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樓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87
颗粒名称: 聽泉樓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七至九
摘要: 明蘇伯衡為聽泉樓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永康縣北三十里有山曰方巖峰巒峭拔林壑幽邃
  泉流其間而峽束之而崖瀉之而竇泄之而窪内之
  而石扼之而木梗之而聲出焉或大或細乍疾乍徐
  既清且圜發天然之律呂寄遺音於澹泊非清廟朱
  絲之所及也胡君濟源過而聞之怳然不知泉之聲
  而疑有若作樂山谷中者曰異哉此孔子聞之於齊
  而三月不知肉味者也何為而在此哉徐而察之則
  巖壑中皆流泉迴轉激觸而為此也倚杖臨聽戀戀
  不能去乃即泉之涯搆樓曰聽泉起居飲食常在乎
  是霜晨月夕凝然端坐窮泉之聲足耳之欲而自適
  焉或者以為陳六代之器絃匏三百五篇雅音之渢
  渢豈特泉之比乎聽者且猶坐睡焉而況山中之泉
  垠然有聲烏足以悦耳而濟源聞而悦之至於作樓
  以聽之雖其嗜好與人殊也抑豈非僻乎濟源以告
  予予復於濟源曰詎不聞乎非有度數而均節自成
  此韶之大全也故曰韶則亡矣而有不亡者存盖嘗
  與日月寒暑晦明風雨並行乎天地之間而凡有聲
  者皆吾筦磬匏絃也獨泉乎哉然世之人方汩沒於
  淫哇而聽者誰歟縱有此聲無此耳吾先祖所以興
  歎於水樂也今濟源獨寤寐咸韶於數千百年之上
  追伶倫后夔友其人於冥漠一旦聞泉聲入而心融
  可謂審於音矣是其中必有所得也不然泉鳴幽壑
  響應空山過而弗顧聽而弗聞人日以數百千而泉
  也自唱自和於寂寞之濱不知其幾千萬年夫何獨
  濟源顧焉聽焉而不厭焉其得乎天為何如也然則
  濟源延州來季子之徒歟東郭子綦之徒歟雖然方
  濟源聽之而有得也濟源口且不能自言而況夫人
  乎則濟源之所以聽泉者將誰知之何怪夫人以為
  僻也彼雖吾僻又何病焉適吾適而已矣適吾適也
  吾不知老之將至矣又何病焉濟源笑曰有是哉乃
  歌曰今夕何夕得聞簫韶起而視之空山寥寥草樹
  不驚明月中霄有聞無聲流泉滮滮后夔已矣師曠
  莫招聊樂我心於焉逍遙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