通其意執策時本作鞭而臨
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眞無馬邪考異云兩無字下諸本皆有良字呂
選兩宋刻俱上句有良字而下句無之今按如此語勢不甚叶故并省上良字其眞不知馬
邪知一作識邪考異作也今呂選兩本皆作邪從之
重答張籍書此篇節奏嚴緊鋪叙回互分明
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域拂其邪
心增其所未高謂愈之質有可或有以字至於道者浚其
源導其所歸漑其根將食其實此盛德者之所辭讓
況於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復者故不可遂巳昔者聖
人之作春秋也旣深其文辭矣然猶不敢公傳道之
口授弟子至於後世然後其書出焉前漢藝文志仲尼思存前聖之
業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上明觀其史記據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
假日月以定歷數藉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
安其意以失其眞故論本事而作傳明天下不以空言說經也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
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等傳其所以慮
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原本作及
今從朱子公卿輔相考異云蓋微詞以見上自天子亦宗事二氏之意吾豈敢昌
言排之哉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若遂成其書則見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爲狂
爲惑其身之不能恤書於我何有考異云書於我何有言無補也方作
於書何有誤夫子聖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惡聲不入
於耳見家語弟子行其餘輔而相者周天下猶且絕糧於陳
畏於匡毀於叔孫奔走於齊魯宋衛之郊論語在陳絕糧子畏
於匡叔孫武叔毀仲尼史世家巳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又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其道雖
尊其窮也亦甚矣賴其徒相與守之卒有立於天下
向使獨言之而獨書之其存也可冀乎今夫二氏行
乎中土也蓋六百有餘年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
所以朝令而夕禁也自文王沒武王周公成康相與
守之禮樂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至乎孟
子未久也自孟子而至乎楊雄亦未久也兩至乎老異至皆作
及注云方本並作至乎今呂選正同方本仍之句下或無也字然猶其勤若此其困
若此而後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爲之哉其爲也易
則其傳也不遠故余所以不敢也然觀古人得其時
行其道則無所爲書爲書者皆所爲不得行乎今而
行乎後或有世字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竢
五六十爲之未失也天不欲使茲人有知乎則吾之
命不可期如欲字使茲人有知乎非我其誰哉其行
道其爲書其化今其傳後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
戚於吾所爲哉前書謂吾與人商論不能下氣若好
勝者然勝上或有己字或無然字雖誠有之抑非好己勝也好己
之道勝也非好己之道勝也己之道乃夫子孟軻楊
雄所傳之道也若不勝則無以爲道考異云以或作所非是吾
豈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
愚論語云則其與衆人辨也有矣駁雜之譏前書盡之
吾子其復之昔者夫子猶有所戲詩不云乎善戲謔
兮不爲虐兮淇奧詩云記曰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記雜記云
〇 按能字呂選兩宋刻皆作爲蓋舊本都如此方崧卿以爲當作能但據李本以論衡常引此以闢董仲
舒不窺園事正作爲字疑公自用論衡非用戴禮朱子日作爲無理必有脫誤不然不應舍禮記而信論
衡且又安知論衡之不誤哉况公明言記曰今定作能字按朱子所云有脫誤者疑用禮記全文而脫去
中間七字故誤能作爲也豈或作惡害於道哉一本作烏害其爲道哉吾子其
未之思乎孟君將有或有所字適思與吾子別庶幾一來
愈再拜
與孟簡尚書書一本無簡字〇一篇須看大開合
愈白行官自南迴過吉州得吾兄二十四日手書數
番忻悚兼至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惟萬福來示
云原本無行官至來示二十八字但云蒙惠書今依朱子添入有人傳愈近少信
奉釋氏此傳之者妄也原本無信字及傳之者三字今從朱子本增入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大顛頗聰明識道理遠地無可與語
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日實能外形骸以理自
勝不爲事物侵亂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胸中無滯
礙以爲難得或無胸中無滯礙五字考異云若此語中删去此五字則要自以爲難得句不
復成文理矣因與來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廬及來袁
州留衣服爲別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
也孔子曰丘之禱久矣語述而云凡君子行巳立身自有
法度聖賢事業具在方册可效可師仰不愧天俯不
愧人內不愧心積善積惡殃慶自各以其類至句內或無
各字何有去聖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敎以
求福利也詩不云乎豈弟君子求福不回旱麓詩云傳又
日不爲威惕不爲利疚左昭二十年君子不食姦不受亂不爲利疚於回假
如釋氏能與人爲禍祟或作福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
