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胡仲子集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863
颗粒名称: 井牧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5
页码: 十一至十八
摘要: 胡翰所撰《胡仲子集》內有關井牧之見解。
关键词: 詩集 文集

内容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萬民故天下之利聖人不私諸
  已亦不以私於人井田之制是也井田者仁政之首
  也井田不復仁政不行天下之民始敝敝矣其後二
  百三十有二年而漢始有名田之議猶古之遺意也
  又其後六百有三年而元魏始有均田之法猶古之
  遺制也先王之遺制遺意由秦以來僅一二見又有
  行之不逺天下之民益敝敝矣為政者南面以子萬
  姓一夫之飢猶已飢之一夫之寒猶已寒之孰無是
  心也而訖莫之㮀焉方漢承秦苛虐之後民新脱去
  湯火未遑蘇息髙帝因而撫之逮及文景之世國家
  晏安無事宗戚大臣憑藉貴髙之勢争取美田宅以
  為子孫利益郡邑富商大賈周流天下貲累鉅萬治
  生産畜牧膏壌十倍上儗封君編户之氓無立錐之
  地則卑下之為役為僕不暇顧其身貧富不均埶所
  馴致也故董仲舒言於孝武以古井田法雖難卒行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抑兼并名田者占田也占田
  有限是富者不得過制也其後師丹孔光之徒因之
  令民名田無過三十頃期盡三年而犯者沒入之議
  者以三十頃之田周三十夫之地也一夫占之過矣
  晉石苞令民男女二人占田百畝丁男女有差有國
  食禄者有差或十頃或五十頃兼以品䕃其親屬自
  啓奸端矣民無恒産不能制之專事要束之問不勞
  民駭衆坐獲井田之利此吾所未喻也殆不過為兼
  并之閑耳非有資於畎畮細民能無不足之患也故
  名田雖有古之遺意不若均田之善李安世在魏太
  和中其得君非華夏之主也其得民非歸馬放牛之
  時也以魏國之大獨能均其土地審其經術差露田
  别世業魏人頼之力業相稱北齊後周因而不變隋
  又因之唐有天下遂定為口分永業之制而取以租
  庸調之法口分即露田也露田夫四十畝婦人二十
  畮而率倍之口分八十畝而不倍惟嵗易之田倍之
  永業即世業也夫家受而不還皆二十畝所以課蒔
  桑麻也民有多寡鄉有寛狹田有盈縮狹鄉之民受
  田半之為工商者不給而在寛鄉者給之亦半也老
  疾寡妻妾給之三十畝四十畝雖不耕不可無養也
  當户者益之二十畝雖已有田不可不優也以此均
  天下之田貧不得粥富不得兼猶懼不能守吾法而
  乃聽民粥永業以葬粥口分以遷是以小不足而大
  亂法也何捄於敝振窮恤貧民獲保息周典也何惜
  而不為之粥而加罰永徽之禁抑末耳議者如宋劉
  敞又以魏齊周隋享國日淺兵革不息土曠人稀其
  田足以給其衆民獲其實唐承平日久丁口滋多官
  無閑田給受民不復獲其實視為具文不知隋唐之
  盛丁口相若耳開皇十二年發使均天下之田狹鄉
  一夫僅二十畝隋之給受何加於唐也唐雖承平日
  久貞觀開元之盛其人户猶不及隋何至其田具文
  無實也敞言過矣但狹鄉之民多而田不盈永業之
  田粥而民不固如陸䞇所謂時弊者埶馴致也時敝
  則法亦敝故均田雖有古之遺制不若井田之善周
  制九夫為井井有溝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
  甸有洫四甸為縣四縣為都都有澮地方百里是為
  一同治都鄙者以之夫間有遂遂有徑十夫有溝溝
  有畛百夫有洫洫有涂千夫有澮澮有道萬夫有川
  川有路萬夫之地三十二里治鄉遂者以之孟軻云
  請野九一而助國中十一使自賦盖二法並行遂人
  匠人多寡異數而内外相經緯焉王畿之内五十里
  為近郊百里為逺郊六鄉六遂居之六遂之餘地為
  甸地距國中二百里即公邑之田天子使吏治之者
  也甸地之外為稍地距國中三百里大夫所食之采
  地也稍地之外為縣地即小都之田距國中四百里
  卿及王子弟之疏者所食之采地也縣地之外為畺
  地即大都之田距國中五百里公及王子弟之親者
  所食之采地也此王畿之制井田常居十之六其不
  為井者四郊甸地耳其曰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則出
  地貢者亦三三相任如井田之法八家樹蓺一夫税
  入于公孟軻氏所謂皆十一者是也鄉遂之地采五
  十畝或百畮二百畝而都鄙之田或不易或一易再
  易是亦名異而實同也地有肥磽為之井者必有牧
  以濟之所謂采與易者則皆牧也故小司徒曰井牧
  其田野井者其正也牧者其變也井地均不必牧也
  井地不均必牧以均之也由是達于天下雖有山林
  川澤不可以開方制者以井牧授之以貢助取之諸
  侯之國可按而定也楚人東南之要服也蒍掩為司
  馬度山林鳩澤藪辨京陵表淳鹵數畺潦規偃瀦町