況萬萬無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類君子
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禍於守道之人如小
人也其身巳死其鬼不靈天地神祗昭布森列非可
誣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於其間哉進退無
所據而信奉之亦且惑矣或作非大惑歟且愈不助釋氏而
排之者其亦有說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楊則之墨孟滕
文公云楊墨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聖賢之道不明考異
無此句而云一本複出聖賢之道不明六字則三綱淪而九法斁音妬敗也書彝
倫攸斁禮樂崩而夷狄橫幾何而不爲禽獸也故曰能
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孟滕文公云楊子雲曰古者楊
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楊言子篇云夫楊墨行正
道廢且將數百年以至於秦卒滅先王之法燒除經
書坑殺學士天下遂大亂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
難解㪚及秦滅漢興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
後始除挾書之律前惠帝紀四年赦天下除挾書律稍求亡書招學
士經雖少得尚皆殘缺十亡二三前藝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㪚亡遣
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維校數
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故學士多老死新者不見全經不能盡
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見爲守分離乖隔不合不公二
帝三王羣聖人之道於是大壞後之學者無所尋逐
以至於今泯泯也其禍出於楊墨肆行而莫之禁故
也孟子雖賢聖不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然賴其
言而今之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巳
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
一於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或作苟無孟氏則皆
服左袵而言侏〓矣侏音朱南蠻語也後漢語言侏離注蠻夷語聲也故愈
嘗推尊孟氏以爲功不在禹下者爲此也漢氏以來
或無氏字羣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
髮引千鈞綿綿延延寖以微滅於是時也而唱釋老
於其間鼓天下之衆而從之嗚呼其亦不仁甚矣甚或
作耳釋老之害過於楊墨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
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巳壞之後
嗚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見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
雖然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恨天地鬼
神臨之在上質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毀其道
以從於邪也籍湜輩雖屢指敎未知果能不叛去否
辱吾兄眷厚而不獲承命惟增慙懼死罪死罪愈再
拜
答陳生書諱 師錫〇考異云生下或有商字或注 師錫字〇中間四段鋪叙齊整極
好
愈白陳生足下今之負名譽享顯榮者在上位幾人
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
於聾求道於盲雖其請之勤勤敎之云云未有或無有字
考異云有字或當在此句其字下見其得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
好其言辭觀足下之書及十四篇之詩亦云有志於
是矣而其所問則名所慕則科唐選舉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然其
大要有三由學舘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鄕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
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序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而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
學究一經有三禮有三傳有史科此歲舉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故
愈疑於其對焉雖然厚意不可虛辱聊爲足下誦其
所聞蓋君子病乎在己而順乎在天待己以信而事
親以誠所謂病乎在己者仁義在乎內彼聖賢者能
推而廣之而我蠢然或作焉爲衆人所謂順乎在天者
貴賤窮通之來平我心而隨順之不以累於其初所
謂待己以信者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果不
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已而已矣所謂事
親以誠者盡其心不夸於外先乎其質而或無而字後乎
其文者也盡其心不夸於外者不以已之得於外者
爲父母榮也名與位之謂也先乎其質者行也原本行上
有文字今從朱子去後乎其文者飲食甘旨以其外物供養之
道也誠者不欺之名也待於外而後爲養薄於質而
厚於文斯其不類於欺歟果若是子之汲汲科名以
不得進爲親之羞者惑也速化之術如是而巳古之
學者惟義之問誠將學於太原本作大學記大學篇大學之道云云〇按
公爲博士而師錫將來學則爲太學無疑呂選作大蔡注因之恐非是今從朱子本愈獨守是
說而俟見焉考異曰方云見胡甸切公時爲博士也愈白
答陳商書設譬格
愈白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茫然
増愧赧又不以其淺鄙無過人智或作知識且或作具諭
以所守幸甚愈敢不吐情實然自識其不足補吾子
所須也時本吐下有露字所上有之字皆後人添入齊王好竽韓子十一篇齊宣王
好竽南郭先生不知竽而濫於三百人之中以吹食祿有求仕於齊者操瑟而
往立王之門三年不得入叱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
上下吾鼓瑟合軒轅氏之律呂前律歷志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
作也〇考異曰律呂二字方從閣杭本作宮以國語琴瑟尚宮鐘尚羽重者從細輕者從大故也然凡作
樂一音中大者爲宮細者爲羽皆有五聲之序又以六律六呂節之然後聲之大細得其次第而不差所
謂聲依永律和聲而八音克諧是也其曰琴瑟尚宮者非謂琴瑟只有宮聲也但以絲聲太細恐其掩於
衆樂而不可聽故大其器使其聲重大而與衆樂相稱耳其中固有五聲而聲必中律呂也方意似以琴
瑟專爲宮聲而不用他律呂者故特取此誤本耳今從諸本〇按此本可不載然今學者所讀皆因朱子
考正之後得以文從字順而無所隔礙其前衆說雜出有若此之無理者朱子固不得不辨而今之所刋
雖取簡便亦附存一二以使學者得見考正之功且求通學問之本源此亦其端也客罵之
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雖工如王之不好何是所謂
工於瑟而不工於求齊也今舉進士於此世求祿利
行道於此世而爲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毋與操瑟
立齊門者比歟文誠工誠或作雖或誠上有雖字不利於求求不
得則怒且怨不知君子必爾爲不也故區區之心每
有來訪者皆有意於不肖者也畧不辭讓遂盡言之
惟吾子諒察原本察作之無上之字今從朱子本
送王含秀才序或作進士王含有感慨不足意
吾少時讀醉鄕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
是言豈誠旨於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阮籍陶潛並晉人傳在晉
書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
爲事物是非相感發於是有託而逃焉者也若顏氏
之操瓢與簞之朱子本作子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聖人
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或有
事字麴櫱之託而昏冥之逃邪吾又以爲悲醉鄕之徒
之不遇也考異云爲字疑衍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
元之不績貞觀太宗年號開元元宗年號在朝或無朝字廷之臣爭言事
當此時醉鄕之後世又以直廢吾旣悲醉鄕之文辭
而又或無又字嘉良臣之烈思識其子孫今子之來見我
也無所挾吿猶將張之况文與行不失其世守渾然
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見信於世也
於其行姑與之飲酒
送文暢師序
一本文暢上有浮屠二字匡正格體格好就他身說極好處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問其名則是較其行則非可
以與之遊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問其名則非較其
行則是朱子本其名作之可以與名則是作而是之遊乎楊子雲稱
在門牆則麾之在彝狄則進之楊修身篇或問人有𠋣孔子之牆絃鄭衛
之音誦韓莊之書則引諸門乎曰在夷貊則引之倚門牆則麾之吾取以爲法焉浮
屠師文暢喜文章其周遊天下凡有行必請於縉紳
先生以求詠歌其所志貞元十九年春將行東南柳
君宗元爲之請或作序解其裝得所敘詩累百餘篇非
至篤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無以聖人之道吿
或有之字者而徒舉浮屠之說贈焉夫文暢浮屠也如欲
聞浮屠之說當自就其師而問之何故謁吾徒而來
請也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禮樂或作事爲之盛其
心必有慕焉或無必字拘其法而未能入故樂聞其說而
請之如吾徒者宜當吿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
辰之所以或無所以二字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
人物之所以蕃江河或作河江之所以流而語之不當又
爲浮屠之說而瀆吿之也或無瀆之字民之初生固若禽
獸彝狄然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或作穀食親親
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敎莫
正乎禮樂刑政施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於其
躬體安而氣平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
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
子書之於冊中國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爲而孰
傳之邪爲下或有之字夫鳥俛而啄仰而四顧夫獸深居而
簡出懼物之爲己害也猶且不脫或作免焉弱之肉彊
之食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游以生死與禽獸
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
知而不爲者惑也悅乎故不能卽乎新者弱也原本弱作
溺今從朱子本上句爲下有之字知而不以吿原本吿作作吿
之今從朱子吿而不以實者不信也余旣重柳請又嘉浮
屠能喜文辭於是乎言
知识出处
《古文關鍵》
本书收录总论看文字法、何是抑扬开合处、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苏文法、看诸家文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