  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九土之入修千乗之賦况中
  國之地無山林澤藪之阻無淳鹵畺潦之患原隰衍
  沃舉目千里夏后氏用之以為貢商人用之以為助
  而周人兼用之以制畿甸經邦國其法可考者往往
  存於周官之書其不合者以孟軻氏為之權衡豈不
  較然也哉故嘗以為井田之法行有十便民有恒産
  不事末作知重本一也同井並耕勞逸巧拙不相負
  齊民力二也奉生送死有無相贍通貨財三也貨財
  不匱冨者無以取贏絶兼并四也取以十一天下之
  中正吏無横斂五也比其丘甸革車長轂於是乎出
  有事以足軍實六也一同之間萬溝百洫又有川澮
  戎馬不得馳突無邊患七也畎澮之水澇則疏之旱
  亁則引以溉注少㓙荒八也少壯皆土著奸偽不容
  善心易生以其暇日習詩書俎豆養老息物成禮俗
  九也逺近共貫各安其居樂其業尊君親上長子孫
  其中不煩刑罰而成政教十也一舉而十者具矣何
  憚而不為乎其謂不可為者蓋亦有二焉丘甸縣都
  其間萬井為溝洫者又萬計包原隰而為之窮天下
  之力傾天下之財非數十年之久不克潰于成也非
  大有為之君不能致其決也此不可者一也中古以
  降淳厚之俗薄澆偽之風熾恭儉之化衰功利之習
  勝經久之慮少僥倖之敝多以限田抑富强猶有撓
  之者况使盡弃其私家之産乎以均田授農民猶有
  不能周之者又况生齒滋衆之時乎怨歸於上奸興
  於下此不可為者二也以余論之二者何足尼吾事
  乎古者步百為畝漢人益以二百四十為畝北齊又
  益之以三百六十為畝今所用者漢畝步也今之五
  十畝古之百畝也漢提封田萬萬頃惟邑居道路山
  林川澤不可墾餘三千二百二十九萬頃皆可墾元
  始初遣司農勸課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
  頃是時天下之民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户以田
  均之計户得田六十七畝古之百四十畝也家獲百
  四十畝耕之未為不給也加之簡稽則工商禄食之
  可損者又不知其㡬也雖唐盛時永徽民户不過三
  百八十萬至開元七百八十六萬亦不漢過也以天
  下之田給天下之民徵之漢唐則後世寧有不足之
  患乎田無不足之患則取諸民以與民天下皆知吾
  君之不私也天下有如卜式者且將先吾民而為之
  孰不響應扵下也秦長城之役袤延萬里塹山堙谷
  暴兵三十萬而阿房之作督用徒刑者又七十餘萬
  郡邑之民發謫徙邉者又歳不休息不德甚矣天下
  怨誹未聞有一人違者况下令如流水之源固民心
  之所欲也王政之所本也今先取一鄉之田井之其
  制定其事便其民悦然後行之一郡取一郡之田井
  之其制定其事便其民悦然後行之天下天下之制
  定事便而民悦也亦何異於鄉郡乎是天下之田可
  井也事不勞者不永逸欲長治久安而不於此圖之
  亦茍矣唐太宗嘗讀周官之書至體國經野設官分
  職以為民極慨然嘆曰不井田不封建不足以法三
  代之治人君負有為之才操可致之埶其時又非難
  也封建議而不行井田知而不復君子葢深為唐惜
  之吾聞春氣至則草木生秋氣至則草木落生與落
  必有使之者矣物莫知之也故使之者至物無不應
  使之者不至物無可為上之人審其所以使故物莫
  不為用管商之法孰與先王之制天下皆知其非民
  利也而齊秦舉國聴之其故又可知也以先王之制
  使若管商者為之以紀人事經地利吾知天下之田
  可限也可均也亦可井也此無它善操其所使而已
  矣忠信之道賞罰之柄上之所以使也

知识出处

胡仲子集十卷

《胡仲子集十卷》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 (今浙江浦江) 王懋温所编。以洪武十四年(1381)刊版。至清印本罕传,惟写本犹存于世。凡十卷。文九卷、诗一卷。史称其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今合为一集,乃刘刚等所并。胡翰少从吴师道及吴莱学为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其文多得二吴遗法,而持论多切世用,与许谦之坐谈诚敬小殊。胡翰尝与修 《元史·五行志》,序论即其所撰,故存之集中。其于天人和同之际,剖析颇微。《牺尊辨》、《宗法论》诸篇,亦湛深经术。则又未尝不精究儒理。其诗不多作,而格意特为高秀,其中五言古诗尤为诗论家所称道,如《吕梁洪》、《夜过梁山泊》、《京口纪行》等诗写得苍浑古朴,有汉魏之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说:“金华承黄文献溍,柳文肃贯吴贞文莱之后,多以古文词鸣,诗非所好。以诗论,吾必以伸申为巨擘焉。”此书版本较多,还被收入 《四库全书》、《金华丛书》 (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翰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